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整理
饮酒教学设计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写作背景: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闻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许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凡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察的时候,他都必需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久之,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最终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许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二、补充《饮酒》的解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①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①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似乎显得清静起来了。
①辨:说明。
①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三、译文: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吵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僻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撷菊花,正在用心聚志闲适得意地采,偶一抬头,无意中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太阳下山时,山色非常秀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四.赏析诗文: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闲适观赏,反映出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对安静田园生活的宠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对自由拘束、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
自然的漂亮画面,完全沉醉在闲适得意之中。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真义,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飞鸟入林的景象。
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
3、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
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中“见”字用得特别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宁静,心就会远离吵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茫的情形。
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舒适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沉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抱负。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行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妙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予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7、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吵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美丽舒适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微小的内心感受。
8、“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9、阅读此诗,在你的脑海里消失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
10、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判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尝、观赏,体现阅
读者的眼光和情怀。
请运用下面供应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2至3个批注。
(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观赏它。
)
○关键词语﹏佳妙句
参考答案:
1、E
2、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寒冷的熬煎,倦而知返,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满意情怀。
3、舒适(悠闲、闲适、恬淡、愉悦)(意同即可)
4、换成“望”不好。
“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突然映入眼帘,生动地描绘了在东篱下采菊时的闲适,而“望”即有意远看,诗人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闲舒适的心境。
如将“见”改“望”字,此篇神气索然。
5、B
6、B
7、B
8、悠闲(闲适)得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9、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了一片大自然的漂亮图画,表达了沉醉其中悠闲得意的心情。
10、“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人闲适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得意,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五、同学习作:
官不在高,为民则可;权不在多,为君则行。
斯是结庐,惟吾心远。
绿藤上篱笆,菊香沁人心。
谈笑有良民,往来无奸臣。
可以观山景,闻鸟鸣。
无谗言之乱耳,无官文之劳形。
唐代柳宗元,晚清龚自珍,陶潜云:何喧之有?
李菊芬
[《《饮酒》》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