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山东省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
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经过近万年的人工选择,人类把粮食作物驯化成了一
年生栽培种。
水稻在经历了矮化育种(第一次绿色革命)
和杂种优势利用(第二次绿色革命)后,单产和品质有了
很大的提高,但即便如此,种植水稻的比较效益
....依然低下。
概括起来,一年生稻作生产方式存在种子投入量大、劳动
力和农机具投入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结构破坏和养分
失衡等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
如果能够创制出像果树、甘蔗一样的稻作新类型,即多年生稻,就可以种植一次,
连续收获多年。
自第二年(季)起,不需要犁田耙田、买
种育秧、移栽等生产过程,中间只需和水稻一样的田间管理,可以极大地减少稻作生产环节,实现稻作生产轻简化,进而节本增效,提高种粮效益。
我们常说的水稻,即亚洲栽培稻,经过近万年驯化和
人工选择,是没有多年生性的,因此,寻找具有多年生性
的种质资源
....成了创制多年生稻的关键因素。
地下茎是许多
植物实现无性繁殖和维持多年生的重要器官,是培育多年
生作物的重要供体。
稻属有22个野生种,其中的长雄野生
稻因具有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且与水稻具有相同的AA基因组,因而被看作是培育多年生稻的理想材料。
但在实践过
程中,长雄野生稻与栽培稻间存在严重的种间生殖隔离,
如杂交幼胚致死、杂种不育等,极大地限制了长雄野生稻
包括多年生性等有利性状(基因)向栽培稻转移的进程。
国内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当属四川农科院的李勤修研
究员,他于1977年将柳州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后代与长雄野
生稻继续杂交,获得了具有地下茎的杂交一代植株,期望
继续选育出宿根杂交稻并实现"一次制种无性繁殖用多年"
的目标,但经过20年的努力并未成功,高产与越冬性不能
兼顾,很难培育出高产的宿根稻。
1996年,云南省农业科
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陶大云研究员开展了大量的栽培稻
与长雄野生稻种间远缘杂交
....研究,其中一个杂交组合,母
本为泰国水稻研究中心的品种RD23(泰国主栽的优质稻品种),父本为来自尼日尔的长雄野生稻,在授粉后3天,
通过幼胚挽救技术成功获得了具有部分育性、地下茎发达
的杂交一代植株。
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基于这一杂交组合
继续进行多年生稻艰辛的创制研究工作,直到2018年才成
功审定了第一个多年生稻品种“多年生稻23”,距离成功
配制这一种间杂交组合已过去整整22年。
实际上,研究团
队之前想象的多年生稻应该是像长雄野生稻那样具有非常
发达的地下茎,同时稻穗又像栽培稻那么结实。
经过几年
的实践,研究人员发现这基本无法实现且没有生产意义。
如果地下茎发达,多年生性极强,那么籽粒结实率就会显
著下降,也就无法获得高产。
实践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根源还在于基础理论的薄弱,因此,研究转向了基础理论。
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个显性互补基因
控制长雄野生稻地下茎发生的遗传规律;第一次测序并组
装了长雄野生稻基因组,解析了长雄野生稻地下茎遗传网络。
这些研究结果为多年生稻创制提供了遗传理论基础。
在育种方法方面,基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通
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发明了“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
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构建了成熟稳定
且高效的多年生稻育种技术体系。
在品种创制方面,研究
团队通过筛选携带长雄野生稻多年生性不同遗传位点组合
的材料,克服了种间远缘杂交存在的杂种不育等野生种质
资源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现代栽培稻的标准,经过12代连续自交、长达20余年的选育,育成了13份多年生稻
候选品系,最终筛选出PR23、PR24、PR25、PR101、PR107
等5个多年生稻品系。
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组
织下,从2017年起,多年生稻在云南12个州市的76个县市
