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三篇】
【导语】期中考试行将到来,你今天多几分钟的努力,明天少几
小时的烦恼。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三篇】,欢迎大家浏览鉴赏。
【篇一】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积存与运用(28分)
1、浏览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
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油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
么黯然,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拨,那么坚定,好像在向往,又好
像在等侯。
(1)为加点字注音(2分)粗糙()向往()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改为;
改为
(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儿童文学家,“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B.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作家,长篇小说《镀金时期》是
他的代表作。
C.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作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丰子恺,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
2、古诗文默写。
(10分)
○1万里赴戎机,。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2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
○3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5数声风笛离亭晚,。
《淮上与友人别》
○6学而不思则罔,。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六则
○7,寒梅着花未?《杂诗》
3、综合性学习:课外浏览调查(7分)
(一)、某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有关“浏览”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
调查发觉公布以下:
读书计划及占比例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有计划11%每读必做0%
有时有计划32%凭爱好做24%
没有计划57%从不做76%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浏览上普遍存在的问题:(4分)
1、
2、
(二)、为了积极提倡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
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会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聪明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
这段话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感受。
现在请你以“浏览”为对象,就划线部分进行仿写。
(3分)
4、按课文提示填空。
(4分)
写人叙事的文章都通过杰出的叙事彰显人物特点。
《我的第文学尝试》中,马克•吐温叙述了他在“第文学尝试”中做的几件事,如(写出一件即可),突出马克•吐温的个性;《小巷深处》中叙述了养母英姨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条件,她,(写出一件即可),使我们感遭到她的精神。
二、浏览(52分)
(一)浏览下文,完成(5——8题)(17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5.说明加点的字。
(4分)
(1)泯然众人矣()(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4)父异焉()
6.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7.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8.作者为何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你从仲永的经历获得怎样的启示?(4分)
(二)浏览下面选文,回答9--12题(17分)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奇和悲伤。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孤寂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管,打成一片春日的温顺。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由于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致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爱好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④有一天,我忽然想起,好像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豁然开朗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实物堆中发觉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潢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慨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
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失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意。
⑤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动,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是二十年来绝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好像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9、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奇和悲伤”,这是为何?(4分)
10、“我”对放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
(4分)
11、第③段哪些语句体现了小弟弟对风筝的爱好?选用了哪些描写方法?(4分)
12、探究:“我”为何称破坏小兄弟风筝这一幕为“精神的虐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5分)
(三)浏览《蓝》一文,回答13-17题。
(20分)
蓝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
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
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风景。
②我们一行人游x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
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
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艳得很。
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③我们都敬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
几天的x藏行走,我们早已筋
疲力尽,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
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
“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赞。
她听了,哈
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
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
其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
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
过湖面,出现水花。
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
笑的。
本来,都不是冷漠的人哪。
⑤很快的,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
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
那个
腹泻,她给止泻药。
有人削水果,不谨慎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
里一掏,就取出几块创口贴来。
好像她会变魔术。
大家对她佩服和感激
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量备了点常用药。
⑥x藏地广路遥,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常常相距几百公里。
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整理自己,
