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
化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A.蔬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的沸腾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白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答案】A
【解析】A.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故选项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答案】D
【解析】A.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4.【答案】D
【解析】铅属于重金属,含铅汽油中的铅会随着汽油的燃烧进入大气中,进一步会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我国许多城市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最主要是为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5.【答案】A
【解析】A.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和合金,铜是金属单质硬铝是铝的合金,所以铜和硬铝都属于金属材料;
B.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所以生铁和钢都不是铁的单质;
C.铁、铝、是银白色金,铜是紫红色金属;
D.不锈钢是一种铁的合金,只是不易生锈并不是永不生锈。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生铁和钢
6.【答案】A
【解析】A.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向反应后的固体中加稀盐
酸会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铁是红色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红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232Fe O 3CO 2Fe 3CO ++,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产生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设计尾气的处理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7.【答案】B
【解析】氮气无毒,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作灯泡的填充气、粮食的保护气;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氮气反应能生成氨气;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作作火箭的助燃剂。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
8.【答案】C
【解析】A.酒精只与空气接触,温度不能达到酒精的着火点时,不能燃烧。

不正确。

B.酒精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因为酒精的密度比水小,洒水时,酒精会浮在水的上面,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不正确。

C.酒精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正确。

D.酒精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透明火会发生爆炸。

不正确。

【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9.【答案】C
【解析】A.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两者质子数均为19,质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钾原子、钾离子的电子层数分别为4.3,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两者质子数均为19,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钾原子、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钾原子、钾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8,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0.【答案】B
【解析】A.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酸中碳、氢元素的
质量比为122:146:1⨯⨯=(
)(),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100%40%12214162
⨯⨯=⨯+⨯+⨯,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乙酸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11.【答案】C
【解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一是反应物为酸和碱,二是生成物为盐和水。

分析时需要抓住这两点进行分析。

A.纯碱(是盐不是碱)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且生成物也不仅仅是盐和水,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错误。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未必是中和反应,因为反应物可
以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如2232CO 2NaOH Na CO H O ++),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如22CuO 2HCl CuCl H O ++。

错误。

C.氨水是碱,可以用来中和含有硫酸的废水(这个方案不是最佳的,因为成本以及运输等都不合适,氨水是液体,且现在使用氨水的情况很少,还是使用熟石灰或者生石灰的较多)。

正确。

D.中和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进行判断,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难溶性且有颜色的碱和酸反应就不需要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进行与否,而是看难溶性碱是否溶解于酸。

错误。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2.【答案】D
【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意义可知,若56g CO 参加反应,则消耗2O 的质量一定是32g ,故说法正确。

B.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若16g 2O 参加反应,则生成2CO 的质量一定是44g ,故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10g 2CO 生成,则消耗CO 和2O 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 ,故说法正确。

D.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设和2g 氧气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则:2g 56:32=x ,解得x =3.5g ,因此一氧化碳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5.5g ,故说法错误。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3.【答案】C
【解析】A.CaO 和3CaCO 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2N 、2O 均不能灼热CuO 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铁粉能与2CuCl 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2CO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二、填空与简答题
14.【答案】(1)2S ;
23Fe O
(2)+2
【解析】(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原子表示为:2S 。

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23Fe O 。

(2)硝酸根显﹣1价,设钙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 120+⨯=(﹣),
则x 2+=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15.【答案】(1)桔子
(2)可回收
(3)有大量浮渣出现。

【解析】(1)鸡蛋、面包、桔子和矿泉水中,富含维生素的是桔子。

(2)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3)向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时,会出现大量浮渣。

(4)A
(4)A 是禁止烟火标志,B 是禁止吸烟标志,C 是禁止鸣喇叭标志,其中AB 属于消防安全标志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硬水与软水,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16.【答案】(1)金刚石
(2)大
(3)做电极
【解析】(1)金刚石是最为坚固的一种碳结构,其中的碳原子以晶体结构的形式排列;石墨中碳原子以平面层状结构键合在一起。

