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必修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必修)试卷
2009.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第Ⅱ卷(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75分钟。

2.将第Ⅰ卷试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客观题 70分)
一、判断题:请对下列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哲学上的物质是宇宙中存在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先有电脑的设计,后有电脑,说明意识决定物质。

5.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6.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7.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9.“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告诉我们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2.“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
13.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

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此身处困难时消极等待,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说明
A.周围的世界决定人们做事 B.消极等待决定听天由命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根本不同的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14.“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说明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C.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推动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
1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主观主义 D.可知论
1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B.“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心外无物”、“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D.“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17.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18.“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夸大了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由绝对精神决定的客观唯心主义
D.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唯物主义
19.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0.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主观能动性 D.可知性
21.“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2.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

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

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C.说明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D.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3.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
24.实践是人们改造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A.自然界 B.人类社会 C.思维 D.客观世界
25.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26.冥王星由70多年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沦落”为“矮行星”,说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人的认识水平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C.人的意识是有自主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 D.源自于实践的认识总是正确的
27.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网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讨论一些问题,各抒己见。

这说明
A.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2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29.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

这种观点
A.肯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B.承认了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C.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D.肯定了人类社会构成要素的客观性
30.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说明了人的认识是
A.圆圈式的运动 B.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C.周而复始的重复运动 D.直线上升的运动
3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是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3.《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意思是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
A.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34.在交通事故鉴定过程中,出现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已屡见不鲜。

当然,两个鉴定书中必定有一个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这表明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可以转变为谬误
35.在和谐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外交取得了被国际舆论称之为“改变全球力量对比”、“ 催
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

这体现的哲理是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 .正确的意识有时候也可以决定物质
36. 和 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A .运动 变化
B .运动 静止
C .量变 质变
D .联系 发展
“如果你把一个坏苹果留在一桶好苹果里,结果你将得到一桶烂苹果。

”这就是坏苹果法则。

据此回答37-38题。

37.“坏苹果法则”体现的哲理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B .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
C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D .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38.“坏苹果法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应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看问题应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C .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D .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3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C .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4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扬州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必修)试卷 2009.11 第Ⅱ卷(主观题 3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41.(10分)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对记忆的保持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下图)。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开始时候很快,一定时候后几乎就不在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由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请结合《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保 持 的 百 分 数
学号_____ 班级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内……………不……………要……………答……………题………………
42.(8分)30年前,小岗村18名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
最终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

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如今,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
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

但我们相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广大农民会继续从本地区实
际出发进行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4分)
四、问题探究题:本题12分。

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
和说明。

43.(12分)我国神州七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它标志着我国对航天员出舱活动(太空行走)技术的探索和实践有了重大的突破。

而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经历了四次无人飞船和两次载人飞船的实验,可以说这些经验为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还只是第一步,我国还将建立太空实验室;通过发射“神八”、“神九”、“神十”号飞船,真正建立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登上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梦想。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6分)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给我们什么方法论启示?(4分)
(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求学生涯也是如此。

因此,有人说,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充分做好面对困难挫折的思想准备。

请你说出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2分)
命题:李兆凯审核:孙振刚扬州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必修)试卷
2009.11
一、判断题
1.B 2.A 3.A 4.B 5.B 6.B 7.B 8.A 9.B 10.B
二、单项选择题
11.C 12.B 13.D 14.C 15.D 16.B 17.B 18.B 19.C 20.B
21.B 22.A 23.C 24.D 25.A 26.B 27.C 28.C 29.C 30.B
31.B 32.D 33.C 34.A 35.C 36.C 37.C 38.C 39.B 40.C
三、简答题
4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或规律具有普遍性),人的记忆的保持同其他事物的运动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

(2分)规律具有客观性,遗忘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分)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根据遗忘的发展规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巩固复习。

(3分)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规律,据此把握复习的最佳时间,说明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分)
4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分)
四、问题探究题
43.(1)①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前四次无人飞船和两次载人飞船实验是神州七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是在进行量的积累;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则是前四次无人飞船和两次载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③质变又
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从神州七号到空间实验室,再
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火星等,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量变、质变的过程。

(6分)(2)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4分)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