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的卫生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场的卫生管理
疫病的发生常使鸡场蒙受重大损失。
在管理不佳的鸡场,鸡只常有20%~25%的死亡率,有时甚至更多,所以养鸡应有良好的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以减少饲养期中发生疾病和死亡,提高成活率,获得较多的利润。
一、从健康种鸡场引进种蛋或雏鸡,严防带进病原体
近年来,由于一些人盲目引种而又忽视检疫、消毒、隔离、观察,在引进良种的同时带进了一些传染病;一哄而上办孵坊,疾病防疫观念淡薄,忽视种鸡疫病检测和种蛋、孵化场所、器具等的消毒,导致白痢杆菌病、淋巴细胞白血病、贫血因子、霉浆体病等蛋传递性疾病增加。
因此,应向声誉良好、管理严格、种群健康、无蛋传递性疾病的种鸡场购买种蛋或者雏鸡。
二、良好的环境
包括鸡场大环境和舍内小环境。
鸡场大环境是指鸡场场址应选择在宽阔的地方,最忌与其他鸡场紧邻,尤忌与管理不善的鸡场为邻。
舍内小环境包括鸡舍、饮水、饲料和饲育用具的卫生。
鸡舍的卫生条件,第一,其结构要容易清洁和消毒,便于保温和通风条件好;第二,各鸡舍间完全隔离;第三,不能让猫和老鼠等动物侵入鸡舍及饲料存放处;第四,近邻不可有污水、垃圾堆、粪堆等。
饮水应干净无毒而充足,饮水用具的性能要良好,不能让水溢
出,饮水处不要太宽大,以免被鸡粪、垫料等污染。
饲料配制要合理,营养水平要达到标准,要注意不能被细菌、病毒等污染,贮存时要防止受潮霉变,饲料槽的大小要合适,不要让小鸡入内。
饲育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包括鸡舍、用具与饲养员的衣服、鞋子等的消毒。
鸡舍每日应打扫干净,每批鸡出栏后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用具要专用,不能不同栏舍共用。
饲养员进出鸡舍要换上工作服,并从消毒池中通过,以防鞋子传播疾病。
三、根除及控制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天然带菌带病毒者:患病鸡只恢复后,体内仍有该种病原体,可能继续排出病原传染给其他鸡只。
另外,某些病原体往往不会使成禽发病,但它们仍然是带菌、带病毒或带虫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假如将大鸡与新购进雏鸡混合饲养,往往会造成许多传染病的爆发。
由健康或康复带菌、带病毒、带虫鸡而传播的疾病有:鸡白痢杆菌病、禽霍乱、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球虫病、组织滴虫病等。
最好的方法是不同批次的鸡完全隔离饲养,同时不可让其他畜禽与鸡群接触。
机械的带菌、带毒者。
包括人、动物、野鸟、昆虫、空气、饮用水、饲料甚至饲料袋或使用的物件等。
其中,以人最为危险,尤其以在不同栏舍间走动者为甚。
疾病的预防,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消除病原体;二是培养鸡的抵抗力。
方法如下:
1.必须从健康鸡场购进种蛋或雏鸡,严防带进病原体。
2.灭蝇灭蚊,严防老鼠、野鸟等动物侵入。
3.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坚持带鸡消毒。
4.饲料配方必须合理,营养一定要全面。
5.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减少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对鸡群的影响。
6.预防接种。
经采取上述的预防措施后,有时仍很难避免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鸡群的观察,一看到精神萎顿、呆立于一隅、食欲不振,或其他不正常的鸡只,应立即取出加以检查,同时对饲料、饮水、气候变化及排泄物等全面地进行检查,寻找病因,同时采取下述措施: 1.将检查出来的病鸡与正常鸡隔离,饲育用具和饮水应加以消毒,并加强对鸡群的消毒。
当进入其他正常鸡舍时,手、鞋等也应加以消毒。
不同栏舍饲养员不得互相走动。
2.尽快确诊,尽早对症治疗。
病情严重而自身又无能力确诊时,要尽早送检。
3.病鸡要尽早淘汰,应以扭断颈部来杀死,绝不可用放血法来杀死病鸡,避免病原体的散播。
4.病死的鸡只应烧毁或深埋,绝不可乱扔乱抛。
5.当疾病停止时,要将整个鸡舍再做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第二篇:规模化鸡场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规模化鸡场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鸡场选址不合理
有50%以上养鸡场在选址时,只想自己饲喂方便,而不考虑对周边环境污染影响,也不考虑防疫隔离条件,而将鸡场直接建于居民村庄前或家畜圈棚邻近。
有些养殖户还将鸡舍建在居民院内、学校旁边或高密度饲养区域内。
这样极不利于防疫隔离和卫生消毒措施。
鸡场选址应根据国发[2021]4号文件精神,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用地。
养殖户所在乡镇政府应在养殖比较集中的村社统一规划部分土地,用于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
