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光光度法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曲线 (标准曲线)
A ~ c
或 A ~
c单位mol/L
单位 g/L 、mg/L、 g/L
22
A
工作曲线
(mg· L-1)
c (mol· L-1)
23
二、偏离朗伯—比耳 定律的原因
标准曲线 法测定未知溶液 的浓度时发现: 标准曲线常发生 弯曲(尤其当溶 液浓度较高时), 这种现象称为对 朗伯-比耳定律 的偏离。
20
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常因解离等化学反 应而改变,若不考虑这种情况,以被测物质的总 浓度代替平衡浓度计算,所得的为表观摩尔吸收 系数。
ε>105:超高灵敏; ε=(6~10)×104 :高灵敏; ε=(2~6)×104 :中等灵敏; ε<2×104:不灵敏。
21
4、工作曲线的绘制与应用
A—纵坐标 c—横坐标
19
⑵.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⑶.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在最 大吸收波长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 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 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 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11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 相似,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 收曲线形状和max则不同。
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 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3)从吸收曲线形状可以解释物质的颜色。物 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互为补色。
12
§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朗伯-比耳定律
第十二章 分光光度法
§1 概 述 §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3 分光光度计简介
§4 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5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 概 述
一、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三、光吸收曲线
2
§1
概
述
分光光度法:在光谱分析中,依据物质对光的选 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主要有: 红外分光光度: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2.51000m,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5
互
补
色
白光
光 示
意
图
6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溶液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 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 溶液的颜色显示其吸收光的互补色。
例:硫酸铜溶液吸收黄色光而呈蓝色; 高锰酸钾溶液因收吸绿色光而呈紫色。
7
光的互补:蓝 黄
8
三、光吸收曲线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分别照射某一溶液, 测量在每一波长下溶液对该波长光的吸收程 度,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曲线,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 力。
18
ε与a的关系为:
ε = Ma
( 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吸光系数ε 的讨论:
⑴.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 L-1、 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 度。 ε是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 常数,不随浓度c 和光程长度b 的改变而改变。 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 本身的性质有关。
紫外分光光度: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200400nm(近紫外区),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 量分析。
3
可见分光光度: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 长范围400750 nm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 分析。
一、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 (2)准确度高; (3)操作简便、快速; (4)应用广泛。
16
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
当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的、非 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 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吸光度A具有加合性: A总= A1+ A2 A1、A2分别为两种吸光物质的吸光度。
17
3、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 (1)、吸光系数
A=K b c 当 b: cm, c: g/L, K: L/gcm →a :吸光系数 A=a b 收 曲 线
10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 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 。 在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 所以测定最灵敏。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2)同一种物质溶液的浓度不同,吸收峰值不同。 这是定量分析的依据。
4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物质的颜色
可见光:波长在400~750nm范围内的光为可见光。 红(620~750)、橙(590~620)、黄(560~590) 绿(500~560)、青(480~500)、蓝(430~580) 紫(400~430)。
单色光:具有一种波长的光。
复合光:由几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白光:由红、橙、黄‥‥‥七种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 比例混合而成。 互补色光:如果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 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那么这两种光为互补色光。
14
Ia
Ir
样品溶液吸收光示意图
15
2、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A:吸光度; I0 :入射光强度; It:透射光强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 : 溶液的浓度
A=lg(I0/It)= Kb c
K:比例常数;与吸光物质的性质、温度、波长等有关。
朗伯-比耳定律是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 量测定的依据。广泛地应用于紫外光、可见光、 红外光区的吸收测量,也适用于原子吸收测量。
二、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13
§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朗伯-比耳定律
1、透光率、吸光度
入射光——I0 吸收光——Ia 透射光——It 反射光——Ir
I0 = Ia + It + Ir
透光率( T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 = It / I0
吸光度( A ):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A=lg(I0/It) 吸光度A 与透光度T 的关系: A = -lg T
吸光系数 a(L· g-1· cm-1) 相当于浓度为 1g· L-1 , 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2)、摩尔吸光系数
A= K b c 当 b: cm, c:mol/L, K: L/molcm → ε: 吸光系数 A=εb c
摩尔吸光系数 ε(L· mol-1· cm-1)在数值上等于 吸光物质浓度为 1mol· L-1 、液层厚度为 1cm 时 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