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要点一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全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_森__林_____面积缩小、 __草__原____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____湿__地__干 涸等。
2.中国地域广大,且受__季__风____ 气候的影响,由北 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__地__势____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 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__人__为____ 原因,在不同 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例2 阅读材料,完成(1)~(5)题。
材料 2006年7月1日,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青藏铁路 通车运营!这是一条创造了无数奇迹的铁路: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 以来,十万大军,五年时间,在地球之巅成功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 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
造就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为了保护青藏高原 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建设仅环保总投资就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 投资的8%。
(5)青藏铁路建成后将改变西藏居民消费结构,减少由于居民不合 理的消费结构而导致的生态退化。铁路运营之后,周边400公里以内的 居民可以用煤炭、天然气等替代牛粪、木材、灌木等,这会大大减少 对生物燃料的依赖,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教材P71 思考 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
(1)简述青藏铁路建设中重视环保的原因。
(2)青藏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为保护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和繁殖,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哪些 措施?
(5)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建成后将减少生态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原始、敏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 怒江、雅鲁藏布江五大水系的发源地,又是藏羚羊、藏野驴等国家珍稀 动物的栖息地。这里常年低温低气压,高寒缺氧干燥,生态极其脆弱, 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珍贵的生物物种,使青藏高原 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为国内外所关注。
(3)除图中各地区共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外,B、G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 境问题是________,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F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该地区这一生态环 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 要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图中图例的分布结合起来正确得出各图例代表的生态环 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就能较为顺利地回答这些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例1 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例分别 表示森林破坏、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四大生态环境 问题。读图,完成(1)~(4)题。
(1)图中A、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南林区
边远山区
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属半干旱干旱草 宁夏、新疆 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 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 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 性锐减
林区、草原、 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 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图解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①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②监管薄弱,执法不严, 管理不力③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 主要分布区域 问题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 中温带、亚热带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
(2)一些部门__管__理____不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____投__入__不足。
2.防治措施。 (1)植树造林、_水__土__保__持_、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_____生__态_工 程已取得进展(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2)长江、__黄__河____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 流域综合治理等。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垦、过伐、过牧 造成的
要点二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 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1)环境保护___意__识___ 不强,重__开__发____轻保护, 重___建__设___ 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 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__承__载____ 能力,造成严峻的生 态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 (水土流 失)
黄土高原、东 半湿润湿润丘陵
南丘陵
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 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 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2.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 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 )
A.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 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林业
侵
南方亚热带丘陵 区
南方亚热带丘 陵区
蚀
水土流失
暖严地重温势,带低蒸半洼湿发润旺地盛区,,多春大旱风,人 灌口 溉密集,过垦严重;不合理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 毁林开荒,过度樵柴,陡坡开
河流发育侵蚀强烈
荒
亚热带的横断山 区、云贵高原
西 云 亚 地南贵 热 区横高 带断原 丘西 陵山部 山区,土土林灭样壤流破绝性侵失坏,锐蚀),生减(,物物水森种多
答案:A
C.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
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3.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
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
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答案:B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2)土壤侵蚀 地处南方丘陵山区, 人口密集,垦殖过度;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3)草地退化 过度放牧 (4)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处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 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度开垦、过度采伐导致土壤侵蚀,森林破 坏严重,致使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3)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 (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__森__林____、风景名胜区和_自__然__保__护_公区园。 (5)生态____农__业__ 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 (6)环境保护___法__制___建设逐步完善。
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地区名称
自然背景 主要生态问题
自然
形成原因
人为
大兴安岭西侧
大 内 草兴蒙 原安古 区岭半干西旱侧,森壤蚀化林侵)破蚀、坏(草、风地土退
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 过垦,过牧,过樵
西北干旱半干旱 西北干旱半干 草地退化,土
地区
旱荒漠绿洲区 壤侵蚀
降水少
过度樵采,过垦,
黄淮海平原区
暖温带半湿润 土 风蚀,次 黄淮海平原区 壤 生盐碱化
自然背景
A
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B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
C
暖湿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D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
E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
F
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
G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2.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 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教材P72 思考
(2)减少车站设置,以减少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对沿线设置的车 站,采用太阳能、电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运营后产生的各类垃圾也将 集中收集堆放,定期运交高原下邻近城市垃圾场集中处理,使环境污染 的程度降到最低等。
(3)采用加筋挡土墙、“以桥代路”、铁路施工中合理规划施工便道 和施工场地、取弃土场和施工营地等减少对高原植被的占用,对施工范 围内的地表植被进行草皮移植和再造植被。铁路建设者在沱沱河、安多、 当雄等海拔在4 500米以上的地段进行了大面积的路基边坡植草试验和植 被恢复试验,均获成功,开创世界高原 、高寒地区人工植草试验成功的 先例(4。)尽可能避开野生动物栖息的重点区域,在施工中减少噪声,避 免惊扰野生动物;在沿线野生动物经常通过的地方,设置野生动物通 道。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现状
自 然 原 原因 因人 为 原 因
非常严重,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 坏速度,生态赤字扩大
地域广大,季风影响显著,气候和地势差别明显;地 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植被覆盖率 低,生态环境脆弱
巨大的人口压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2.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 质条件复杂,坡度陡峻, 土层浅薄,降水丰富
毁林开荒,过度樵柴,陡坡开 荒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 地区
土壤侵蚀(冻 融侵蚀,冰川 侵蚀),草地 退化
高寒地区,气候变化,生 态环境脆弱
人为活动的影响
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工业发达,盆地地形 答案:D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要点一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全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_森__林_____面积缩小、 __草__原____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____湿__地__干 涸等。
2.中国地域广大,且受__季__风____ 气候的影响,由北 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__地__势____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 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__人__为____ 原因,在不同 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例2 阅读材料,完成(1)~(5)题。
材料 2006年7月1日,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青藏铁路 通车运营!这是一条创造了无数奇迹的铁路: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 以来,十万大军,五年时间,在地球之巅成功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 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
造就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为了保护青藏高原 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铁路建设仅环保总投资就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 投资的8%。
(5)青藏铁路建成后将改变西藏居民消费结构,减少由于居民不合 理的消费结构而导致的生态退化。铁路运营之后,周边400公里以内的 居民可以用煤炭、天然气等替代牛粪、木材、灌木等,这会大大减少 对生物燃料的依赖,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教材P71 思考 1.生态环境脆弱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见下表:
(1)简述青藏铁路建设中重视环保的原因。
(2)青藏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为保护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和繁殖,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哪些 措施?
