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作业3 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三)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生物学家借助新的纤维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 nm的微粒。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半径最小的是( )
A.硝酸钾溶液B.雾
C.蛋白质溶液D.石灰乳
解析:三种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半径的关系为浊液>胶体>溶液,蛋白质溶液和雾属于胶体,石灰乳属于浊液。
答案: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10-9 m
B.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C.往NaOH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立即可制得胶体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反射形成的
3.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与胶体: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C.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
D.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解析: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等),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D
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
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
③同位素:11H+、21H+、31H+
④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
⑤弱电解质:HF、SO2、NH3、H2O
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全部正确
解析:水银为Hg单质,应为纯净物;同位素的适用范围为原子,离子之间不存在同位素关系;SO2、NH3为非电解质;可确定②④为正确选项。
答案:A
5.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解析:明确不同分类依据下的分类方法。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成浊液、胶体和溶液;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答案: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B.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D.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常用手段。
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NaF、MgO、Al2O3均可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作用形成,都是离子化合物
B.HCl、H2SO4、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Na2O、HCl、BaSO4、SO2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时能导电,都是电解质
D.H2O、HCOOH、Cu(NH3)4SO4中均含有氧,都是氧化物
解析:B项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不同,常见的氧化性酸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等;C项SO2是非电解质;D项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
答案:A
8.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解析:烟尘是气溶胶,其中的胶粒带电,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产生电泳现象,使烟尘沉降而除去;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酸反应而溶解;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
答案:B
9.如图所示,2个X分子反应生成1个Y分子和3个Z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Z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X、Y、Z物质均属于非电解质
10.下列有关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区别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B.FeCl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有电荷
C.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是胶体
D.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沉降
解析:A项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B项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均呈电中性;C项胶体是混合物,包括分散质与分散剂。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11.(8分)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水蒸气被太阳加热,形成水雾,可能构成1 nm~100 nm的分散质,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12.(12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中学所学的常见的强酸和强碱(各不少于3种)
强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中学所学的常见的强氧化剂,其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3种),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4种)。
(3)请观察分析下列各组物质,指出各组物质具有的共同化学性质,每组各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说明:
①H2SO4,H2SO3,H2S,SO2,CO2,Cl2,NH4Cl,FeCl3
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OH,Na2O,CaO,Na,Fe,Na2CO3,Na2S,Na2SO3
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l,Al2O3,Al(OH)3,NaHC O3,NaHSO3,NaHS,(NH4)2S
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中学常见的强酸有HCl、H2SO4、HNO3、HBr、HI、HClO4。
常见的强碱有:NaOH、KOH、Ca(OH)2、Ba(OH)2等。
(2)中学常见的强氧化剂中,单质有Cl2、F2、Br2、O2等,化合物有HNO3、H2O2、HClO、KMnO4等。
(3)①该组各物质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例:NH4Cl+NaOH===NaCl+NH3·H2O。
②该组各物质均能与酸发生反应
例:Na2CO3+2HCl===2NaCl+CO2↑+H2O。
③该组各物质既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强酸反应
例: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答案:(1)HCl、H2SO4、HNO3NaOH、KOH、Ba(OH)2
(2)Cl2、Br2、O2HNO3、H2O2、HClO、KM nO4
(3)①均能与碱反应SO2+2OH-===SO2-3+H2O ②均能与酸反应Na2CO3+2HCl===2NaCl +CO2↑+H2O
③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3. (10分)(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粒度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回答下列问题。
①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60℃左右时,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淀粉酶,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镏水的烧杯里充分反应。
从半透膜里析出的物质是______,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解析:(1)纳米材料微粒粒度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符合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范围1 nm~100 mm,所以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2)①虽然外观相同的水溶液和胶体有很多性质差异,但用于区别二者最简便可靠的特征性质还是丁达尔现象。
②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会水解成小分子,可透过半透膜,但酶作为蛋白质留在半透膜袋内。
答案:(1)B (2)①让一束可见光分别照射两瓶无色液体,可见到一条光亮通路的为淀粉胶体②麦芽糖渗析
14.(10分)今有下列两组单质:
Ⅰ.F2、S、Cl2、Br2;Ⅱ.Fe、Na、Al、Si。
(1)试将每组单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每种分类都可分别挑选出一种单质,使它跟其
他单质属于不同类。
将挑出的单质(写化学符号)和挑选依据(写编号)列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挑选依据仅限于以下四种:A.其组成元素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B.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C.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D.其组成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
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Ⅱ两组物质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 mol/L的其中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
15.(10分)(1)向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Fe(OH)3胶体中逐渐滴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2)所述变化现象中的______(填写上面各题序号)。
答案:(1)形成红褐色沉淀 (NH4)2S O4电离出的SO2-4中和Fe(OH)3胶粒所带的正电荷,使微粒变大生成沉淀
(2)①加入电解质使胶体聚沉
②Fe(OH)3+3H+===Fe3++3H2O
③有单质I2生成2Fe3++2I-===2F e2++I2
(3)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