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
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重点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学习难点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声情并茂地朗读毛泽东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
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自主学习
1、查阅有关新闻的知识。

A.定义: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报道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B.特点:、、简明性。

C.要素:新闻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事件的原因、、。

E.结构: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

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2、查阅有关解放军渡江作战和南阳解放的背景资料。

3、字词积累:
(1)给下面带点字词注音。

鄂()豫()荻()港芜()湖溃()退歼()灭要塞()锐不可当()星宿()绥靖()阌()乡杜聿()明阻遏()
(2)解释词语意思
要塞业已绥靖溃退阻遏
排山倒海高屋建瓴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二合作探究
1、听录音朗读,注意体会文章的情感。

2、学生试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气势。

3、点名读,师生评价,明确朗读要领,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

4、学生自由快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并写在下面,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时间:
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时间: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5、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6、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旨与气势。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制:使用时间
《新闻两则》导学案NO:2
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一、检查复习
二、合作探究
1、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标题:导语:
主体:
2、在文中画出新闻的结构层次。

3、探究新闻的结构。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4、导语前面的内容“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5、在报道中、西路军进展情况后,作者写道:“此种
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各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
和平,都很泄气。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
作用?
6、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我听出/
读出了……”的句式说话。

如:从“百万大军”,我听出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
无坚不摧的气势。

7、品读文章,揣摩新闻的语言特点。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们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把“突破”、“渡至”、“二十四小时即已”依次次换成“越过”“到达”“共”好
不好?为什么?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画线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
好不好?
(3)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
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①②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4)“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
弃城逃窜。

”这句话中的“逃窜”能不能改成“逃跑”?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九江(不含),括号里的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三、效果监测
请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为话题,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

梁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