(2)金刚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石墨是最柔软的物质之一。

(3)石墨能导电,可做电极。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7.【答案】(1)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2222H O 2H +O ↑↑,
分解反应
(3)6126C H O
(4)2223CO H O H CO +
【解析】A 被看作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可知是氢气;B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可以发生电解,可知是水;C 可用于灭火,可知是二氧化碳;
(1)A 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B→A 的化学方程式就是电解水得到氢气的反应方程式,通电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
的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
(3)若D 是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葡萄糖,化学式为:6126C H O ;
(4)若D 是无机物,则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2223CO H O H C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8.【答案】(1)饱和,加水
(2)小于
(3)20℃时B 物质的溶解度
【解析】(1)20℃时,向甲烧杯中加入50g 水和25g 固体A ,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说明20℃时,甲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由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可知,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 继续溶解的方法是加水
(2)20℃时,向甲烧杯中加入25g 水和25g 固体A ,向乙烧杯中加入25g 水和25g 固体B ,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可知A.B 物质在20℃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 <B
(3)根据20℃时B 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判断20℃时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三、实验与探究题
19.【答案】白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打开瓶塞,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打开瓶塞,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是因为氯化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与空气中的水分子接触,形成白雾。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20.【答案】(1)难溶性
(2)③②④①
(3)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4)滤纸破损等
【解析】(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粗盐的初步提纯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等难溶性杂质。

(2)粗盐的初步提纯,可通过③称量与溶解、②过滤(除去泥沙等难溶性杂质)、④蒸发(除去水分)、①
计算产率。

(3)蒸发操作时,为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可用玻璃棒搅拌。

(4)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1.【答案】(1)有气泡产生
(2)()244442BaCl NH SO BaSO 2NH Cl +↓+,()()4442322Ba OH NH SO BaSO +2H O 2NH +↓+↑
【解析】(1)硫酸铵、硝酸铵不能和盐酸反应,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2)氯化钡、氢氧化钡属于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和硫酸铵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铵,硫酸钡、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44442BaCl NH SO BaSO 2NH Cl +↓+、()()4442322Ba OH NH SO BaSO +2H O 2NH +↓+↑
【考点】铵态氮肥的检验,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22.【答案】(1)A ,
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22222MnO 2H O 2H O O +↑
(2)大理石(或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白色沉淀(或浑浊)
(3)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b
【解析】(1)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可能是试管口未放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进入水槽;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可用B 装置制取,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222MnO 2H O 2H O O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若用F 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在其中装入
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3)能用E 装置收集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应从短导管进气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23.【答案】【进行实验】无明显现象,>,24
42Mg H SO MgSO H ++↑ 【猜想与假设】24SO -对2Cu +显色有影响,而-Cl 对2Cu +显无影响;
【实验验证】适量的氯化钡溶液,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进行实验】因为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酸反应,因此无现象;因为镁能够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说明排在氢的前面,故镁>铜;镁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4
42Mg H SO MgSO H ++↑ 【猜想与假设】根据猜想一,因此可以提出与之不同的猜想为:24SO -对2Cu +显色有影响,而-Cl 对2Cu +显
色无影响;
【实验验证】③号试管中含有的是硫酸根离子,因此可加入氯化钡等溶液使硫酸根离子产生沉淀,结果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说明2+
4SO 对2Cu +显色无影响,而-Cl 对2Cu +显色有影响;④号试管中含有的是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氯离子变成沉淀,结果溶液绿色消失变成蓝色,说明2+4SO 对2Cu +显色无影响,而-Cl 对2Cu +显色有影响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四、计算题
24.【答案】(1)该4MgSO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2%;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74.2g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是x ()4
2422NaOH MgSO Na SO Mg OH 120
58x
5.8g 12058x 5.8g ++↓=x=12g ,故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g 100%12%100g
⨯=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0g 80g 5.8g 174.2g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