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7卷 第12期 广 东 蚕 业 Vol.57,No.12 2023年12月
GUANGDONG CANYE Dec . 2023
·5·
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12.02
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
李志文
(射阳县特庸镇人民政府 江苏盐城 224313)
摘 要 种桑养蚕是射阳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资源优势。

研究射阳县种桑
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文章根据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发展现状,就其产业化发展中环境污染、用种安全、生产设施、市场监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23)12-05-03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射阳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种桑养蚕产业,针对这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对策,有利于射阳县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帮助广大农民持续拓展增收渠道,全面提高经济水平。

对于射阳县而言,种桑养蚕产业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通过研究该产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可以促进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态效益。

与此同时,推动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对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增强产业韧性等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在不断的实践下,射阳县将从整体上实现种桑养蚕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1
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现状
射阳县位于江苏省盐阜平原东部,地处陆地与海洋分界线的交叉点,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而湿润。

全县境内地势略呈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的状态,在北部偏东处有苏北灌溉总渠,偏西部与射阳河、滨海县相邻。

射阳的经济以农业、渔业、旅游业为主,近年来也在积极发展工业和新兴产业。

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发展较为显著,尤其是在现代智能化养蚕技术的推进下,射阳县在蚕种场的布局建设方面更加先进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蚕种的数量和质量[1]。

射阳县目前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蚕桑文化园,其中主要包含养蚕史、养蚕用
作者简介:李志文(1976— ),男,汉族,江苏亭湖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省力化养蚕和蚕桑发展。

具、蚕丝制品等,同时还设立体验馆,以此增强人们的养蚕亲身体验。

基于自身60余年的种桑养蚕历史以及全国闻名的优质蚕桑基地优势,射阳县于2020年3月与射阳县国有农水集团公司实行村企合作,联合成立桑乐田园科技有限公司,规划总投资3.5亿元,精心打造万亩桑乐园。

目前,该基地已投资1亿元,逐步建成游客中心、蚕桑文化园、果桑坊、酿酒坊、桑枝菌坊等30多个项目,并于2021年国庆期间正式对游客开放。

此外,民宿、村民大食堂也正在建设中或规划中,蚕桑文化特色一条街、红色文化广场、亲子乐园等项目也正在规划设计之中。

该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增加
农民收入,而且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2]。

同时,由于种桑养蚕产业拥有较大的潜力,在社会的持续发展下也给射阳县带来更多的新机遇
和挑战[3]。

射阳县特庸镇是盐城市有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全镇养蚕农户的数量已经超过8 000户,在全县占比已经达到70%。

由此可见,蚕桑产业已经成为全镇的主要供应产业。

特庸镇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帮助农民种植实生桑苗、嫁接桑苗、定保护价合同、实施订单生产,带动252名社员和900户蚕农种桑养蚕,销售桑苗达30多亿株,创收4亿多元。

在技术方面,特庸镇与县属国有企业共同打造智能蚕房的示范项目,在其中配备智能化操作系统,采用省时省力的种养方式,从而吸引越来越多养蚕大户的关注。

2020年,特庸镇的春蚕发种4.5万张,每张约产出蚕茧45 kg ,上半年全镇蚕茧产量2 025 t ,蚕农的收益超1亿元。

·6·
2
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分析
2.1 环境污染问题
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一方面,种桑养蚕产业需要使用烘烤房来烤茧,该操作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气中包含硫化氢、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容易对大气以及周边环境造成不可控的影响。

另一方面,种桑过程中会用到化肥和农药,其会随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和流入地表水体,导致周边地区的河流、湖泊中氨氮、总磷等超标。

同时,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致使土壤酸化、重金属严重超标等,对周边地区环境以及农作物的生长产生消极影响。

正是因为这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4]。

2.2 蚕农缺乏用种安全意识
用种安全意识关乎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发展,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蚕农缺乏用种安全意识的根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意识。

许多蚕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农业教育培训,没有意识到安全用种的重要性,因此不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蚕种,也不知道如何识别和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其二,经济压力。

为了尽可能提高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一些蚕农可能会忽略用种安全,选择使用价格便宜但质量不稳定的蚕种,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其三,缺乏正确的用种技术和经验[5]。

一些蚕农没有掌握正确的用种技巧和经验,无法充分发挥蚕种的潜力,甚至导致蚕茧产量下降、质量下降等问题。

其四,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大多更侧重于种植技术、农业机械等方面,而养蚕用种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推广工作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整体而言,蚕农缺乏用种安全意识可能导致品种选择不当、蚕种质量不佳、用种时间不当等问题,从而影响蚕茧的产量。

此外,部分蚕农只关注抗病毒蚕品种,而忽略了蚕种来源和质量。

并且,部分蚕农还存有养殖抗病毒品种家蚕就不用消毒的误解,给蚕桑生产与用种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2.3 生产设施陈旧
蚕种是整个茧丝绸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能否确保优质蚕种的供应关系到蚕农能否增产增收。

