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三》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三》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三》教案

植树。

(教材第36~37页)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口算,并准确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课件、小棒。

师: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同学们在分树苗,要进行植树活动了。

•从图中知道有三个班参加植树,一共有36棵树苗。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情境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所要探究的问题做准备。

】师:要把这36棵树苗分给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同学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先分3捆,每班分到1捆;再分6棵,每班又分到2棵,这样每班一共分到12棵。

生2:还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30÷3=10,6÷3=2,10+2=12。

师:那该怎么列式计算呢?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算式是36÷3=12(棵)。

师:如果三(1)班有48人参加植树活动,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试一试看,自己能算对吗?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生1:我们可以在点子图上圈一圈,每4个为一组,最后分成了12组,所以48÷4=12(组)。

生2: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40÷4=10,8÷4=2,10+2=12。

生3:这道题实际是要求我们计算48里面有几个4,或者说48是4的几倍,用除法计算,48÷4=12(组)。

师:自己算一算下面的习题,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020年春)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应用题练习3

(2020年春)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应用题练习3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应用题练习一、填空。

1.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

测量或计算长度要用()单位2.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3.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4. 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5. 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周长是()。

6. 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7. 长12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合()平方分米。

8. 125平方米=()平方分米9. 600厘米=()分米=()米10. 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二、选择。

1.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A.长×2+宽B.(长+宽)×2C.长×宽2. 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面积是()A.16米B.8平方米C.16平方米3.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A.不相等B.相等C.不一定相等4.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厘米,宽减少4厘米,它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A.相等B.不相等C.不一定相等5.35厘米用米作单位是()A.3.5米B.0.35米C.0.035米三、判断。

1.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相等.()2. 平方厘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3. 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周长也扩大2倍.()4. 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5. 5平方米和5米一样大.()四、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五、解决问题。

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2. 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一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的4倍,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3. 一根3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4.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是36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5. 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它较长的一条边靠着墙,长20米,用篱笆将这个菜地围起来要40米。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学习中善于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同学们对“乘法”这个单元的口算、估算和 计算方法掌握地不错,可是有部分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 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二、引导学生总结自己乘法中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组织全班交流。 1、交流乘法的口算方法。 小结: ①、变换算式。②、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③、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再 添零。 2、交流乘法估算方法。 ①、四舍五入。②、转变成已知乘法。 3、交流乘法计算方法。 小结: ①、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 ②、用竖式计算。 师:通过回顾,同学们对乘法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都掌握的较好,现 在我们就利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练习一的问题。 三、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算一算,说一说 (1)课本第 38 页 1 题。 让学生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在表格中填一填,再用竖式计算。 (2)课本第 38 页 3 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再填空。
沣东新城车辆小学大学区教案专用纸尾页 板书设计: 练习三 乘法口算方法。 ①、变换算式。②、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③、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再 添零。 乘法估算方法。 ①、四舍五入。②、转变成已知乘法。 乘法计算方法。 ①、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②、用竖式计算。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三》教案板书
教学设计
练习三课时 1 主备人授课人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 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 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 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设计 思路教学 准备口算题卡 预习要点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要点与个性化修改 一、情境创设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外,还要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及练习一、练习二教案(直接打印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及练习一、练习二教案(直接打印版)

新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除法及练习⼀、练习⼆教案(直接打印版)第⼀单元:除法分桃⼦(两位数除以⼀位数)学习⽬标:1.结合“分桃⼦”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位数的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位数的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1.复习。

12×3= 20×4= 24×4=36÷9= 48÷4= 72÷6=⼆、探究新知板书:分桃⼦.1.多媒体出⽰教材第2页情境图如下:(1)理解图⽰内容,让学⽣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启发学⽣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图中有多少个桃⼦?”“68中的6表⽰图中的那部分?8呢?”2.提出问题:6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每只分多少个?3.解决问题。

(1)6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每只分多少个?列算式:68÷2=(2)独⽴完成与⼩组合作,出⽰要求:运⽤前⾯学习过的知识,思考⼝算除法该如何计算?结合下图学⽣汇报、⼝算:竖式计算:请你根据刚才⼝算的过程,⿎励学⽣尝试⽤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不同的表⽰⽅法。

