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乐园成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迪⼠尼乐园成功的原因
当今的迪⼠尼已经远远不⽌于从事动画电影这⼀个⾏业;作为⼀个娱乐品牌,迪⼠尼在2008年《商业周刊》;迪斯尼乐园可说是迪⼠尼的摇钱树。
下⾯店铺给⼤家分析迪⼠尼乐园成功的原因,欢迎⼤家来阅读。
迪⼠尼乐园成功的原因1
迪斯尼企业⾃⾝的定位
1.1⼀次投⼊多种产出打造产业链
迪斯尼投产《⽶⽼⿏与唐⽼鸭》、《⽩雪公主》等动画电影之后,引起⼴泛的社会反响,⼈们给予它热烈的回报。
但是,电影票房收⼊仅仅是总收⼊的⼀部分,更多的是以动画⽚塑造的⽶⽼⿏、⽩雪公主等形象为基础⽣产的各种衍⽣产品,如玩具、游戏、主题公园,甚⾄巡回演出的剧团,这些项⽬的总收⼊⽐影⽚本⾝要⾼得多。
迪斯尼公司⾃195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建⽴⾸家主题乐园之后,这种商业形态在很长时间内成了迪斯尼公司的摇钱树。
据公司2008年报显⽰,主题公园和度假酒店两项营业收⼊为115亿美元,在总收⼊378亿美元中占30.4%。
20世纪80年代末是迪斯尼公司的黄⾦时期,三家迪斯尼乐园的收⼊甚⾄占到总收⼊的七成。
迪斯尼打造产业链的经营思路是,组织强⼤的设计班底,围绕动画电影这⼀主轴,设计出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待影⽚上映后,把动画⽚的场景、情节展现在主题公园⾥,再根据这些动画故事开发⼀系列卡通形象作为附带产品。
这些动画⽚⾸先发⾏电影院,过后做成录像带,然后再卖给⼴播电视公司。
与此同时,根据这些动画故事开发⾳像制品、书籍和其他相关衍⽣产品。
迪斯尼就这样通过品牌价值来构筑商业模式,经过持续开发,打造出⼀条创意产业链。
迪斯尼公司的⼀个著名⼝号是“永远建不完的迪斯尼”,长期坚持采⽤“三三制”原则,即每年要淘汰三分之⼀的硬件设备,新建三分之⼀的新概念项⽬,每年补充更新娱乐内容和设施,使产品永久保持吸引⼒,不断给游客新鲜感。
1.2控制数量形成稀缺效应
迪斯尼公司似乎⽆意在全球范围⼴建分⽀,⽽是⾮常谨慎的控制数量,在既有布局内认真经营每⼀家乐园。
由此带来的巨⼤经济效益和⽂化影响⼒,催⽣出⼤量的就业岗位,这便诱惑很多城市纷纷抛出橄榄枝,希望能在当地申请筹建迪斯尼乐园,⽽迪斯尼却总是保持缄默。
早在2006年,上海市政府曾向国家发改委递交筹建迪斯尼乐园的申请,当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就表⽰,还有其他内地城市提出申建迪斯尼。
但迪斯尼⽅⾯对于上海的申请始终未作明确表态。
到了2009年3⽉,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称:“上海建迪斯尼的事情已经谈了⼗⼏年,双⽅的沟通、交流、谈判始终没有间断。
现在可以这么⽐喻,我们还在恋爱,没有结婚,何时拿证书没有⽇程表。
”⼀个投资项⽬⾜⾜谈了⼗⼏年,可见迪斯尼在主题公园的建设和选址上是多么慎重。
迪斯尼公司正是通过严控数量,精⼼挑选,成功地保持了稀缺效应,使全球市场对迪斯尼乐园始终处在⼀种“饥饿”状态之下,听凭⼏个候选城市争得死去活来,⽢⼼情愿提供更优惠的条件,得以从容地进⾏遴选。
1.3博采众长的⽂化营销策略
⽂化是精神层⾯的因素,相对物质⽽⾔,更具有历史持久性。
迪斯尼开创了⼀种以品牌卡通为核⼼的童话世界⽂化,这种⽂化的⽬的在于给⼤众以梦想,焕发⼈们⼼底固有的童趣与纯真,通过征服观众⽽形成稳定的卖⽅市场。
迪斯尼品牌在美国本⼟及全世界已经形成⾃⼰制胜的根基,培植了使⾃⾝不断发展壮⼤的有⽣命⼒的⽂化。
迪斯尼旗下⼤部分卡通形象,如⽩雪公主、灰姑娘、⼩飞侠等等,其实都源⾃欧洲⽂化,但它⽤商业化⽅式让这些童话⾓⾊流⾏化了。
