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1.如图a、b为小明在同一台显微镜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后看到的同一装片的两个不同视野。

下列各种猜测不可能存在的是()
A.视野a应是小明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
B.视野a的左上方存在一些污点,转动目镜时,污点不动,移动玻片后,污点仍在原处,污点最可能出现在物镜上
C.小明发现视野b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D.观察时小明发现b的视野比a要暗一些
2.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A.日出日落B.潮涨潮退C.花开花谢D.春去秋来
3.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4.以下分别是动物细胞分裂、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植物吸水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流程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A.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分开→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B.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
C.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叶片细胞
D.饥饿处理→遮光处理→照光处理→脱色处理→漂洗
5.下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甲示分解者
B.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6.如图是桃花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朵花的主要结构是3和4
B.6是子房,将来发育成种子
C.受精完成后,3、5和花瓣就会纷纷凋落
D.图中的7是花的雄蕊
7.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种子最先萌发的是②,它将发育成乙图中的⑧
B.甲图中④是胚芽,能发育成乙图中的⑥
C.⑤是胚芽,它将发育成植物的⑦
D.甲图①是种皮,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
8.诗句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9.在“观察草履虫实验”中,要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草履虫具有趋光性
B.表层的养料更丰富
C.表层的氧气更充足
D.草履虫多在培养液的上层活动10.图表示细胞的有关生理过程,图中过程③表示
()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D.细胞癌变
1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时先转动甲图中①,找到物像,转动⑦,使物像更清晰
B.乙图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9%的盐水
C.给丙滴加碘液后,①不变蓝②变蓝
D.小明将玻片向右下方轻轻移动后,看到视野的正中央写有字母“A”,那他之前看到的图象如图丁
12.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顺序是()
①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将材料在载玻片液滴中展平③取材料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清水⑤盖盖玻片
A.①④②③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①④③②⑤13.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
A.使叶片内的淀粉储藏到叶绿体中B.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藏到叶肉细胞中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14.关于将光照后的叶片置于酒精中隔水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让酒精促进产生更多的淀粉,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让叶片变成黄白色,有利于后期的观察
C.防止酒精受热燃烧,发生危险
D.让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进行脱色
15.某同学在“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的实验时,发现气孔有的张开,有的闭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代表气孔张开,图乙代表气孔闭合
B.①是保卫细胞,控制③的闭合
C.②是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
D.③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16.下图是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的某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示意图。

对图中a、b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a为气孔,它的开闭由表皮细胞控制
B.b为保卫细胞,其作用是保护植物体
C.所有植物的叶表皮上,a的数量都相同
D.b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控制了a的开闭
17.某同学对如图生物(1是葫芦藓,2是蕨,3是衣藻,4是迎客松)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1是苔藓植物,可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植株矮小,有根、茎、叶的分化B.2是蕨类植物,根、茎、叶有输导组织,所以比苔藓植物高大
C.3是单细胞藻类,细胞内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4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
18.观察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B.都有根、茎、叶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无种子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19.请分析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
(1)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图二所示细胞的显著区别是前者具有______。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__而影响观察。

(4)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______。

(5)欲使视野里模糊的细胞图像变得更加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准焦螺旋。

20.在观察植物、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要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分别
_____、_____,目的是_____。

(2)将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补充完整:取镜安放→_____→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3)显微镜现安装有10×和40×两个物镜,观察时,首先应选择其中_____的物镜进行观察。

(4)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

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_____。

(5)如果视野中有污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排查:首先移动_____,若污点不动再转动_____,如果污点还不动,说明污点一定在_____上。