(5)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建成后将减少生态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原始、敏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 怒江、雅鲁藏布江五大水系的发源地,又是藏羚羊、藏野驴等国家珍稀 动物的栖息地。这里常年低温低气压,高寒缺氧干燥,生态极其脆弱, 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珍贵的生物物种,使青藏高原 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为国内外所关注。
(3)除图中各地区共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外,B、G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 境问题是________,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
(4)图中F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该地区这一生态环 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 要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图中图例的分布结合起来正确得出各图例代表的生态环 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就能较为顺利地回答这些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例1 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例分别 表示森林破坏、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四大生态环境 问题。读图,完成(1)~(4)题。
(1)图中A、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南林区
边远山区
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属半干旱干旱草 宁夏、新疆 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 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 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 性锐减
林区、草原、 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 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图解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①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②监管薄弱,执法不严, 管理不力③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 主要分布区域 问题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 中温带、亚热带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
(2)一些部门__管__理____不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____投__入__不足。
2.防治措施。 (1)植树造林、_水__土__保__持_、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_____生__态_工 程已取得进展(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2)长江、__黄__河____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不同,该题应抓住某一地区的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应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林、改坡为梯、小 流域综合治理等。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垦、过伐、过牧 造成的
要点二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 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1)环境保护___意__识___ 不强,重__开__发____轻保护, 重___建__设___ 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 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__承__载____ 能力,造成严峻的生 态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 (水土流 失)
黄土高原、东 半湿润湿润丘陵
南丘陵
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 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 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2.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 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 )
A.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 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林业
侵
南方亚热带丘陵 区
南方亚热带丘 陵区
蚀
水土流失
暖严地重温势,带低蒸半洼湿发润旺地盛区,,多春大旱风,人 灌口 溉密集,过垦严重;不合理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 毁林开荒,过度樵柴,陡坡开
河流发育侵蚀强烈
荒
亚热带的横断山 区、云贵高原
西 云 亚 地南贵 热 区横高 带断原 丘西 陵山部 山区,土土林灭样壤流破绝性侵失坏,锐蚀),生减(,物物水森种多
答案:A
C.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
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3.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
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
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答案:B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2)土壤侵蚀 地处南方丘陵山区, 人口密集,垦殖过度;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3)草地退化 过度放牧 (4)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处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 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度开垦、过度采伐导致土壤侵蚀,森林破 坏严重,致使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3)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 (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__森__林____、风景名胜区和_自__然__保__护_公区园。 (5)生态____农__业__ 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 (6)环境保护___法__制___建设逐步完善。
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地区名称
自然背景 主要生态问题
自然
形成原因
人为
大兴安岭西侧
大 内 草兴蒙 原安古 区岭半干西旱侧,森壤蚀化林侵)破蚀、坏(草、风地土退
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 过垦,过牧,过樵
西北干旱半干旱 西北干旱半干 草地退化,土
地区
旱荒漠绿洲区 壤侵蚀
降水少
过度樵采,过垦,
黄淮海平原区
暖温带半湿润 土 风蚀,次 黄淮海平原区 壤 生盐碱化
自然背景
A
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B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
C
暖湿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D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
E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
F
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区
G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2.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 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教材P72 思考
(2)减少车站设置,以减少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对沿线设置的车 站,采用太阳能、电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运营后产生的各类垃圾也将 集中收集堆放,定期运交高原下邻近城市垃圾场集中处理,使环境污染 的程度降到最低等。
(3)采用加筋挡土墙、“以桥代路”、铁路施工中合理规划施工便道 和施工场地、取弃土场和施工营地等减少对高原植被的占用,对施工范 围内的地表植被进行草皮移植和再造植被。铁路建设者在沱沱河、安多、 当雄等海拔在4 500米以上的地段进行了大面积的路基边坡植草试验和植 被恢复试验,均获成功,开创世界高原 、高寒地区人工植草试验成功的 先例(4。)尽可能避开野生动物栖息的重点区域,在施工中减少噪声,避 免惊扰野生动物;在沿线野生动物经常通过的地方,设置野生动物通 道。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现状
自 然 原 原因 因人 为 原 因
非常严重,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 坏速度,生态赤字扩大
地域广大,季风影响显著,气候和地势差别明显;地 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植被覆盖率 低,生态环境脆弱
巨大的人口压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2.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 质条件复杂,坡度陡峻, 土层浅薄,降水丰富
毁林开荒,过度樵柴,陡坡开 荒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 地区
土壤侵蚀(冻 融侵蚀,冰川 侵蚀),草地 退化
高寒地区,气候变化,生 态环境脆弱
人为活动的影响
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工业发达,盆地地形 答案:D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