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海姆法硫酸钾及副产HCL生产PVC预可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kt/a曼海姆法硫酸钾联产120kt/aPVC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4)
第一节项目背景 (4)
第二节项目概况 (6)
第二章市场预测 (10)
第一节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10)
第二节产品贸易 (21)
第三节价格现状与预测 (22)
第四节价格目标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 (24)
第五节市场竞争力分析 (25)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7)
第一节建设规模 (27)
第二节产品方案 (27)
第四章厂址选择 (33)
第一节厂址选择 (33)
第二节场址建设条件 (34)
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40)
第一节技术方案 (40)
第二节主要设备方案 (42)
第三节工程方案 (50)
第六章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50)
第一节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53)
第二节主要燃动供应 (53)
第七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55)
第一节总图布置 (55)
第二节场内外运输 (55)
第三节公用辅助工程 (53)
第八章节能 (61)
第二节节水措施 (64)
第九章环境保护 (65)
第一节编制依据与标准 (65)
第二节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66)
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71)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4)
第一节劳动安全 (74)
第二节工业卫生 (78)
第三节消防 (76)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7)
第一节组织机构 (80)
第二节工作制度与人力资源配置 (80)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 (79)
第一节建设工期 (79)
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79)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
第一节投资估算依据 (85)
第三节流动资金估算 (84)
第四节项目建设总投资 (84)
第三节资金筹措方案及使用计划 (84)
第十四章项目招标方式及内容 (85)
第十五章财务评价 (90)
第三节清偿能力分析 (87)
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 (88)
第五节财务评价结论 (88)
第十六章社会效益分析 (89)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94)
第一节结论 (94)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青海曼海姆法年产200kt/a硫酸钾联产120kt/a PVC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二、编制依据与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改环资[2004]73号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的通知;
2、《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
5、项目建设有关资料。
(二)编制原则
1、坚持资源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合理开发利用盐湖资源,促进盐湖化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和产品就地转化,培植新兴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
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盐湖化工副产品综合开发与利用。
按照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思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
3、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盐湖化工是青海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化工,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化工产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4、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突出产业和产品特色,以产品深
加工为主导,进一步挖资源的经济价值,发展循环经济。
5、项目建设坚持工艺先进、技术成熟、经济合理、节约投资的原则。
6、重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原则。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青海盐湖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分布集中,是优势矿产之一。
截止2006年底,已累计发现各类矿产86种,占全省的64%,占全国的50%;其中盐湖矿产12种,主要包括钠盐、镁盐、钾盐、芒硝、天然碱、石膏、硼矿、锂矿、锶矿等。