近年来推出的《花⽊兰》、《功夫熊猫》、《飞屋环游记》等⽚,⽆论题材、故事和⼈物造型,都融⼊了中国传统⽂化元素。
可以说,迪斯尼出品的⾼明之处,就在于拿全
世界的⽂化进⾏美国式加⼯,然后通过强⼤的营销⽅式去影响世界各国的观众和游客。
迪⼠尼乐园成功的原因2
迪斯尼的营销之路
2.1整合营销传播
媒体⽹络的铺设是迪斯尼的重要战略之⼀,通过多元化经营为⾃⼰建⽴起庞⼤的传媒系统以达到整合营销的功能。
这就使得在媒体繁多、信息过量、⼲扰⼤增的条件下,有关迪斯尼的信息可以有效地送达。
公司早在1983年就建⽴起⾃⼰的电视频道,之后逐步收购包括美国⼴播电视台ABC、FOX传媒在内的多家电视媒体来增强集团在电视传媒领域的实⼒。
此外,迪斯尼创建了独具特⾊的娱乐场所——迪斯尼主题公园,这种新型的传媒载体不仅为集团贡献了巨额的赢利,其⼴阔的空间也为迪斯尼品牌的宣传提供了客观条件。
2.2交叉营销
迪斯尼善于运⽤集团内部的资源交叉营销来提⾼销量。
所谓交叉营销,是指与服务同类顾客的本企业的其他部门或其他企业建⽴共同合作的⽅式,更好地吸引现有和潜在的顾客。
⼀旦两个企业间建⽴起交叉营销的伙伴关系,即意味着能使各⾃的潜
在客户群扩⼤1倍。
迪斯尼和美国⼴播公司间的战略合作正是交叉销售的典型之作。
在收购美国⼴播公司ABC和ESPN两个品牌之后,迪斯尼利⽤美国⼴播公司保证了⾃⼰的节⽬送达⾄每⼀个家庭,⼤幅减少了其输出费⽤;⽽同时,精彩的迪斯尼的节⽬⼜提⾼了美国⼴播公司的收视率,增加了美国⼴播公司的⼴告收⼊。
2.3.特许经营
按照英国特许经营协会(British Franchise Association, BFA)的定义:特许经营是指特许商(Franchisor)授予加盟商(Franchisee)特定许可,加盟商销售特许商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向特许商⽀付⼀定的费⽤,并得到特许商的经营指导和帮助的商务体系。
这既是特许商拓展业务、销售商品和服务的⼀种运营模式,同时也是加盟商利⽤知名品牌运作公司的⼀个机会。
早期迪斯尼的特许经营是从⽶⽼⿏形象的授权开始,即允许众多⼚商⽣产带有⽶⽼⿏形象的商品来扩⼤迪斯尼的知名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的特许经营只是⼀种品牌授权的⾏为。
随着市场需求、科技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迪斯尼的特许权也在逐步扩⼤,动画⼈物形象、零售商店,既⽽发展为提供给受许⼈使⽤全部知识产权的总和,包括企业⽂化、品牌、专利、商号、产品、服务、专有技术、加盟店运作管理体系等。
现如今,迪斯尼公司的特许经营业务收⼊每年⾼达10亿美元,在全球发展了超过4000个拥有迪斯尼特许经营权的商家。
上世纪80年代初,迪斯尼计划在东京建设迪斯尼乐园,与⽇本的合作再次成为迪斯尼品牌特许⽅式的⼀种创新,只提供品牌⽽不进⾏资⾦投⼊,最后迪斯尼收取特许费,于是分⽂未付的迪斯尼公司每年从东京迪斯尼营业额中获得⼀⼤笔特许经营费。
迪斯尼处在这样⼀个巨型特许体系⾦字塔顶端的盟主位置,不断扩⼤特许经营的内涵并获得更⼤的回报。
2.4品牌授权
所谓品牌授权,是指品牌的拥有者允许被授权商使⽤授权商的品牌⽣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并向品牌授权商⽀付商定数额的权利⾦的经营⽅式。
它不同于特许经营,它的基础是开发品牌形象,凭借消费者对该品牌形象的喜爱⽽产⽣对其代表的产品的购买欲望,授权制造商使⽤该品牌开发系列产品,诸如⽇本城百货有限公司获得迪斯尼的授权⽣产或销售⽶奇、⼩熊维尼等品牌形象的
⽂具⽤品。
⽽特许经营授权给经营⼈的是产品或服务甚⾄包括整套的经营模式。
早在20世纪30年代,沃尔特·迪斯尼为了宣传⽶奇的形象,授权⽣产商⽣产印有迪斯尼动画形象的产品。
