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游戏随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的游戏随笔
快乐的游戏随笔合集11篇
快乐的游戏随笔1
在一次观摩角色游戏活动时,一个小男孩走进了我的视线。

“娃娃大舞台”的售票窗口前,孩子们买完票都陆陆续续顺着过道往里走,准备看演出去了,这个小男孩买完票却转身往回走,从他身后售票窗口探出的“脑袋”叫喊着:“买完票,要进场看演出了。

”叫喊声似乎唬住了他,他停顿了一下,旋即加快步伐,直往娃娃家赶,生怕被身后的“脑袋”揪回去。

一进娃娃家,他举着手中的票对正在煮饭的“妈妈”说:“给,请你看演出去。

”“太好了,你等我,我去拿包。

”说着欲解围裙。

“你自己去吧,只有一张票。

”小男孩的话让“妈妈”的行动戛然而止。

半晌,“妈妈”才撅着嘴说:“那我也不去了。

”说着径自忙她手中的活去了。

小男孩看着手里唯一的一张票无奈地摇了摇头,将票放在柜子上,悻悻地甩甩肩膀,一屁股坐到电脑桌前,百无聊赖地敲击着键盘。

这时我轻轻地走上前,柔声问道:“怎么买了票不去看演出呢?”小男孩抬了抬眼皮,朝小女孩的方向努了努嘴:“是她不去。

”“那她为什么不去呢?”听我这么一问,大概是触到他痛处了,他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但他在极力掩饰,吸了一下鼻子,故作轻松地答道:“只有一张票呗。

”“那为什么不多买一张票呢?”“没办法,老师说一个人只能买一张,售票员不让我买两张。

”说完迅速低下头,再次敲响了键盘,敲击声中充满了惆怅、无奈。

小男孩的击键声不禁扣动了我的心弦,牵动了我的神经。

是谁偷走了孩子游戏的快乐?是娃娃家的.“妈妈”吗?不是,她不去看演出是因为只有一张票,不能两人一起去;是售票处的小女孩吗?也不是,小女孩只是遵守了游戏规则而已。

那么又是谁让小男孩如此不快乐呢?很显然,是游戏规则。

在这次游戏中,小男孩本想以给“妈妈”送票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无法如愿地买到两张票。

我们在设计、组织游戏时,往往会制定各种游戏规则,用以规范孩子的游戏行为,保证
游戏能顺利、有序地进行。

然而规则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保证游戏有条不紊地开展的同时,也有可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制订游戏规则时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获得自主、自由、快乐的游戏体验,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快乐的游戏随笔2
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喜欢在游戏中模仿各种角色,想象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游戏也是孩子们的一种学习,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对游戏失去兴趣或者游戏经验不足的时候,游戏进程就会受到阻碍,幼儿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游戏就会中断。

因此,要让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除了游戏时间、游戏场地之外,还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创设自主的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师的游戏指导。

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每个孩子提供参与游戏的机会
每个孩子的性格、能力、兴趣、家庭背景和生活经验等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游戏中的行为也有差异。

我们应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并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宜的游戏机会。

如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想参加游戏却又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我们就采用性格搭配的方式,让外向型的孩子与其结成游戏伙伴共同游戏。

再如能力弱的孩子在游戏中往往非常被动,甚至会被能力强的孩子排斥在游戏之外,我们就为他们设计相应的游戏岗位,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

教师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对孩子的游戏情绪和游戏氛围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角色介人的游戏指导方式,能够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激励幼儿主动游戏
丰富的游戏材料、宽松的游戏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激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几乎所有的游戏行为都与材料相联系。

例如,娃娃家是我班创设的第一个游戏活动区,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
发现娃娃家里缺了很多东西,宝宝吃的'奶粉、家里要用的日用品等等。

于是,我们又增设了超市游戏,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娃娃家游戏所需要的材料。

果然,孩子们的游戏情节一下子丰富起来,他们会买菜做饭、买礼品给娃娃过生日、买饮料请客……随后,小银行、理发店、麦当劳等区域也应运而生。

可以说,丰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基础,而材料的提供必须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宜多提供形象逼真、功能性强的游戏材料,中大班则可以更多地提供半成品材料,鼓励孩子们使用替代品进行游戏。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推动游戏情节发展
游戏情节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游戏水平的逐渐提升。

