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本)川端康成
他拉着双眼已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那是什么声音?”
“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

现在的那个家,去往二楼的楼梯梯阶,分得好细啊。

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少苦头。

这个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

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

眼睛不瞎的人觉得死板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

想想看,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是不是?”他放了妻子的手,打开了涂白漆的木门扉。

“哟,像是树木的枝叶繁茂的幽暗的院子似的。

以后,冬天可就冷了。


“是一座墙壁和窗子都显得阴沉沉的洋楼啊。

看样子,住的是德国人了,这里还留着一个‘里德曼’的铭牌呢。


然而一推开房子的大门,他却像是受到眩眼的亮光似的,侧转了上身。

“真不错。

明亮得很。

如果院子里是夜晚的话,这里头可就是白昼了。

”黄色和朱红色的粗条纹相间的壁纸,看起来好不热闹,有点像是节庆日里那种红白相间的帷幕。

深红的窗帘,明亮得像是彩色电灯一般。

“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

衣橱、装饰灯——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

你过来看看……”他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

妻子就像一个笨拙的溜冰者一般,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

“喂,连钢琴也都有呢。

”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的她,就像在碰触什么怕人的东西似的,把琴键敲打了一下。

“啊!还会响呢。

”她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

这可能是她眼睛还看得见的少女时候学会而且依然记得的歌吧。

他走进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

里头是一张双人床。

床垫也一样用红白条纹的粗布料张成的。

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

妻子的钢琴渐渐地响出了快活的喜悦
来。

然而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地笑了起来。

“喂,你不来看看好大的一张床吗?”你说有多么不可思议——妻子在新来乍到,不知前后高低的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里来。

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上去,彼此手搭着背,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

妻子低声吹起口哨来,都已忘了时间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地方嘛?”
“反正不是你家就是了。


“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夫妻俩往山坡上走时,妻子分辨不出竹林子的风声,又对旧房子眷恋不已,说明她是一个喜静守旧的人。

B. 小说中丈夫带着眼盲妻子频频换房租房,看房子时急切粗鲁,甚至把她推倒在躺椅上,说明丈夫粗俗、缺乏教养。

C. 小说中妻子吹起口哨、忘记时间的细节十分传神,结尾借人物之口说出“反正不是你家”,从遐想中回到现实,很有张力。

D. 小说语言冷峻、客观,许多情节虽然是一笔带过,却能将人物点染得有血有肉,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水准。

2. 优秀的小说有一个好题目,本文以“家”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简要分析。

3. 小说中的眼盲妻子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家庭财富日益增加、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日益重视及中国以考试为主导的录取方式,使得我国课外辅导在教育行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据统计,2017年中国城市学生每周平均花费10.6小时进行课外辅导。

随着升学压力的增长以及对优秀学业成绩的期望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后辅导。

特别是随着求学阶段临近高考,中国学生的K12课外辅导参与程度逐级提高,在高中阶段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参与K12课外辅导。

大量持续而稳定的生源将推动中国课后辅导市场保持稳中増长。

2017年中国各阶段学生课外辅导参与程度(单位:%)
(选编自温程辉《课外辅导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线上教育成发展新趋势》材料二:
不少家长出于从众心理,为孩子学习加码,甚至将无数的兴趣班当成了学习的另一种工具。

而部分培训机构的种种洗脑式营销也在消费家长们的焦虑,进一步刺激家长的功利教育观,加剧揠苗助长,违背了教育育人为本的初心。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有竞争,但不全是比赛,让教育回归本真,重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是当前很多执着于“拼娃”却“越拼越迷失”的父母急需补上的一课,也是教育者需要正视的命题。

从2018下半年伊始,特别是在6月和8月,年初整顿教培政策进入落实检查阶段,整个教育培训行业迎来一次真正的震荡和洗牌。

2018年2月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推动开展为期1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8月份,囯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竞赛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整改的成果是截止到12月12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完成率达到90%。

教育部开发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也将上线,要实现联网查询。

(选编自于忠宁《教育这件事,再不疯狂就晚了吗》,《工人日报》2018年12月28日)材料三:
现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要通过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克服“剧场效应”、完善政府教育评价等途径,深化综合施策,用好组合拳,经过一段时间持续改革发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教育部将加强对各地调研指导,促进经验交流,推动各地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激励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努力解决课后“三点半”家长接孩子难题,缓解学生下课后去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力。

