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必背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必背知识
一、心理健康教育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为:身体外形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强烈;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强烈,但
不稳定,具有两极性。
3、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是我们成长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我们要学会调控这些心理矛盾,顺
利度过青春期。
4、情绪具体分为: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类型。
5、情绪是把双刃剑,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发挥积极情绪,克
服消极情绪的影响。
6、调节情绪的主要方法有: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
理智控制法。
7、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以积极地态度对待挫折,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掌握战胜挫
折的方法。
8、坚强意志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坚强的意志对一个的健康成长和事业
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9、正确认识自己①全面的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自己的缺点;既要认识
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形象,使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起来;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10、认识自己的途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11、化解与父母的矛盾,需要双方积极地理解和沟通。
12、闭锁心理的危害①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②会锁紧通向友谊的大门;③难以获得同
学的理解;④感受不到人际关系的温暖。
13、我们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
14、我们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获得表扬不
自满,受了批评不气馁、不抱怨。
15、交往的前提是尊重,“通行证”是礼貌。
16、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面对竟争的正确态度是:一是
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地参与竞争;二是树立合作意识,竞争不忘合作;三是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四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
17、竞争必须遵守的准则:道德准则与法律准则。
竞争的目的:为了超越自我,共同进步。
18、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
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19、面对社会流行,要独立想考,理性行动,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20、青少年容易出现盲目从众、“随大流”的现象,这会使我们陷人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
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以,不能盲目,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1、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过度的学习压力会使我们陷人焦虑,影响学
习效率和己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22、克服考试焦虑,从容面对考试:一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二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表现
期望。
三要增强自身实力。
23、集体与个人是相互依存的,集体离不开个人,而个人也离不开集体;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
体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
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利益,个人更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道德品质
24、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我们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25、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
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也就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
26、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自尊始于知耻。
27、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的心理。
自立
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8、负的人自以为是,常常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的荣耀、光彩的心
理。
自卑的人缺乏自信,看不起自己。
29、做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不推诿,不逃避,能够自省自律,制
止自己做错事。
30、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其实质是关心
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2、心比心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3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4、合而不同,求同存异,这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35、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应学会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友
好交往的艺术,学会尊重别人的习俗和信仰,包容别人与我们的差异,欣赏别人的特点和长处,表现出友好热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态度。
36、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或某个人,即
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37、公平总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对待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承认差异,但
要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不能抹杀差别追求绝对平均主义,也不能强调差别以此划分人的等级。
38、在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
于寻找解决的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
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同时,还要认识到自己遇到一些不公平现象,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不公平。
39、在社会进程中,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
是正义的行为。
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40、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某些事情,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在社会中生活,我们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41、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三、法律
4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休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力的行为规范。
43、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
①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违法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②
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和社会危害性来划分。
可以将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而刑事违法行为被称为严重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行为。
44、犯罪的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
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45、我国刑罚的种类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①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
刑和死刑五种。
②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46、《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的重要法律。
47、对未成年人的“四个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8、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49、①公民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②公民义务,通常指宪法和法
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指的是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④公民的基本义务,指的是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50、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权利与义务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密
不可分,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51、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
5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
像。
”此外,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53、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54、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55、、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变更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
假冒。
56、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尊严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57、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58、义务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具有强制性②具有普遍性③具有公益性(显著特征)。
59、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
利。
60、遗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61、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62、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
②我国消费者的
主要权利: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
6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①(从内容上看)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其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
如相抵触,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64、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6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6、监督权:主要指批评权和建议权。
批评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错
误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建议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67、正确行使监督权:行使监督权,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公民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
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四、国情教育
68、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原因:从总体上
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69、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
70、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2、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
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国家进步的活力源泉。
7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
据: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74、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
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5、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休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形式。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作用: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6、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小康社会:使经济更
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77、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休、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基本分配
制度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休、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8、分配的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在分配
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人差距悬殊。
79、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
8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
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8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
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维护民族团结,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82、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
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83、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战略有: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
略。
实行的国策有: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84、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8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加强社
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86、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的国
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的中国形象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8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88、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
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
重点问题
考点15.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①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违法乱纪的犯罪现
象.以及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等不安全的因素;②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不成熟不强健,加上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因而未成年人更加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我们要找出自身在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的弱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①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在家庭、学校和
社会生活的保护技能。
②家庭生活中的“四防”:防火:不能随便玩火。
用炉火或煤气灶要按操作规程使用。
一旦发现火情要关闭电源、煤气总开关,同时打开门窗,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迅速打“119"报警;防水:迅速关闭总开关,等家长回来后找人修理;防气:燃煤、液化气、管道煤气等使用不当都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因此要懂得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要注意锁好屋门、防盗门。
对不熟悉的人,应婉言谢绝,不能开防盗门。
如果有人强行进门,应大声呼救。
③、学校生活中的自我保护:第一,认真遵守学校纪律;第二,参加活动要注意安全,不进行危险游戏;第三,有主见,能辨别是非,不盲从;第四,懂得拒绝同学的各种不良诱惑等。
④、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第一,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第二,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第三,如果在校外发生火灾或有人溺水,自己不要贸然行动;如自己不会游泳,则不能下水救人;第四,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第五,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上当受骗。
⑤、女生的自我保护:女学生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自我保护的:“防护
衣”。
⑥、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实
施报复,而要采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
⑦、用智慧自己: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到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
三、青少年要积极同不法侵害进行斗争(积极的做法):
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休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
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四、青少年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做?
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而要采取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
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打击报复,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
唯一正确的选择能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
五、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解决途径有:协商一调解一
仲裁一诉讼。
)
①非诉讼手段: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这种方式省时、省力,
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的浪费。
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如向主管部门举报、申诉)、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如由人民调解委员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与当事人协商、和解:寻求老师、家长、学校、居委会、村委会的帮助等。
②诉讼手段(也称打官司):打官司指的是在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果采取别的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那么,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诉讼包括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和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也称民告官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争议案件的活动、也是解决行政纠纷的
重要途径。
行政诉讼的被告始终是行政机关)③寻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如寻求律师的帮助等。
④诉讼的类型。
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考点30、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一、公民国籍中国公民①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人。
②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身份,公民的国籍一般由一国的国籍法确认。
③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备注;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①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有特定的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
辖和保护的个人。
②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③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也就是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
前一律平等主要表现在:所有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名项权利和自由;所有公民律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的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怎样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①现代公民意识包括:国家意识、民主意识、道德意
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等,其中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现代公民意识的核心。
②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就要: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第二、培养良好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四、公民的权利(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义务)①公民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
有的某种权益。
②公民义务,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指的是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④公民的基本义务,指的是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公民的平等权利。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第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例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例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第四,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例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第五,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例如: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
权;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等。
基本权利受到保障: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休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对国家履行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爱护公共财物等)。
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等)。
五、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及表现 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
的。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具体表现: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着,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公民只有充分享有权利,才会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只有自觉履行义务,合法的权利才能得到保护。
所以,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基础。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六、怎样维护(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维护权利就要:①要有权利意识。
权利意识是公民
意识的重要内容,权利体现国家对公民提供的权益保护。
②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正确行使权利就要:第一,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我们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二,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
第三,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在我国,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自己所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第四,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自觉履行义务就要:①要有义务意识。
义务与权利相互联系。
义务体现国家对公民的要求和公民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②自觉履行义务应做到:第一,法律鼓励做的,要积极去做。
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