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翻译。

(2)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
(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鉴赏。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句子翻译和创作背景。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3. 示例法: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4. 实践法:朗读、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介绍诗人白居易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问。

3. 课堂讲解:
(1)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翻译。

(2)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寓意。

4. 分组讨论:
(1)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鉴赏。

5. 朗读背诵:
(1)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
(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
(1)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知应会能力。

8.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
【课堂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教学拓展
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其他唐诗的异同,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课堂评价
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进步。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分组讨论成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延伸
1.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作品,如《琵琶行》、《长恨歌》等,加深对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程和审美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九、教学计划调整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翻译。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难点: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鉴赏。

二、教学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句子翻译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
内容。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示例法: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

实践法:朗读、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三、教学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诗人白居易和诗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翻译,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寓意。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鉴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朗读背诵: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知应会能力。

四、教学评价:
重点和难点解析: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和效果,
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进步,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分组讨论成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五、教学计划调整:
重点和难点解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重点和难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