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一)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一)
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 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

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聚变反应的是()
B.
C.
【答案】A
【解析】A反应是聚变反应;B和C反应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D反应是重核裂变反应;故选A.
2. 如图,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的匀强磁场中,两长直导线P和Q垂直于纸面固定放置,
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

在两导线中均通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I时,纸面内与两导线距离为l的a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如果让P中的电流反向、其他条件不变,则a点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A. 0
B.
C.
D.
【答案】C
【解析】在两导线中均通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I时,纸面内与两导线距离为l的a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知,外加的磁场方向与PQ平行,且由Q指向P,即B1=B0;
依据几何关系,及三角知识,则有:B P
解得:P或Q通电导线在a处的磁场大小为B=0;
当P中的电流反向,其他条件不变,
再依据几何关系,及三角知识,则有:B20;
因外加的磁场方向与PQ平行,且由Q指向P,磁场大小为B0;
最后由矢量的合成法则,那么a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 一个正点电荷Q静止在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上,另一个带电质点q射入该区域时,仅受电场力的作用,恰好能依次经过正方形的另外三个顶点a,b,c,如图所示,则有( )
A. 质点由a到c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B. 质点在a,b,c三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1:2:1
C. a,b,c
D. 若改变带电质点在处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则质点q可能做类平抛运动
【答案】C
【解析】带电质点q受到的电场力指向轨迹的内侧,根据轨迹弯曲方向可知质点q与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是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存在引力,所以质点由a到b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由b到c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即质点由a到c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
误;a、b、c三点到Q a、b、c,故B错误;根据点电荷电场线的特点,Q
与a、c距离相等,都小于b,故b点的电势低于a、c两点的电势,
故C正确;由于点电荷的电场是非匀强电场,质点q所受的电场力是变力,不可能做类平抛运动。

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点电荷的电场线的特点,Q与ac距离相等,都小于b,B点的电势高于a、c 两点的电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三点到点电荷Q的距离分析三点电势关系和场强关系.分析质点q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
4. 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P逐渐向上移动时,接在理想变压器两端的四个理想电表示数()
A. V1不变、V2不变、A1变大、A2变大
B. V1不变、V2不变、A1变小、A2变小
C. V1变大、V2变大、A1变小、A2变小
D. V1变小、V2变小、A1变大、A2变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理想变压器两端的功率相等,即,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P逐渐向上移动时,副线圈的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所以A2变大,根据公式
,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所以P=UI可得,电压表都减小,所以D正确
考点:考查了带有变压器的电路动态分析
点评:难度中等,电路的动态变化的分析,总的原则就是由部分电路的变化确定总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再确定其他的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即先部分后整体再部分的方法
5. 如图所示,M、N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恒力F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关于两物体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M一定受到4个力
B. 物体N可能受到4个力
C. 物体M与墙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D. 物体M与N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答案】AD
考点:受力分析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学们受力分析的能力,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6. 已知某卫星在赤道上空轨道半径为r1的圆形轨道上绕地运行的周期为T,卫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赤道上某城市的人每三天恰好五次看到卫星掠过其正上方.假设某时刻,该卫星如图在A点变轨进入椭圆轨道,近地点B到地心距离为r2.设卫星由A到B运动的时间为t,地球自转周期为T0.不计空气阻力.则()
A. T=3T0/5
B. T=3T0/8
C.
D. 卫星由图中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答案】BC
【解析】赤道上某城市的人每三天恰好五次看到卫星掠过其正上方,知三天内卫星转了8
圈,解得:故A错误,B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
解得:故C正确;卫星由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需减速,则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BC.
【点睛】根据赤道上某城市的人每三天恰好五次看到卫星掠过其正上方,得出三天内卫星转
了8圈,从而求出T A到B的时间.从椭圆轨道的A到B,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从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需减速变轨,机械能不守恒.
7. 如图所示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粗糙细杆上自由滑动,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圆环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直至处于平衡状态,则圆环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可能为()
A. 0
B.
C.
【答案】ABD
【解析】当qv0B=mg时,圆环不受支持力和摩擦力,摩擦力做功为零.故A正确.当qv0B <mg时,圆环做减速运动到静止,只有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W=0-2得:
2
故B正确.当qv0B>mg时,圆环先做减速运动,当qvB=mg时,不受摩擦力,做匀速直线
运动.当qvB=mg根据动能定理得:2v02代入解得:
C错误,D正确.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摩擦力是被动力,要分情况讨论.在受力分析时往往先分析场力,比如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再分析弹力、摩擦力.
8. 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力F 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
A. 物体的质量
B. 斜面的倾角
C. 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
D. 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
【答案】ABC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受推力、重力、支持力,如图
x①,y②,从图象中取两个点
AB正确。

物体能静止在斜
面上,当F C正确;题中并未说明物体的位移,物体做的是变加速的运动,故无法求出加速度为
大小。

故D错误。

故选ABC。

二、实验题
9. .粗糙曲面AB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P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实验时将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m从曲面AB上的某点自由释放,小物块通过光电门P后停在水平面上某点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 ______ cm;
(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除遮光条宽度d及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的物理
量及其符号是 ______ 利用测量的量表示).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0.375 (2)光电门与C点之间的距离s (3)增大小物块释放位置的高度;
【解析】试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分度为20分度,其精确度为0.05mm,读数为
(2),初速度为
C点之间的距离s
(3)为减小实验误差,由
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从而减小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也可以增加小物块滑行的距离s;②可
以多次测量s
考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匀变速运动规律的应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
10. 某同学到实验室做“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 发现实验台上有以下器材:
待测电源(电动势约为4V,内阻约为2Ω)
定值电阻R0,阻值约为3Ω
电压表两块(有5V、15V两个量程,5V量程内阻约3KΩ)
电流表(内阻约为1Ω,量程0.6A)
滑动变阻器A (0~20Ω,3A)
滑动变阻器B(0~200Ω,0.2A)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该同学想在完成学生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同时精确测出定值电阻R0的阻值,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实验时他用U1、U2、I分别表示电表V1、V2、A的读数。