21.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来源和去路,A、B代表细胞结构,数字和箭头表示来源和去路,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叶片中只有叶肉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能量转换器A、B无论何时都进行着能量转换
C.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图中不存在的路线是⑤⑥D.A为线粒体,B为叶绿体
22.如图甲和乙表示植物叶片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气进出的情况,你认为叙述正确的是哪项()
A.图甲发生在夜间,该过程使体内有机物增加
B.图甲发生在白天,该过程使体内有机物减少
C.图乙只发生在白天,该过程使体内有机物增加
D.图乙发生在白天和夜间,该过程使体内有机物减少
23.下列关于叶绿体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①把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用黑纸遮盖
③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
④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纸片
⑤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滴加碘液.
A.④②①③⑤⑥ B.④③②①⑥⑤C.③②④①⑤⑥D.⑤②③④①⑥24.人类等动物的食物最终来自于()A.肉类B.绿色植物
C.无机物D.太阳光
25.将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主脉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然后剪下该叶片,脱色再加碘液检验叶片的上半部分呈棕褐色,下半部呈蓝色,该实验表明光合作用需要___
A.阳光B.二氧化碳C.水分D.叶绿素
26.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大棚甲乙丙
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
温度30℃30℃20℃
A.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符合实验探究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是不科学的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实验的变量不单一
D.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27.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正常情况下,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只要写一种生物)。

(3)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

写出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狐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填“竞争”或“捕食”)
(5)如果大量捕食蛇,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6)如果该关系图想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了生物部分中________和________部分。

28.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 _____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了食物网,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2)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缺少的生物部分为____和__________。

(3)如果鹰的数量短时间内减少,则蛇的数量的变化是_____,经过一段时间后鹰与蛇的数量又恢复了正常,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一般地说,生物的_______越多,这种能力越强。

(4)此生态系统中鼠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鼠与兔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 (5)某农场为了杀灭草中的害虫使用了大量的DDT,结果污染了整个生态系统,在以上生态系统中受害最严重的生物是________,生物体中DDT浓度是通过___________积累的,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免遭破坏,我们使用农药要注意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实验探究题
29.下图为花与果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示例[②]花药)。

(1)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______器官。

(2)花粉从②落在①的过程叫______。

(3)一朵完整的花要经过传粉和______过程后,才能结出果实。

乙图中[⑦]是由花的
______(填结构名称)发育而来,甲图中的[ ]______发育成种子。

30.单子叶植物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近年来全国收获的小麦中,超过1/4的小麦产自河南,因此河南省被誉为“中原粮仓”。

图1为小麦种子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小麦
雄蕊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____,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

萌发后,种子的[ ]____发育成植株的茎和叶。

(2)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施肥。

施肥主要是为其生长提供____。

(3)传粉后,来自花粉的精子与[⑧]____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将发育成____,[ ]____将发育成果实。

(4)在收获过程中有时会发现麦穗有缺粒现象,该现象主要是由____引起的。

十一、实验探究题
31.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 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干燥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设计:
A.在纸盒底部铺上一层______(填“干燥”或“潮湿”)的土壤,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______(填“纸板”或“玻璃板”)。

B.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中央各放10只鼠妇。

C.静置2分钟,然后每分钟统计一次鼠妇数目,统计10次。

(3)实验记录:
环境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11min
明亮3222232[来212
黑暗17181818181718181918
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

它是影响鼠妇的__________因素。

②实验中用20只而不是2只鼠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怎么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时,有一个小组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都不相同。

他们应该(____)
A.参考其他小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
B.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C.承认本组探究活动失败
D.坚持本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32.小继同学打算探究非生物因素——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她提出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2)为了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可以选择以上哪个实验装
置?。

你认为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为什么?
(4)若将10只鼠妇放在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最后统计的湿土这边的鼠妇数量分别是9只、8只、10只、9只、8只,那么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3.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

如图一表示小麦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图一中(2)的部分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其中甲和乙表示细胞中某个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三表示该植物一昼夜(0-K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图四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该大棚蔬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______和[]______合称表皮,属于______组织。

春天,小麦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图一中标号______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2)图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①表示的物质是______;若环境温度降低,乙所示结构进行的生理活动会_______________,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三中,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__________段;在______点,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用图中字母表示)
(4)根据图四进行分析可知,对大棚蔬菜采取______、______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34.请观察下列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叶片的结构中,具有运输物质作用的是[③] __________。

(2)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是[⑤] __________,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3)农作物如果种植过稀,会因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__________而造成浪费。

如果种植过密,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株的__________作用这一生理过程。

(4)在移栽植物时,经常在移栽前去掉部分叶片,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1.D
解析:D
【分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污点的位置只有三个可能位置目镜、物镜、反光镜。

