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合理化作用 ➢ 投射作用 ➢ 认同作用 ➢ 反向作用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罪恶木马—黄勇犯罪心理的历程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 12岁时看过一部录像《自由 人》,感觉杀手很酷!很想 体验!
➢ 罪恶的种子开始播种他的心 田!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平淡无奇的生活
➢ 1990年,联中毕业。 ➢ 1991至1993年,在驻马店市一民办的电子技术学校读书。 ➢ 1994至1995年,在驻马店市歌舞厅当音响师。 ➢ 1996年跟其姑父在驻马店市干建筑活。 ➢ 1997年在家务农,没有外出。 ➢ 1998年随父母在新疆伊犁打工。 ➢ 1999年在家务农,秋季到新疆拾棉花。 ➢ 2000年以后一直在家务农。
态度 价值观 人生观
内化机制
内化机制之二
榜样认同
模仿学习机制
模仿学习
心理强化
内化机制
内化机制之三
角色扮演机制
内化机制
内化机制之四
自我强化机制
初次违法犯罪
满足主体需要
符合自我价值期许
获得群体奖赏
自我强化 再次犯罪
外化机制
➢ 预谋发动机制:意识参与、犯罪需要迫切、犯罪动机强烈、情境诱发作用 较小、实施犯罪行为
二、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1、教育内容缺陷: ➢ “重智轻德”,一方面,造就成绩不良的学生流入社会,成为高危人群;另一方面,
造就了一批知识、智力上高能的犯罪者 ➢ 法制教育的误区:法制知识VS.法制观念
➢ 2、教育方法和态度的偏差:教学方法的不当;优等生/差生的划分;处罚教育
3、管理工作的失误
4、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游戏厅、录像厅和歌舞厅;网络游戏/网吧
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一、渐进式: 1、从少年期开始,通过不良交往和违法偿试,逐渐发展为犯罪心理(积习 重,矫治难度大)。
2、早期无劣迹,但在人生经历的某一个阶段,受错误思想的腐蚀而走向犯 罪(恶习较浅,矫治相对容易)。
二、突发式:突然发生对个人至关重要的情况,由特定气氛引起(无预谋、 情绪性、人际冲突)
➢ 情境互动机制:情境诱发作用大、犯罪动机不一定转化为犯罪行为、意识 参与
➢ 挫折反应机制:挫折情境的诱发作用大、自我意识水平低、自我调控能力 弱、挫折导致犯罪行为、犯罪需要和动机不明显
刺激——反应机制
外在不良情境 (S)
输入 选择
输出
主体不良因素 (O)
反馈
违法行为 (R)
R=f(S.O)
防御机制
➢ 家族史研究 ➢ 双生子研究: 德国精神病学家兰格对20对双胞胎的研究。同卵犯罪一致率77%,异卵犯罪一致率12 % ➢ 染色体研究-xyy ➢ 收养子女研究
二、年龄、性别因素与犯罪心理
1、年龄因素: 从定量研究看,世界各国的数据表明,犯罪的高发群体是青少年。
从定性研究数据看: 14岁以下多以盗窃为主 25岁以下,盗窃,杀人、强奸、伤害、抢劫、流氓等暴力犯罪或性犯罪 35-59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诈骗、重婚 60岁以上,诈骗、盗窃和奸淫妇女,多为教唆犯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四、神经生理与生物化学因素
➢ 颞叶杏仁部分与暴力攻击有 关
➢ 边脑,与暴力控制有关
➢ 性激素—睾丸酮过量,暴力 犯罪
➢ 低血糖—急躁、忧虑、沮丧、 头痛、慌张、尖叫等
五、生物节律与犯罪心理
——黄勇供述
17名少年命丧这张所谓的“智能木马”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寻机下手
录像厅
游戏厅 网吧 如果杀女人,显示不了英雄气概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 “杀了刘楠(第三个受害人)之后,我心想,这样既可以满足我当杀手的 愿望,又可得到钱财,自己就不能控制自己,接二连三地杀人。”
—— 黄勇对记者说
一双断手和疯狂作案
➢ 用死者少年的一双断手放在一封恐吓信里,向朋友勒索500元。 ➢ 公安局去拍照时,黄勇还到现场去看了看。 ➢ 黄勇说感觉越来越好,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杀手,公安机关也发现不了,
➢ 体生物节律包括日节律、星期节律和情绪、体力、智力 (23/28/33)三节律
➢ 据有关研究发现,这三种节律都对个体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产 生有一定的影响,而情绪、体力、智力三节律的影响更为典型
➢ 生物节律多与过失犯罪有关
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个体人格倾向和犯罪心理的形成
1、需要和动机 犯罪人的需要突出表现是对需要强烈程度的失控以及满足需要方
犯罪心理的静态分 析和动态分析
目
录
01
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02
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03
社会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04
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05
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06
犯罪心理的发生机制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 因素特征
《卡利卡克家族——有关心理不健全的》 朱克家族:1200人中,280个乞丐,60个盗贼,其他犯罪者140人
一、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家庭结构缺陷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 家庭结构: ➢ 结构缺陷,如死亡、离婚、分居、遗弃或者入狱等原因,缺损父母一方或