建立规模化养鸡场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及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规定选好场址,远离动物屠宰场便于防疫隔离;远离化工机械厂、公路主干道、集贸市场等,选择相对安静的场址来减小噪音的污染;远离村庄、饮用水源、人口密集区以防对人居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消毒制度不严格
对大部分鸡场来说,消毒意识虽有,但普遍薄弱。
有时抱有侥幸心理,存在麻痹思想;常见的所谓消毒只是对脚底进行踩踏消毒,不能对全身进行有效彻底消毒;有些养鸡场虽然设有消毒室、消毒池,但形同虚设,不能正常使用或根本就不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如鸡场入口处车辆进出的消毒池常年没有消毒药液,即使有也不是经常添加消毒液而导致消毒液浓度降低;又如消毒舍内安装的紫外线灯灯管损坏而不能及时更换。
甚至有部分养殖场没有设立专门的更衣消毒室,没有设立紫外线消毒灯。
多数养鸡场没有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等
防疫制度,加之养殖环境不良,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鸡场消毒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的重要措施。
一应加强对养鸡户防疫消毒常识培训,强化消毒意识,健全消毒制度,配齐消毒设施设备。
二应加强对养鸡场防疫条件审核,重点针对鸡场门口是否设置消毒池,是否经常更换添加消毒液,是否在进入鸡舍区设立更衣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设施,消毒设施设备不到位的要限期整改;三应督促养鸡场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对进出人员严格限制,对进入鸡场的车辆严格消毒,要定期带鸡消毒,每周实施喷雾消毒,及时清除鸡粪、垃圾废物。
四要对场内饲料车、运蛋车、除粪车、手推车、铁锨、蛋框等生产运输工具妥善管理,并及时清洗和定期消毒。
3生物安全无措施
多数养鸡户防疫隔离措施执行力差,甚至没有严格的防疫隔离观念,存在着生物安全无措施、病禽隔离无条件等问题。
如病死鸡在场内随意剖检,没有做到死后焚烧、深埋,严重污染养殖环境;有30%养殖户不能及时将病鸡或疑似病鸡从大群中隔离开来,容易造成疫病传播和蔓延;不少养殖户甚至愿意让兽医在鸡舍内剖检,这都是疫病迅速侵入健康鸡群、导致连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养殖户废弃的兽用生物制品和药品包装物,随意乱扔,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存在污染环境、扩散病原的危险。
养鸡场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一要对鸡场内病死鸡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
转运、对病死鸡必须无害化处理)“制度。
二要对剖检的尸体采取深埋安全处理措施,勿给狗吃或送人,更不要乱丢乱抛,育雏阶段的死亡小鸡也应烧毁或深埋,防止野狗掏食;三要对鸡粪、垃圾废物采用发酵法或堆粪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要对废弃的药品、生物制品包装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圈舍建设基础差
农村养鸡舍35%以上按照传统的农屋模式建造,其保温、隔热基础条件较差,通风和保温矛盾突出,特别是在冬季、冬春、秋冬季节转化时表现明显,鸡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造成鸡质体质较差;另外,鸡只占笼面积较小,采食饮水空间不足,易造成鸡群发育不均衡,导致传染病发生。
新(改)建规模化养鸡舍必须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在畜牧部门的正确引导下,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和畜禽饲养”五良“配套技术(良舍、良种、良料、良法、良医)要求,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加快标准化鸡舍改(新)建步伐,改善和提高鸡舍基础条件,为实现防疫隔离、卫生消毒、通风换气、采光保温等环境条件调控和疫病控制创造基础条件。
5环境条件难调控
在养鸡生产中,多数养殖场管理不当(如换气不良、氨味太重、缺水),在环境改变(如高温、噪音、气候突变)时难以对环境条件进行调控,鸡群应激反应较大。
如只注重温度的控制,忽视湿度的调控,湿度太低造成机体脱水,粉尘增加,引起呼吸道疾病。
冬季湿度
过大,使鸡群机体散发热量增大,使其更加寒冷;夏季湿度过高,会使鸡群呼吸排到空气中的水分受到限制,鸡体内污秽病原体大量繁殖,易引发各种疾病。
通风换气量也往往达不到生产要求,特别是晚秋、冬春季度,在规模化鸡场尤为突出。
鸡舍内对鸡群影响因素主要有冷热环境、饲养密度、有害气体、灰尘、噪音等。
