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发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发展分析
摘要:煤制油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型,即直接液化法和间接液化法。
本文对煤间接液化工艺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费-托合成的工艺过程,探讨其在我国的产业化前景。
关键词:煤间接液化技术;煤制油技术;费-托合成
近些年,煤制油行业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是煤制油的主要生产工艺。
煤间接液化技术是先将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完全破坏煤原有的化学结构,然后以合成气为原料通过费-托合成(Fischer T ropsch Synthesis)生产出馏程不同的液态烃。
煤间接液化包括煤气化单元、气体净化单元、F-T合成单元、分离单元、后加工提质单元等。
与直接液化技术相比,间接液化技术对煤质基本没有要求。
当前,煤间接液化最重要的 3 个产品为烃类燃料、甲醇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经F--T合成反应生产有机烃类。
而直接液化是将年轻煤褐煤烟煤等在高温高压下直接加氢,转化成有机烃等化合物。
直接液化法对于操作的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媒种有特殊的需求,相反,煤间接液化技术对于煤种要求没那么严格,并且间接液化过程的操作条件温和,典型的间接液化的合成过程在250℃、15-40大气压下操作。
间接液化的合成技术可用于天然气以及其它含碳有机物的转化。
合成产品不含硫、氮等污染物,合成汽油的辛烷值不低于90号,合成柴油的十六烷值高达75,且不含芳烃,质量高于第四代洁净油品。
从技术的发展来看,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在我国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煤间接液化技术发展前景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煤占31%,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从全球经济一体化,还是地区资源条件和国家安全考虑,都必须重视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
发展相对成熟的煤间接液化技术可以满足国内对液体燃料日益增长的需求,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是解决清洁二次能源的途径;同时对于我国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对于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因此,尽快研究和开发出煤炭能源就地转化的高效洁净利用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经济效益
影响煤间接液化技术经济性能的因素主要有:(1)装置的投资规模和生产规模;(2)整个煤液化工艺流程的集成优化程度;(3)F-T 合成反应器生产效率及廉价高效工业铁催化剂的研制,或长寿命高活性工业钴催化剂的研制;(4)建厂地理位置,原料煤的价格和品质,原油、成品油价格等。
2 社会效益
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约80% 的煤是直接燃烧掉的,因此对煤液化技术的研究开发,除在经济上能较早地与石油产品竞争,其推广应用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煤制合成油厂能实现资源的洁净利用,提高煤炭利用率;同时可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石油短缺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将发展煤液化技术和建设煤液化产业作为补充石油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和科学对待。
煤液化是煤化工领域的高新技术,引进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设备对未来产业化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应该作为中国能源技术战略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组织和支持,集中国内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开发力量,在今后5~10 年取得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工程化开发的进展和突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化技术和产业.
参考文献
[1] 党新格. 略论国内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A]. 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 2011
[2] 兖矿集团[A]. 2008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 2008
[3] 高油价下煤制油成为新宠[A]. 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