在已探明的各类矿产中,盐湖矿产具有突出地位,其中锂矿、锶矿、芒硝、化肥用蛇纹岩、钾盐、镁盐、石棉7种矿产居全国首位,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主要矿种有24种。
从资源条件分析,全省具备发展盐湖化工工业的资源基础。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永续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青海盐湖资源开发由过去的盐湖、油气、铅锌、石棉等向盐碱化工、多种金属采选加工、建材、煤炭等其它领域拓展。
推进了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资产重组,优化了工业经济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柴达木地区为重点的盐湖化工工业布局,积极有序地推进了盐湖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长期以来,柴达木在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起了盐湖化工综合利用产业链。
为推动盐湖化工向下游产品发展。
同时,通过烯烃与氯化钾等含氯盐湖化工产品的结合发展PVC等有机氯化物产品等盐湖化工下游产品,实现电力、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湖化工的融合发展。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节约资源、产品的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经济总量,力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力促进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项目的建设,努力提高资源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以及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此背景下,省发展改革委以2007年第二批循环经济发展省级预算内资金前期项目投资计划,按照先重点、后一般,优先安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投向,对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以及能够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项目,适当安排地方大中型项目的前期工作,编制《青海曼海姆法年产20万t/a硫酸钾联产12万t PVC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项目概况
一、拟建地点
(一)项目选址
项目建设地点为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
(二)地理位置
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重点建设园区之一,也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四个产业园区之一,园区总体布局集冶金、化工、建材及新材料四大园。
园区东北距省会西宁市800km。
规划面积14.77 km2,南北长8km,东西宽1.4km,一期建设4km2。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为年产硫酸钾200kt/a联产PVC 120kt/a。
三、主要建设条件
(一)原材料、燃料供应有保障
综合考虑格尔木地区矿产资源和现有产品,原料供给基本能够保障,天然气等燃料供应可就近解决。
(二)主要建设条件
1、电力供应
开发区的电源均由330KV格尔木变电站以双回路110KV输电线路向区内供电。
2、给排水
昆仑经济开发区的供水管道已铺设至土星路与长江路交汇处,管径DN1000,水源取自地下水;污水由开发区由东北角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排放。
3、交通运输
昆仑经济开发区与109国道、开发区铁路专用线的联系。
开发区主干道构成“十经七纬”的基本路网,交通便捷。
四、主要建设内容
1)主体装置:曼海姆法硫酸钾合成装置、盐酸解析提纯装置、乙炔发生装置、氯乙烯装置、聚氯乙烯装置。
2)原料、成品仓库:PVC成品仓库、硫酸钾成品仓库、乙炔气柜、氯乙烯气柜、罐区、辅助原料仓库。
3)辅助装置:去离子水装置、变配电所、冷冻空压站、制氮站、天然气预热装置、消防循环水站、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站、机修车间、辅助材料仓库、晒干池、事故池。
4)生活设施包括职工综合楼(住宿区、浴室办公区、医疗、休闲以及食堂等)、办公楼。
五、项目实施计划
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安排,项目建设期2年,达产期4年。
六、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一)项目投入总资金
项目总投资12841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5281万元,建设期利息8225万元,流动资金为14000万元。
(二)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项目建设投资105281万元,拟申请银行长期73696贷款万元,自有资金万31717元。
项目流动资金为14000万元,拟申请银行借款14000万元,自有资金0万元。
(三)效益分析
经估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XX%(税前)和XX%(税后),财务净现值分别为XX万元(税前)和XX万元(税后),自有资金收益率XX%,自有资金净现值XX万元。
项目收益水平投资者是`可以接受的。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市场预测
第一节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一、市场供应分析
(一)国外市场供应现状
1、生产现状
a.硫酸钾