交流展⽰各⾃的竖式,结合前⾯分物的过程,说⼀说,竖式每步表⽰的意思是什么?(1)和(2):先把6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根,就是8÷2=4;30+4=34,商34表⽰每只猴⼦各分到34个桃⼦。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优化,并让学⽣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般⽅法:师书:从被除数的⾼位算起,先算⼗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2.⼜来了⼀只猴⼦,68个桃⼦平均分给3只猴⼦,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补充完上⾯的竖式,说⼀说竖式每⼀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师:剩下的2个桃⼦,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除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练习三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练习三 北师大版

向右平移 3 格
5.按要求画一画。[选自教材P30页练习三第5题]
(1)蜡烛先向右平移 3 格,再向下平移 4 格。 (2)字母 H 先向上平移 3 格,再向左平移 5 格。
6. 欣赏与设计。[选自教材P30页练习三第6题] (1)下面是几名同学设计的班徽,说一说每幅图案是怎样 得到的。
(2)请用轴对称或平移的知识,为自己的班级设计班徽。与 同伴说一说你的设计意图。
(1)找关键点
根据对称轴补全图形
(2)定对称点
(3)连线
要素
方向 距离
平移
特点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1)找关键点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移点
欣赏与设计
(3)连线成图
E′
B′ A′ E
B A
D′ C′ D C
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选自教材P29页练习三第1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不是轴对称 图形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选自教材P29页练习三第2题]
3. 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与下面图形轴对称的图形,并与同 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选自教材P29页练习三第3题]
4. 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选自教材P29页练习三第4题]
向上平移 3 格
(1)找关键点
根据对称轴补全图形
(2)定对称点
(3)连线
A A' B C C' B'
D
E E'
D'
F
F'
G G'
[提示:第一步做法动画表示可以想象对折的过程,直接画出。] [选自教材P23页 第2问图]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练习三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练习三
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体验乘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点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今日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练习三。
北师三下第三单元《乘法》
练习三
课题
练习三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练习三》是位于北师版教材三班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三,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是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估算的方法后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正确结果。
20×40= 800 30×40= 1200 50×70= 3500
60×70= 4200 40×70=2800 40×60=2400
师:同学们都写出来了吗?答案不是唯一的,结果正确就可以。
5.用竖式算一算。
师:请同学们预备好本和笔,先想一想竖式计算要留意什么,再独立完成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吧。
师: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
五、教学板书
练习三
六、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主要采取让学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再相互交流,再做题的过程中发觉自己的不足,学问点的遗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错题的改正,让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有更清楚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课件(含练习三)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课件(含练习三)

4.
盘数 1 10 20 30
个数 28 280 560 840
5.买运动服。
⑴ 体操队要买大号运动服13
套,小号运动服16套,各
需要多少钱?
⑵ 张老师带了2000元买运动
服,够吗?
(1) 13×70=810(元) 16×60=960(元) 答:买大、小号运动服分别需要810元、960元。
(2) 810+960=1770(元) 2000>1770 答:2000元够。
1
429
把你的计算过程跟同伴讲一讲。
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32 ×13源自96 321416
34 ×21
34 68
1
714
22 ×43
66 88
1
946
21 ×21
21 42
441
2.数一数,算一算。 (1)小青蛙每次跳 11 个格,它跳了 18 次,一共跳了多少格?
11×18=198(格) (2)大青蛙每次跳 21 个格,它跳了 14 次,一共跳了多少格?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吗? 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
11 ×34
44 33 374
42 ×22
84 84
1
924
13 ×32
26 39
1
416
探究新知
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把 21 排看成 20 排, 每排坐 26 人,能坐 520 人,够了。
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圈一圈,算一算。
14
14×12
=14×6×2
12
=84×2
=168(人)
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圈一圈,算一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练习题及答案(精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练习题及答案(精品)

第一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分桃子一、填一填。

()×2=28 ()×3=33 ()×2=64 ( )×6=84 ()×4=84 ()×8=88 ()×7=77 ( )×8=96 ()×7=98 ( ) ×5=75 ( ) ×3=57 ( )×4=28 二、直接写结果,你有什么发现?8÷4= 42÷6= 10÷2=80÷4= 420÷6= 100÷2=800÷4= 4200÷6= 1000÷2=我发现了:三、用竖式计算。

48÷2= 89÷2= 69÷3= 55÷5=67÷6= 84÷2= 85÷4= 96÷3=50÷2= 33÷3= 26÷2= 48÷4=四、想一想,填一填。

五、解决问题。

1、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2、又来了1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3、幼儿园有86块积木,把这些积木平均分给2个大班,每班分到多少块?4、小红和小明一起去摘苹果,小红摘了26个苹果,小明摘了42个苹果,他们都用了2小时,平均每时各摘了多少个苹果?第二课时分桃子一、填一填。

