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导学课课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导学课课程说明
一、新生导学课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导学”中的“导”即疏导、引导;“学”即学习,不仅指专业学习,还包括能力培养和竞争力的养成。
所谓“导学”,就是引导学习、引导实践和引导发展。
“新生导学课”是指为了让新生进校后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培养全面学分制改革背景下的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意识,使其全面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前沿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浓厚学习兴趣、培养学术探索精神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等的一门课程。
基本特征:
1. 以“专业渗透+ 执业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启发式导学,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感与归属感,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2. 以探究学习为主要载体的互动式导学,其目的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规律,通过创设仿真的情境和机会,模拟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将会面临的真实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素质。
3. 以融合延伸为主要思想的体验式导学,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类实践实训环境和条件实施导学活动,真正做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过程紧密联系。
二、新生导学课的目标与对象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与认知所在学科专业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使学生对专业形成概要性的认识,唤起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连续性的认知过程,不断建构自身的学习方法,形成具有主体特征的自觉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学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定位和人生发展目标。
2.教学对象: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通修课程。
三、新生导学课的课程模式
1. 课程内容与教师
新生导学课的教学内容:本学科专业发展历程、知识构架、学习方法、发展动态、就业方向、涉及的研究领域和交叉学科等,应有别于概论性、通论性课程。
教学内容应多为教师自己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的总结,基本上应做到依托经典,追踪前沿,少有固定教材。
开设方式:由各专业独立开设。
任课教师:由专业主任领衔,建议由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分院院长、南京大学专业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或业界精英担任。
2.主要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的授课体系,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与互动讨论、情景创设和探究性学习等手段相结合,以探究、讨论、讲授为主要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特定形式的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各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导学讲坛、导学沙龙、导学论坛和导学讲座等多种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与创造性。
3.考核方式
一般不采用书面考试方法,而代之以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式。
四、学时、学分:课内总学时为16或32学时,学分为1或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