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精品教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精品教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https://img.taocdn.com/s3/m/39a45c8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9.png)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其大致经过。
通过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组织观看《开国大典》,走访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小组内分析探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的策略,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认识到和平解放是最终目的,同时理解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3.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开国大典的视频,设计学生自学提纲。
2.学生准备: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自学课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结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回头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笑着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泽东说完,登上汽车,汽车向北平方向驶去。
毛泽东等进京后,“考试”成绩如何呢?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教师出示下列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学习提纲找出相关知识;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格式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表格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e6f06ede80d4d8d05a4f27.png)
一、筹备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会议的有关史实:(时间、地点、代表、职能、内容、意义)(自主学习)
强调:一个通过两个选举五个决定
国旗上有很多寓意,你们能从国旗上看出哪些寓意呢?(合作学习)
《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二、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课 题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型
新授课
制作人
周林辉
教
学
目
标知识Biblioteka 能力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了解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国家机构、首都、代国歌、国旗、公元纪年等),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阅读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确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此次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它的召开有什么历史作用?让我们一起步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领略历史的风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要加以珍惜的。
教学重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开国大典。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409e2feefdc8d376ee3285.png)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由阅兵式来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1分钟)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
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预习指导题(2分钟)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2.认识国旗国歌国徽,了解其含义。
(二)开国大典
1.观看影片,了解开国大典毛主席的讲话,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过程。
2.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简述为什么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领土
2.找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人物和意义
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5分钟)
让学生根据预习导题,独立完成
五、学生展讲,师生质疑(15---20分钟)
1.分层次,根据预习题难易程度找学生讲解
2.教师强调重难点;预习题难题
六、当堂检测(5分钟)
1.了解政协会议的内容。
2.简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七、师生总结(2---3分钟)
让学生自己总结课文的每一子题目。
(或者知识树,思维导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013cad5acfa1c7ab00cc27.png)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听、读等途径的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通过看课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给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和我的祖国》(5分钟左右)。
教师:1949年10月1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因为在这一天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你想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时刻吗?你想了解新中国成立背后的故事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这温暖的歌曲,在鲜艳的五星红旗的指引下,走进这段历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课讲授】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准备教师提问:毛主席进京的第一个考试就是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什么要召开此次会议?此时,政协有何作用?提示: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筹建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二)政协会议的内容1.引导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政协会议的几项主要内容。
提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七个“一”:一个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个主席: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2.展示史料:材料: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df3641de80d4d8d15a4fd7.png)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阅读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要加以珍惜的。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思考: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的纲领、作出的决定等)。
③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280c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d.png)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以及重要意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难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课文,完成表格。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开国大典三、西藏和平解放【合作探究】1.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巨变。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所以,1949年的新中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已经明确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人民真正实现当家做主站起来,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有哪些?成功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达标训练】1.以下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①1949年,在北京召开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④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公元纪年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③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从此中国()A. 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 完成了全国土地改革D.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A. 开天辟地B. 当家做主C. 胜利曙光D. 重返联合国4.国际体坛赛事中,当中国运动员在《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声中伴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站在领奖台上,我们忍不住欢呼、跳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840962964bcf84b8d57b41.png)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开国大典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新学期好。
上学期我们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挨打史……老师加以肯定。
)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在屈辱中探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史的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合作探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料研读: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离开中共中央所在地。
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c091b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5.png)
- 新中国成立意义
-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政策
3. 结构:
- 顺序:背景 → 成立 → 巩固措施
- 关系:因果、并列、递进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内容
- 绘制国旗、国徽图案,增强视觉效果
- 适当使用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插图,增加趣味性
5. 概括性:
- 每个板块用简短词语或短语概括,如“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等
2. 辅助材料:准备开国大典历史影像、新中国国旗、国歌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措施的图表和案例。
3. 教室布置:提前将教室分为若干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方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内容。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对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措施的意义认识不够充分,可能是因为缺乏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历史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加强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引导,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 了解国旗、国歌、首都等象征国家的元素的产生过程,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 通过查阅资料,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 讨论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以及如何成功实现这些任务。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旨在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和巩固政权的措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的确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Leabharlann ,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过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bef5edd5bbfd0a795673a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内容,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指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或相关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这句话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影响了世界。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策略和手段建议1.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领,自主探究——思维拓展,提炼升华等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完成目标任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2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1 、讨论回答: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ced5f8dd88d0d233d46a97.png)
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小节:结合教材内容
阅读
完成学案
观看
讨论
学生归纳总结
指导,批改教材学案
播放视频
总结
补充
教师补充
10
15
5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5
1.下面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