硫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无机化工中用作制造碳酸钾、钾明矾等钾盐的原料,玻璃工业用作澄清剂,医药行业用作缓泻剂,香料生产中用作助剂,食品工业用作添加剂,以及用于生化实验中的血清蛋白检验,在农业上,硫酸钾是主要的无氯钾肥,也是农作物所需硫的重要补充来源。
对于那些只能施用硝酸钾、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等无氯钾肥的忌氯作物来讲,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就是硫酸钾。
由于硫元素不仅能提高农产品产量,还能改善其品质,所以硫酸钾中的硫也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
但是,近年来由于施用的肥料中硫铵用量的减少,土壤中硫含量也相应的降低,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缺硫征兆。
另外。
硫酸钾几乎可以和现有的所有肥料品种相混合,用于制造复混肥。
目前,世界硫酸钾的总装置生产能力为7000kt/a左右,而实际产量为
6000-6500kt/a。
德国、比利时、美国、意大利是主要生产国,约占世界硫酸钾总产量的7O%-75%。
世界硫酸钾年总消费量在5800kt以上,并以4%~5%的年均递增率上升,主要消费在西欧和亚洲。
全球硫酸钾贸易量已超出5500 kt/a.其中进口和出口各占50%。
b.PVC
由于PVC具备许多优良的特性,因此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自PVC树脂工业化生产60年来,其生产能力和产量逐年上升。
2005年世界PVC生产能力已达到3700万吨/年。
据资料统计,近年来世界PVC生产能力及其增长情况见表。
近年来世界PVC生产能力及其增长情况(单位:万吨)
由表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世界不同地区PVC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欧洲、美洲以及非洲、中近东地区发展速度低于世界平均速度,远东及亚洲地区的PVC生产发展最快。
据有关专家分析,世界PVC产能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2006~2010年产能增长速度约为2.4%,其中亚洲产能增长速度将保持在6%~7%,而其中的中国增长速度更快,约可达到8%~10%。
世界PVC生产能力统计与预测情况见表。
世界PVC生产能力统计与预测情况(单位:万吨)
2、全球主要生产企业
a.硫酸钾
世界上主要硫酸钾生产商产能(单位:万吨)
b.PVC
世界上主要PVC生产商产能(单位:万吨)
(二)国内市场供应现状
1、生产现状
a.硫酸钾
2005年,我国钾肥消耗量663万吨(折纯),其中硫酸钾消耗量300万吨左右,其中80%都依赖进口。
而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钾肥需求量将增加到929万吨(折纯)。
其中硫酸钾的需求量将高达500万吨左右。
届时,硫酸钾的缺口将更大。
目前,我国的钾肥品种主要是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也有一定产量,但比较少。
氯化钾工业主要分布在青海,硫酸钾工业分布较散,青海、河北、山东、
山西、江苏等地都有一些生产厂。
最近新疆罗布泊钾盐科技有限公司规划1200kt/a的硫酸钾项目,榆林也将筹备600kt/a的硫酸钾项目。
b.PVC
我国PVC工业化生产已有近50年的历史。
近1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建筑业与PVC加工业对PVC消费的大幅度拉动,国内PVC工业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1995~2005年,我国PVC生产能力与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3%和15.5%。
近两三年,受PVC反倾销裁定、国内市场供不足需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PVC价格高涨,掀起了PVC建设高潮,生产能力迅速增加,产量直线上升,1995~2005年我国PVC产量增长情况详见图
1995~2005年我国PVC产量增长情况
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PVC生产企业约80家,生产总能力达972万吨/年,较2004年增加近309万吨,增幅46.6%。
其中产能超过20万吨/年的企业共有11家,合计生产能力约440万吨/年,约占全国PVC总产能的45.27%。
从2005年我国PVC企业分布情况看,PVC生产厂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
其中华东和华北地区生产较为集中,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的33.4%和33.1%,西部地区占23.6%。
2005年我国PVC产量达到649.2万吨,较2004年增加27.6%。
其中乙烯法(包括VCM/EDC)PVC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8%;电石法PVC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2%。
由此看来,电石法PVC在我国PVC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2006年我国将形成1350万吨/年PVC生产能力,其中电石法PVC扩能的速度超出乙烯法PVC。
在新扩建及拟建的PVC装置中,电石法占较大比例,拟建/在建
电石法PVC装置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部,如新疆、陕西、四川、宁夏和内蒙古等,未来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PVC生产的重要中心。
2.国内主要生产企业
a.硫酸钾
目前我国硫酸钾主要生产企业装置概况(万吨)
b.PVC
2005年我国PVC主要生产企业装置概况(万吨)
二、市场需求分析
(一)国外市场需求现状
1、需求现状
a.硫酸钾
2006年我国进口硫酸钾的主要供货商俄罗斯BPC和加拿大钾肥公司要求中国的合同价格上涨40美元(最终上涨25美元), 2007年钾肥合同价格上涨5美元/吨,但是由于2006年俄罗斯的钾矿进水事件,导致今年俄罗斯对安全问题很重视,强制性对钾矿进行安全检测。