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记录了U1、U2、I的一系列值. 其后他在两张坐标纸上各作了一个图线来处理实验数据,并计算了电源电动势、内阻以及定值电阻R0 的阻值。

(1)在电压表V1接入电路时应选择的量程是_______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 (填器材代号“A”或“B”);
(2)在坐标纸上作图线时,用来计算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图线的横坐标轴用 ________ 表示,纵坐标轴用 ___________表示;用来计算定值电阻R0的图线的横坐标轴、纵坐标轴分别应该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填“U1、U2、I”或由它们组成的算式)
(3)若实验中的所有操作和数据处理无错误,实验中测得的定值电阻R0的值 ______ 其真实值,电源电动势E的测量值________其真实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5V A (2) I I (3) 大于小于
【解析】试题分析:(1)待测电动势4V,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5V,有利于读数减小误差,滑动变阻器调节范围较大且便于操作,应选择0~20Ω的滑动变阻器A;
(2I的关系图线,纵坐标的截距代表的是电源的电动势,直线的斜率代表的是电源的内阻的大小.
I的关系图线;直线的斜率代表的定值电阻
(3两端的电压R0
大,电源电动势E的测量值偏小。

考点:“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三、计算题
11. 如图所示,倾角为37°,长为L=16m的传送带,转动速度为v=10m/s,动摩擦因数μ=0.5,在传送带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释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物体.已知sin 37°=0.6,
cos 37°=0.8,g=10m/s2.求:物体从顶端A滑到底端B的时间.
【答案】
【解析】(1)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斜
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得:
代入数据得:t=4s
(2)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设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经历的时间为,则有:
当物体运动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瞬间,有
带向下运动,受到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发生突变.
设当物体下滑速度大于传送带转动速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则位移:
解得:(
所以有:
12. 如图所示,两条“∧”形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PME和QNF平行放置,两导轨间距L=1 m,导轨两侧均与水平面夹角α=37°,导体棒甲、乙分别放于MN两边导轨上,且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

两导体棒的质量均为m=0.1 kg,电阻也均为R=1 Ω,导轨电阻不计,MN 两边分别存在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1 T。

设导体棒甲、乙只在MN两边各自的导轨上运动,sin37°=0.6,cos37°=0.8,g取10 m/s2。

(1)将乙导体棒固定,甲导体棒由静止释放,问甲导体棒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若甲、乙两导体棒同时由静止释放,问两导体棒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3)若仅把乙导体棒的质量改为m'=0.05 kg,电阻不变,在乙导体棒由静止释放的同时,让甲导体棒以初速度v0=0.8 m/s沿导轨向下运动,问在时间t=1 s内电路中产生的电能为多少?
【答案】(1(2(3
【解析】(1)
感应电流
甲棒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达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此时
(2)甲、乙两棒同时静止释放,则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最终均做匀速运动,此时甲(或乙)棒受力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两棒最大速度均为
(3)乙棒静止释放,甲棒以初速度下滑瞬间,则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对于甲棒,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甲棒沿导轨向下,乙棒沿导轨向上,均做匀加速运动
在时间t=1s
甲棒速度,乙棒速度
据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电路中产生电能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E=0.32 J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B. 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 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E. 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
【答案】BCE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水中花粉的无规则运动,由于花粉是由大量花粉分子组成的,所以布朗运动不能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故A错误;空气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使雨滴表面有收缩的趋势的结果,故B正确;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故C正确;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气压较低的缘故,故D错误;湿温度计下端包有湿纱布,湿纱布上的水分要蒸发,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所以湿温度计的示数较低,E正确.
14. 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气缸开口向上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容器底部相距h。

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气体吸收热量Q时停止加热,活塞上升了2h并稳定,此时气体的热力学温度为T1。

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活塞与气缸间无摩擦且不漏气。

求:
(1)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
(2)停止对气体加热后,在活塞上缓缓添加砂粒,当添加砂粒的质量为m0时,活塞恰好下降了h。

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答案】(1
【解析】(1)等压过程气体的压强为p1=p0+
则气体对外做功W=p1S(2h)=2(p0S+mg)h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Q-W
解得内能增加量ΔU=Q-2(p0S+mg)h
(2)停止对气体加热后,活塞恰好下降了h,此时气体的温度为T2
则初态p1=p0V1=3hS,热力学温度为T1
末态p2=p0V2=2hS,热力学温度为T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解得T2(1)T1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1)确做功与热量的正负的确定是解题的关键;(2)对气体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求得两个状态的压强是解题的关键.
15.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的波相叠加而发生的干涉的示意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A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减弱
B.B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
C.C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加强
D.D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
【答案】C
考点:干涉
点评:本题讨论了机械波的干涉条纹,对于振动加强的理解等。

在干涉中振动加强指的是振动的幅度,并不是说质点始终停留在最大位移处,质点依然在振动。

16. 如图所示是一个透明圆柱的横截面,其半径为R AB是一条直径.今有一束平行光沿AB方向。

射向圆柱体若一条入射光线经折射后恰经过B点,则这条入射光
线到AB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解析】设光线P经C折射后过B点,光路如图所示.
在△OBC中,由几何关系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