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庙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内容了解美丽的剪纸艺术时间周四下午课外活动
活动目的1、了解民族传统手工艺。
2、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地位,多方位感受民族文化的美。
活动过程
一、认识剪纸艺术(学生上网查寻资料):
1、剪纸艺术的发展和分布,在古代我国广东的佛山和潮汕地区、陕西的安塞、山西的浮山、河北的蔚县等地区民间剪纸就很有名。
2、现代剪纸的艺术价值和地位。
3、剪纸的制作过程,传统的剪纸主要是单色,形象以动物、植物和文字为主,技法单一。
现代剪纸拓宽了题材,人物、风景均可。
表现力、思想性强,技法除了剪、刻还有撕纸,现代感极强。
二、制作剪纸(课堂教学):
1、说说剪纸好不好看,喜不喜欢?想不想自己也动手作一幅剪纸作品?
2、学生上网查询剪纸的步骤和方法。
3、工具、材料,(每人一份)
4、发辅助用品(综合材料):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
5、议一议:准备设计一幅怎样的作品、彩色纸的搭配。
6、试一试:将设计的草图剪刻出来。
7、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好听又贴近主题的名字。
三、活动总结:
1、看一看、比一比:剪纸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比较有哪些优点?
2、议一议:自己剪纸作品的优缺点。
3、评一评:共同评选最佳作品、优秀作品等。
4、试一试:组织一次剪纸作品展览。
小结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它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无法比的。
我国民族
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有望同
学们日后进一步去研究和发扬。
活动内容奇妙的剪纸时间周四下午课外活动
活动目的
1、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和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
一、作品欣赏。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
我国劳动人民就是运用他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自古代和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做品。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
3、剪纸都使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是分不同种类的。
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2)小组讨论。
学生的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
(3)、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2、研究方法。
(1)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教师出示以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这样漂亮的图案,你们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3)谈话:大家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三、作品创作。
1、尝试创作。
指名说说并演示两种方法如何折纸、剪纸。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剪法试着剪一剪。
2、独立创作。
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创作,后交流各自的做法。
小结同学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创作出了这么多的精美图案,真令人佩服!
门庙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目的
1、学生学会基本的剪纸方法,能用彩纸剪出较简单的图形图案,并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以及合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图片大观园:
1、出示图片,欣赏。
师: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
我们用剪刀代替笔,把我们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
寥寥数剪,日常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就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
二、剪前作准备:
1、出示幻灯片:剪刀、刻刀、白纸、彩纸、胶水或固体胶、刻垫、铅笔、橡皮等。
2、学生检查工具和材料准备情况。
三、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步骤。
提示学生要注意用剪安全,放好剪刀。
同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剪下的碎纸片要堆放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剪纸的制作过程:
1、折---剪纸前,应根据物品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折法进行折叠。
2、画---为了更好地把握住物体的形象特征,在剪纸前,应将所剪形象,在折好的纸上用笔轻轻勾出,然后再用剪刀依据轮廓线剪下。
3、剪---即是将画在纸上的形象,用剪刀准确而流畅地沿轮廓剪下。
一般采用阳刻和阴刻结合的技法,还可采用手撕。
有些细部可用刻刀刻出。
4、贴---将剪刻好的图形摆在白卡纸上,根据画面的需要作小范围的调整。
如:在过于空洞的地方添加一些配景,将过于繁琐的地方减去一些。
最后根据需要,把剪下的纹样,贴在颜色适当的纸上。
并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快乐大本营
1、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把剪出来的作品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学生伴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屏幕投出“温馨提示”)
五、收获大展台
展示各小组的作品,互相观摩、评价。
小结剪纸艺术发展到今天,已向多内容、多风格、多功能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题材的选择、画面的构成、色彩的追求上渗透现代文化的观念,才
能创造出更好的剪纸作品。
门庙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目的1、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
2、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方式,完成一件美术作品,通过设计制作来表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喜庆的传统节日为题材,欢度春节的各种活动:划旱船、舞龙、贴窗花等等。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出示浦江剪纸作品,向学生问:这是一幅什么作品?引出课题。
2、剪纸的基本类型(以讲解为主的教学)。
3、剪纸的基本技法
阴刻: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阳刻:将图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4、探究和表现学习活动(蝴蝶表情)。
(1)欣赏蝴蝶剪纸。
(2)讨论分析,交谈感受,讨论点,线面不同,组合表现的不同美感。
(3)学生表演和愤怒的表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表情的面部特征,结合以上结论,从外形,装饰纹样等方面分析(4)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
(5)设计和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根据黑板上已画好的蝴蝶外形进行装饰设计,教师针对设计中出去的问题加以引导,讲课设计剪刻步骤
三、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12分钟)
四、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剪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中间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一定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小结剪纸是我们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剪纸的类型,多种多样,窗花是剪纸艺术的一个主要品种,它用于节日民俗题材大多
是对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形式上则要求热闹,火红,有看头,
起了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
门庙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剪纸创编故事——《我和福娃的
故事》
时间
活动目的
1、尝试利用剪纸的形式创编故事,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讲述。
2、尝试剪出人物的不同姿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活动过程
1、出示福娃运动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福娃在干什么?它们在做这些运动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1)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运动时是什么感觉?