双方
➢ 孩子若得不到关爱,易造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 容易受到诱使而犯罪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 溺爱型、粗暴型、放任型、矛盾型、奢望型
三、社区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1、不良居住环境: ➢ 复杂,恶劣的居住环境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消极的影响。 ➢ 社区中如果正不压邪,容易对生活其中的人造成不良影响
➢ 2、社区中不良的人际交往 ➢ 社会不良群体 ➢ 朋友群体
四、工作环境与犯罪心理
➢ 单位管理缺陷: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管束和监督 ➢ 工作环境风气不正 ➢ 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障碍
三、机遇式:无预谋、见机起意
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1、强烈的欲求与满足方式的不当 2、人格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 3、萌发犯罪意向形成犯罪动机 4、确定犯罪目的产生犯罪决意
犯罪发生的机制
内化机制 外化机制 刺激—反应机制 量变质变机制 防御机制
社会信息
内化机制
内化机制之一
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
二、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2、气质与犯罪
气质类型对犯罪心理和行为会产生影响:
➢ 胆汁质多较冲动,预谋差但是行动迅速 ➢ 粘液质多计划周密,预谋性强 ➢ 暴力犯罪和激情犯罪多为胆汁质 ➢ 盗窃犯罪多为多血和黏液质
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
社会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 宏观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精神环境 ➢ 微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
“梦想” ➢ 良好智能与独居成就了黄勇的
“杀人想象”
在冷漠中成长的杀手
黄勇的国画作品
没有导师的引导,没有亲情的温 暖,没有财富可以享用、也没有 家庭可以眷恋,可以说,人生道 路上发生的这一切,都使黄勇一 次又一次地重温自己的杀手梦— —“杀手是孤独的,不相信任何 人,也不求别人理解,赤条条来 去无牵挂,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 去,也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种子开始萌芽 !
“现在场所条件具备了,如 果在市面上杀人,容易暴露。 就想寻找一种工具,因为我 体力有限,恐怕不能每次都 取胜。为了有百分之百的把 握,就想制造一种杀人工具, 使人失去反抗能力。”
等
我心里有一种喜悦感, 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 诱杀第一个爱害者后将尸体肢解后埋藏在厕所 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第二次得手!
➢ “我感觉到自己成为一个杀手了。但是人家那种杀手很利索,我还是不够利 索,同他们还有距离,还想练练。”
不如接着干,更好地体验杀手感觉。 ➢ 这之后,黄勇又连着杀了11人。
杀手的最后遗言
➢ “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想,希望大家不要走我 这条路,代价太大。”
2003年12月黄勇被枪决
黄勇犯罪心理渐变的原因
➢ 孤独与冷漠造就其心理内向 ➢ 生活乏味与挫折加强其内心的渴
望与想象 ➢ 影视中的英雄暴力行为唤醒其
式与社会规范对立。 犯罪动机主要源于犯罪主体的需要和一定的外部诱因
2、价值观: 罪犯在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形成具有以极端个人主
义为主要内容的错误价值观。
二、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违法犯罪者性格上的特点:
➢ 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好逸恶劳 ➢ 自我中心 ➢ 缺乏责任感 ➢ 侥幸冒险心理强 ➢ 任性而鲁莽 ➢ 攻击性强,报复心重 ➢ 情绪突发性强,波动性大,心境变化多端,喜怒无常 ➢ 对社会规范的无知和偏见,对自我能力的错误估计 ➢ 犯罪活动经验丰富,计划周密
校园女霸案
家住襄樊某县的阿安是家中的独女,她的父亲是行政干部,母亲是家庭主妇。这 些年,阿安的爸爸一边工作,一边经商,赚了不少钱。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很大的 改善。然而,她的爸爸忙着挣钱,妈妈忙着打麻将,独独忘了加强阿安的教育。由 于缺乏管教,阿安开始放任自流,上课不听讲,说悄悄话,很少做家庭作业;业余 时间则泡网吧,并很快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哥哥”“姐姐”混在了一起。
等
黄勇犯罪档案
➢ 黄勇1974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住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 ➢ 身高不足1.7米,面容清瘦,略显文气 ➢ 从2001至2003年,以出钱资助上学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先后将18名青少年
骗至其家中,捆绑灌醉,然后用布条勒死(其中1人未遂),并将受害人埋 在家中。
独来独往的杀手吸引着他!