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
她却披挂完全,眼影,眉线,口红,样样
不缺,妆容精致。
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穷的感
喟与感动来。
⑦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措。
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
她孩子一样地喝彩奔跑,然后,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
我们都吓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⑧本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
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
地塌。
她在乎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的主题曲。
她玩命地去争,
乃至因此忽视了家庭。
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曾
经双手紧握着的那一些,都成浮云了,她只要自己能活。
⑨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行,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
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
心里都会腾起一阵喜悦:感谢上帝,我又具有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
作是崭新的,是重生。
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
她活过了医生肯定的
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两年,还将活下去。
⑩生命本是如此宝贵,应当爱惜。
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
眼
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照映交融。
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选自《扬子晚报》2013年3月18日,略有改动)
13.第⑥节中“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何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3分)
14.第⑦节中“我们都吓一跳”,联系上文,说一说我们为何会
“吓了一跳”?(3分)
答:
15.请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以下两句话。
(6分)
(1)几天的x藏行走,我们早已筋疲力尽,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
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
(从写作
手法的角度赏析)
(2)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出现水花。
(从修辞手法的角
度赏析)
1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7.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平常人
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克服了你自己。
”(引自《生命是用
来爱和珍爱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4分)
(四)、名著浏览。
(8分)
18、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毛病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中,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
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龙马驮负唐僧。
B.唐僧本是如来的第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取经成功后,他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C.猴王大闹蟠桃会和偷吃金丹,四大天王奉命围困花果山,如来佛祖保举二郎神去捉拿,观音助二郎神以金刚套,终究降服猴王。
D.唐僧西天取经所经历的第一场灾害是双叉岭遇到虎精,太上老君把他搭救出来。
19、浏览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转把他一片虚词,当了真实,道:“贤驸马,你怎的认识这和尚是驮公主的老虎?”那妖道:“主公,臣在山中,吃的是老虎,穿的也是老虎,与他同眠同起,怎么不认得?”国王道:“你既认得,可教他现出本相来看。
”怪物道:“借半盏净水,臣就教他现了本相。
”国王命官取水,递与驸马。
那怪接水在手,纵起身来。
走上前,使个“黑眼定身法”,念了咒语,将一口水望唐僧喷去,叫声:“变!”那长老的真身,隐在殿上,真个变作一只斑斓猛虎。
选段中“那怪”是什么怪?唐僧被妖怪变成斑斓猛虎,白龙勇战妖怪,负伤撤退,八戒又打不过妖怪,此时悟空和沙僧身在何处?后来如何转化危机?(5分)
三、作文(60分)
在初中2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你意识到自己的改变了吗?是什么让你有了改变?是一件让你怦然心动的事情?是一本让你收益匪浅的书?是一个让你感激尊重的人?还是……
请以“_____改变了我”为题作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很多于600字;
④文中请不要显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试题答案
1、(6分)(1)(2分)cāochōng(2)(2分)拨改为拔侯改为候(3)(3分)C
2、(10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
空分为止)
①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②巴山夜雨涨秋池③天际若比邻④病
树前头万木春
⑤君向潇湘我向秦?⑥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其不善者而
改之
⑦来日绮窗前
3、(一)1、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浏览缺少整体的计划,随便性比
较强。
(2分)
2、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浏览积存和摸索的习惯。
(2分)
(二)范例:思维里没有浏览,就好像彩虹没有色彩;人生里没有浏览,就好像春天没有花朵。
(3分,对象1分,比喻1分,语言表达1分)
4、报道希金斯投河事件/攻击邻近一家报纸的编辑/撰文嘲笑两位
知名人士/讥讽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写出一个即可);敢作敢为,勇于创造;拿出所有积蓄换住所/为我改变泼辣的性情/长年辛苦劳作等(写出一个
即可);无私奉献(共四分,一格1分)
二、浏览
(一)(17分)、
5、(l)消逝(2)完成(3)相当,符合(4)感到惊奇(4分)
6、C(3分)
7.(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
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望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8.采取先扬后抑的写法,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2分)
启示:(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2分)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二)、(17分)
9、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
风筝,所以“惊奇”。
(2分)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由悲伤。
(2分)
10、(1)认为小兄弟放风筝可笑可鄙。
(2分)
(2)破坏小兄弟制作的风筝。
(2分)
11、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
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
得跳跃。
(2分)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分)
12、由于“我”粗暴地抹杀了一个孩童最原始的天性,剥夺了小
弟弟儿时的乐趣,是对小弟弟精神上的伤害。
(3分)后悔之情。
(2分)
(三)(20分)
13.(3分)她披挂完全,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
(1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突出了她对生命的酷爱与珍爱。
(2分)
14.(3分)她本是位明媚、爱笑、热情、精神、精神气十足的人,
却“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让我们一下子没法知道。
(只答后一
半的扣1分)
15.(6分)
(1)运用了对照衬托的写作手法,把她和我们进行对照,突出了她
的明媚和饱满的精神。
(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的热情、活泼比喻为“煦风吹过
湖面,出现水花”,生动形象,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歌颂之情。
16.(4分)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管。
(2分)