1、56是8的()倍,5的()倍是85。

2、从65里连续减5,减()次才能得0。

3、63块饼干,至少再加()块,才能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二、用竖式计算。

96÷6=88÷7= 81÷3= 90÷6=98÷7= 84÷6= 96÷4= 65÷8=69÷7= 82÷9= 63÷3= 49÷8=三、解决问题1、把64棵树苗平均分给4组,每组分到多少棵?2、买6本笔记本一共花了72元,平均每本花了多少元?第三课时商是几位数一、知识点回顾。

永济市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三乘法练习三课件北师大版8

永济市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三乘法练习三课件北师大版8

a.想一想 ,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的?
a.阅读与理 解
a.分析与解 答
a.回顾与反 思
a.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b.①看钟面,数格后计算; c.②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a.【教材P5 做一做]
a.现在才早上8:40 , 我 还要等多久才开门呢 ?
a.可以直接数一数,从8:40到9:00分针走了 多少格。
53 ×18
424 53 954
28 ×32
56 84 896
69 ×12
138 69 828
34 ×49
306 136 1666
28×35=980(个)
〔10+12〕×24=528(瓶)
a.2. 问题解决
a.复习导入
a.口算 : a.270÷〔6+3〕=a.3 a.120÷4×3 a=.9 0 a.320÷〔4×02〕=a.4 0 a.100×2÷4=a.5 0
a.探索新知
a.1 学校有12盒水彩笔 , 平均分给3个班。
每班分得水彩笔多少支 ?
a.方式一 : 先算一共有多少 支,
b. 支。
a再. 算每24班×分12得÷多3 少 b. = 288÷3 c. = 96〔支〕
a.探索新知
a.1 学校有12盒水彩笔 , 平均分给3个班。
每班分得水彩笔多少支 ?
练习三
1×14=14 10×14=140 14+140=154
100 60 80 48
100+60+80+48=288
20
40
50
70
40
70
答案不唯一
30
40
60
7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教案(word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教案(word版)

植树。

(教材第36~37页)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口算,并准确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课件、小棒。

师: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同学们在分树苗,要进行植树活动了。

•从图中知道有三个班参加植树,一共有36棵树苗。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情境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所要探究的问题做准备。

】师:要把这36棵树苗分给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同学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先分3捆,每班分到1捆;再分6棵,每班又分到2棵,这样每班一共分到12棵。

生2:还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30÷3=10,6÷3=2,10+2=12。

师:那该怎么列式计算呢?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算式是36÷3=12(棵)。

师:如果三(1)班有48人参加植树活动,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试一试看,自己能算对吗?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生1:我们可以在点子图上圈一圈,每4个为一组,最后分成了12组,所以48÷4=12(组)。

生2: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40÷4=10,8÷4=2,10+2=12。

生3:这道题实际是要求我们计算48里面有几个4,或者说48是4的几倍,用除法计算,48÷4=12(组)。

师:自己算一算下面的习题,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节约》PPT课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节约》PPT课件

