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愁云惨淡”是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这一幅图景跟开头一幅形成
鲜明的对照,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
矛盾
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
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 动他的乡土之思
豪放的情怀和惆 怅的思绪是兼而 有之
冰天雪地惨淡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2
咏雪
送别
请有感情朗读第二部分——风雪送归图,并 尝试归纳作者写了哪些送别图景,表达了什么感 情?
《逢入京使》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碛中作》
故园东望路漫漫,
强欲登高去, 走马西来欲到天,
双袖龙钟泪不干。
无人送就来。 辞家见月两回圆。
马上相逢无纸笔, 遥怜故园菊, 今夜不知何处宿,
凭君传语报平安。
应傍战场开。 平沙万里绝人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 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再次出塞,充任安西 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可安史之 乱中,上司封常清因为不敌安禄山的骄兵悍将,被皇帝 下令诛杀,蛰伏西域的岑参闻此噩耗,再次感到前途茫 茫。这时,同任判官的武就被召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 首咏雪送别之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有感情地朗 读并背诵诗歌。
2 通过品读词句和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独特的语言美、 画面美,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感悟诗人 乐观的态度和豪迈的气概。
3 了解边塞诗特点,积累边塞诗诗句。
导入
岑参 ? 边塞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 卷地 白草折,胡天 八月 即飞雪。 忽如 一夜 春风来,千树 万树 梨花开。 散入 珠帘 湿罗幕,狐裘 不暖 锦衾薄。 将军 角弓 不得控,都护 铁衣 冷难着。 瀚海 阑干 百丈冰,愁云 惨淡 万里凝。 中军 置酒 饮归客,胡琴 琵琶 与羌笛。 纷纷 暮雪 下辕门,风掣 红旗 冻不翻。 轮台 东门 送军去,去时 雪满 天山路。 山回 路转 不见君,雪上 空留 马行处。
咏雪——瀚海雪景图
中军 置酒 饮归客,胡琴 琵琶 与羌笛。 纷纷 暮雪 下辕门,风掣 红旗 冻不翻。 轮台 东门 送军去,去时 雪满 天山路。 山回 路转 不见君,雪上 空留 马行处。
送别——风雪送归图
想一想 瀚海雪景图和风雪送归图两部分之间有什么
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以雪景衬托别情。诗 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 象,更Master title style
Click to edit Master subtitle style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shé
北风 卷地 白草折,胡天 八月 即飞雪。
忽如 一夜 春风来,千树 万树 梨花开。
sàn

散入 珠帘 湿罗幕,狐裘 不暖 锦衾薄。
zhuó
将军 角弓 不得控,都护 铁衣 冷难着。
瀚海 阑干 百丈冰,愁云 惨淡 万里凝。
yìn
中军 置酒 饮归客,胡琴 琵琶 与羌笛。
chè
纷纷 暮雪 下辕门,风掣 红旗 冻不翻。
轮台 东门 送军去,去时 雪满 天山路。
山回 路转 不见君,雪上 空留 马行处。 朗读提示:①注意语速的快慢 ②注意语调的高低 ③注意语气的轻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2
咏雪
送别
请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瀚海雪景图,并 尝试用一下句式来分享你的独特感受。
我认为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得 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从诗句炼字、修辞、画面、情感方面来 欣赏。
示例
宴请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拉,扯
飘动
置酒饮别、辕门送别
雪满路,情亦满路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只 “留白艺术”依依惜别惆怅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后目送
归纳总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之喜
比喻新奇,想象奇峭,高昂乐观
八月大雪纷飞图
室外之景,以雪为主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雪天奇寒
控:拉
着:穿
苦寒军旅生活图
室内之景,以寒为主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沙漠 纵横交错
凄惨暗淡
“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奇寒,寓意“行路难”之意;
雪中送别图(后8句)
遍大 地雪 银纷 妆飞
难雪 以天 忍奇 受寒
愁沙 云漠 惨冰 淡封
寄设 寓宴 感饯 慨别
无依 限依 惆惜 怅别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送别惆怅之情
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 惟别而矣。”送别诗,尤其使人黯然神伤,然而岑参这首 诗却自有其不同之处。除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惆怅不舍之情, 你还品读出了什么呢?
想一想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结合课下注释思 考:这首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哪两部分?(以标 题为线索)
想一想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结合课下注释思
考:这首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哪两部分?(以标 题为线索)
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对应白雪歌——咏雪,一 部分对应送武判官归京——送别。
北风 卷地 白草折,胡天 八月 即飞雪。 忽如 一夜 春风来,千树 万树 梨花开。 散入 珠帘 湿罗幕,狐裘 不暖 锦衾薄。 将军 角弓 不得控,都护 铁衣 冷难着。 瀚海 阑干 百丈冰,愁云 惨淡 万里凝。
我认为诗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写得好,原因是: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 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 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 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在我眼前展现了一幅“塞下 秋来风景异”的图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作者简介
岑参
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与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齐 名,世称“高岑”。岑参曾两度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 六年,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其诗气 势宏大,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 进取的精神。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岑参诗歌复习 我们还学过岑参的哪些边塞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