可以说,迪斯尼公司是最早运⽤品牌授权模式的企业之⼀。
⽬前,迪斯尼公司在全球拥有⼏千家品牌授权企业,其产品⽂具、服饰、化妆品、家具产品等应有尽有。
这种多样性在市场上形成了密集的品牌渗透。
迪⼠尼乐园成功的原因3
员⼯的管理
3.1迪斯尼的培训
在培训的开始⼏天,⾸先新员⼯都要在迪斯尼⼤学上⼀门叫做“迪斯尼传统”的课,课程详细介绍了迪斯尼发展的历史以及迪斯尼乐园的精神所在,宗旨所在。
之后新员⼯便随着培训员⾛⼊公园⾥,当⼀回客⼈。
接下来便是正式的⼊职培训期。
当学会了全部的技能进⼊⼯作岗位后,员⼯的创新就开始了。
在迪斯尼员⼯并不被叫做员⼯,⽽被叫做演员,员⼯休息区被叫做“后台”,⽽上岗⼯作的时候就叫做“表演”。
2008年的主题就是“⼀百万个梦想成真”。
在这样的⼀个⼤的基调下。
要想使整个园⼦都充满美梦成真的⽓氛。
在⼯作岗位上,“演员”们可以以各种各样独特的⽅式来做⾃⼰的⼯作。
可以以各种各样独特的创意⽅式来向游客传达公园的主题,让游客们的美梦成真,使得他们在迪斯尼乐园的旅程更加难忘。
3.2迪斯尼的领导⽅式
公园分为各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各⾃的经理负责,经理监督员⼯的⽅式是穿着便装在公园⾥边随意⾛动。
以检查公园各项设施是否运转完好。
但是最主要的是查看“演员们”的演出是否精彩。
经理们与“演员们”的关系与其说是上下级的关系,不如说经理是“演员们”的助理。
提供“演员”所需的⼀切⽤品,帮助“演员”。
经理们会⾮常⿎励员⼯的创新,⿎励员⼯⽤⾃⼰新奇、特别、有趣的⽅式服务顾客。
⿎励员⼯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的服务⽅式。
在我⼯作的区域,作为⼀个接待员,任务不仅仅是传统的为游客指路,解答问题,还有的就是要想出新奇的点⼦。
创造更加有趣更加好的服务⽅式。
3.3迪斯尼的员⼯创新
有位⼯作⼈员想出了好点⼦,想要戴⼀个⽶⽼⿏的⼤⼿套和游客击掌。
当他把这个建议向经理提出,得到了经理的⽀持,两天后经理就拿着⼀副副⽶⽼⿏的⼤⼿套送到了每个迎宾岗位。
从此在迎宾岗位的员⼯就可以带着那个滑稽的⼿套与经过的游客开⼼的击掌。
⽽孩⼦们⾮常喜欢这种迎接⽅式。
所有孩⼦都欢欢喜喜地远远跑过来使劲和这个戴着⼤⼿套的⼿击个掌。
从此⽤⼤⼿套迎宾就成为那⾥的⼀项有趣的服务。
还有些员⼯提出要在迎宾处吹泡泡,觉得这样做,孩⼦们能够更喜欢。
于是⼏天后,⼀瓶
瓶吹泡泡⽤的肥皂⽔就被置放在迎宾处。
从此每个经过这⾥的游客都会在这⾥开开⼼⼼地追泡泡,有的孩⼦特别喜欢,甚⾄开始和⼯作⼈员学如何吹泡泡。
员⼯⼀个⼩⼩的创意,就使得员⼯与游客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更加和谐。
像吹泡泡,戴⼤⼿套的这些新奇的服务游客与游客交流的创意全都来⾃员⼯们。
每个⼈都会经常想出⼀些新奇古怪的想法。
如果你看到在过⼭车的站台⾥,员⼯拿着与飞机场⼯作⼈员⼀样的指挥飞机的指挥棒在那⾥摇晃的话,那也是迪斯尼员⼯⾃⼰的创意。
公园中如果有⼈在免费派发⽶奇贴纸作为礼物,别忘记,那些点⼦也是迪斯尼员⼯⾃⼰想出来的。
员⼯们⼯作时有另⼀项权利那就是创造“魔法时间”给游客,也就是个游客各种各样不同的惊喜。
⽽这惊喜是什么,什么时间给,给谁,就全由你⾃⼰决定。
你可以看到哪个孩⼦可爱,就去带他见⽶⽼⿏,帮他要⽶⽼⿏的签名。
你可以送给他⼀个⼩礼物,让他开你可以专门为他预留最漂亮的⼀匹旋转⽊马。
1.3.4迪斯尼的⿎励创新
当经理们看到员⼯们使⽤这些新奇、独特的服务⽅式时,会在旁边悄悄填写⼀张表扬卡,交到员⼯⼿⾥例如说:你与顾客的这种沟通⽅式⾮常的好。
谢谢你让我们的游客这趟履⾏更加神奇。
此时,你的⼯作记录上就会有⼀个被表扬的记录。
定期会根据被表扬次数的多少⽽给予适当的奖励。
虽然是⼀张⼩⼩的表扬卡,但是员⼯们在得知⾃⼰的创意被认可,⾃⼰的服务⾮常优秀的时候,就会想⽅设法相处更多更加好玩新奇的服务⽅式。
