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桑娜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穷人的同情与赞美。
(重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我能行
1、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一文,谁能试着说一说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再一次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句段的研读应植根于文本的整体。
2、(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人的“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和出去捕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
干活儿,还只能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
来跑去;吃的是,菜只有。
【设计意图】再一次感受“穷人”的“穷”,为结合人物处境
体会人物情感做好铺垫。
3.(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
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
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合作交流,我最棒(例中学)
1、桑娜发现西蒙已经死了,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继续等待
出海未归的丈夫,此时她想到了什么?请看问题探究。
(指名读)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
4、展示汇报
5、刚才,我们紧紧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
此时的处境,感受了桑娜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桑娜善良,宁愿自己
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也是作者所要
传达给我们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勾画、批注、交流、
朗读,真正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始终
着眼于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把握,采用联系上下文和人物处境的方法体验人物内心情感,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桑娜内心,我最懂(实践悟)
1、过渡:文中除了7-10自然段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其他部分还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当时的处境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三分钟自学时间
3、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习得体会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的方法基础上,本环节充分利用文本中其他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再一次抓住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4.问题探究: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
你支持这种观点吗?
四、拓展迁移,我最强(迁移用)
《最美好的礼物》一文中也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这篇文章,找到文中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心理描写的内容,体会保罗的思想感情,从而感知小男孩的品质。
五.积累仿写,我擅长
(1)下课后,我能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考试后,小明的老师让把各科试卷拿回家给父母看,由
于小明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所以他内心很是纠结……”请同学们
针对小明的情况,仿照课文《穷人》桑娜的心里,给小明写一段心
里活动。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
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
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
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
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说明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
在一个季度干旱的季节,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为缺水而困扰着。
小熊猫为了给大病缠身的叔叔找水喝,已经走了三天三夜。
第四天
清晨,当大睁开眼时,他发现一只乌龟正用乞求的眼神望着它,说:“熊猫弟弟,求求你急救我的儿子吧!它的病需要你头上的几根毛
发做药引子才能治好。
”小熊猫想起了母亲对他说过的话:“在别
人需要时给予帮助,这是善良。
”于是它毫不犹豫地拔下了自己头
上的几根毛发交给乌龟。
这时候,乌龟不见了,它的面前出现了一
个大碗,万里装满了清澈的泉水。
小熊猫高兴的捧起水,这时它才
感觉原来自己也渴得快不行了,它多想痛痛快快喝下这碗水,可它
又想起了母亲对他说过的另一句话:“在自己也迫切需要帮助时,
主动帮助别人,更是善良。
”于是它打消了喝水的念头,小心的端
着水王叔叔家走去,刚跨进门口,突然,这碗水不见了,它的面前
出现了一口井,经历喷出甘甜的.清泉……
提问:谁记得小熊猫的妈妈对它说过的话?
出示: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善良。
在自己也迫切需要帮助时,主动帮助别人——善良。
学生齐读
(设计理念:故事导入,既减少公开课中孩子们的紧张,又能很快拉近师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为课文的学习穿针引线。
)
二、快速阅读读课文,找最能体现善良的句段,由重点句段切入课文。
1、找出最能体现穷人善良的一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2、引导理解:“这样做”指什么?分别是哪些段落写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和为什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提示学法:联系上下文。
(设计理念:由重点句段入手,把长文读成短文,引领全文内容的学习。
)
三、精读课文,感受穷人的贫穷与善良。
(一)学习第三到七小节,感受西蒙的贫穷、善良以及桑拿的善良。
1、默读第三到七小节,思考: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说说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她头往后仰着……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
(1)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中,哪句话最打动你的
心呢?
(2)围绕“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多形式朗读因果句,体
会西蒙的困难。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逐一找出体现“困难”的语句,加因果关
联词反复朗读:生1:因为“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生2:因为“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
张罗”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生3:“如今又加上病。
”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生4:因为“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3)围绕“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
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谈感受,体会西蒙关爱孩子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她头往后仰着……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加
深体会。
4、回到概括性问题: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体会桑娜的善良。
说话练习:如果不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导问:此时西蒙丢下的两个孤儿,最需要什么?(帮助)假如你就在当场,你会怎么做?桑娜又是怎么做的,齐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由此看出,桑拿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
5、再次出示故事中的句子: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善良。
学生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一二小节,感受桑拿的穷与善良。
1、轻声朗读第一二小节,思考:为什么桑拿的心跳得很厉害?