内容上: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宝贵,应当爱惜”,(1分)表达了对主人公的敬佩与歌颂之情。
(1分)
17她克服了自己,创造了奇迹。
①她在“身患绝症”“天崩地塌”之时,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②她看淡了自己曾经争过的“得失名利”。
③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行”,更酷爱生活,珍
爱每一天。
④她常常去做义工,关爱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4分,答出3点即满分)
(四)、(8分)
18、C(3分)
19、黄袍怪。
(1分)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1分)沙僧战败被黄
袍怪所擒,(1分)八戒去花果山用激将法请来悟空降妖。
(2分)
20、(6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篇二】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的积存与运用。
(3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脸颊(jiá)匿笑(nì)徘徊(huái)顿时(shà)
B、倔强(qiàng)惧怕(qiè)曲折(wān)诀别(qué)
C、模样(mó)弧形(hú)冀中平原(jì)截然不同(jié)
D、绽放(zhàn)感叹(gǎi)谨慎翼翼(yì)花团锦簇(cù)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分歧瘫痪憔悴不可抗拒
B.酝酿嘈杂欹斜形影不离
C.仗义徘徊海鸥美不盛收
D.惭愧光辉辛辣蛛丝马迹
3、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他挖空心思的努力得来的却是大家的一票否决,这对他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B、经过他的指导,我豁然开朗,心情轻松多了。
C、花园里,花儿争奇斗艳,蝴蝶轻飞曼舞,鸟儿轻巧唱歌,一片生气盎然的景象。
D、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干情形,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七年级三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的一个班级。
5.顺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这时候蔡老师支援了我,批评了我的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我,
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2)我一下子知道了语言文字的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
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3)我本来愿意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地揭露我的无知。
A.安慰奥妙想方设法
B.安慰秘密想方设法
C.劝告奥妙想方设法
D.劝告秘密想方设法
6、选出下列语句运用修辞手法判定毛病的一项是:()(3分)
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烈火。
(排比)
B、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C、可是,这能全怪我么?(设问)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拟人)
7、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3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存,;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8.综合性学习(11分)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
的热潮,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参加以
“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浏览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聪明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
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
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存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
推广成语。
(1)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
下列图示猜成语。
(4分)
①②③④
(3)仿惯例句写话。
(4分)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画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
二.文言文(24分)
9.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过故交庄》)
⑵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⑶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
二章(节选))
⑸《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将人格化,生动形象
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之情的诗是:,。
⑹,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观沧海》
⑺《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浏览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
(14分)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怅然曰:“白雪纷纭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10.《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分)
1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l)撒盐空中差可拟()(2)相委而去()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12.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13.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
童的称赞之意。
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灵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请
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4分)
答:
三.现代文浏览(39分)
(一)浏览下文,完成14—18题。
(20分)
那年大雪
肖建国
那年雪好大,鹅毛片片飞。
梁子回来了。
穿着皮夹克,披着黄大衣,足蹬大马靴,威武得像
个军官。
梁子在城里做生意,没几年的光景就发了,是我们这一带穷山
沟的名人。
狗儿、海子和我的母亲提早几天就托人给梁子捎了话,期望
他这次回来,能把我们带出去,随着他见见世面,挣不挣钱无关紧要。
梁子见到我,先一愣,后大笑,拍着我刚剃的光头说:“好小子,哥就需要你这样的人。
”
海子也在院内。
海子手里牵着一只小绵羊,雪白的毛,弯弯的角,很温顺地低着头。
狗儿说:“梁子哥,中午咱们杀羊吃。
”
围观的人都齐声叫好,落雪的小院儿立刻沸腾起来。
说到杀羊,
在咱村里真是少见。
我们地处汉江河畔,水美草肥,家家养羊,可自家
很少吃,大都卖给羊贩子。
要想很利索地杀死一只羊,还真是件辣手的事。
为了表现自己,海子先动起了手。
他把羊往树上一拴,从灶房拿
出一把菜刀就向羊奔来。
海子向左,羊角向左,海子向右,羊角向右。
几个来回后,小绵羊奋力一击,反把海子掀了个仰八叉,引来大伙儿一
阵哄笑。
“山子上。
”梁子点了我的名,我的脸就稀里糊涂地发热起来。
我靠近小绵羊,小绵羊“咩咩”地叫了两声。
它可是认识我的,同在一
个村里生活,它吃草我吃饭,抬头不见低头见。
前天我还扯过红薯藤给
它吃呢。
我瞅它不备,弯下腰,伸出右臂,一下子搂着了小绵羊的头,准
备朝小绵羊的咽喉切下。
这时,我看到了小绵羊的眼睛里有了泪,晶莹
剔透,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顿时,我心里一紧,“扑通”一声,手里的
刀和羊一起落到了地上。
最后,梁子出手了。
梁子笑眯眯地骂我们都是笨蛋。
这羊表面上
看起来很温顺,其实骨子里倔犟着呢。
梁子从屋里取出一棵大白菜。
绿
的叶,白的帮,极鲜嫩。
梁子将白菜递到小绵羊的嘴边,小绵羊几经折腾,瞪着惊骇的双眼,不闻,不吃。
“别怕,别怕,我不会杀你的。
”梁子乐呵呵地蹲下来,像对一
位老朋友那么亲热。
小绵羊看看梁子手里没有刀,眼神稍稍松懈了一下。
梁子以手为梳,给小绵羊搔起痒痒来,那动作极温顺。
小绵羊可能被感
动了,饱含在眼眶的一窝泪水,扯成线流了下来。
小绵羊开始吃起白菜,并将身躯靠近了梁子。
大伙儿也以为梁子
不再杀羊了,打着哈哈准备离去。
就在这时,只见梁子猛地一咬牙,飞
快从袖简里抽出一柄匕首来,从小绵羊的颈部扎了进去,手段一翻,利
刃直捣颈骨,然后顺势向下一划拉……小绵羊和我们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只见一股鲜血喷涌而出,羊的气管已被生生切断。
小绵羊扑倒在地,一
双翻白的眼睛瞪着梁子,嘴里还噙着一片白菜。
围观的人们也是一阵惊叫。
梁子站起来,擦了擦带血的匕首,自
得地说,准备剥皮起锅了。
那一晚的羊肉,我至今回想不起是个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