福州市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最近,国际上提出的“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的()
A . 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B . 在化学生产中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放或不排放有害物质
C . 在化工生产中,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D . 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
2. (2分)化工生产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应优先考虑的措施是()
A . 选用适宜的催化剂
B . 采用高压
C . 采用高温
D . 增大反应物浓度
3. (2分) (2015高二下·红河期中)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
A . CH4(g)+ O2(g)=2H2O(l)+CO(g)△H1
B . S(s)+ O2(g)=SO3(s)△H2
C . C6H12O6(s)+6O2(g)=6CO2(g)+6H2O(l)△H3
D . 2CO(g)+O2(g)=2CO2(g)△H4
4. (2分) (2016高一下·微山月考) 已知2H2+O2 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②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③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④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5. (2分) (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 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生物体内进行的缓慢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B . 化学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活泼。
C . 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 . 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6. (2分) (2015高二上·望城期末) 已知:反应2A+3B=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 . 0.5 mol/(L•min)
B . 2mol/(L•s)
C . 2mol/(L•min)
D . 3mol/(L•min)
7. (2分) (2018高二上·长沙期中) 可逆反应①X(g)+2Y(g) 2Z(g)、②2M(g) 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达平衡(Ⅰ)时,X的转化率为5/11
B . 达平衡(Ⅰ)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C . 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 在平(Ⅰ)和平衡(Ⅱ)中的M体积分数相等
8. (2分) (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 . CCl4是一种化合物
B .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C .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D .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9. (2分) (2019高二上·衡阳期末) 100 mL 2 mol·L-1 H2SO4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A . 硝酸钠溶液
B . NaCl固体
C . 硫酸铵固体
D . 硫酸钾溶液
10. (2分) (2018高二上·定远月考)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 .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 .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 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11. (2分) (2015高二上·秦安期末) CO(g)+Cl2(g)⇌CO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加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使CO体积分数增大的是()
A . ①②④
B . ①④⑥
C . ②③⑥
D . ①③⑥
12. (2分) (2018高二上·玉溪期中) 关节炎的成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NaUr,其平衡关系为:Ur—(aq)+Na+(aq) NaUr(s),其中Ur—表示尿酸根离子。
医生常嘱咐关节炎病人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手脚等离心脏较远的部位。
因为第一次关节炎的发作大都在手指或脚趾的关节处。
这说明()
A . 形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形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 . 尿酸钠溶解度较大
D . 尿酸钠晶体一定难溶于水
13. (2分) (2016高一下·右玉期中) 少量铁片与100mL 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H2O ②加KNO3溶液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入少量铁粉⑤加NaCl溶液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mL 0.1mol/L盐酸.
A . ①⑥⑦
B . ③⑤⑧
C . ③⑦⑧
D . ③④⑥⑦⑧
14. (2分) (2019高一下·宁波期中) 反应N2(g)+O2(g)=2NO(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断开1mol N2(g)中化学键需吸收946kJ能量,断开1mol O2(g)中化学键需吸收498kJ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N2(g)+O2(g)=2NO(g) △H=-180
B . NO(g)=1/2N2(g)+1/2O2(g) △H=+90
C . 断开1mol NO(g)中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
D . 形成1 mol NO(g)中化学键可释放90kJ能量
15. (2分)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v正(O2)= 5v逆(NO)
B .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 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为2v正(NH3)= 3v正(H2O)
16. (2分)在固定体积的容器内进行反应2AB(g) A2(g) + 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 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B . 容器中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D .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 ,同时生成n mol B2
17. (2分)反应A+3B=2C+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其中最快的是()
A . V(A)=0.15mol/(L•s)
B . V(B)=0.6mol/(L•s)
C . V(C)=0.5mol/(L•s)
D . V(D)=0.45mol/(L•s)
18. (2分) (2016高二上·赣州期中) 已知分解1mol KClO3放出热量38.8kJ,在MnO2下加热,KClO3的分解机理为:
①2KClO3+4MnO2═2KCl+2Mn2O7慢
②2Mn2O7═4MnO2+3O2快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1 mol KClO3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1 mol KCl所具有的总能量
B . KClO3分解速率快慢主要取决于反应①
C . 1 g KClO3 , 1 g MnO2 , 0.1 g Mn2O7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MnO2质量为1 g
D . 将固体二氧化锰碾碎,可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
19. (2分) (2018高二下·烟台开学考)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 . 若图1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 . 用图2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
D . 为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20. (2分)一定条件下A、B、C的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H=△H1+△H2 .则A、C可能是()
①Fe、FeCl3
②C、CO2
③AlCl3、NaAlO2
④NaOH、NaHCO3
⑤S、SO3
⑥Na2CO3、CO2 .