2、突出关键词“勉强”“填饱”,通过“理解——朗读——谈感受”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桑娜一家的艰难穷苦。
3、启发思考:桑拿的心跳得厉害,除了因为家庭的困难,还有别的原因吗?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的“心惊肉跳”,为丈夫担忧的心情。
4、引导用“因为……更因为……所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进行说话练习。
5、导问:此时的桑拿需要别人的帮助吗?不但需要,而且……?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仍主动帮助别人,可见桑拿是个怎样的人?(善良)
导读: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五个孩子今后将会更苦,碗里的黑面包
将会更小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丈夫今后将会更加艰难,起得更早,回
得更晚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万一今晚丈夫再也回不来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如果丈夫今晚再也回不来,她的命运将会像西
蒙一样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6、让学生观察两个“善良”的大小,说说为什么第二个更大些?从而体会此时更深层次的善良。
7、出示句子: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主动帮助别人——善良。
(设计理念:这两个环节的学习,都按照“善良——更加善良”的层递式设计,逐层推进,培养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主题思想的阅读
习惯。
同时,通过师生配合朗读,重复重点语句,更有利于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加深体会。
)
(三)学习第九小节,感受桑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的美好品质。
1、导读:“但是,当看到自己的床上多了两个脑袋,当想到孩
子们饭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想到自己冒着寒冷和风暴出海打鱼
的丈夫,想到自己的丈夫万一今晚再也回不来时……桑娜脸色苍白——齐读此段”
2、师追问:“桑那为什么会如此忐忑不安,难道她做错了吗?”
“难道桑娜该挨揍吗?她是活该吗?是自作自受吗?”
“既然不该挨揍,桑那为什么说“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体
现出桑娜的什么品质?(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3、学生补充句子:“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善良”
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这种善良与前两个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从而体
会其更加高尚。
4、学法指导,朗读指导,加深体会。
提示:桑拿这种逐层加深的善良我们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
(心理活动描写)请找找文中还有那些心理活动描写,并想想这样
写有什么好?
分角色朗读:每一个省略号换一个角色,最后一句“嗯,揍我
一顿也好!”全班齐读,通过朗读表现出此时桑娜的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重温善良。
1、齐读三句善良短语。
2、再读板书的三个“善良”,要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强。
3、回归课题:这样的穷人穷吗,为什么?
(五)写话练习:同学们,面对如此忐忑不安的桑娜,假如你
就在她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拿出笔,将你想说的话写出来。
(音乐)
(设计理念:前三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把短文读细读透的过程,是文章主题不断升华的过程,三个善良的逐层递进,使课堂教
学的主线更加突出,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
细致感受、品味作家语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同时渗透学法指导以
及说话训练,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第四个环节,主要
是回归主题,深化主题。
第五个环节,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对
善良的同情、呵护。
)
四、总结:同学们,这样善良的桑拿,到底她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9 穷人
善良
善良
善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26日上午我借海口景山海甸分校六(7)班上的。
这
堂课下来,我感觉设计上比第一回考虑得更细腻些,增加了故事导
入和学法的指导。
学生与教师情感比较同步,课堂的推进也不太困难,自我感觉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课后,黄慧娟老师还是投来甜美的笑,少不了一阵夸赞。
之后,黄老师再次给我提建议:你是不是考虑我原来的那个设计,前面省
下些时间,继续将善良体会到渔夫身上,只需要抓一句话:“噢,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然后增加这训练:桑拿宁可……也……,渔夫宁可……也……;最后再反复读三遍题目……
我觉得黄老师提得很对,唯一担心的就是时间。
不过,为了这
完整性,我愿意尝试。
回去后我总结:
优点:1、有了开头的故事穿针引线,这堂课感觉推进起来容易
多了,学生也容易进入状态。
2、增加了写法指导,使得工具性与人
文性得到统一。
不足:1、学生表现机会相对偏少,而教师占用时间相对偏多。
2、结束前的确应该回到课题,再次深化主题,并熏陶情感。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
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
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
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穷人在课文里主要指哪些人?