为此:一要通过提高鸡舍保温隔热性能、适当的通风量等措施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应激;二要对鸡舍内粪便及废物及时清理,以降低鸡舍内的氨气浓度;三要定期除尘,保持地面干净;以免舍内蜘蛛网、粉尘造成鸡群呼吸道病感染;四要每周一次坚持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最好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过氧乙酸可与氨气生成醋酸铵减少氨味,同时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
6杀虫灭蝇不扎实
鸡场进行杀虫、灭鼠、防范外来飞鸟,可以有效消灭传染媒介和传染源,是搞好防疫重要内容。
鸡舍附近的垃圾、污水沟、乱草堆,常是昆虫、老鼠滋生的场所。
但多数养殖场以人员少、劳动忙为借口,不能经常清除垃圾,杂物和乱草堆。
有些养鸡场在鸡舍进气口没有安置防鼠栏,在通风换气窗口没有安置防鸟网,对杀虫灭蝇工作往往疏忽大意。
养鸡户必须高度重视杀虫、灭鼠和控制飞鸟等防护措施的落实:一要用铁丝网将鸡。
舍、饲料库洞口、通风窗口等封闭,使鼠类、鸟类不能进入;二要保持鸡舍的良好通风,经常清除舍内粪尿,减少蚊蝇繁殖的机会;三要及时清除鸡舍外周附近垃圾、污水沟、乱草堆中
滋生的昆虫、老鼠和废弃物;四要使用杀虫药定期杀虫,每月在鸡舍内外和蚊蝇滋生的场所喷洒2次。
五要在鸡舍内安装使用黑光灯,以充分利用苍蝇有趋向光的特性,在其向黑光灯飞扑时触及带电金属网即被电击而死。
7疾病净化观念差
许多规模化鸡场缺乏熟悉鸡病防治的兽医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疾病监测设备,即使选用最优良的品种,最全价的饲料,合理的防疫措施等,也无法达到鸡只应有的生产水平,而且一旦发病很难净化。
如一些养鸡场对疾病净化观念滞后,忽略了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使鸡的抗病性能呈下降趋势;一些经蛋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腺病毒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在很多养殖场(户)均有发生,这与种鸡场净化不力有很大关系。
针对目前养鸡场疫病诊治多数是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和个体兽医承担、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建议一是养鸡户从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条件的种鸡场引种;二是加大对乡村兽医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强化对养殖户防疫技术、疫病净化和综合防控知识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使每个养鸡场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单位的行家里手。
8饲料出现酸败味
调查发现有的养鸡户长期不清扫饲料加工场地,有时把买回来的浓缩饲料直接码在屋檐下,不能做到避光、阴凉、防潮,或者一次性加工太多饲料短期内用不完而产生酸败味。
饲料中常常存在变价金属(fe、cu、zn等),在强光下因光氧化作用,可形成一些容易导致饲料氧化酸败的诱发剂,脂类物质在诱发剂的作用下极易生成醛、酮、酸和醇等,使饲料产生难闻的酸败味。
为此:一要改善饲料库储藏条件,降低储藏温度,给窗户加封黑色或绿色避光布,减少因紫外线照射而引起油脂酸败。
二要定期清洗油罐和混合仓,防止微生物的孳生及饲料仓库壁的长期存留;三要控制饲料原料水分,降低饲料的含水量,可减少油脂的水解酸败;四要注意原料的仓储时间。
豆粕、玉米蛋白粉等原料,夏季的仓储时间不超过2个月,冬季不超过3个月。
而对于麸皮、米油糠等原料,仓储时间夏季最好控制在15天、冬季2个月以内。
第三篇:种鸡场防疫卫生制度防疫卫生制度
为了确保鸡群健康,增加产蛋量、受精率和孵化率,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做好鸡场的防疫卫生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
每个干部职工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一时一刻也不能疏忽和麻痹,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严格控制和杜绝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此,对防疫卫生制度特作如下规定:
一、生产区和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淋浴后更换工作服。
任何人或车辆都必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二、生产区人员在上班时间内,不得随意出入生产区,如有特殊情况,须经领导同意。
三、非生产人员确因工作需要进入生产区者,必须经领导批准,
并按规定进行消毒方可进入。
四、非本场人员谢绝参观生产区,确系需要参观者,须经总经理批准后,鸡场方予接待。
五、消毒池配制的消毒药物,一定要按规定配制和投放,以保持消毒有效。