区累计种植20多万亩,在河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及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缅甸、泰国、鸟干达、科特
迪瓦等国家进行试种,收益可观。
多年生稻创制了以“免耕
..”和“越冬”为核心的颠覆
性多年生稻轻简化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分为“一种两收”
和“一种多收”两种模式,在受到越冬期低温影响的稻桩
无法越冬的双季稻区,可以布局“一种两收”模式。
而在
具备越冬条件的双季稻区,可以布局“一种多收”模式,
实现一种多收。
根据团队连续多年的试种研究,目前培育
的多年生稻品种连续种植4年8季,平均产量(6.8吨/公顷)与一年生稻产量(6.7吨/公顷)相当,但在第5年起由于
杂草等问题,产量开始大幅度下降,需要重新种植。
与一
年生稻生产方式相比,多年生稻自第二季不再需要买种、
育秧、犁田、耙田和插秧等生产环节,每季每公顷节约劳
动力68至77人次,节约生产投入46.8%至51%。
这不仅有利
于提高农民收入,更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基于免耕
生产方式,多年生稻播种一次持续收获多年,改善了稻田
耕层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每年分别
以0.95吨/公顷和0.11吨/公顷的速率增加,从而有利于生
态保护。
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小规模梯田稻区,由于不用重
复犁田、耙田,从而减少用水次数和用水量,能够减少水
资源投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扰动),保护生态安全。
多年生稻育种工作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科学家、美国土地研究所原副所长杰瑞·格洛弗高度评价多年生稻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
未来更多科学家对谷物多年生性的持续探索,将会产
生划时代新发现。
不久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
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
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成为中国唯一入选
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节选自《新华文摘》2023年第5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较效益,文中是用一年生稻的种植效益与种植其他稻
作类型相比较而言的。
B.种质资源,本文中指科学家寻找到的具有地下茎无性繁
殖特性的长雄野生稻。
C.
改良旧物种、创制新物种。
D.免耕,多年生稻的生产技术,该技术可以省却犁田、耙田、除草等种植管理环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
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驯化的一年生稻虽然单产和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不适合生产经营。
B.李勤修、胡凤益等科研人员研究多年生稻遇到的问题是
一样的,即多年生性与高产之间存在着矛盾。
C.在育种方法研究、品种创制、技术推广等方面,研究人
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D.多年生稻种植技术特别适用于南方小规模梯田稻区,可
以减少水资源投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年生稻种植一次收获两次或多年,可以减少种植环节,节省劳动力,有效改善稻田土壤结构。
B.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等有利性状突破种间生殖隔
离向栽培稻转移是多年生稻研究的瓶颈问题。
C.解决了多年生稻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探索与实践就能
有明确的方向,就能克服遇到的实际困难。
D.多年生稻在实验中连续种植4年,平均产量比一年生稻
还略高一些,若第5年再种植,产量会大幅下降。
4.给这篇文章写一则内容提要。
(4分)
5.山东某市是小麦玉米主产区,勇于扛起“中国饭碗”担当,2022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吨半粮”(一年两季粮食亩产达到
一吨半)示范区创建计划。
你觉得多年生稻研究对于该市“吨半粮”计划有什么启发?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
程多宝
那一仗让人欲哭无泪,眼睁睁地看着李老兵与那把他
心爱的二胡,几乎被日本山炮炸成齑粉……如水的往事伴
着一路风雨,从二娃的心窝窝流淌而来:当初,李老兵和
他的二胡,是不是被自己的笛声吸引过来的?