桑娜和渔夫穷在哪里?
西蒙穷在哪里?
(设计理念:温故知新,为新课的学习,感受穷中的不穷作铺垫。
)
二、再读课文,找重点句段。
1、找出最能体现穷人善良的一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2、引导理解:“这样做”指什么?分别是哪些段落写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和为什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设计理念:由重点句段入手,把长文读成短文,引领全文内容的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受穷人的不“穷”。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感受桑拿和渔夫的穷与不穷。
1、轻声朗读第一二小节,思考:“穷”表现在哪些语句上?
突出关键词“勉强”“填饱”,通过“理解——朗读——谈感受”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桑娜一家的艰难穷苦。
2、再读第一二小节,感受桑娜贫穷中蕴含的富有。
通过“温暖而舒适”“不顾惜”“从早到晚”等词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
通过“心惊肉跳”“感谢上帝”等词语感受桑拿关心丈夫和善良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最深的语句,加深体会。
(二)学习第三到七小节,感受西蒙的穷与不穷。
1、默读朗读第三到七小节,思考:“穷”表现在哪些语句上?
2、说说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她头往后仰着……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
(1)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中,哪句话最打动你的心呢?
(2)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3)让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a.“显然,母亲……包住他们的小脚”(体现了什么?)
b.“她头往后仰着……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体会到了什么?在“抓”和“垂”中明白了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3、感受场景,想象画面,体会西蒙的悲惨与爱子情深。
创设情境:伴随音乐《二泉映月》,教师深情朗读:“风呼呼
地敲打着┉┉。
”学生闭眼想象当时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她头往后仰着……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
(配音乐)加深体会。
(设计理念:这两个环节的学习,都按照“穷——不穷”的层
递式设计,培养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主题思想的阅读习惯。
同时,通
过音乐和情景语言的创设,更有利于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
这遥远而陌生的情景中,加深体会。
)
(三)学习第八小节,通过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感受其善良
的本性。
1、承接上段学习追问:面对这两个可怜的孤儿,你会怎么做?
桑娜呢?
2、揣摩桑娜内心,感受其矛盾中的善良。
桑拿这么做可能出现哪些后果?
师渲染:她有没有想,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更困难?(没有)
她有没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也没有)
她有没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变成九口人,丈夫会更苦?(也没有)有
没有想到这样她自己会更苦,(更没有)这些都没有想。
对,桑娜毫
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家,她没有迟疑,是抱回家呢,还是不抱回家。
所以书上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此时此刻,她的
思维、她的理智,已经完全消失了,"她只知道要这样做,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非这样做不可"。
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了吗,什
么在指挥着她?是什么让它如此坚定?(良心,善良的心灵)这就
是穷人的本色,一心想着别人,而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困难。
齐读第八小节,再次感受桑拿的善良本性。
(四)学习第九小节,感受桑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的美好品质。
1、导读:“但是,当看到自己的床上多了两个脑袋,当想到孩
子们饭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想到自己冒着寒冷和风暴出海打鱼
的丈夫,想到自己的丈夫万一今晚再也回不来时……桑娜脸色苍白——齐读此段”
2、师追问:“桑那为什么会如此忐忑不安,难道她做错了吗?”
“难道桑那该挨揍吗?她是活该吗?是自作自受吗?”
“既然不该挨揍,桑那为什么说“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体现出桑娜的什么品质?
3、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此时桑娜的忐忑不安和关心丈夫、体贴孤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吗?”
