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辽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3宋词两首(第1课时)课件 长春版.pptx

合集下载

(新)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精美课件

(新)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精美课件

品读赏析
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尚有 谁道人生无再少? 用武之地。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 机会去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品读赏析
借出猎表达 报国决心
出猎
天狼:即天狼星。
这里指侵犯北宋的西夏和辽国 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宋词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 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 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 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课文拓展
苏轼的代表作欣赏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 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 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第二单元 · 宋词两首
水调歌头
课文导入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呢?(吃月饼、赏月等)同学们知道哪些与中秋
品读赏析
7、 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 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亲射虎,看孙郎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名句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 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 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教学课件:第1课《宋词二首》 (共54张PPT)

教学课件:第1课《宋词二首》 (共54张PPT)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检测自学效果
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译文]
孙仲谋
•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 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 的 总歌被历舞史台的榭风,雨英吹雄的得刘业化裕为绩乌风有流。,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 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 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 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标明抗敌救国的决心和对英雄事迹的向往。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 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 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 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 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颇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
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 犬耳 "的赞语。这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
背廷的重用。 景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tuō zhòu)
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 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 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 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 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 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下的。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 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 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 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 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3宋词二首水调歌头课件长春版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3宋词二首水调歌头课件长春版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 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共为豪放派词人,对后代很有影响。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 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 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 而得名。
诗词小结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 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 阴晴圆缺 ,人有_______ 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 _______不__为__失___意__、__离__别___所__苦__的__豁___达__胸__襟_______。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序
交代写词的时间 及缘由
问题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词的大意 2、思考以下问题: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两者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现 出作者怎样的情怀?“此事古难全”反映了 作者怎样的胸怀?
问题解答
上阕: 下阕:
望月(写景)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问题解答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以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 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恨亲人难聚、恨命 途多舛,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以其高度的智慧吟唱出“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旷达、 乐观地对待不幸,发出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
课文拓展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2课《宋词二首》课件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2课《宋词二首》课件

02
《浣溪沙》讲解
词牌和韵脚
词牌
浣溪沙是词的格式名称,它标明词的 音韵和结构。
韵脚
指押韵的字,本词中“沙”、“花” 、“家”、“霞”等字属于同一个韵 部,符合浣溪沙的韵脚要求。
词的意境和意象
意境
本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春景图,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
意象
词中出现了溪水、落花、燕子、村舍等形象,这些形象构成 了整首词的意象。
长春版语文八上第2课《宋词 二首》ppt课件
• 宋词简介 • 《浣溪沙》讲解 • 《如梦令》讲解 • 对比分析 • 宋词欣赏
01
宋词简介
宋词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宋词起源于唐代的曲子词 ,经过五代的发展,至宋 代形成独立的文学形式。
发展
宋代词人众多,流派纷呈 ,从柳永、晏殊到苏轼、 辛弃疾,各具特色。
感谢观看
VS
意象
如梦令中的意象包括“日暮”、“藕花” 、“一滩鸥鹭”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词的意境。
词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如梦令表达了作者对夏日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离愁别绪。
情感色彩
整首词情感色彩较为淡雅,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04
对比分析
两首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两首词都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情感。两首词的语言优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 手法。
不同点
两首词的题材和情感表达方式略有不同。《浣溪沙》更注重于写景与抒情的结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 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感慨;而《采桑子》则更注重于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对历史 和人生的感慨。
两首词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宋词二首课件-长春版全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宋词二首课件-长春版全

答案:BD
11、下列词句出自柳永作品的有(

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D、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答案:ABCD
三、填空题
1.柳永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世称
。又因曾官至
屯田员外郎,世故称“
”。
答案:柳七、柳屯田
2.柳永是北宋词坛最受欢迎的词人,有《 存词二百余首。
》传世,
答案:乐章集
3.柳永博学多才,妙解音律,是一位风流倜傥、“怪胆狂情”
的“
”。
答案:才子词人
4.
是北宋专力写词第一人,其词在题材、体制及表现手
法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发展和变化。
答案:柳永
5.宋代前期,
继承了传统词的婉约特色而有所发展,宋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 心志的诗句是: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8、《江城子·密州出猎》写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9、《江城子•密州出猎》突出表现诗人“少年狂气”的诗句是: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答案: √
二、选择题
1、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中着力抒写的思想感情是( )
A、亡国之痛
B、伤春惜时
C、缠绵的情思 D、情场失意
答案:C
2、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出自( )
A.晏殊的《鹊踏枝》 B.苏轼的《定风波》
C.柳永的《凤栖梧》
D.李煜的《浪淘沙》
答案: C
3、下列不属于柳永的词句是(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江城子》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宋词二首江城子》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2.了解主要内容。