2.乐乐全家去旅游,一共拍了412张照片,平均放在4本 相册里,每本相册放多少张?
412÷4 =103(张)
你是怎么算的? 与同伴说一说。
答:每本相册放103张。
3. 624÷6=104
104 6 624
6 24 24 0
(教材P11 T3)
704÷5= 140……4 846÷7= 120……6
140 5 704
你能用竖式 计算吗?
答:平均每个班卖了304元。
不够商1时商0。 912÷3=304(元)
3 0 4 接下来该
304
3 9 1 2 怎么算? 3 9 1 2
9
9
1
12
0
12
12
0
12
0 答:平均每个班卖了304元。
304 3 912
9 12 12 0
结合口算,说一说竖 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学校用卖废品的钱买了522支笔,送给手拉手的乡 村小学4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个班多少支笔,还 剩几支?
8
3
6
4
商 101 104 240 105 190
4.浇花。
(教材P12 T7)
(1)三年级平均每班浇多少盆? 315÷3= 105(盆)
答:三年级平均每班浇105盆。
(2)请你再提出一个除法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年级平均每班浇多少盆?
480÷4=120(盆)
(合理即可)
答:四年级平均每班浇120盆。 Nhomakorabea一共有318箱苹果,现在要用3辆马车运走, 平均每辆马车要装多少箱?
求把318平均分成3 用除法计算 份,每份是多少?
106
318÷3=106(箱)
3 318 3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快乐成长》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快乐成长》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作业布置
完成“练一练”第1~3 题。
要对这些成绩进行分析,可以先画数线图,然后再分析 数据。
课堂作业 根据调查表完成下图。
× ××× ×
×× ×× ××× × × ×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 × ××
150 160
× × ××××
170 180 190
课堂作业
× ××× ×
×× ×× ××× × × ×
× × ××
12×4= 48 12个40,是480。 12×40=480
120×40=4800
20个30,是600。
40个120,是4800。
新知讲解
5×1= 5 5×10=50 50×10= 500
3×2= 6 3×20=60 30×20= 600
12×4= 48 12×40= 480 120×40=4800
视力达标的有8人,不达标的10人。视力0.6 的同学近视情况很严重,一共有4名同学。
巩固练习
(3)如果视力1.2为达标,你能根据统计图进行数
据分析吗?能对新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吗?
××××
××××
××
××××××
××
0.5 0.6
0.8 1.0
1.2 1.5
2.0
同学们的视力受损情况很严重,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 不注意用眼健康都会损伤视力。近视一旦形成就无法逆 转,给生活带来不便。建议同学们要保护视力。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3)学校规定1分跳绳达标成绩是110个,男生达标人数是(18)
人,占男生总数的 (18) 。 (25)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课件

练习三的内容概述
本练习册包含40道练习题,涵 盖了加减乘除、分数、小数、 图形等知识点。
题目难度适中,适合四年级学 生的水平。
练习形式多样,包括填空题、 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
练习三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 算。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 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03
练习三的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
观察法
通过观察题目给出的条 件和问题,找出关键信 息,理解题目的要求。
分析法
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逻 辑分析,找出解题的线
索和关键点。
计算法
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数 学公式和计算方法,得
出答案。
验证法
在得出答案后,通过代 入题目的条件进行验证 ,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解题技巧
01
反证法
通过否定题目的结论,反向推 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的 正确性。
数形结合法
将数字和图形结合起来,利用 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解答数学
问题。
04
练习三的答案与解析
题目1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题目1是一道选择题,考察的是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选项B“100厘米”是正确的答案,因为1米等于100厘 米。其他选项A、C、D都是错误的长度单位表示。
02
03
04
类比法
通过比较类似的问题,找出解 题的规律和方法。
归纳法
通过对多个问题的解答,总结 出解题的策略和技巧。
演绎法
根据数学原理和公式,推导出 题目的答案。
图解法
通过画图或使用数学软件,将 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便于
理解和解答。ຫໍສະໝຸດ 解题技巧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可能的答案,缩小 答案的范围。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三》精品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三》精品课件

6. 欣赏与设计。 (1)下面是几名学生设计的班徽,说一说每幅图案 是怎样得到的。
(2)请用轴对称或平移的知识,为自己的班级设计 班徽。与同伴说一说你的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1)定(2)数(3)描 (4)连; 平移图形时,要记住方向和距离; 画轴对称图形时,要确定好对称轴,选好关键点。
课堂归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2 轴对称和平移
练习三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复习旧知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折痕 所在的直线叫作对称轴。
怎样进行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步骤: (1)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或关键线段)。 (2)按指定方向和格数把关键点(或关键线段)平 移到新位置,描出各点(或画出各线段)。 (3)把各点按原图顺序连接,就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轴对图形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不是 轴对称图形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3. 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与下面图形轴对称的图形, 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4. 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向上平移 3 格
向右平移 3 格
5.按要求画一画。 (1)蜡烛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4格。 (2)字母H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5格。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三:连加、连减》口算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三:连加、连减》口算练习

练习三连加、连减1.算一算,连一连。

2.给得数大于500的算式涂色。

3.填一填,算一算。

4.改错。

计算连加或连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或整千的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其他的数。

用竖式计算连减时,通常采用分步列式计算的方法,计算时,一定不要忘记减退位的1。

用竖式计算连加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通过左侧的改错,你学会了什么?参考答案1.接近300的:98+112+100565-122-160接近400的:153+65+194116+91+189(连线略)2.得数大于500的式:230+108+198,332+101+97,289+122+198(涂色略)3.39136675749(竖式略)4.1137941(竖式略)课后小知识--------------------------------------------------------------------------------------------------小学生每日名人名言1、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3、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4、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5、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若禅7、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8、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的旅途。

──巴斯德9、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10、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高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