如“小医院”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游戏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停留在摆弄药瓶、模拟打针的游戏动作上,原因就是幼儿对吃药、打针比较熟悉,对其他的小常识则不甚了解。

于是,我们请来了医生家长,为孩子们讲解在医院看病的常识,并与小朋友面对面地模拟挂号、就诊、急救、注射、配药、挂水等操作,让孩子们对医院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医生、护士等人员的职责有了清晰的了解。

小朋友们还纷纷向医生提问:“如果遇到中毒的情况怎么办?”“小朋友吃手指头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吗?”“为什么有的人生病了要透视呢?”……孩子们从自己的日常经验中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兴致勃勃地和医生家长一起玩医院游戏。

这些相关经验的积累,很好地促进了医院游戏的发展。

重视教师的游戏指导,提升幼儿游戏能力
角色游戒足幼儿模拟社会角色、学习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幼儿的游戏互动以及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提升幼儿游戏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是借助角色介入的方式,引导幼儿模仿教师或同伴的游戏行为,并由此推动游戏发展;二是借助语言讲评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经验,并激起相互之间的同伴学习;三是借助材料暗示的方式,鼓励幼儿创新游戏内容,生发新的游戏行为。

其中,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学习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遵守轮流、互换、谦让、妥协、以理服人等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

如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共同讨论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幼儿游戏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其核心就是幼儿游戏意愿的实现、游戏情节的更新与游戏行为的快乐体验。

要让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快乐之源,我们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他们创设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让幼儿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

快乐的游戏随笔3
画画是孩子的天性,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天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绘画,而教孩子画画很难,要不要范画、要不要示范,范画用多少、示范到哪一步,教得不恰当,孩子们则画得千篇一律,没有了想象力,或者不敢大胆画,畏畏缩缩,根本失去了快乐画画的乐趣。

还记得中班时,班上一大半的孩子都不敢下笔画画,经常提笔发呆,一次活动下来,一张纸上还是白白的,水彩笔也干了。

即使画了画的孩子,有很多的作品画面的布局不太合理,颜色搭配不协调。

班上真正享受画画的孩子,掰着手指头我也数得出来,大部分的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并不快乐,我经常听到孩子对我说他不会画。

因此,我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区域游戏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画画水平。

在组织孩子们画《好朋友的脸》时,我使用了在大圆上添画的形式,降低孩子的绘画难度,孩子们只要添画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再画上好朋友的发型就能完成作品。

开始时,孩子们讨论了好朋友的长相、发型等特点,在七嘴八舌的自由讨论中,孩子们眉开眼笑,滔滔不绝。

奥博说:“我的好朋友是恬恬,她的'脸圆圆的、皮肤白白的,有两个小辫子。

”,小颖说:“我的好朋友是茅茅,他的皮肤黑黑的,眼睛大大的,头发硬硬的,他笑起来甜甜的。

”,当我说我要画我的好朋友,请他们观察是班上的谁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画,最后揭示是诺诺,孩子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画画并不是为了画而画,给孩子们营造美的氛围后,他们快乐极了,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绘画活动中了。

到了大班,根据绘本《变色鸟》我开展了一次自由线描画游戏。

我使用了情境导入的教学策略,我扮演白鸟妈妈,
讲述了鸟妈妈吃不同的果子后,羽毛变色的故事。

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开始玩“吃果子变色”的游戏,我的范画示范就变成这样,鸟妈妈吃了红果子,白白的羽毛上就出现了红色的花纹,吃了黄果子就出现黄色的花纹。

通过变色游戏,孩子们用水彩笔在鸟宝宝白白的羽毛上画下了许多形状、颜色各异的花纹装饰。

孩子们的作品五彩纷呈,孩子们画好了就来问我:“妈妈,你看我的羽毛美吗?”“美!”,在叽叽喳喳的问答后,孩子们心满意足地交来一只又一只的变色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孩子们绘画的效果变得好多了,他们也慢慢地爱上了画画这件事情,每次画完画交给我时,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一次又一次的美术游戏中,我们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激发着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让孩子们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也深切地体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

孩子的作品更多的应该带有他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注入灵性,而不是模仿机械的作画。