再加上2006年钾矿进水停产,导致俄罗斯钾肥的产量大幅下跌,因此,俄罗斯和加拿大钾肥供货商大幅上涨国际氯化钾的价格。
从2007年5月份开始,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到岸价已经上涨到260美元/吨,而中国的氯化钾70%主要依靠进口,因此,港口价格也大幅上涨。
目前俄红钾的港口价格已经涨到2030~2050元/吨,国际市场的硫酸钾也随之上涨。
此外,加拿大工人大罢工,直接影响硫磺的进口,导致国内硫磺和硫酸钾的价格大幅上涨,硫酸钾成本进一步增加。
b.PVC
与其他产品相同,PVC产能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状况,2005年世界PVC需求量约为3047万吨,比2004年约增加131万吨,增长率约为4.3%。
从地区看,远东、亚洲、澳大利亚地区合计增长约81万吨,增长率6.3%;北美、
南美地区合计增加约20万吨,增长率2.3%;西欧、东欧、非洲、中近东地区合计增加约30万吨,增长率3.3%。
世界PVC需求及其增长情况详见表
世界PVC需求及其增长情况(单位:万吨)
目前世界PVC产业供需总体上略呈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各地区供求呈不平衡状态。
为了在竞争中立足,目前世界范围内的PVC生产企业间正在不断通过转让、兼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进而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另外,由于东亚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未来几年世界对PVC树脂的需求每年仍以4~5%的平均速度增长。
2005年世界PVC需求量约为3047万吨,主要国家或地区的需求量构成分配如下:北美23%(680万吨/年),西欧20%(570万吨/年),日本6%(175万吨/年),亚洲、大洋洲以及其它国家37%(1079万吨/年),中南美洲5%(146万吨/年),东欧5%(146万吨/年),非洲及中东地区4%(117万吨/年)。
2005年世界PVC需求增长率为4.5%,世界PVC 需求量达3047万吨/年,其中除日本以外的远东地区增长率最高,可达8.6%。
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PVC需求量分布构成见图。
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PVC需求量分布构成
据相关资料,2006~2010年世界PVC需求增长率约为3.5%,到2010年世界PVC需求量将达3695万吨/年。
世界PVC需求预测情况
表2-2-4 未来世界PVC需求预测(单位:万吨)
世界PVC的需求,各地区各国家均不相同,供需平衡通过贸易来调节。
从PVC世界贸易来看,在1995~2005年期间,美国在PVC各出口方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日本从24%下降到9%,而东欧国家从27%扩增到29%;进口方面,东亚从44%增至64%,亚太地区成为纯进口方,占世界总进口份额的10%,西欧可能变成纯进口方。
2006年~2010年世界PVC总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将为2.4%。
其中亚洲的年均产能增长率最高,2006年~2010年将达到6~7%;欧洲2006~2010年的产能增长率仅为0.7%;北美地区2006~2010年的年均增长率也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2.7%。
预计2006~2010年世界PVC需求增长速率将为3.5%。
世界PVC的总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产能的年均增长率,因此,未来世界PVC市场的供需
平衡情况明显得到改善,2006年后实现基本平衡。
为满足需求的增长,世界PVC 生产装置的平均开工率会有所上升。
2、国外主要国家消费现状
a.硫酸钾
国外硫酸钾消费基本以农肥为主,2007年年消耗量在580万吨左右。
b.PVC
未来世界PVC的主要消费市场仍将是建筑业。
PVC管、门窗及板材因拥有适宜的价格和性价比、较低的维护要求和维修费用、耐腐蚀、抗污染、良好的绝缘性、使用方便等优势,将继续取代金属和木材,是未来PVC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
PVC膜市场将受到LLDPE和LDPE的有力竞争而萎缩,软质PVC片材市场将因HDPE 和PP片材的竞争而增长缓慢,硬质PVC片材市场也将受到PP和PET的竞争,同时PET瓶也将进一步占领PVC瓶的部分市场。
目前世界主要地区PVC消费构成见表。
目前世界主要地区PVC消费构成(单位:%)
(二)国内市场需求现状
a.硫酸钾
2005年,我国钾肥消耗量663万吨(折纯),其中硫酸钾消耗量300万吨左右,其中80%都依赖进口。
而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钾肥需求量将增加到929万吨(折纯)。
其中硫酸钾的需求量将高达500万吨左右。
b.PVC
近10年来,我国PVC消费增长较快,表观消费量从1995年的181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800万吨。
由于国内PVC树脂产量不能满足下游行业的发展需求,2001~2004年我国每年PVC总进口量都高达200多万吨。
2005年我国PVC进口量下降为166.1万吨,出口量增加到14.96万吨,国内PVC自给率约为81%。
近
年来我国PVC供需情况见图表
近年来我国PVC的供需情况(单位:万吨)
近年来我国PVC的供需情况
我国PVC树脂进口主要来自远东、东南亚、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地区,其中日本、我国台湾省、俄罗斯、韩国和美国是主要的进口来源地。
从到岸情况看,一半以上的PVC进口量直接进入华南市场,以黄埔、广州、深圳、汕头和厦门5口岸为主。
从贸易方式进行分析,我国每年进(来)料加工PVC进口量变化不大,影响国内市场的主要是一般贸易量。
预计未来几年内,为满足每年10%以上的国内需求增长,我国PVC 的总进口量仍将维持在每年150万吨以上。
PVC制品可采用各种塑料加工方法制取,PVC制品性能良好,品种繁多,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PVC管道是化学建材的重要门类之一,