(2)你和小朋友在一起运动时是什么感觉?
3、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
你如果和福娃在一起做什么运动最快乐?
4、请学生用剪纸的形式编出《我和福娃的故事》。
5、把学生的作品放在展板上供小朋友欣赏。
6、请2~3个小朋友给全班小朋友讲《我和福娃的故事》
7、小朋友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副作品。
小结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
门庙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剪纸——双喜字时间
活动目的1、了解喜庆的习俗,喜花的使用。
2、能独立完成双喜字的折剪。
3、感知对称,及对称剪纸的折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猜猜:有一个字很常用,却在字典中找不到。
2、说说在什么场合用到喜花。
3、谈谈双喜字的由来。
把“喜”字写成“喜喜”,是人们希望好事成双的心理体现。
人们举行婚礼时,都要贴出红双喜字,以示庆贺。
表示成双成对的意思。
和其相应的是,结婚的良辰吉日也选双日子。
据说,这种习俗源于宋代。
宋代的宰相王安石进京赶考时,见马员外家门外写着一副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
”却没有下联,王安石便暗自记在心中,寻思下联怎么个对法。
他到京城应考,主考官指着一杆飞虎旗念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顿时想起马员外家那副上联,便以此为对,主考官惊赞不已。
在回程路过马员外家宅时,马员外恰在门首恭听几名书生应对联。
王安石便挤进前随口喊出主考官出的对子。
不想走马灯上的对子是专为择婿而出的。
马员外觉得石安石的下联对得最出色,便将女儿许配给他。
不久,王安石择吉日良辰完婚,恰逢官差来报“恭喜王大人高中了”。
王安石喜上加喜,提笔在大红纸上写下一个金色大“喜喜”字,贴在门上。
并吟诗一首:“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洞房花烛题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
”从那以后,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二、找规律,学剪“方形双喜”
1、把长方形纸,横向对折;
2、再对折,成四等份长条状;
3、用铅笔描出1/4个喜花(注意将折叠后的中轴线置于左侧)
4、剪出展开即成。
三、照样子,按步骤完成作品。
每人准备两个作品
四、拓展
1、适当的变形,让喜子更丰富多彩。
2、尝试三刀剪成一个喜花。
尝试通过折叠,三刀完成一个喜子。
小结民间剪纸表现出的朴实、粗犷、和谐、夸张,正是民间剪纸艺术家们长期生活在具有这样特征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情感,也是对
家乡对这块土地的热爱。
门庙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鱼的剪纸时间活动目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展示鱼的剪纸作品,揭题:《鱼的剪纸》
二、导学达标
l、民间剪纸作品欣赏
感受:多幅图片加配乐。
提问“有什么感觉?”。
可多角度归纳。
让学生欣赏,一方面是学习它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家在作晶中表现出的真善美的情感,在欣赏中逐渐加深对这种情感的认识,为欣赏现代儿童剪纸做铺垫。
2、现代儿童剪纸欣赏
感受:多幅图片加配乐。
在欣赏中使学生对同龄人的剪纸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创作欲望。
3、作品分析
民间剪纸和儿童剪纸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夸张、自由、多变、诙谐、自然的艺术形式来体现真、善、美。
4、剪纸技法分析、示意
分析感悟上述剪纸作品的技法。
教师再对每一种技法进行归纳,示意,并鼓励学生创造新的表现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因素)
5、欣赏各种鱼
感受鱼的不同形态,将多元形态带入创作思维中。
6、演示作业过程:
选用深色彩纸→用铅笔构思起稿→刻制作品→调整作品→粘贴作品
7、作业提示:
一条鱼。
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能完成创作。
构图满。
剪纸作品的特点是比较饱满,也为了学生在剪刻时不易断裂。
小结作品的核心所在,它包括学生的审美心理,表达方法,作品的造型特点、刀法特点,寓意特点等。
门庙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三原色和三间色时间
活动目的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一一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录像思考问题:
a.在缓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b.看了录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申色彩确实很多。
请同学回答,刚才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2.板书课题:
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三原色和三间色》。
板书课题:《三原色和三间色》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
b.观看电脑课件。
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
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
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观察色轮,出示三色轮,思考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生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c.做实验:。
尝试其他两色相加有什么新发现。
d.学生讨论间色定义(只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三、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作业。
小结掌握原色和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
门庙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夜景(记忆画)时间
活动目的1通过教学,能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家乡的夜景。
2.从描绘家乡夜景中,培养学生绘画技能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画画家乡的夜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组织教学
猜谜激趣:(略)(打一自然景观)
过渡:星星在天上朝你眨着眼呢?这样的夜景怎么样?