在绘画游戏《彩色树林》中,我采用让孩子运用各种形状和线条来设计树林的开放式教学方式,鼓励孩子大胆想象作画,作画前就有很多孩子讨论着自己等会设计的树林,有的要设计苹果树林,有的设计爱心树林,还有的想设计三角形树林。

孩子们畅所欲言,勇敢地说出自己设计的树林。

当画画不再千篇一律、不再是孩子的所担心的烦恼后,孩子的心态在面对美术创作是平和的、愉悦的,这样或许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启发。

快乐的游戏随笔4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头戏”,字多量大,学生学起来单调乏味。

然而,识字又是迈向知识大门的“首要门槛”,它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要教得灵活,学生要学得扎实。

在实践中,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趣味识字与快乐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情境,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游戏这一活动颇受儿童的欢迎,儿童喜欢模仿,喜欢
表现。

在教学中我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1、找朋友:
如在“妈”字中,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马’,小马的马,我来和你做朋友。

”两个人把“女”字旁、“小马的'马”组合成“妈”字。

接着让说说“妈妈”的“妈”为什么带“女”字旁,有人说:“如果是单人旁,就成了男的,男人不可以生孩子做妈妈的。

因为妈妈是女的,所以带‘女’字旁。

”让学生明白了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

2、玩字卡:
小组协作,通过字卡认读生字。

“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
“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
“考”——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
“收”——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

3、猜谜法:
低年级学生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的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的情趣,活跃的思维。

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

教师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

”教师解谜底“这就是要学的坐'字。

”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快乐的游戏随笔5
常言道:“会玩的孩子聪明”。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

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

游戏往往是幼儿力所能及的活动,每个孩子都在她们自己的水平上玩,她们不会选择难度高过于自己能力的活动内容她们在选择玩伴时也往往是寻找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伙伴才能玩得起来。

这也是皮亚杰“游戏是一种同化行为”的观点。

游戏水平与发展水平相同步这也是我们了解幼儿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

在搭建区中,我发现几乎都是男孩在玩,而且他们愿意去尝试着玩,翰哲这个孩子就愿意搭建高楼,看他的搭建每次都是很高的时候会掉下来,可他也是不气馁,一直不停的玩,知道直到最后搭建出一座高楼跑过来让我过去看,其中他害怕在倒塌就在瓶子的周围弄了一圈纸盒这样瓶子有了纸盒的支撑,就不会掉下来。

可见每个孩子都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游戏中遇到的问题都会发挥自己的智慧去解决。

游戏是所以幼儿都喜欢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的在游戏中成长。

在游戏中发展。

快乐的游戏随笔6
孩子们进入大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的角色游戏也随着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慢慢地做调整,比如:活动区域从班级扩展到了整个走廊,四个班的孩子可以同时进行角色游戏,这是让很多孩子为之兴奋的改变。

但是,由于调整,很多物品都需要即使的更新与添置,所以,又要请我们的家长进行收集帮助了。

其实生活中有着很多的游戏资源,因为我们的生活有着不断更新的.物品,一些物品对于家庭来说也许没有用,但对于我们幼儿园孩子的游戏来说,可谓是宝贝,就如:我们开超市游戏,里面会摆放一些与真是超市相似的物品,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糖果、糕点、饮料等,以及适合我们古镇所特有的一些特产,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包装盒或者包装袋而已。

所以,只要家长朋友能有心的帮助孩子收集一下,相信我们的游戏材料会变得更多,我们游戏的乐趣也会随之凭添不少。

所以,家长们,快行动起来吧,你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孩子的
快乐!
快乐的游戏随笔7
击鼓传花这个古老传统的游戏也许大家都听说过,但不曾玩过。

今天下午,我们班的同学们一同体验了这个惊险快乐的游戏旅程。

一个小纸盒当做我们传递的花,图书角的木板当鼓,只要在鼓声停止时接住花的人就要接受残酷的惩罚。

想到这儿我不禁打了个颤。

游戏开始了,我的.心飞快的跳着,手脚都变凉了,全身还有些发抖,就好像有只鼓在心中咚咚咚的敲着,只听“咚”的一声鼓声停了,花落在了崔文赫同学的手中,周围一阵“哇——”的声音,只见崔文赫满脸的尴尬,要回答的问题是“把你最喜欢的人的名字大声说出来”。