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最关键的是要把培训等级证书、培训成绩与初中、小学入学脱钩。

培训机构热火朝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认为上了培训机构,孩子就能考出好成绩,有择校机会。

因此,遏制校外培训乱象,要从落实就近入学政策入手。

(《整改完成率达90%校外培训机构不容再疯狂》,新华网2019年1月14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课外辅导市场的兴旺源于家长重视、招生考试体制等多种因素,同时也与家庭财富的日益增长等有关。

B. 2017年我国城市学生课外辅导时间随年级递增急剧增加,同时,参与高中阶段课外辅导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小学。

C. 不少家长送孩子去培训机构与培训机构的营销策略有关,但有的却是出于盲从心理,其功利教育观违背了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

D.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教育培训行业大整顿对这一行业冲击比较大,经过治理后,教育培训行业的运作
将会更加规范、健康、稳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概括了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动力、现状及未来的趋势,并重点分析了初高中学生参与K12课外辅导的情况。

B. 材料二在材料一关于课外辅导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家长的动机及教育观等问题,然后重点介绍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的原因。

C. 从教育部2018年2月以来下发的一系列文件来看,国家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治理行动可谓是下决心、下实手,求实效的。

D. 材料三概括了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于教育部关于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一系列后续构想和意见,其最终目的在于强化学校教育地位。

6.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给培训热降温,从而有效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天下”观念滥觞于西周时期。

西周从国家制度来看,施行的是分封制;从社会制度来看,施行的则是宗法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因而家国天下观念得以萌生。

秦以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贵族制变为官僚制,但家国天下的观念经历代儒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

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弘扬家国天下观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国天下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这在今天仍不过时。

孟子曰“天之本在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治家是治国的起点,家庭有序,国家才能稳固,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兴旺。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强势导致家庭私生活式微,家教逐渐被社会道德教化替代,家风也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

现代社会的秩序不单单靠宏观制度保障,也需要个人美德支撑,个人美德的养成关键在家庭,因此,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其次,家国天下观念是现代中国社会伦理的重要维度。

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儒家所追求的国家秩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国和爱家有高度的一致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家国天下的教化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这种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在今天常表现为个体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统一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

最后,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当下中国建构互助型社会。

儒家主张把基于血缘关系的爱推及大众乃至万物,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践行“泛爱众”的理想。

《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视天下为一家,这让儒家的仁爱观念具有超越个人和家庭局限的可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仁民爱物”的境界。

当今中国经济腾飞,竞争加速,价值观冲突激烈,人们容易处于焦躁不安、互不信任乃至相互算计的人际危机之中。

秉承儒家的家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处世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

世易时移,但家国天下观念仍然为我们的个体生命带来精神关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儒家思想的长期教化,家国天下观念不断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的种品格。

B.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但其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C.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家庭伦理建设,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

D.儒家注重家庭伦理秩序和家庭关系和睦,这种秩序与和睦通过“孝道”即可实现。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家国天下观念的当代价值,展开多角度论述,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B.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经典言论,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家国天下观念的内涵及价值。

C.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家国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D.文章把回顾历史和关照现实统一起来,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有现实针对性。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要注意对传统家庭伦理观批判性继承,使之对现庭建设有积极意义。

B.家国天下观念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精神,明代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为佐证。

C.家国天下观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兴旺相关联,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让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

D.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扩展为天下为公的意识,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
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

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捡。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

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来阳。

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

旬日不得食。

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上元”是年号,“肃宗”则是庙号。

B.行,是古乐府歌辞的一种。

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不可换韵,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C.“五岳”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指瀛洲、蓬莱、方丈。

D.唐朝三大诗人指诗风豪放飘逸的“诗仙”李太白、沉郁顿挫的“诗圣”杜子美、平易通俗的“诗魔”白乐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帝的赏识。

B.杜甫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珀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他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不太在意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没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3.竹子因虚心、有节、挺拔,有着不一般的文化含义,是君子品格的象征。

下列诗歌中的竹,不具有此象征义的选项是()
A. 琼节高吹宿凤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B.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C.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D.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______”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一个“______”的后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5.阅读所给的图片与文字,用文中加点的词语,以顺口溜的形式写一则公益广告,要求押韵,不超过30个字。

