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战斗堡垒,推动科学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战斗堡垒,推动科学发展
发表时间:2010-12-22T11:46:10.4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10月下全文供稿作者:宋刚
[导读] 2010以来,湖熟街道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攻坚克难、负重前行
宋刚(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党工委,江苏南京211121)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188-01
摘要:2010以来,湖熟街道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紧扣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应对挑战,着力破解难题、谋求科学发展,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为动力、为保证,全力打造江宁东南部“门户新区”。

关键词:湖熟街道;科学发展;举措
湖熟街道位于江宁区东南部,地处江宁、溧水、句容三地交界处,由原湖熟、龙都、周岗三镇合并而成,2007年12月撤镇设街道,人口8.4万,下辖22个社区(村),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有基层党支部69个,党员3815名。

2010以来,湖熟街道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攻坚克难、负重前行,紧扣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应对挑战,着力破解难题、谋求科学发展,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为动力、为保证,全力打造江宁东南部“门户新区”,以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宏观环境变化、制约因素增多的不利条件下,街道经济社会继续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一)配优配强村级“掌门人”。

街道党工委坚持突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按照“选优配强”的原则,在22个村(社区)中全部施行支部书记异地任职,在2010年公推直选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中,街道全面实施了公开选拔、民主推荐、考察预告、阳光承诺、任前公示等程序,直选村(社区)书记22名,副书记20名,委员110名。

将政治素质好、发展意识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年纪轻、文化高的村(社区)干部放到村(社区)重要岗位上。

围绕支部书记交流,街道党工委一是定期对所有村(社区)支部书记进行调查、谈话。

从支部书记统揽村级事务的能力、上下沟通协调的水平和为民办实事等方面进行考察和民意调查,建立支部书记任职档案。

二是制定交流任职的目的、范围、形式、对象、条件、程序和纪律,避免交流任职的随意性。

三是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广泛征求村(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

同时,给村(社区)书记增加特岗津贴,为所有的村(社区)干部办理养老保险,让他们干有所得、退有所养,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村(社区)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科学合理设置基层组织。

为有效整合村(社区)党组织资源,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街道对村(社区)党组织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

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在掌握22个村(社区)党员的分布及党员文化、专业特长、年龄结构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确定了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党组织设置调整原则,优化调整了22个村(社区)党支部,将 22个村(社区)党支部全部设置为党总支。

根据党总支党员年龄结构状况、从业结构、居住区域等,每个党总支下设夕阳红党支部、流动党支部、协会党支部、地域党支部等不同类型的党支部,目前每个党总支都下设了三个以上的党支部,这样,既加强了管理,又有利于党员作用的发挥,成效显著。

(三)深入推进党员教育管理
一是健全教育活动长效机制。

目前,我街道22个村(社区)参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上级要求,正确把握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在认真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立足实际,创新形式,拓展内容,开展了相关的创新内容。

并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将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加快经济发展上,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体现在促进各项工作上,制定并完善了长效机制。

依托四大党员教育基地,扎实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实用技能教育和创业创富培训,深化党员互助金活动。

二是严把党员发展关口。

在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上,把着力点放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注重对35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社区)一线人员、致富能人的培养,从源头上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强化培训,坚持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邀请区委党校教师就《党章》和“如何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专题辅导。

严格按照程序履行入党手续,坚持把政治标准、保证质量放在党员发展工作的首位,坚持做到入党积极分子没有经过组织推荐、没有经过培训的、没有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察档案的、没有经过政审的、没有进行入党公示的五种情况不予发展;并对发展资料是否规范、申请人的信仰是否坚定、考察情况是否全面客观、申请人政审有无遗漏、入党动机是否正确五方面进行审查,以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服务业、流通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不断壮大,人流、物流量日益增多,我街道流动人口日益增长,流动党员也随之增加。

从组成结构上看,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农村党员居多,且流动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

我街道针对流动党员现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健全管理机制。

街道党工委制定出台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下发到各党(总)支部;在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内专门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22个村(社区)分别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掌握情况,为流动党员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建立组织部门与劳保所、工商所、流动人口管理办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形式,22个村(社区)分别设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支委)兼任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各村(社区)在党务公开栏张贴公开信等形式,将发放和使用新的流动党员服务证工作的意义、相关要求传达到每一名流动党员,让流动党员知晓要求、明确义务。

(二)创新管理形式。

各基层党(总)支部进一步摸清了流动党员的数量及流向;以流动党员回来过春节为契机,组织流动党员进行座谈、学习,在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思想的同时,向他们发放新的流动党员服务证;对因各种原因无法回乡的流动党员,各村(社区)党总支流动党员党支部则通过专人送的方式,把发证同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活动结合起来,一边走访困难流动党员家庭,一边做好发证工作,达到了互通情况,增进了解的目
的;街道流动党员服务中心通过受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接待流动党员来访,为流动党员在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据统计,自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以来,共接到咨询电话100余次,接待流动党员来访30余次,对他们的来电来访街道流动党员服务中心都给予了较为满意的答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