久⽽久之在这样⼀个创新——⿎励创新——再创新的循环中,迪斯尼的服务就变得⾮常丰富多彩。
每天的早会和晚会上,经理都会问⼤家是否有什么好的点⼦想法。
⼀旦有⼈提出任何想法,经理们总会积极听取,认真考虑,⼀旦觉得可⾏,就⽴即执⾏。
不仅仅是最底层的员⼯要创新,连各个不同区域的经理们也是以⼀种⾃⼰的独特的创新的⽅式来管理⾃⼰的区域,并且带动⾃⼰的员⼯创造出更多“魔法”给游客。
这⾥,⼯作⼈员的⼯作并不只是为游客发动过⼭车了。
⽽是在⽤⾃⼰的创意⾃⼰的想法使顾客的旅程更加美好。
与此同时,迪斯尼员⼯们也再不会觉得时间难以打发。
⼯作的时间就在与游客玩有趣的东西时过去了。
在⼯作的时候并不会觉得是在⼯作。
⽽是在享受⼈⽣。
在重温童年。
每当⾃⼰想出⼀个创意并且运⽤在⼯作中⽽且得到顾客良好的回应时,就会觉得⾮常开⼼,觉得游客喜欢我,喜欢我的⽅式,喜欢我的点⼦。
与此同时⾃⼰也和游客⼀起玩得特别开⼼。
正是这样⼀种⾃由快乐的环境与氛围,让员⼯们更喜欢去创新,并去实践他们。
总结
迪斯尼乐园的成功不是偶然,迪斯尼今天能打败其他众多主题乐园⽽且越做越好,这就是迪斯尼乐园它的管理模式和⾃⼰本⾝的创新是分不开的,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学习迪斯尼乐园的成功之道。
迪⼠尼的发展历程
1926年,华特正式成⽴“华特迪⼠尼制作公司”。
1927年,《幸运兔⼦奥斯华》正式上映并深受观众欢迎。
1928年5⽉,《疯狂的飞机》上映,他获得了“⽶⽼⿏之⽗”的头衔。
⽶⽼⿏让华特在全球享有盛誉。
1933年初夏,华特为纪念妻⼦怀孕并初为⼈⽗,拍摄了闻名
迪⼠尼
世界的《三只⼩猪》。
1952年11⽉,《花⼉与树》和“⽶⽼⿏系列”获得奥斯卡⾦像奖。
1955年,迪⼠尼把动画⽚所运⽤的⾊彩、刺激、魔幻等表现⼿法与游乐园的功能相结合并推出了世界上第⼀个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洛杉矶迪⼠尼乐园;⽽后,加州冒险乐园于2001年开放。
1989年迪⼠尼提议买下吉姆韩森(Jim Henson)的Muppets公司,并将其下之操偶师纳⼊迪⼠尼;迪⼠尼-⽶⾼梅制⽚⼚在华特迪斯尼影⽚开幕。
1993年迪⼠尼公司并购美国最重要独⽴⽚商之⼀的拉麦克斯影业公司(Miramax Films)。
2006年,迪⼠尼公司斥资74亿美元收购⽪克斯动画⼯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成为迪斯尼公司的⼦公司。
2009年底,迪⼠尼公司以42.4亿美元收购美国漫画巨头之⼀的(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Entertainment Inc.,获得了绝⼤部分漫画⾓⾊的所有权[3] 。
2009年美国排名前⼗位的电影洗印、制作和发⾏公司--梦⼯⼚,携《变形⾦刚2》加盟迪⼠尼,开始了影业⽅⾯的深度合作。
2012年10⽉迪⼠尼公司宣布以40.5亿美元收购因《星球⼤战》系列影⽚⽽著名卢卡斯影业。
迪⼠尼的同名动画
第⼀部宽银幕动画⽚
是迪⼠尼在1955年制作的《⼩姐与流氓》(Lady and the Tramp)。
第⼀部使⽤动画摄制机拍摄的动画⽚
是1940年迪⼠尼摄制的影⽚《幻想曲》(Fantasia)。
美国第⼀部动画长⽚
是1937年迪⼠尼制作的《⽩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fts)。
第⼀部华特迪⼠尼的彩⾊动画⽚
是1932年⽤三原⾊⼯艺制作的《花和树》(Flowers and Trees),1932年7⽉在洛杉矶的格劳曼中国⼤戏院⾸映,它经常被⼈误认为是世界上第⼀部彩⾊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