种类多,增长幅度大,市场前景看好,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我国各种塑料管道占全国各类管道应用量的50%以上,在城镇建筑业、水利建设和农牧业生产等领域大量应用,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新型管道,越来越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PVC门窗作为新型建筑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进一步扩大应用量持续增长。
预计到2010年,塑料门窗在全国的建筑门窗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0%以上。
除以上两大应用领域外,PVC用作塑料防水材料、包装材料以及用于生产日用塑料制品如塑料鞋、运动鞋等的用量也很大。
PVC软制品中农用地膜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广泛。
PVC制品在电子、电器以及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同时PVC在医用制品的市场前景也在日益扩大,尤其是在专用挤出制品中的应用有较多的潜在市场。
我国PVC制品消费构成比例见表。
我国PVC制品消费构成比例
我国PVC主要消费地区在华北、华东和华南。
华南地区市场容量很大,产能不足,进口PVC所占比例较高。
华东地区PVC加工企业发达,山东、浙江、江苏3省的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34%,华北地区产销基本平衡。
预计未来PVC
消费的主要地区仍为华东、华北和华南,但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兴建,中西部地区的PVC消费量将会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PVC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加之反倾销裁定使低价涌入的进口PVC被有效遏制,为国内市场腾出了较大的空间。
由于电力以及原材料的涨价,国内PVC价格也大幅上涨,加上依然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有力地刺激了国内PVC的投资热潮。
经过新一轮的投资,我国华东和华北两大区域市场有可能形成大型PVC装置群,除覆盖本区域市场外,还将向周边市场延伸。
华南地区是我国PVC产品来料和进料加工最大的集散地,PVC进口量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一半,是PVC需求缺口最大的地区,该地区今后仍将是外来PVC产品主要争夺的目标市场。
我国PVC消费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高速增长,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准,预计进入二十一世纪,仍将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中PVC建材(包括门窗、下水管等)的使用比例大幅度提高,中国PVC需求量仍将继续上升,但随着基数的扩大增长率会略有下降。
预计2008年我国PVC需求量将达995万吨,2013年将达1418万吨。
2003~2008年我国PVC 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10.1%,2008~2013年年均增长率约为8.0%。
因此,未来我国PVC生产能力仍将不能满足需求的日益增长,存在一定的缺口,未来我国PVC供需预测见表。
2008年和2013年我国PVC供需预测(单位:万吨)
第二节产品贸易
(一)国际贸易
目前,世界硫酸钾的总装置生产能力为7000kt/a左右,而实际产量为
6000-6500kt/a。
德国、比利时、美国、意大利是主要生产国,约占世界硫酸钾总产量的7O%-75%。
世界硫酸钾年总消费量在5800kt以上,并以4%~5%的年均递增率上升,主要消费在西欧和亚洲。
全球硫酸钾贸易量已超出5500 kt/a.其中进口和出口各占50%。
从2006年9月15日开始,塑料及其制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2007年7月1日,出口退税率再从11%降至5%。
出口退税率下调,使PVC出口价格需提高400元/吨才能维持原有盈利水平,对于出口均价在6000元/吨的PVC产品是一个较大考验。
出口价格上调意味着国际市场份额的缩小,两次调整对PVC行业的出口造成较大冲击。
PVC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有两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抑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出口,电石法生产PVC难辞其咎;其二是缓和潜在贸易冲突,自2006年以来,我国低价电石法生产的PVC大量涌入国际市场,相关国家高度关注中国高速增长的PVC出口量。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从2007年8月23日开始,我国对加工贸易企业实施进出口加工贸易限制,涉及产品以塑料为主。
这一重大政策调整无疑将对整体塑料市场和塑料制品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短期来看,两项政策将直接导致出口企业成本的上升和经济效益的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困境,中国的塑料进出口将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这对我国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二)进出口
目前硫酸钾国内的生产力仅能满足国内20-30%的需求,大部分都需要依靠进口才能满足需求,最近几年随着西部几个大型硫酸钾生产基地的规划,未来几年我国的硫酸钾产量会增加150万吨左右,到时能大大解决国内硫酸钾紧张的局面,缓和市场的供需,预计到2010年,国内的硫酸钾缺口在300万吨左右,还有50%左右靠进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