六、严格场外家禽、野禽携带入场,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不得从场外购入禽类食品。
七、各生产组人员不得相互串联,工具、用具等不得相互调换或混用。
八、生产区的所有工具、用具、设备以及固定在生产区使用的工作服、行李等一切物品,严禁带出生产区,因工作和生产程序安排必须运出生产区的,则应经过严格消毒后方能送回生产区。
生产区外的一切东西未经领导同意,不得擅自带进生产区内。
九、经常性的做好个人、舍内及环境卫生。
饮水器、料盘、料桶经常保持整洁;种蛋周转箱、雏鸡周转箱、蛋托盘及有关工具、用具、包装物等,使用后应每次进行清洗消毒;种蛋按规定程序消毒后方可进入蛋库。
十、要保证饲料新鲜和饮水清洁(饮水须经消毒处理),鸡舍内严格使用潮湿、结块和发霉变质的垫料。
垫料经熏蒸后方可使用。
十一、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切实做好各日龄鸡的疫苗接种工作,要经常掌握鸡群健康状况,定期对鸡群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做好药物防治工作,坚决淘汰白痢血清检出的阳性鸡。
十二、每日进行病死鸡的解剖检查,及时掌握疫情,病死鸡要有专用容器集中统一消毁或经过一定的无害化处理后加以利用。
一旦发现可疑性传染疾时,要全力以赴及时化验诊断,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扑灭(包括隔离、封锁、消毁、彻底消毒以及治疗等)。
十三、全场实行封闭制。
饲养员每月出场一次为宜,育雏期间严禁休假。
本公司职工家属不得从事有关禽类生产的工作。
种鸡场
第四篇:种鸡场防疫卫生制度种鸡场卫生防疫消毒制度
(一)防疫、消毒
1.种鸡场四周必须设围墙、有条件者墙外设防疫沟,与周围鸡场、居民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应在1000米以上。
2.鸡场门口设消毒池,进出人员必须更换消毒鞋,穿上消毒工作服,有条件者应洗澡更衣。
(1)消毒池放2%的火碱水。
(2)孵化室地面、鸡舍地面、场区道路均用2%的火碱水或、来苏尔消毒,i 周两次为宜。
(3)鸡舍、孵化室应用新洁尔灭或过氧乙酸或强力消毒灵每周至少消毒1—2次。
(4)入孵后孵化器每立方米用14克高锰酸钾,14毫升福尔马林并加28毫升水熏蒸消毒1—2次,每次30分钟;出雏50%时用上述9一半的剂量再熏蒸消毒15分钟。
3.不准任何畜离产品、活禽带入鸡场。
未经检查不允许引进禽种。
在指定育种场引进种蛋时必须严格消毒。
4.谢绝参观,特殊情况,应洗澡更衣,才能参观。
5.鸡舍门口设消毒池、鸡舍在进鸡前至少有l一2周空闲时间。
6.必须带入鸡舍的用具和进入鸡场的车辆应事先消毒。
(二)检疫、免疫
1.种鸡群每年必须进行鸡白痢检疫1—2次.阳性鸡及时处理。
2.按兽医操作规程必须进行鸡瘟、鸡痘、鸡马立克氏病等免疫。
3.有条件的地方应对鸡白痢,鸡枝原体病、白血病(大肝病)、禽流感进行俭疫,对法氏囊炎、鸡传染性鼻炎进行免疫。
(三)封锁
1.一旦发生疫情应严格控制人员、用具和禽产品出入,在解除封锁前不许出场区。
2,严禁饲养人员串鸡舍。
如工作需要,应严格消毒。
(四)尸体处理
所有病死鸡必须用尸体桶装好提出鸡舍。
检查后,应尽快没焚烧或深埋或扔进尸体井内。
(五)预防投药和治疗
1.随着季节的变化应酌情投预防药,特别要预防大肠杆菌流行。
2.发现可治愈的疾病,应及时投药或注射并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使鸡群尽早恢复健康。
第五篇:鸡场管理制度饲料兽药采购、保管、使用制度
1、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采购应实施质量安全评估,选优汰劣,建立质量可靠、信誉度好、比较稳定供货渠道。
定期做好采购计划。
2、采购饲料产品应具有有效的证、号。
不得采购无生产许可批
准的产品。
3、采购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
所用兽药的标签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4、进货入库的饲料、添加剂和兽药应认真核对,数量、含量、品名、规格、生产日期、供货单位、生产单位、包装、标签等与供货协议一致,原料包装与完全无损,无受潮、虫蛀,并作详细登记。
5、兽药、饲料、添加剂应分库存放。
所有投入品根据产品要求保管,定期检查疫苗冷藏设备,确保冷藏性能完好。
6、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的使用根据标签用法、用量、使用说明和推荐配方科学使用。
铜、锌、硒等微量元素应执行国家规定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的使用对象、用量、休药期、注意事项,饲料中不直接添加兽药,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应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严格执行兽医处方用药,不擅自改变用法、用量。
8、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违禁药物和对人体、动物有害的化学物质。
慎重使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
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