二新课教学
夜景欣赏图片
1、谈话导入
2、提出要求:这些夜景图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欣赏图片(课件)
西湖平湖秋月、香港兰桂坊、德国国会大厦、美国阿拉斯加、中国北方。
讨论启发:夜景中的内容和它所体现的情绪以及感觉(热闹、宁静、动人、雄壮、奇丽……
欣赏图画(课件)
修改
《夜间的咖啡屋》凡高
学生作品2幅
思考:哪些是大师的作品?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讨论启发: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欣赏学生作品(课本)
欣赏临安衣锦小学学生作品。
观察讨论: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画的(蜡笔水彩)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任务:向游客贵宾推荐家乡的夜景
送出礼物:照片设计
出示步骤:草稿(铅笔)——轮廓线(蜡笔)——夜色(水彩)
(采用的方式可机动)
四、作业展评
说说你画的这个地方的是什么特点。
(内容、画法、感觉等)
小结
门庙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活动内容蜡笔水彩图案(图案基础课)时间
活动目的1.通过教学这课的描绘方法,能大胆地运用色彩,画出较美的图案。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活动过程一.揭题,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
(1)图案是社会生活中最广泛、最普及的一种美术形式。
请学生从他的身边寻找一些不规则的散点式图案。
(2)学生边寻找边在黑板上随意地画一些简单的纹样。
然后通过透叠,交叉,重组等手法进行配置,只要注意空间的疏密匀称即可. 这种画法灵活生动,富于变化。
二.师生共同探讨课本中的图案的表现方法,分清图案纹样的技法,即运用点、线、面来表现。
修改。
三.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方式,提倡随意性但要注意空间的疏密均匀。
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自由变化。
四.注意对比色的运用,并做到色彩鲜艳。
五.用蜡笔描绘点、线、面,用水彩色平涂。
六.作业要求:
(1)参照书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案改变色彩。
(2)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自己创作一幅作品
小结图案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学好基础图案,创造出更新更美的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门庙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美丽的圆形纹样(绘画练习课)时间
活动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圆形纹样的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验整体美,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和动手能力。
2.通过教学,掌握描绘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经过观摩、欣赏、想象、构思、设计,动手描绘出美丽的圆形纹样。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大胆灵活地运用色彩,描绘出较好的圆形纹样,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引题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范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呢?
图案画。
图案又可称纹样。
这幅纹样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纹样,里面所画的纹样,必须适合圆形,所以也称为圆形适合纹样。
(板书:适合纹样)
出示课题:美丽的圆形纹样
三.讲授新课
1、那么你们知道这圆形纹样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出示幻灯片
①圆形纹样也有它的规律,也就是也有它的骨架。
骨架既表示方向,同时也帮助我们绘制纹样。
下面,我们看一看这几幅纹样,找一找它们的方向性有什么特征.
②(出示四幅不同形式圆形纹样,请学生在黑板上画骨架图)我们给这一种纹样的骨架一名称叫直立式。
(板书:直立式)
③依次板书:旋转式、同心式、向心式、放射性
④小结:骨架线,(板书:①画骨架)然后②画纹样
2.看了这么多的纹样,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它采用何种构成形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圆形纹样可以不画花边,但是加了花边更好看,根据设计而定。
3.谁能告诉大家,这几幅纹样,是什么构成形式?(欣赏图范画,及时反馈)
4.圆形纹样美不美?美在哪里?
圆形纹样不仅中心花纹美,花边美,还要色彩美。
四、布置作业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圆形的作业纸,请你在上面设计一种产品的圆形纹样。
要求:(1)纹样画得饱满、整齐;
(2)色彩鲜艳、大胆。
学生设计,老师巡视指导,作画时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五、作业讲评,
总结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组的最佳设计方案,老师作小结性讲评。
小结今天,大家都很棒,开动脑筋,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了一张又一张的圆形纹样设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