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1-03-23T06:20:02.64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2期作者:金珂[导读] 小学课程新观念认为,知识来自生活。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开展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让学生形成法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金珂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课程新观念认为,知识来自生活。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开展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让学生形成法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理解和遵守法律的概念,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标准。
再加上小学道德和法治的大多数案件都源于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够不断地指导学生,让学生使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有效地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分析
1.当前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存在的的实际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在实际的道德和法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活动仍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例如,一些教师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夸大了课程各科目的意识,未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专心授课,并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
传统的全班教学模式使教室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学习过程中,热情低下,学习效率低下。
另外,由于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仅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忽略了学生消化和吸收当前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和探索问题,这使道德和法治教学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2.在小学进行以生活为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儿童的道德发展通常遵循从不规则到异端,自律,最后到自由的过程。
然而,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正处于自律异己的阶段,学生对道德的正确理解和判断尚未形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课,是德育的主要内容。
它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有积极影响。
特别是,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很多知识都来自生活,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由于道德和法治的生活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教科书知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理解道德和法治课程。
此外,老师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起点,彰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
这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同时也能对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品德和法治知识点,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1.引入生活导向内容,引导学生同情
小学道德和法治教科书中,包含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是开展以生命为导向的教学的重要载体。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教材,并通过寻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通过熟悉的生活事物所学的知识和现象认识自己,并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实施。
例如,以“选择课余生活”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首先与学生进行“课余生活”主题的互动,然后让学生根据课余生活安排进行讨论。
是的,它是用来复习作业或发展兴趣的。
学生们对这一主题非常熟悉,并且对此很感兴趣。
因此,他们会致力于课堂讨论。
这时,课堂上,有人说他们的课余生活充满了各种兴趣班,有人说他们的课余生活可以自由安排和控制。
有人说他们根本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他们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补习课上等等,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趋势来介绍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后,再进行教科书知识的学习。
这样,通过引入以生活导向的材料和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2.建立生活场景,为课堂教学增添乐趣
栩栩如生的场景设置,是指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入课堂,是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借助逼真的场景设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
因此,教师在进行以生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时,应从特定的教学内容入手,为学生创造真实生动的课堂环境,并通过模拟以生活为导向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印象,并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现象的印象,因此,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以“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为例。
为了更好地介绍所学知识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教室中的学生创建逼真的场景,例如,进行比较演示,生活中遵循顺序的场景:人们在车站有条不紊地上火车;人们在车站推挤时上公交车;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交通顺畅;人们随机闯红灯。
;交通堵塞的图片等等。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以场景再现的形式展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遵守秩序和规则的重要性,这比单纯讲解要好得多。
这样,它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课堂学习环境,并为无聊的课堂教学增添了乐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实施了面向生活的教学。
在另一个示例中,以“响应自然灾害”为例。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对自然灾害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理解,教师可以在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解释后,给学生进行扩展。
给定一种情况,即地震发生时如何逃脱。
在教室里,教师可以首先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广泛的知识,也就是说,地震发生时,人们应根据自己的所在位置选择不同的逃生措施,例如,在室内时应迅速躲到桌子下面,或者使用柔软的物体遮住头。
在户外时,躲藏在空旷的地方。
演示之后,学生将通过课堂体验来,了解如何应对地震灾害,并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深刻了解自己学到的知识。
这样,把将生动的场景引入教室,增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深刻理解,对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影响。
3.开展以生活为导向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开展以生活为导向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并用其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对于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和法治学科尤其如此。
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了解生活,并从中获得更丰富的道德经验和情感,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
例如,在完成“地球之家”的教学活动后,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后参加一些实际活动,例如,去公园或其他旅游景点,捡垃圾,建议游客不要乱扔垃圾,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学生观察净化后的景点与被垃圾包围的景点之间的区别,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经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又充分凸显了生命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简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项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基于活动的综合课程,它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诞生的。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形成认知概念至关重要。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教育应重返生活,而基于生命的教学是该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通过制定和实施多维教学目标,丰富生活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综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有效摆脱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以生命为基础的教学困境。
参考文献:
[1]柳飞燕.植根生活“土壤”“生长”法治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3):79-80.
[2]楼会利.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7(12):210.
[3]邹德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浅谈[J].才智,2017(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