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知识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知识题库
单选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能够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C.歌唱演员“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D.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3、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3s,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m/s.则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行驶的距离68m
D.汽车的速度是28.33m/s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要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D.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5、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超声波碎石B.倒车雷达
C.B超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6、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

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
A.是次声波B.是超声波
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传播不需要介质
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8、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多选题
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C.市区“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
D.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
12、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相同的力度拨动直尺,若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只要物体有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至20000Hz
13、《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莱阳到威海的路程约为180km,若古人夜骑平均速度5m/s,走完此路段所需时间大约为t。

关于“伏地听声”可以及早做出判断的原因以及时间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空气传声的速度大于固体传声的速度
1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B.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探测车后方的障碍物
C.超声波碎石,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A.“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近距离时我们都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低
C.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的特点
D.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利用了空气传声速度快
计算题
16、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2s后听到回声,汽车鸣笛处距山有多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v=340m/s)
17、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

“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4s声呐接受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7000米深处,需3小时53分20秒的时间。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求:(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km h
18、司机驾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0.9km字样,便鸣笛一声,5s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

(此时声速为340m/s)求:
(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多少m?
(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多少s?
(带答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_011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其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不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故B错误;
C.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周围的观众都能听到他的歌声,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
D.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
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时间和方位判断
昆虫的位置,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v=s
t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故A错误;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15s=51m;故B错误;CD、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这34m共用了:t′=△t
﹣t1+t2=1.3s﹣0.25s+0.15s=1.2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s ′
t′=34m
1.2s
=28.33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
A.声速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频率不在这一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因此并不是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故C错误;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A.利用超声波碎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B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C
解析:
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的频率在人耳可接收范围,不是超声或次声,且可以在空气中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到人耳中,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D
解析: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随着空气的质量变小,介质变少,声音变小,故B错误;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身体疾病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随着空气的质量变小,介质变少,声音变小,故B错误;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身体疾病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故A正确;B.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琴声的音调,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ABD
解析: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太空是真空,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A正确;
B.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用转换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即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B正确;C.市区“禁鸣喇叭”,这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
D.受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导航的启示,科学家制成了声呐,故D正确。

故选ABD。

12、答案:ABC
解析:
A.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等于340m/s,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人耳听不到,所以说物体振动发出声音耳朵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3、答案:ABC
解析:
A.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依次变小,所以固体的声播速度大于空气的传声速度,故A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中声音可以传播,故B正确;
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C正确;
D.空气传声的速度小于固体传声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C。

14、答案:AB
解析:
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车后方的障碍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超声波碎石,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5、答案:ABC
解析:
A.由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等原因,发声体的音色都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识人,故A正确;
B.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小于20Hz,是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故B正确;
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碎石就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故C正确;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是听到了地面传播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ABC。

16、答案:360m; 16s。

解析:
解:由v=s
t
可知,声音在2s内传播的路程s声=vt=340m/s×2s=680m
汽车的行驶速度
v车=72km/h=20m/s
汽车在2s内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20m/s×2s=40m
(1)汽车鸣笛处与山的距离
s1=s

+s

2=
680m+40m
2
=360m
(2)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山的距离
s2=s1﹣s车=360m﹣40m=320m
由v=s
t
可知,汽车从听到回声处开到山脚下的时间
t=
s
v

=
320m
20m/s
=16s
答:汽车鸣笛处与山的距离为360m;汽车从听到回声处开到山脚下还需要16s。

17、答案:(1)10500m;(2)1.8km/h
解析:
解:(1)因为声音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所以
t=1
2
×14s=7s
因为v=s
t
,所以海的深度
s=vt=1500m/s×7s=10500m
(2)“蛟龙号”的下潜时间
t′=3h53min20s=3×3600s+53×60s+20s=14000s “蛟龙号”的下潜速度
v′=s
t′
=
7000m
14000s
=0.5m/s=1.8km/h
答:(1)该海域的深度为10500m;(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1.8km/h。

18、答案:(1)100m;(2)20m/s;(3)2s 解析:
解:(1)设车前进的距离为车s车,则
2×900m-s车=v声×5s
带入数据解得
s车=100m
(2)车的速度
v 车=
s

t
=
100m
5s
=20m/s
(3)经过22s车距障碍物的距离为
s=900m-100m-20m/s×22s=360m
设听到回声时间为t1则
2×360m-v车t1=v声t1
带入数据解得t1=2s
答:(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100m。

(2)汽车的速度为20m/s。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