二、年龄、性别因素与犯罪心理
2、性别因素 犯罪资料显示:男性罪犯明显高于女性 ➢ 生物学角度,女性体力较弱,犯罪率低 ➢ 心理学角度,女性具有被动性和忍耐性,自制力较强 ➢ 社会学角度,女性社会化较晚,犯罪机会少 ➢ 统计学角度,女性犯罪不易被发觉、不易被起诉,判刑的隐蔽性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THANK YOU
14岁那年,阿安被大她5岁的混混阿邱看上了。阿邱以谈朋友为名,极力迷惑阿 安,并将阿安诱奸了。可是没过多久,阿邱便将阿安甩了。在阿安被骗不久,阿芳 也步了阿安的后尘,被混混骗去了少女的贞操。从此以后,二人破罐子破摔,从害 己开始害人。警方查明,2004年4月至同年11月,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阿安、阿芳 带领其他不爱读书的女生,以引诱、威胁等手段,强迫未成年女生与他人发生性关 系,作案9起,非法收入3800元。其中,阿芳全部参与作案,分得赃款1800元,阿 安参与作案4次,分得赃款700元。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罪恶木马—黄勇犯罪心理的历程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 12岁时看过一部录像《自由 人》,感觉杀手很酷!很想 体验!
➢ 罪恶的种子开始播种他的心 田!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平淡无奇的生活
➢ 1990年,联中毕业。 ➢ 1991至1993年,在驻马店市一民办的电子技术学校读书。 ➢ 1994至1995年,在驻马店市歌舞厅当音响师。 ➢ 1996年跟其姑父在驻马店市干建筑活。 ➢ 1997年在家务农,没有外出。 ➢ 1998年随父母在新疆伊犁打工。 ➢ 1999年在家务农,秋季到新疆拾棉花。 ➢ 2000年以后一直在家务农。
态度 价值观 人生观
内化机制
内化机制之二
榜样认同
模仿学习机制
模仿学习
心理强化
内化机制
内化机制之三
角色扮演机制
内化机制
内化机制之四
自我强化机制
初次违法犯罪
满足主体需要
符合自我价值期许
获得群体奖赏
自我强化 再次犯罪
外化机制
➢ 预谋发动机制:意识参与、犯罪需要迫切、犯罪动机强烈、情境诱发作用 较小、实施犯罪行为
二、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1、教育内容缺陷: ➢ “重智轻德”,一方面,造就成绩不良的学生流入社会,成为高危人群;另一方面,
造就了一批知识、智力上高能的犯罪者 ➢ 法制教育的误区:法制知识VS.法制观念
➢ 2、教育方法和态度的偏差:教学方法的不当;优等生/差生的划分;处罚教育
3、管理工作的失误
4、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游戏厅、录像厅和歌舞厅;网络游戏/网吧
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一、渐进式: 1、从少年期开始,通过不良交往和违法偿试,逐渐发展为犯罪心理(积习 重,矫治难度大)。
2、早期无劣迹,但在人生经历的某一个阶段,受错误思想的腐蚀而走向犯 罪(恶习较浅,矫治相对容易)。
二、突发式:突然发生对个人至关重要的情况,由特定气氛引起(无预谋、 情绪性、人际冲突)
➢ 情境互动机制:情境诱发作用大、犯罪动机不一定转化为犯罪行为、意识 参与
➢ 挫折反应机制:挫折情境的诱发作用大、自我意识水平低、自我调控能力 弱、挫折导致犯罪行为、犯罪需要和动机不明显
刺激——反应机制
外在不良情境 (S)
输入 选择
输出
主体不良因素 (O)
反馈
违法行为 (R)
R=f(S.O)
防御机制
➢ 家族史研究 ➢ 双生子研究: 德国精神病学家兰格对20对双胞胎的研究。同卵犯罪一致率77%,异卵犯罪一致率12 % ➢ 染色体研究-xyy ➢ 收养子女研究
二、年龄、性别因素与犯罪心理
1、年龄因素: 从定量研究看,世界各国的数据表明,犯罪的高发群体是青少年。
从定性研究数据看: 14岁以下多以盗窃为主 25岁以下,盗窃,杀人、强奸、伤害、抢劫、流氓等暴力犯罪或性犯罪 35-59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诈骗、重婚 60岁以上,诈骗、盗窃和奸淫妇女,多为教唆犯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四、神经生理与生物化学因素
➢ 颞叶杏仁部分与暴力攻击有 关
➢ 边脑,与暴力控制有关
➢ 性激素—睾丸酮过量,暴力 犯罪
➢ 低血糖—急躁、忧虑、沮丧、 头痛、慌张、尖叫等
五、生物节律与犯罪心理
——黄勇供述
17名少年命丧这张所谓的“智能木马”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寻机下手
录像厅
游戏厅 网吧 如果杀女人,显示不了英雄气概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 “杀了刘楠(第三个受害人)之后,我心想,这样既可以满足我当杀手的 愿望,又可得到钱财,自己就不能控制自己,接二连三地杀人。”
—— 黄勇对记者说
一双断手和疯狂作案
