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京剧趣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京剧趣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4《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默读课文,说说对京剧的了解,感受“马鞭”和“亮相”两种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二)借助语言文字,结合阅读经验、生活体验等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对京剧的了解,感受“马鞭”和“亮相”两种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结合阅读经验、生活体验等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聊一聊“京剧”
1.学生交流对京剧的认识。

同学们,这是我校京剧社团上央视少儿频道演出时的剧照。

大家对京剧有什么了解。

预设要点:
(1)京剧的脸谱。

京剧的脸谱有很多的意思在里边,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含义。

(2)京剧的行当。

京剧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反馈预习情况。

同学们还完成了语文作业本上的第3题,这篇短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不同名称、京剧的来历、京剧脸谱、音乐伴奏、表演艺术家等方面的知识。

(出示语文作业本)
3.揭题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京剧趣谈,谈点什么呢,还谈得那么有趣。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明确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打开书本读一读学习提示。

它给我们提了哪些学习任务?
4.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去了解京剧,默读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

(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说说你对京剧有了哪些了解)
5.交流感悟
预设要点:
(1)这篇文章是由““马鞭"和"亮相”两则短文组成的。

(2)马鞭是京剧表演使用的一种道具。

(3)除了马鞭,文中还谈到了其他的道具。

(4)亮相有两种形式,分别是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

(三)学习"马鞭,感受道具的精妙
1.京剧表演中为什么要使用马鞭,如何使用马鞭,它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默读《马鞭》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交流感悟。

(1)了解马鞭产生的原因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2)感知马鞭的用法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抬手就走了-百里。

①演员在舞台上是怎么使用马鞭的?
②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下面的注释,说说你又了解到了什么?(以鞭代马、以桨代船是京剧表演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段)
(3)体会马鞭的作用
①马鞭具备一种装饰的美。

京剧中不同的人物通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

②不同的人物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这就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也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学。

3.研读“好处”,展开想象,体会道具的精妙
马鞭虽小,作用却不小呀。

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1)读了这样的文字,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2)朗读语段。

谁来读一读?读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如果这个画面想到我们眼前了,说明朗读成功
To
预设一:学生没想到画面,教师点拨引导:那该怎么读呢?比如“跑半天还在家门口",要让人感觉到时间很长;“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感觉走得那么远。

预设二:学生想到了画面,教师追问:他读的真好!你想到了哪些画面?
①演员高扬着马鞭,似乎在策马加鞭,无比开心的样子;马鞭低垂,似乎在勒马缓行,准备下马。

②演员挥舞着马鞭,不停地舞台上跑着;演员好像举着马鞭指向前方,快马加鞭,一路狂奔。

(3)师生评价。

想到了这么多丰富的画面。

你们也学会了一边听,一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了画面。

(4)现在男女生来对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4.体会京剧中的道具艺术
(1)小小的马鞭代表着一匹匹鲜活的马儿,让我们从虚看到了实,从实又想到了虚。

京剧表演中用到道具的地方还有很多,同学们再往下读读,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2)重点交流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碗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1)想象画面。

这个“舔”的画面的确很有趣,想象一下小生演员会怎么舔筷子?
(2)勾连旧知。

这真是“无”远远胜过了“有:还记得吗,四年级学过的《天窗》一课,孩子们透过天窗从“无”中看出了“有”,从“虚”中看出“实”,京剧艺术也是这样,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5.道具分类。

现在你能给黑板上的这些道具分分类吗?
6.回顾总结。

京剧中道具的使用是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就是京剧艺术的魅力。

(四)互学“亮相”,体会艺术之美
1.明确学习任务。

那京剧中的“亮相”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来开展小组学习。

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1)个人学。

找出描写亮相的语句,说说与生活实情不相符的地方,想想这样表演的妙处:选择感兴趣的亮相方式,边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组学。

小组内一起研究研究,选定一种亮相方式用独特的方式向大家展示。

可以是读,可以是讲,可以是演,也可以用你们觉得更好的方式。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3.交流展示
预设一:动态亮相
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

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抢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1)朗读语段。

(2)想象画面。

重点关注“抡圆了胳膊"“耍了个风雨不透”,引导
学生想象,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刀枪在手中不停地会挥舞着,一圈连着一圈,耍得密不透风,凸显出人物的英雄气概)
预设二:静态亮相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一一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1)小组表演“静态亮相”。

重点演好“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这一场景。

(2)师生评价。

说说哪些地方演得好。

(3)观看京剧。

欣赏京剧名段《战马超》中“静态亮相”。

(4)交流感悟。

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受。

4.回顾总结。

京剧艺术讲究的是化实为虚、动静结合,这正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五)畅谈“京剧”,拓展延伸
1.回顾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对京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 .关于京剧,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方面,等着我们去了解。

3 .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我们可以开展综合性学习。

(1)搜集。

找一找京剧的某一个方面的资料(比如脸谱、角色、服饰等)。

(2)阅读。

读一读京剧名家的故事、人物传记。

亮相 动静
版碗酒壶酒杯
豆汁 (3)欣赏。

板书设计京
剧趣谈
看一看京剧的名段,并和同学交流。

道具
虚实 马鞭 针线 鞋底 饭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