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千人糕》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人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糕、米”等10个生字,会写“米、饼”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理解“千人糕”的含义,培养合作共享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千人糕”的含义,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糕是什么吗?谁吃过糕?糕是怎样来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千人糕》。

2.板书课题:千人糕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3.集体交流,学习生字。

(三)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千人糕”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课文讲了一个小朋友问妈妈:“糕从哪里来?”妈妈从米、糕、糕的来历等方面讲给小朋友听。

小朋友由此懂得了什么?
3.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小朋友看到妈妈从米里做出糕来,为什么还要问糕从哪里来呢?
(2)讨论交流,理解“米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这句话。

(3)指导朗读,读出小朋友好奇、惊讶的语气。

4.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妈妈是怎样告诉小朋友千人糕的来历的?
(2)交流:米是由农民种出来的,种出米来,需要耕田、锄草、施肥、收割……许多人劳动。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许多人劳动才创造出来的?
(4)指导朗读,读出妈妈讲述时的语气。

5.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后,懂得了什么?
(2)交流:小朋友懂得了我们的食物是来之不易的,是许多人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自己从课文中懂得了什么。

(2)小结:我们吃的每一口粮食,穿在身上每一件衣服,住的房子,坐的车,都是成百上千的人劳动的结果。

(四)课后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千人糕》,知道了我们的食物是来之不易的,是许多人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

2.向家人介绍“千人糕”的来历,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千人糕》,让学生了解了食物的来之不易,培养了学生合作共享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劳动的价值。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许多人劳动才创造出来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过程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在自读的时候,可以边读边圈出生字,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记忆生字的方法。

2.生字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生1:我是通过“米”字和“两点水”结合来记住“糕”的。

生2:我是把“米”字想象成一片田地,上面长了“草”,就是“花”,所以“糕”字就像田里的花。

(三)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3.学习第一段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

师:小朋友看到妈妈从米里做出糕来,为什么还要问糕从哪里来呢?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好奇时刻?
生:我有时候看到妈妈做饭,也会问这个是从哪里来的。

(2)教师解释“米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的含义。

师:是的,米虽然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但是小朋友好奇的是,米是怎样变成糕的,所以他又问了一次。

4.学习第二段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师:妈妈是怎样告诉小朋友千人糕的来历的呢?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简单的糕,背后竟然有这么多人的劳动?
生:没有想过,原来一个糕这么复杂。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师:那你们能举个例子,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许多人劳动才创造出来的吗?
生:衣服,要有裁缝做,还要有人种棉花。

生:手机,要有工人组装,还要有人设计。

5.学习第三段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体会小朋友的心情。

师: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后,你们觉得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
生:我觉得他会觉得糕很珍贵,因为有这么多人付出了劳动。

(四)课后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千人糕》,你们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每一件东西背后都有很多人的劳动,我们要珍惜。

2.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我们要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

你们有没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话?
生:我要更加节约,不浪费粮食。

生:我要感谢那些辛勤工作的农民伯伯。

二、重点难点要点
1.通过对话,帮助学生理解“米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这一句的含义,以及小朋友为何会对糕的来源感到好奇。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千人糕”的含义,理解到每一个劳动成果背后的辛勤付出。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恩意识。

注意事项:
1.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
解生字的字形和字义,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2.针对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多元化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