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
A.德育个别问题
B.德育一般问题
C.德育规律
D.德育原理
2.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教育
B.国际主义教育
C.共产主义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
3.德育的四项基本内容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理想教育
B.劳动教育
C.人生观教育
D.道德教育
4.与古代德育相比,现代德育有许多特点,其中表现在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上的基本特点是【】
A.全面性
B.科学性
C.变革性
D.综合性
5.在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中,生物因素是【】
A.生物前提
B.决定性因素
C.主导性因素
D.动力性因素
6.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C.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D.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在原始社会,德育采用的是“口耳相传”、“长者施教”;随着文字的产生,竹简、绢帛的出现,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读书指导法引进古代学校德育实践;在现代,电影电视等视听设备的出现并引进教育,运用于德育。

这说明【】
A.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B.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D.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结构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1
8.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的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方法
D.德育效果
9.我们国内和国外关于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大多采用的模式是【】
A.结构迁移说
B.螺旋循环说
C.阶段连续说
D.社会适应说
10.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A.提高品德认识
B.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C.陶冶品德情感
D.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11.《学记》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反映德育应遵循的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德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2.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语言说理法
B.形象感染法
C.实际训练法
D.品德评价法
13.培养好班集体,教好全班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是班集体德育工作的【】
A.基本任务
B.基本内容
C.基本方法
D.基本途径
14.下列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德育属于品德修养范畴
B.品德修养与德育同义
C.德育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
D.个人进行品德修养是德育的前提和基础
15.品德修养是个人对自己的品德进行内省并且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规范,经过品德内部矛盾和斗争,把它纳入到自己的品德结构和价值观念体系中去。

这体现的是【】
A.自我品德自觉性
B.自我品德内省性
C.自我品德涵育性
D.自我品德实践性
16.通过对德育对象品德的测评,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德育各方面的情况,从而估价、判断、评定德育对象品德的优点和缺点,达到的水平、发展趋势和成因,德育及其管理等的效果、质量的水平,优点和缺点,矛盾和问题等。

这指的是品德测评的【】
A.诊断作用
B.强化作用
C.调控作用
D.教育作用
17.人们为区分不同的测评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所赋予的不
2
同数值叫【】
A.权集合
B.权矢量
C.权系数
D.测评系数
18.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三者积极配合的前提和基础是【】
A.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起点
B.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是实施德育的三种基本途径
C.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家庭、学校都是处于特定社会之中的
19.下列关于德育工作者劳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再生产的劳动
B.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生产社会精神产品的劳动
C.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社会思想道德再生产的劳动
D.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文化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劳动
20.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是【】
A.对德育工作者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管理
B.对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的管理
C.对德育内容、方法的管理
D.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为什么说德育是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
22.德育如何对现代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发展起影响作用?
23.简述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4.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5.组织开展好德育活动应具备哪些条件?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试论我国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7.联系实际说明教育者做好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28.案例材料
小林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上初中后,小林的父母亲因忙于做生意而经常难以顾及小林的学习和生活。

渐渐的,小林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上网吧玩游戏,有时彻夜不归。

为了弄钱上网吧,有一次他甚至偷了同学的钱。

家长和老师分别多次对他进行教育,但收效不大。

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力不从心。

问题:请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的理论分析对小林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