当时,李老兵拉了一支《松花江上》,二娃听完曲子
直发呆,想哭,想喊,想找个日本兵打一架。
“李老兵,
你看你啊,就凭这两根细弦,还有一根琴弓,拉出的声音
居然比女人半夜的哭声还让汉子们坐不住。
”
自己吹的笛子,好比牧童喊山;李老兵拉的二胡,那
就是女人哀泣。
那种让人一听就想为普天下女人复仇的声调,二娃怎么也吹奏不出来。
“二娃,别较真了,不是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重要
的是你为谁吹、我为谁拉。
”李老兵补了一句,“也不是
你讲的什么笛膜不好,只是你没有吹出那种仇恨,你只是
‘短笛无腔信口吹’。
"
那个漆黑的夜,李老兵他们准备夜袭日本兵的一个据点,二娃悄悄地跟在后面。
那场仗太惨烈了,天空一度红
到了下半夜。
夜袭的那个排几乎被打散了架子,排长没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李老兵被炸飞,只剩了点念想——那根
琴弓还在。
接替排长职务的是王老兵。
王老兵咬牙切齿地说:“
二娃,给大家吹一段,送一程大老李。
也让这大山听清了,
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伴随着二娃振奋人心的笛声,
休整的八路军战士振臂高唱。
王老兵抬手抹了抹泪:“二娃,大老李跟你一样,家园让日本人糟蹋了,日子没法过了,为了报仇参加了八路军。
这根琴弓,我们先替大老李
收好,等到赶走了小日本,找到他的家人,还给人家一个
念想。
”
要是能弄来一把二胡,岂不更好?二娃觉得,自己吹
奏的曲调,还是不如李老兵拉得好。
他正寻思着,王老兵
看出来了:“会有的,以后咱们缴获小日本的。
等搞了一
把像样的二胡,就当作战利品祭奠大老李!你问我二胡与
笛子哪个好听,我也答不出来。
只有胜利者正义的欢呼,
才是最好听的曲子。
”
“二娃,也难怪你听不明白。
你还小,又没上过学。
要不是这群恶狼一样的侵略者,你怎么会从小没了爹娘?
怎么会没书可读?又怎么会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扛枪当兵?”王老兵冲他握紧了拳头,“从今天起,我是你大哥,绝
不食言!”
王老兵还是食言了。
在一次反“扫荡”的战斗中,王老兵与几个日本鬼子
同归于尽。
“二娃,知道你心痛,笛子,等等再吹。
”这次接替
王老兵抚慰二娃的,换成了张老兵。
几仗下来,张老兵成
了二娃的连长。
据敌后武工队送来的密报,鬼子的一个小
队一大早下乡抢粮,那座炮楼兵力空虚。
张老兵决定立即
端炮楼拔“毒刺”。
送情报的说,炮楼里关押了几个年轻
农妇,在女人们一阵阵呼天抢地的哭声中,还夹杂着这群
豺狼拉出的二胡声,拉的像是一支思乡的曲子。
“畜生,‘三光政策'
突击排。
等老子缴获了那把二胡,你先拉上一曲。
拉什么
曲子?听好了,就这首——《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
子们的头上砍去’!还有,带上笛子,再吹一个《保卫黄河》。
"
那场神不知鬼不觉的奔袭战,如果不是因为二娃出了
意外,倒也大获全胜。
炮楼残骸吐着黑烟,像竖着一根粗
粗的黑狗尾巴,赶回增援的鬼子小队目瞪口呆。
此时的张
老兵他们早就撤退进山,一路却没了胜利的欢快心情。
直到浅浅的土坑挖好之后,张老兵这才放下背了一路
的二娃。
二娃似乎睡着了,做的是那种永远不会醒来的梦。
他
的眉头紧锁着,似乎还在想着这么多日子里一直在想的问题: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
一捧捧黄土掩埋了二娃惨白的脸,放声大哭的张老兵
这才想出了答案,可是二娃再也听不见了:二胡与笛子,
真的说不上哪个好听;如果真要分个高低,那就看或拉或
吹的那个人,哪个有国仇家恨,或者说是为谁演奏。
二娃被炸飞的那一幕,让张老兵泪眼蒙眬铭心刻骨:
他们解决了炮楼的守敌之后,发现内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一
把二胡,上面系着一根飘曳的红绸带。
搬来梯子后,眼看
一伸手就要摸到那把二胡,“轰隆”一声巨响,二娃连同
梯子飞了起来……
谁能想到啊,遭天杀的小日本居然在那把二胡后面拴
了一个手雷的引线。
二娃跌落在地,伴随着一声脆响:别
在他腰际的那支笛子生生地被压断了。
那根被压断的笛管连同那根孤独的琴弓,后来一直伴
随着张老兵。
生命垂危之际,张老兵萌生愿望,想带上这
遗憾,他想对他俩有个交代: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
张老兵的子女犹豫起来:前几个月父亲立遗嘱的时候,好不容易说通了,这两件乐器残件,他们准备捐献给烈士