A.通过《共同纲领》
(二)内容:
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
(2)新中国的性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初二(下)历史学科学习指导案
年月日
课题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型
新授
课时
1Hale Waihona Puke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筹备工作、开国大典的盛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进军西北、中南、西南地区,和平解放西藏的概况。“筹备新中国”是开国大典的重要背景,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的重要会议;“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军事上对这一新政权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点
一是开国大典的盛况,二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020adabceb19e8b9f6ba35.png)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等史实。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况和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生:回顾民主革命历程,思考问题,回答展示,阅读“导入框”内容,明确学习内容。
自主探究指导学生做学案自主探究部分,标划知识点。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问题1】观察《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图片,结合教材,口述政协一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了解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问题2】出席会议代表的有哪些党派和团体?说明了什么?【问题3】本次会议有何内容?《共同纲领》的作用是什么?【问题4】国旗上有很多寓意,你能从国旗上看出哪些寓意?【问题5】假如你当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请你向全国人民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概况(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d1db01d4d8d15abf234e51.png)
2、本课位于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1949年9月,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云集北平,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经过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协商,制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的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决定要和平解放西藏。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实现。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开国大典比较熟悉,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背景
展示图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p2-p3后,回答问题。
2、时间、地点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筹建新中国做的准备工作
4、意义
开国大典
展示图片:《开国大典》、《阅兵》、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诞生》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开国大典比较熟悉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a89a5231b765ce050814e1.png)
参考答案: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1)“三年”是指1947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
属于解放战争时期。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2)“三十年”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3)“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鸦片战争。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史时期。
内外敌人主要包括: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等。
(4)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里的“新”主要指哪些方面?
这里的“新”主要指:国家性质发生变化;人民地位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等。
(言之有理即可)
(5)结合图4,你是否想过,中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答出两条即可)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统一战线的指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等。
(答出两条即可)
BDBCA CACAB D
12.唐朝:唐蕃和亲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
清朝:册封宗教首领,设立珠藏大臣1951:西藏和平解放
1965:西藏自治区成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d52889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e.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近代史,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等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包括解放战争胜利、政治协商会议、宣告新中国成立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精品」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
![「精品」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36c5e4d15abe23482f4df7.png)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知识要素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______召开。
2.任务:讨论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1)决定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实行__________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________________。
②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_的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_________》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制度。
知识点2开国大典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
2.概况:毛泽东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3.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_。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_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________和________的力量。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8944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c.png)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知道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在北伐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这为学生在八年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基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它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程。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0年10月全国基本解放,这个过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意义和巩固的过程。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新中国成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 解放战争的胜利
-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34bd8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a.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成立的意义。
教材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详细描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人民群众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庆祝活动。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如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激动情绪有共鸣,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地位的影响可能理解不足。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具体过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视听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多媒体设备。
3.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包括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国内背景、国际背景、成立过程、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深远影响,如中国的历史变革、国际地位的提升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d0beb5680203d8ce2f2476.png)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自学目标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大致经过。
2.重难点:第一届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基础自学1.1949 年9月,在北平召开。
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会议决定以《》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纪念碑。
3.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了。
4.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
三、分析探究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又怎样的历史意义?3.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四、知识体系五、拓展测评1.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意义是()①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③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④基本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同时也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对联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学习文化赶先进,提高技术超英美3.《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五四运动 B.中共成立 C.开国大典 D.改革开放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a1f13152ea551810a687fa.png)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建主义和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练习巩固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B.香港、澳门回归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dbe930cfc789eb172dc8f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标内容了解政治协商会议制度,讲述开国大典,认识中国成立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初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学生以前学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基本掌握了学习会议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学习会议应该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学习,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并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阶段的影视作品较多,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西藏的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要内容、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
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
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 为国旗,采用_______ 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推翻了、封建主义和___________ 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随堂演练
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了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
1.1949 9 北平
2.①临时宪法②毛泽东③北京《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公元
3.新纪元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独立自主社会主义
4.1951 祖国大陆
二、合作探究
1.“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是指五四运动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鸦片战争以来。
2.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三、随堂演练
1.D
2.A
3.D
4.A
5.(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