3.体会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2.了解的主要内容。

3.体会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教学过程】一、讲授词一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上节课我学过了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的《凤栖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柳永。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2.写作背景: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苏轼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三、读词:自由、放声地大声朗读四、研读探究1.“密州出猎”为什么要用“出”,而不用“打”呢?答:词特别讲究练字,“打”字是口语,“出”字是书面语。

因为打猎时要走出城,所以用“出”。

2.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答: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3.你认为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呢?答:狂4.哪些语句表现“狂”?(1)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场面壮观。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江城子》ppt课件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江城子》ppt课件
一门父子三词客, 天下文章四大家。
父子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 父子都是填词的名家 四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 人,“唐宋八大家” 之一。
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 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 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 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 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 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 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 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 沟、黄茅冈,作此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qí ng)苍,锦帽貂(diāo)裘(qiú ),千 骑(jì )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hān)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qiǎn)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1、上阕中哪句话总领全词?其中核心词是哪个? 2、“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是从哪个角 度来描写的?“千骑卷平岗”中哪个词最富有 表现力?这能突出怎样的场景?“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有怎样的用意? 3、下阙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运用“冯唐持 节”的典故有怎样的用意?“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愿望?

长春初中语文八上《2.宋词二首》PPT课件 江城子·密州出猎 (4)

长春初中语文八上《2.宋词二首》PPT课件 江城子·密州出猎 (4)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江聊且 城 子
牵着黄犬 托着苍鹰
作者自称
密州出猎 暂且 一人一马称 一骑
老夫聊全出城发来的了人少都 年狂,左牵席黄卷 ,右擎苍作者孙。自权比为
锦帽貂裘,千骑还卷开阔平冈。
还张扬(豪
用典,以魏尚自比,
为报倾城随太守壮,) 亲射虎希望,朝起廷用看派自遣己孙使者郎。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 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 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 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 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 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 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 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 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 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 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 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 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 黄茅冈,作此词.
3、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威风 凛凛
“鬓微霜, 不服老 又何妨!” 年愈长
志弥坚
4、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5、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 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 者什么情感?
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 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 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 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 唱‘大江东去’。”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 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 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 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 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 也。”可见《江城子》可能是 他第一次豪放词的尝试,在词 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等
• 重点朗读下片
• 4、苏轼为何而“狂”?(“狂”一般是由于有强 烈的情感需要宣泄)
• “老夫”“鬓微霜”“何日遣冯唐”“西北望, 射天狼”
• 希望报效国家,以身许国而又不被朝廷信任,报
国无门,年华空老。
10
• 5、苏轼的“狂”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的?你怎么理 解苏轼的这种“狂”?
• 重点感受:千、卷、倾城
8
补充材料
• 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 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 “我词 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 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 为之绝倒。
宋词两首
1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2
A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 放大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 放大气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 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 由此引入本课。
7
朗读指导
• 1、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标题中的 “江城子”与“密州出猎”分别是什么?通过标题我们可 以得知这首词表现什么内容?
• 2、自由朗读这首词,明确:谁要出猎?和谁出猎?场面如 何?
• 3、圈划文中体现出猎场面浩大壮观的字词,在朗读中以重 读的方式加深对场面的想象、感受。
3
教B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 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 放大气的特点
4
教C学
准备
教学准备 多媒体
5
教D学过程ຫໍສະໝຸດ 当堂练习 板书设计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教学过程
写作指导 布置作业
6
导入
• 教师朗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序》,林语堂口中的 苏东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
• “何日遣冯唐”——对朝廷满怀希望
• “会”挽雕弓如满月——对未来的确信
• 强调:反复朗读下片,尤其是体会“射天狼”上扬的语调
• 确有悲壮之气,强调其中的“壮”
• 更主要的是面对误解、怀疑、逆境、磨难的不屈服的乐观
精神,这是苏轼精神人格的体现,是真正的豪放
11
拓展延伸
• 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 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9
• 1、朗读这首词,理说说解苏本轼是词在中怎样的的“状态狂下出”猎 的?用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
•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
• 形象狂
• 气概狂
• 3、圈划文中能够突出体现苏轼的“狂”的字词, 并通过朗读重读加以表现
12
小结
•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背诵。
13
布置作业
• A背诵这首词 • B默写这首词 • C课外搜集苏轼的词
14
板书设计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报国的豪情
15
教学反思
学生大多都能当堂成诵,个别学生对作者运用典故的作 用理解不够好。
16
• 苏轼对于宋词 • 苏轼对于词发展的转折性影响 •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创豪放派风格 • (2)以诗为词,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
表现形式。 • (3)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 (4)不拘泥于曲调音律,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
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