近期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大部分人都选择减少外出。

可当人们的身体出现轻微不适或想了解疫情相关信息时,该怎么办?近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开通,该平台采用人工智能、视频通信、远程医疗等技术,7×24小时面向北京市民提供咨询服务。

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医生专业指导,既安全又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6.请根椐下面内容以王华的身份给班主任李老师写张请假条。

7月15日早晨突降暴雨,街道大量积水,王华在上学途中,不慎踩翻窨井盖摔伤,导致小腿胫骨轻微骨裂,医生叮嘱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五天。

四、写作(60分)
1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补,本义指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

补,可能是画龙点睛,也可能是画蛇添足……不同的“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A.喜静是准确的,守旧并不合理,她因为眼盲必须如此;
B.急切粗鲁是欣喜的缘故,自私粗俗无教养不合情理;
D.“小说语言冷峻、客观”不准确,本文语言细腻雅致,有情感热度。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在文中作用的能力。

“家”作为小说的标题,应是线索,因为整篇小说是围绕“家”展开的。

开头是丈夫带着眼盲的妻子看出租的房子,接着谈论“现在的那个家”,然后描述、谈论所见到的屋子,整个故事以租房的所见所闻所为来推动情节发展。

交代主要内容。

进新屋时妻子称离开的租处为“现在的房子”,还不时抱怨和旧房子水乳交融,格外亲切;可是刚进新房间不久,两人就欣喜于陈设的完备,兴奋自在地弹奏起钢琴来,在床边并肩倚坐弹跳,吹口哨,稳健迈步行动自如,适应很快,他们定能找到自己的“家”。

小说以夫妻俩回忆过去的“家”,观察现在的“家”,谈论自己心中的“家”为主要内容。

揭示小说主旨。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

“家”是避风的港湾,夫妻俩真诚爱护彼此,简陋的旧房子也因为这爱而温暖,双方互相依偎相濡以沫,对家有着强烈的渴求,有这样的情感基础,两人相依为命的居所就是“家”。

小说围绕“家”行文,到结尾笔锋一转,点出“这不是你的家”,更显对家和归宿的渴望之强烈。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这个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

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眼盲的妻子留念故居,喜欢熟悉的环境。

“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对新房子充满彷徨犹疑。

这些说明她安土重迁,怀旧。

“那是什么声音?”“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分
辨不出风声,感到惊惧,体现了她敏感不安的特点;“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的她,就像在碰触什么怕人的东西似的,把琴键敲打了一下”,敲打琴键像触碰怕人的东西,体现出敏感矜持的性格。

“妻子的钢琴渐渐地响出了快活的喜悦来……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地笑了起来”“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

妻子低声吹起口哨来,都已忘了时间了”,虽怀念旧居,进到新房子忽而弹起钢琴,弹错了像小孩般地笑,在床上弹跳、吹口哨等,都说明她纯真活泼。

虽然眼盲,贫苦漂泊,居无定所,但言谈举止纯真美好,比明眼人更懂得生活的情趣;且渴望归宿,并顽强坚韧、辛勤努力去奔波寻觅。

弹琴时琴声活跃悠扬,并且对“家”饱含期望,这些都表现人物乐观积极的一面。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2017年我国城市学生课外辅导时间随年级递增急剧增加”错误。

结合材料一图表“2017年中国各阶段学生课外辅导参与程度”分析可知,“2017年我国城市学生课外辅导时间随年级递增急剧增加”于文无据。

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初高中学生”错。

结合“在高中阶段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参与K12课外辅导”分析可知,这里重点分析的只是高中学生课外辅导情况。

B项,“重点介绍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的原因”错误,此处简要介绍的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的过程和结果。

D项,“其最终目的在于强化学校教育地位”错误,教育部的一系列后续构想和意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结合“不少家长出于从众心理,为孩子学习加码,甚至将无数的兴趣班当成了学习的另一种工具。

而部分培训机构的种种洗脑式营销也在消费家长们的焦虑,进一步刺激家长的功利教育观,加剧揠苗助长,违背了教育育人为本的初心”分析可知,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功利教育观,改变从众心理,不攀比;结合“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最关键的是要把培训等级证书、培训成绩与初中、小学入学脱钩。

培训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