经过老师的提示,他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人是奶奶。

哦,问题并不难啊!我心中的大石头一下落了地。

之后在一阵阵鼓声和一串串欢笑声中,我开始期待自己能拿到花,我好想介绍一下我的名字,爷爷经常会讲我名字的由来,很想和同学们分享。

又一轮游戏开始了,花竟落在我同桌的手中,同学们都希望他能抽到一张没有用过的问题纸条。

看着同桌紧张的样子,我不禁有些幸灾乐祸,可是倒霉的却是我,同桌抽到的纸条是“让你前后左右的同学摆一个最酷的造型。

”啊!这不也有我嘛,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都快要跳出来了,我的眼睛也瞪得很大,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就这样被惩罚了,摇摆一个最酷的造型,怎么摆呢?算了,随便摆一个吧,我摆了一个最可爱的造型,呵呵。

游戏在我们摆完造型后圆满结束。

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既惊险又刺激,还充满了快乐,让我们重现了古代皇宫里人们快乐玩耍的场景,真是让人怀念。

快乐的游戏随笔8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在视频中,大班的三个孩子在社会性区角的自选材料区选择了新投放的纸管。

就这一简单的材料,孩子们玩得不亦说乎,原来他们玩起了警察抓小偷的游戏,直至游戏时间的结束。

这充分说明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

爱玩、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所以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非常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意愿,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互相分享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

”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都离不开幼儿的相互合作。

在游戏中能很好的发展孩子们交往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区角游戏时间里,孩子们的活动完全是自由的。

我们班孩子大都喜欢选择外面的区域,因为这时候他们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

记得主题活动“特别的我”中,我们组织进行了美术活动“大家来锻炼”,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以及范例,创作出了很多锻炼的人物。

结束后,我把孩子们设计的不同形态的人物进行了展示。

在参观的过程中,蒋昊洋不由自主地学着人物摆出了相应的动作。

这样简单的动作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共鸣”,他们纷纷学着图画中人物的形象摆出了不同的动作。

尤艺琳说:“看,我们大家都来健身啦!”这一句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话在孩子们进行社会性区角时表现了出来。

选择社会性区角的孩子经过商议,瞬间开出了一家“健身馆”。

虽然材料简陋,但是孩子们拿着布条、地垫等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健身运动”……在这里,游戏主题是教学活动后通过孩子们无意间的讨论产生的,而不是一切由老师设计好了让孩子去做。

这就给了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在活动中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游戏对于深化幼儿对合作的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同样的区角游戏时间,中班孩子在老师规划好的区域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社会性区角游戏。

区域很多,因此在此区域内的角色非常丰富,顾客可以像流水线似的从头到尾的贯穿每个区。

但是作为此区域内的主角,由于所从事的“工作”非常单一,而且前来的顾客也非常少,他只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如水笔、胸牌等等玩出不一样的花样来。

整个过程中,孩子是游戏着的,但是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

如果教师能基于此,而从此改变指导策略、评价方式等等也许孩子会
有意想不到的快乐。

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孩子的不同行为表现,教师可以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孩子的原则,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

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

教师采用开放式的语言进行指导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等,对于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的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发散幼儿的思维、引起幼儿的联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并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挥。

正如这样一段话所描绘的:“幼儿把一种热烈的情感带进了游戏活动之中,他们就好像是小小研究家,正在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工作。

”的确如此,“儿童的游戏是实现他的积极性的一种形式,是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

”是游戏让幼儿获得了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与希望。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游戏也是最好的教育。

不要怕孩子玩,而要让孩子玩。

玩,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玩,是孩子走进社会的摹拟训练场;玩,是孩子必需的生长维生素。

我们要让孩子多玩,会玩,与孩子一起玩,玩出健康,玩出聪明,玩出高素质的人才!角色游戏中孩子的某些发展是其他游戏无法取代的。

快乐的游戏随笔9
每当回忆起我们的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空地上玩过家家、玩跳皮筋、打弹珠、踢毽子、跳格子、,虽然有时候弄的身上脏脏的,可能会挨打,可是我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我们很享受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但是如今的孩子接触到的民间游戏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高档电动玩具,看不完的动画片,虽然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但同时也给幼儿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如:身体素质差、积极主动性差、不愿意和同伴分享,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等,然而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趣味性,教育性,而且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幼儿可以自由的玩耍,再加上朗朗上口的童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