纪念馆呢……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5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娃认为自己的吹奏不如李老兵,李老兵认为二娃只是“信口”而吹,还没有融入更深的情感。
B.炮楼里"拉出的二胡声,拉的像是一支思乡的曲子",引起战士们对鬼子的愤恨,激发了战斗豪情。
C.小说结尾对于两件乐器残件的去向,子女与张老兵的想法看似矛盾,实际上都是在弘扬革命精神。
D.“李老兵""王老兵”“张老兵”,一概以老兵称谓,既兼顾了群像描摹,又有人物个性的刻画。
7.关于文中相关乐曲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老兵拉了一支《松花江上》,曲子饱含感情,感动了二娃,二娃听得直发呆,想哭。
B.“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二娃笛声振奋人心,激发了战斗豪情。
C.张老兵让二娃拉一曲《大刀进行曲》,照应前文鬼子的恶劣行径,表达张老兵的愤恨。
D.“带上笛子,再吹一个《保卫黄河》”,引起后文的那场奔袭战,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8.本文讲述二娃和三个老兵的故事,叙事顺序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9.请简要分析小说题目“二胡与笛子哪个好听”的作用。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台湾,海外一巨岛,广袤千里,物产之利无所不有。
隋大业中,虎贵将陈棱一至澎湖,东向望洋而返。
元置巡
司于澎湖,明初废之。
嘉靖中,海贼林道干遁入台湾,寻.为琉球所逐。
天启中,日本逐琉球而踞之。
崇祯中,闽地
大旱,(郑)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
鸿荒甫辟土膏坟盈一岁
三熟漳州之人赴之如归。
荷兰红毛夷遭风泊台湾,乞于日本,以台湾为互市地。
市久之,荷兰先筑安平城,旋筑赤
嵌城。
筑炮台,沈夹板于鹿耳门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
有荷兰通事何斌者,南安人;为揆一王主会计,负帑二十万。
惧发觉,走.厦门谒成功曰:“台湾,公家之故土也;
沃野千里,鸡笼(基隆)、淡水硝磺有焉。
横绝天海,肆
通外国。
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
"成功览其地图,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集僚佐议
之不决,惟马信、杨朝栋然之。
初,三月二十七日,成功自澎湖开船,下令曰:“视
吾鹚首
..所向。
”四月一日天明,成功至台湾外沙线,各船
络绎
..至鹿耳门线外。
此港甚浅,大船从无出入,故荷兰不
防之。
成功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顾,寸土未得,孤
岛危居;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
天如佑我,假我潮水,
行我舟师。
"竹篙视之,则加涨丈余。
三日,陈泽扎营北
线尾,守台湾城揆一王遣头目拔鬼仔率兵数百前来冲击。
陈泽迎战,一鼓歼之。
四日,杨朝栋招谕赤嵌城酋长,(
酋长)猫难实叮以城孤救乏,遂率三百余名出降。
令赤嵌
酋长招揆一王降,不从。
次日,荷兰击鼓吹笛,出兵七鲲身。
成功部将杨祥领藤牌手跳舞横冲,荷兰兵大败,退守
王城。
成功令马信等扎台湾卫固守不攻,候其自降;派各
镇分汛地屯垦。
改赤嵌为东都,设一府、二县。
十二月,
守台湾城揆一王降。
(节选自《台湾通纪》)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
(3分)
鸿A荒B甫C辟D土E膏F坟G盈H一I岁J三K熟L漳M州N之O
人P赴Q之R如S归T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不久,表时间,与《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的“寻”意思不相同。
B.走,即逃跑,与《鸿门宴》中“四人持剑盾步走”的“走”
意思相同。
C.鹚首,古代指船头,与《荷塘月色》中“鹚首徐回”的“鹆首”意思相同。
D.络绎,指连续不断,与《孔雀东南飞》中“络绎如浮云”
的“络绎”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各朝代也对台湾进行了不同程
度的管理,但在明朝,台湾先后被琉球、日本、荷兰占据。
B.