4、写话练习:同学们,面对如此忐忑不安的桑娜,假如你就在她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拿出笔,将你想说的'话写出来。
(音乐)
(设计理念:这四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把短文读细读深的过程,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细致感受、品味作家语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着列夫托尔斯泰,进入桑娜的心灵世界,主要通过桑娜想到的第一和第二件事体验穷人的美好心灵,到底第三第四件事情况会怎样,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9 穷人
穷不穷
从早到晚关心丈夫
勉强填饱关爱孩子
勤劳善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24日上午第二节我借海口景山海甸分校六(4)班上的,整堂课每一个环节的推进都很吃力,教师情感饱满,情到深处
可掉泪,而学生作壁上观,“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师生状态基
本脱节。
一堂课下来,我脑子里全是问号。
课后,我的带班老师黄慧娟老师还是很客气地夸我:“我很佩
服你的课堂语言,你的情境创设太感人了……”说真的,当时痛苦
的我多么需要鼓励。
我很感激黄老师的呵护,更为她敏锐的洞察力
和高妙的处理方法所折服。
黄老师给我支招:这堂课上得确实有点儿沉,推进很困难,可
能是很多学生对当时的生活环境太不了解,不知道你喜不喜欢轻松
点儿的课堂,比如:对话式的、课堂辩论等?……我回去也好好备
一备这堂课,你也认真备一备,今晚我们再讨论,然后明天用六(6)班上一节试试。
回去后我想了很多,也找了不少原因:
1、第二课时的课,没有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内容并了解“穷”的
准备,直接进入“不穷”显得要求过高,学生无法接受。
2、铺垫不够,没有创造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穷人的艰难,就很难理解穷人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对学生考虑不充分,估值过高。
因为原来曾借用学校五(4)班上过课,便以一概全,认为所有班级差不多,结果该班学生课堂
气氛不太活跃,朗读以及发言均不太踊跃。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
设计4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善良,体会他们宁可自己
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继续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
品质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
重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的写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穷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桑娜、渔夫和西蒙,在他
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对于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很穷,那么到
底穷到什么地步?谁来说说?
3、过渡:既然他们的生活如此穷困,自己又已经有了5个孩子,那为什么还有收养西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桑娜和渔
夫的内心世界。
二、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品格。
(一)进入桑娜内心
1、默读8—11自然段,思考:当桑娜(板书:桑娜)把孩子抱回
家中,她的心里想了些什么?把相关语句划下来,划好后大声地朗读
一遍。
2、指名读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此时的心理吗?文中用什么词来形
容?(板书:忐忑不安)理解忐忑不安。
4、出示小黑板,引读: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
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怎么做?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会有怎样的后果?你体会到桑娜是怎样的人?
5、该怎样读出这种善良?有什么小提示吗?指名说后试读。
6、多么善良的桑娜!但是生活的贫困毕竟是严峻的事实,想到尚未归来的丈夫,她的内心波澜起伏。
(出示小黑板:“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大声读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答。
7、大家的体会很深刻。
为了读好这两句,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8、根据提示,练一练吧!指名读。
(二)体会渔夫品格
1、当桑娜等回了丈夫,并将西蒙死了的消息告诉丈夫后,渔夫(板书:渔夫)做出了什么决定?谁来读相关自然段?指名读第24自然段。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你们知道他在忧虑些什么?指名答。
3、那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渔夫想好了吗?指名说。
理解“熬”:熬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相机板书:宁可自己吃苦,不忘帮助他人)
4、是呀,渔夫同桑娜一样,是如此的善良。
桑娜的焦虑顷刻间
化为乌有,如果你是桑娜,此刻,你会说些什么?
5、所有这些桑娜说了吗?她只是坐着一动不动,但此时无声胜
有声,两颗善良的心在此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6、体会两次沉默。
回想渔夫刚回来时,桑娜满怀不安,也曾两度沉默,每一次沉
默时她在想些什么?指名答。
7、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12—27自然段,用自己的朗读去表现
人物的内心。
(1)自由读(2)指名分角色读(3)评议,指名读
8、小结全文,回归课题,回顾写法。
桑娜和渔夫是善良的,即使有过忐忑不安,有过忧虑担心,但
最终他们都选择了帮助他人,收养西蒙孩子的信念是那么坚定,从
未曾改变。
(板书:坚定)课文以“穷人”为题,是否别有深意呢?指
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