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改革创新实践研究
井丹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不仅推动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效果,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升。

其中高校后勤管理是保障高校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健康发展存在紧密相连的关系,既能够为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也能够为学生生活和学习免去后顾之忧。

然而,通过对高校后勤管理质量、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调查,发现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执行力度不够、管理体系不健全等,使高校后勤管理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为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本文对其现状、意义及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创新∣实践研究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的背景下,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向。

高质量教育发展不仅仅包含知识能力、思想意识的发展,还包含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而高校后勤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和准备工作。

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创建和谐校园环境、维护教师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造成直接性的影响。

然而,由于思想存在一定的偏颇,导致这一后勤管理工作并未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使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故而,为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确保其管理质量和可靠性,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1]。

一、以“管理原则”为依据,转变后勤管理思想
高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网络管理、公共资源管理等,其中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后勤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具有服务以及管理两大职能作用,其中服务职能作用主要是指为高校教师、学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一系列活动提供服务保障,而管理职能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对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管理。

由于服务与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内容较为复杂,所以在高校后勤管理中需对其管理思想、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确保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及时沟通、配合,从而将其作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学校活动场所安全性和健康性进行统一管理。

为避免管理工作中出现不协调、实用性较低等问题,可采取的策略主要有:首先,需及时转变管理思想,即以“党的思想”为正确指向,对后勤管理工作结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和深化,充分认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内涵以及对高校长远发展、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为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奠定一定的基础。

其次,增加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以纪检委、审计等部门作为主要的审核、监督单位,对后勤管理资产、基建等工作内容进行严格地把控,同时也要确保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分工,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为保障教师与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提供良好的依据。

再者,在后勤管理文化中融入党建文化、学校文化等优质文化,使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意识、管理能力得到深化,从而提高其管理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后勤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出优秀的后勤管理工作人员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2]。

此外,还需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评估,确保其对自己工作和角色有新的认知,培养其大局意识,做到实事求是。

二、以“管理意义”为依据,强化后勤管理队伍
54
高质量发展具有较为广泛的含义,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基本要求和重要指向标。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强国、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为基础,对高校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水平、教学设施及办学能力等方面为切入点,以科学、合理、可行的改革策略为支撑条件,促使高校成为高质量发展产物。

高校后勤管理作为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部分,与教师及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对其实施改革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保障高校各项教育教学资源、教学技术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与控制,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教研工作顺利开展,以及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出发点等内容,均为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基本责任和任务,因此,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强化后勤管理队伍不容忽视。

其策略主要包括:首先,以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水平、性质等为基本依据,对其进行定岗、分层管理。

由于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存在差异性,部分属于内部人员,部分属于外包人员,所以为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后勤工作,需对后勤工作人员实施定编、定岗、定责,明确划分相关责任,并对相关人员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将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按照岗位需求进行分配,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职能,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和质量[3]。

其次,以社会招聘、学校选拔等方式,引入综合素质能力与思想意识较高的后勤管理人员,从整体上保证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再者,针对外包单位,需明确其管理职责、管理标准等内容,使其严格按照合同标准进行管理,保证后勤质量。

同时,学校后勤部门需按照面对面方式为员工开展专题座谈会、研讨会,树立学习意识,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从而增强其思想道德水平和服务意识,为打造一支专业化、系统化的后勤管理团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管理现状”为依据,健全后勤管理体系
通过对高校后勤管理现阶段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部分管理工作存在统筹协调不当、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专业性不高等问题,使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为解决这些问题,健全后勤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其策略主要包括:首先,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优化后勤管理制度。

高校内部领导需构建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小组,以经验丰富的人员为核心力量,对统筹协调不当问题进行处理。

其次,优化校内管理职能,统一后勤职能管理任务,详细划分管理责任,分工明确,确保后
勤管理效率。

同时构建行政管理等体系,形成“轮岗轮休”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管理工作中[4]。

再者,健全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不仅是保障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保高校教师与学生安全、健康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因此,为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和安全的后勤管理环境,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相关领导需严格按照学校相关文件及国家规范要求,制定出符合高校后勤管理现状、管理环境的规章制度,完善后勤管理体系,并对管理过程中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个人及外包单位进行问责和处理,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处于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与普通的后勤管理工作具有相似性,均在各项管理流程中提供丰富的资源配置,并以此为基础,营造出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保障和推动企业或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与教师、学生息息相关,能够为教师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为学生学习、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提供较好的管理措施,因此,高校管理人员需对后勤管理工作引起重视。

此外,在对其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需深刻了解其管理原则、管理意义及内涵,从而应用多元化管理措施开展后勤管理工作,使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为高校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创新实践——评《高校后勤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4). [2]赵文娟.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研究[J].区域治理,2023(5):0211-0214.
[3]顾曹林.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3(15):65-67.
[4]程世超,李骁.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2):122-124.
(作者简介:井丹,西北工业大学后勤集团办公室行政科员,研究实习员,大学本科,法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校后勤管理)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