(3)盖盖玻片操作。

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目的是为了防止盖玻片低下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详解】
A.比较两图发现:视野a应是小明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视野b应是小明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A正确。

B.污点的位置只有三个可能位置目镜、物镜、反光镜。

在观察过程中,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装片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目镜或物镜上;在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污点都没有被移走,可以判定污点可能是在物镜上。

B正确。

C.正确的盖盖玻片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目的是为了防止盖玻片低下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视野b中由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方法不当造成的。

C正确。

D.视野a应是小明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视野b应是小明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结果,b 的视野比a要亮一些,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地解答不同的题目。

2.C
【详解】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
解析:C
【详解】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花开花谢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日出日落、潮涨潮退、春去秋来都是自然现象,可见,选项C符合题意。

3.B
【分析】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很多方面,比如光对向日葵的影响等,可以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切入。

【详解】
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都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属于生物适应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属于环境影响生物,故B符合题意。

雷鸟的体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保护色,是对环境的适应,故C不符合题意。

地衣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解析】
A、细胞分裂过程中,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在是细胞质分为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植物细胞,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在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A错误。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是,首先是擦拭干净载玻片,然后在玻片中央第一滴生理盐水,再用干净的棉签在口腔内壁取少量的口腔上皮细胞,均匀的涂抹在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再染色,观察,故B正确;
C、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被根毛吸收,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中的导管,最后运输到叶片,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故C正确;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先要将植物进行饥饿处理一昼夜,然后选取叶片进行遮光处理,再将植物放到光下光照照射几小时,将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最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故D正确。

5.B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残体都能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图中丙有箭头指向乙,甲也有箭头指向乙,说明乙是分解者;丙指向甲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丙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则甲是消费者(动物)。

【详解】
AB.图中甲、乙、丙既可以从大气中吸收气体,也向大气中释放气体,故甲、乙、丙分别是三种不同的生物;丙有箭头指向乙,甲也有箭头指向乙,说明乙是分解者,甲和丙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丙指向甲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甲是动物,丙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

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又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A错误,B正确。

C.图中的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因此,图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

D.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乙)和非生物部分(大气),因此,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而不是“丙→甲→乙”,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以及食物链的概念。

6.C
【分析】
图中1花药、2花丝、3雄蕊、4柱头、5花柱、6子房、7雌蕊。

【详解】
A.3雄蕊和7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这朵花的主要结构,A错误。

B.6是子房,将来发育成为果实,B错误。

C.受精完成后,3、4、5和花瓣会纷纷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图中的3是花的雄蕊,7是花的雌蕊,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桃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C
【分析】
图中,①是种皮,②是胚根,③是胚轴,④是胚芽,⑤是子叶,⑥是茎和叶,⑦是子叶,⑧是根。

【详解】
A.种子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因此甲图种子最先萌发的是②胚根,它将发育成乙图中的⑧根,根能吸收水和无机盐,A正确。

B.甲图中④是胚芽,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因此能发育成乙图中的⑥茎和叶,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正确。

C.⑤是子叶,储存营养物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将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轴、胚芽,C 错误。

D.甲图①是种皮,在胚的外面,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使胚免受伤害,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识记。

8.C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并能正确运用。

【详解】
A、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个体,即使是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植物,藻类植物的细胞内有叶绿素,因而植物体呈现绿色,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将湖水染绿。

故“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描写的生物属于藻类植物类群,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植株矮小。

所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描写的生物属于苔藓植物类群,B不符合题意。

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思是大雪压迫松树,松树越发挺拔劲,郁郁葱葱。

描写的生物属于裸子植物类群,C不符合题意。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讲的是被子植物,其特征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的分类。

9.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草履虫的生活特点。

【详解】
培养液上层的液体与空气接触,因此在培养液的上层溶解的氧气多,下层溶解的氧气少。

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故草履虫大都集中在培养液的上层活动,与表层的养料多少无关;同时,草履虫也具有趋光性。

故选B。

【点睛】
牢记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喜欢生活在表层是关键。

10.C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图中①代表细胞分裂、②代表细胞生长、③代表细胞分化。

【详解】
图中①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①代表细胞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