C.渡海作战要面临复杂的地形和天气,郑成功的焚香祷告
增长了军队的士气,又使潮水涨了一丈多,大船得以通行。
D.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既有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也有技
术高超的心理战,这充分展现了郑成功卓越的指挥才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
(4分)
(2)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
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
舟师。
(4分)
1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郑成功“正心”的表现。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水墨松石
方干
三世精能举世无,笔端狼藉见功夫。
添来势逸阴崖黑,泼处痕轻灌木枯。
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
兰堂坐久心弥惑,不道山川是画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家作画时看似东涂西抹,随意勾勒凌乱不堪,却是胸
中有丘壑,落笔见功力。
B.画作用墨的浓淡来表现“阴崖黑”“灌木枯”,观画者能感
受到画家运笔的去势。
C.尾联写观画者坐在画图般的山川中,进一步赞美了画家
笔墨运用的精湛高妙。
D.本诗状物兼抒情,把有形的松石和含蓄的诗意融为一体,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16.这首题画诗题目是“水墨松石”,颈联看似和题目无关,
你怎么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两句用典型的
江南风光作为背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郁闷与惆怅。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陈说
了空叹兴亡荣辱没有意义,只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
以避免重蹈覆辙。
(3)明代散文家归有光青少年时期在项脊轩读书,日日以
书为伴,陶醉在读书之乐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唐代的高僧德诚说过一句话:“夜静水寒鱼不食,满
船空载月明归。
”高僧的高妙之处在于,他能够超越世俗
意义上的得失困扰,以(甲)的态度对待这件事,__
①__真是一种大智慧。
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的同时
也在得到。
满船月光的收获可能更加丰厚,钓一船月光回家,多么浪漫啊!
其实,__②__?在忙碌中,垂钓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钓不到便会失望沮丧,甚至 ( 乙 )。
情绪在得失之间
起起落落,人生也因此错过了享受生活的诗意之美。
钓一
船月光回家,并非(丙)的境界。
没有收获蔬菜,但
__③__,就
清凉的夜晚,浩荡的江水,皎洁的月色,何妨只钓一
船月光回家!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风格一致,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树木的横断面上,常常会见到许多深浅相间的同心
圆环,这就是年轮。
年轮,是树木形成层细胞进行有规律的生长和变化而
形成的。
春季,树木形成层会快速分裂出细胞大、细胞壁
薄的早材细胞,形成颜色较浅的春材。
秋天,形成层细胞
停止分裂,晚期形成的木质部细胞个体小、细胞壁厚,形
成颜色深的秋材。
春材和秋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年轮。
不仅年轮可以反映过去的温度、降水、干旱等气候变
化情况,还能记忆火山喷发、虫害、火灾、山体滑坡、雪崩、太阳活动等极端事件。
考古遗址中的古木年轮,能用
于确定墓葬或遗址的年代,并帮助判定不同族群的迁徙历史。
即便是炭化的木材,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木材利用
以及用火的历史。
由此可见,树木年轮将气候、环境与历史像刻录唱片
一样,一圈一圈地记录下来,为我们保存了最原始的气候
记忆。
我们应该心怀对自然的敬畏,加大力度爱护树木、
保护森林。
20.结合材料,给“年轮”下定义。
分)
21.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及作用。
(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2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回信
中写到:你们在信中说,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要走
进乡土中国深处,说得很好。
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
股精气神。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7分)
1.(3分)D(“除草”错)
2.(3分)A(“已经不适合生产经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