➢ 用死者少年的一双断手放在一封恐吓信里,向朋友勒索500元。 ➢ 公安局去拍照时,黄勇还到现场去看了看。 ➢ 黄勇说感觉越来越好,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杀手,公安机关也发现不了,
➢ 体生物节律包括日节律、星期节律和情绪、体力、智力 (23/28/33)三节律
➢ 据有关研究发现,这三种节律都对个体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产 生有一定的影响,而情绪、体力、智力三节律的影响更为典型
➢ 生物节律多与过失犯罪有关
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个体人格倾向和犯罪心理的形成
1、需要和动机 犯罪人的需要突出表现是对需要强烈程度的失控以及满足需要方
犯罪心理的静态分 析和动态分析
目
录
01
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02
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03
社会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04
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05
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06
犯罪心理的发生机制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 因素特征
《卡利卡克家族——有关心理不健全的》 朱克家族:1200人中,280个乞丐,60个盗贼,其他犯罪者140人
一、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家庭结构缺陷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 家庭结构: ➢ 结构缺陷,如死亡、离婚、分居、遗弃或者入狱等原因,缺损父母一方或
双方
➢ 孩子若得不到关爱,易造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 容易受到诱使而犯罪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 溺爱型、粗暴型、放任型、矛盾型、奢望型
三、社区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1、不良居住环境: ➢ 复杂,恶劣的居住环境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消极的影响。 ➢ 社区中如果正不压邪,容易对生活其中的人造成不良影响
➢ 2、社区中不良的人际交往 ➢ 社会不良群体 ➢ 朋友群体
四、工作环境与犯罪心理
➢ 单位管理缺陷: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管束和监督 ➢ 工作环境风气不正 ➢ 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障碍
三、机遇式:无预谋、见机起意
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1、强烈的欲求与满足方式的不当 2、人格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 3、萌发犯罪意向形成犯罪动机 4、确定犯罪目的产生犯罪决意
犯罪发生的机制
内化机制 外化机制 刺激—反应机制 量变质变机制 防御机制
社会信息
内化机制
内化机制之一
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
二、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2、气质与犯罪
气质类型对犯罪心理和行为会产生影响:
➢ 胆汁质多较冲动,预谋差但是行动迅速 ➢ 粘液质多计划周密,预谋性强 ➢ 暴力犯罪和激情犯罪多为胆汁质 ➢ 盗窃犯罪多为多血和黏液质
社会环境因素与犯罪心理
社会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 宏观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精神环境 ➢ 微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
“梦想” ➢ 良好智能与独居成就了黄勇的
“杀人想象”
在冷漠中成长的杀手
黄勇的国画作品
没有导师的引导,没有亲情的温 暖,没有财富可以享用、也没有 家庭可以眷恋,可以说,人生道 路上发生的这一切,都使黄勇一 次又一次地重温自己的杀手梦— —“杀手是孤独的,不相信任何 人,也不求别人理解,赤条条来 去无牵挂,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 去,也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种子开始萌芽 !