但是目前射阳县的蚕室、蚕具老化,部分蚕室已成危房,电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原蚕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不能保证,蚕种生产安全无法保障。

养蚕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
动力来进行手工操作。

如果生产设施破旧不堪,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还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和生产风险。

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发展中生产设施陈旧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首先,缺乏对生产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生产设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如果生产设施长期得不到维护和更新,就会逐渐老化、破损,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缺乏资金投入。

生产设施的更新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很难保证生产设施正常运行。

最后,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

生产设施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学,会导致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不规范,加速生产设施的破损和老化。

2.4 市场监管不到位
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市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首先,蚕种市场管理缺位,蚕种流通不规范,蚕种质量参差不齐。

较多蚕农难以对蚕种品质准确分辨,导致其养殖收益不稳定。

其次,缺乏健全的专项监督体系。

市场层面没有紧跟时事政策,也未能制定完善的种桑养蚕监管制度,因而对种桑养蚕的各个环节无法有效追踪,容易造成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降低蚕桑收益。

最后,在设施设备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因为市场监管不到位,致使种桑养蚕行业采用的多是传统的、落后的生产设施以及生产技术,不利于种桑养蚕行业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3
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大力度改善污染问题
第一,加大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

要加强对蚕农和种桑养蚕相关企业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遵守环保法规的自觉性。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6]。

第二,推广生态种桑养蚕技术。

通过合理布局、科学种植、控制施肥和用药量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对蚕沙、废旧薄膜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对于养蚕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要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推广清洁生产模式。

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模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7]。

第五,建立环境监测和预警机制。

加强对养蚕企业和蚕农的生产环境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
·7·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养蚕环境得到有效
保护[5]。

第六,推行绿色认证和标准化生产。

建立完善的生产标准和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和环境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推动种桑养蚕产业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采取综合性措施来解决现有的环境污染问题,既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也能够有效促进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持续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各方面共同努力确保用种安全
一方面,加强用种安全知识宣传和相关技术培训。

政府相关部门需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用种安全知识和技术的宣传,还可以选派科技特派员为蚕农生产提供指导,使广大蚕农提高用种安全意识,掌握选种和用种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同时加强对蚕病的认识,在日常生产中强化对蚕病的防控,以有效减少各种蚕病发生;另一方面,规范蚕种生产质量管理,全面做好蚕种生产、经营档案建设,完善各项生产数据、内容记载,确保生产的每张蚕种可溯源,发放到蚕农手中的是“放心种、优良种”。

整体而言,要解决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发展中蚕农缺乏用种安全意识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提高蚕农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从而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8]。

3.3 落实综合措施推进生产设施升级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有关部门多方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改善种桑养蚕基础设施和条件,推动高标准桑园、标准小蚕共育室以及专业化大蚕房的建设,从而有效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

第二,引进先进的种桑养蚕设备。

以轻简化、标准化、规模化为方向,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种桑养蚕设施设备和小蚕共育等省力节本技术,如桑园速生丰产栽培、小蚕共育机、轨道喂蚕车、自动采茧机等,不断提升种桑养蚕的科技化水平,为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3.4 多方面入手应对市场监管缺位
第一,加强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加强对蚕农和企业的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监管市场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9]。

第二,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包括市场准入、产品质量监督、信息公示、违法处罚等方面的制度,确保市场监管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同时,要加强对市场的日常监管,提高监管频次和
覆盖面,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10]。

第三,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

加强信息的公示和共享,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平台,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方便消费者和企业了解市场信息和监管情况,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四,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积极参与种桑养蚕产业市场监管工作,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行动,推动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4
结语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对于射阳县农业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面临环境污染、用种安全、市场监管、生产设施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有效控制养殖环境污染,增强蚕农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以及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助推射阳县种桑养蚕产业稳定、长效运行,持续扩展经营销售范围,真正提升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隆昌胄.种桑养蚕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对策探讨[J ].南方农业,2020,14(29):139-140.
[2]谢基树,莫轻松,吴峰.桑蚕产业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分析[J ].河北农机,2022(18):148-150. [3]张静惠.浅谈桑蚕产业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J ].农业科学,2022,5(1):37-39.
[4]黄怡.种桑养蚕技术推广与问题解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4):180-184.
[5]韦振宇.对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22(2):222-223.
[6]谈丽萍.乡村振兴背景下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山西农经,2022(11):126-128.
[7]梁维忠,刘航宁,周琼.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背景下凤山县蚕桑产业发展探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S 1):380-383,395.
[8]李韬,梁贵秋.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考[J ].广西蚕业,2021,58(4):46-52.
[9]成亭锋,刘合永,孙京臣.广东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广东蚕业,2021,55(12):1-4.
[10]黄平.云南红河州蒙自市“种桑养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J ].蚕学通讯,2021,41(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