9、禁止使用过期失效、变质和有质量问题的饲料和兽药、疫苗。
10、建立饲料添加剂、药物的配料和使用记录。
保存期2年。
鸡场卫生防疫制度
1、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
坚持从非疫区和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引进苗禽。
2、在鸡场各入口处都要设立消毒池或消毒室,对所有进出的车辆、人员、设备、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3、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参观。
必要时经场长许可,并严格按照场内的防疫制度,进行彻底消毒或穿一次性防护衣,更换衣物、鞋等,方可入场。
4、鸡场内不得饲养其他禽、犬、猫及其他动物。
同时,做好防鼠、野兽、鸟等工作,切断疾病传播媒介。
5、严禁携带各种动物、可能染疫的畜禽产品或物品进入场内。
6、鸡场实行封闭式管理。
所有职工住宿场内,特殊情况获批外出的职工,门卫要对其外出时间、地点,往返路线等进行详细的登记,回场应按规定程序进行隔离消毒。
7、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病禽及其他动物。
8、进入生产区的防疫要求:
(1)非生产区人员和隔离期人员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2)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遵守消毒、更衣制度。
(3)所有工具、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方可入内。
9、每天坚持打扫鸡舍内外卫生,保持料槽、地面、走道清洁,饮水器畅通,用具摆放整齐。
定期对鸡场、鸡舍、所用工具以及设施进行消毒。
场内净道、污道严格分开,消除场内卫生死角,病死禽要
严格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10、消毒池内消毒药液要经常更换,保持有效浓度。
道路和环境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11、认真执行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发现鸡群有异常现象,要及时报告诊治。
12、科学配臵日粮,饲喂优质全价料,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变质的饲料。
加强饮水的卫生消毒和空气质量的净化。
13、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疫病综合防治方案。
鸡场消毒制度
1、环境消毒
场区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撤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
在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1-2%的烧碱溶液,注意定期更换。
2、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更衣、换鞋,用喷雾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生产区时,要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用喷雾消毒,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3、鸡舍消毒
每批鸡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4、用具消毒
定期对料槽、饲料车、饮水用具、针管等器具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o.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5、带鸡消毒
定期进行带鸡舍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可用于带鸡舍消毒的消毒药有:o.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
管理员岗位职责
1、在场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场内部的畜禽生产和日常管理。
2、协助场长制定年度发展规划、生产计划和财务预算等方案。
3、根据本场情况会同技术人员,科学制定全年防疫、消毒、投入品采购等计划。
4、根据年初制定的规划、计划、方案,负责监督实施到位。
5、调动本场员工的积极性,制定场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实施考核、奖罚。
6、对本场职工开展生产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指导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7、保持本场内部技术人员、饲养员等员工相对稳定,不允许在外兼职。
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