“现在场所条件具备了,如 果在市面上杀人,容易暴露。 就想寻找一种工具,因为我 体力有限,恐怕不能每次都 取胜。为了有百分之百的把 握,就想制造一种杀人工具, 使人失去反抗能力。”
等
我心里有一种喜悦感, 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 诱杀第一个爱害者后将尸体肢解后埋藏在厕所 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 男性犯罪:杀人、抢劫、强奸、重伤等暴力犯罪 ➢ 女性犯罪:大多为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窃、贪污、诈骗、重婚、伪造
等
第二次得手!
➢ “我感觉到自己成为一个杀手了。但是人家那种杀手很利索,我还是不够利 索,同他们还有距离,还想练练。”
不如接着干,更好地体验杀手感觉。 ➢ 这之后,黄勇又连着杀了11人。
杀手的最后遗言
➢ “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想,希望大家不要走我 这条路,代价太大。”
2003年12月黄勇被枪决
黄勇犯罪心理渐变的原因
➢ 孤独与冷漠造就其心理内向 ➢ 生活乏味与挫折加强其内心的渴
望与想象 ➢ 影视中的英雄暴力行为唤醒其
式与社会规范对立。 犯罪动机主要源于犯罪主体的需要和一定的外部诱因
2、价值观: 罪犯在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形成具有以极端个人主
义为主要内容的错误价值观。
二、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违法犯罪者性格上的特点:
➢ 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好逸恶劳 ➢ 自我中心 ➢ 缺乏责任感 ➢ 侥幸冒险心理强 ➢ 任性而鲁莽 ➢ 攻击性强,报复心重 ➢ 情绪突发性强,波动性大,心境变化多端,喜怒无常 ➢ 对社会规范的无知和偏见,对自我能力的错误估计 ➢ 犯罪活动经验丰富,计划周密
校园女霸案
家住襄樊某县的阿安是家中的独女,她的父亲是行政干部,母亲是家庭主妇。这 些年,阿安的爸爸一边工作,一边经商,赚了不少钱。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很大的 改善。然而,她的爸爸忙着挣钱,妈妈忙着打麻将,独独忘了加强阿安的教育。由 于缺乏管教,阿安开始放任自流,上课不听讲,说悄悄话,很少做家庭作业;业余 时间则泡网吧,并很快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哥哥”“姐姐”混在了一起。
等
黄勇犯罪档案
➢ 黄勇1974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住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 ➢ 身高不足1.7米,面容清瘦,略显文气 ➢ 从2001至2003年,以出钱资助上学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先后将18名青少年
骗至其家中,捆绑灌醉,然后用布条勒死(其中1人未遂),并将受害人埋 在家中。
独来独往的杀手吸引着他!
二、年龄、性别因素与犯罪心理
2、性别因素 犯罪资料显示:男性罪犯明显高于女性 ➢ 生物学角度,女性体力较弱,犯罪率低 ➢ 心理学角度,女性具有被动性和忍耐性,自制力较强 ➢ 社会学角度,女性社会化较晚,犯罪机会少 ➢ 统计学角度,女性犯罪不易被发觉、不易被起诉,判刑的隐蔽性
三、犯罪类型和方法不同
THANK YOU
14岁那年,阿安被大她5岁的混混阿邱看上了。阿邱以谈朋友为名,极力迷惑阿 安,并将阿安诱奸了。可是没过多久,阿邱便将阿安甩了。在阿安被骗不久,阿芳 也步了阿安的后尘,被混混骗去了少女的贞操。从此以后,二人破罐子破摔,从害 己开始害人。警方查明,2004年4月至同年11月,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阿安、阿芳 带领其他不爱读书的女生,以引诱、威胁等手段,强迫未成年女生与他人发生性关 系,作案9起,非法收入3800元。其中,阿芳全部参与作案,分得赃款1800元,阿 安参与作案4次,分得赃款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