A . ②③④⑥
B . ②③④⑤⑥
C . ①②③④⑥
D . ①②③④⑤⑥
21. (2分) (2016高一下·昭通期中) 用质量相同的铁单质与下列条件下相同体积的硫酸反应时,生成氢气速率最快的是()
A . 20℃铁片 1mol/L硫酸
B . 30℃铁粉 1mol/L硫酸
C . 30℃铁粉 2mol/L硫酸
D . 30℃铁片 18mol/L硫酸
22. (2分) (2019高二上·泉州期末) 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测得CH4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p1>p2
B . ΔH<0
C . 加入催化剂可以提高甲烷的转化率
D . 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4浓度减小
23. (2分) (2016高一下·怀仁期末) 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 ﹣1、1411.0kJ•mol﹣1和1366.8kJ•mol﹣1 ,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 . ﹣44.2 kJ•mol﹣1
B . +44.2 kJ•mol﹣1
C . ﹣330 kJ•mol﹣1
D . +330 kJ•mol﹣1
24. (2分)信息、材料、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有关资讯错误的是()
A . 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B . 中、美、日等国已掌握的陶瓷发动机技术,能较大程度地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C . 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
D . 结构陶瓷碳化硼(B4C3)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原子晶体
25. (2分)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过程N2(g)= 2N(g)放出能量
B . 过程N(g)+3F(g)= NF3(g)放出能量
C . 反应N2(g)+3F2(g)= 2NF3(g)吸收热量
D . 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4分)
26. (4分)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5)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
A . H2
B . Cl2
C . Br2
D . I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
A . HCl
B . HBr
C . HI
(3) 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答: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
27. (2分) (2016高二上·嘉兴期中) 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物质A和物质B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反应:A(s)+2B(g)⇌2C(g)+D(g)
(1)相同的压强下,充入一定量的A、B后,在不同温度下C的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则T1________T2(填“>”、“<”或“=”),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________0(填“>”、“<”或“=”).(2)若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由图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则t8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②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________.
28. (5分) (2016高二下·南阳期末) 150℃时,向如图所示的容器(密封的隔板可自由滑动,整个过程中保持隔板上部压强不变)中加入4LN2和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催化剂体积忽略不计),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平衡后容器体积变为3.4L,容器内气体对相同条件的氢气的相对密度为5。
(1)反应前混合气体中V(N2):V(H2)=________,反应达平衡后V(NH3)=________L,该反应中N2转化率为________;
(2)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充入0.2mol的NH3,一段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恢复到150℃时测得此过程中从外界吸收了6.44kJ的热量;
①充入NH3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将________,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反应重新达平衡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将________5(填“>”、“<”或“=”).
②下列哪些实验现象或数据能说明反应重新到达了平衡________;
A.容器不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当V(N2):V(H2):V(NH3)=1:3:2时
D.当容器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时
③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9. (3分) (2018高一下·衡阳期末) 在2 L密闭容器内,t℃时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在体系中,n(N2)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
N2的物质的量
0.200.100.080.060.060.06
(mol)
(1)上述反应在第5min时,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用H2表示从0~2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_;
(3)t℃时,在4个均为2L密闭容器中不同投料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该反应进行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
(用字母填空,下同);
a.v(NH3)=0.05 mol·L-1·min-1 b.v(H2)=0.03 mol·L-1·min-1
c.v(N2)=0.02 mol·L-1·min-1 d.v(H2)=0.00 l mol·L-1·s-1
(4)下列表述能作为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
a.反应速率v(N2):v(H2):v(NH3)=1:3:2
b.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e.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2的同时,生成3n mol H2
f.v(N2)消耗=2v(NH3)消耗
g.单位时间内3mol H—H键断裂的同时2mol N—H键也断裂
三、计算题 (共1题;共4分)
30. (4分) (2018高二下·南阳开学考) 甲醇是重要的燃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以CO和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1=-116KJ·mol-1(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且利于反应正向进行的是________。
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使用高效催化剂
(2)在容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三种不同温度下合成甲醇,下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2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请回答:
①在图中三条曲线,对应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
②利用a点对用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在对应温度下CH3OH(g) CO(g)+2H2(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恒温下,分别将1molCO和2molH2置于恒容容器Ⅰ和恒压容器Ⅱ中(两容器起始溶剂相同),充分反应。
①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是Ⅰ________Ⅱ(填“>”、“<”或“=”,下同)。
达到平衡后,两容器中CH3OH的体积分数关系是Ⅰ________Ⅱ。
②平衡时,测得容器Ⅰ中的压强减小了30%,则该容器中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4分) 26-1、
26-2、
26-3、
26-4、
27-1、
27-2、
28-1、
28-2、
29-1、
29-2、
29-3、
29-4、
三、计算题 (共1题;共4分) 30-1、
30-2、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