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清丰县双庙乡第二初级中学李鸿兵
科目:中学语文
正文:
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

究其原因,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将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很少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高要求。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技能,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中获得情感体验,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历史,并能利用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的知识进行社会交往。

因此,语文教学再不能“以本为本”了,而应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这就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可见,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在“趣”字上做文章。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和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正如于漪老师说的:“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之火,变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热情的
“我要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实践表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活沉寂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要使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获得最高、最理想的效益,教师的“教”就应该灵活多样。

传统的语文教学执行的是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教学过程模式化,教学方法千篇一律。

教师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而是把功夫花在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他们往往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沉闷,语文课令人厌烦。

因此,教学方法必须改进。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跟学生学”,“如果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和发现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不言而喻。

例如,教学蒲松龄的《狼》一课,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先让学生把字词搞懂,再把句子译成现代文,文章结构要了解清楚,这样,一堂语文课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要让学生激发起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将《狼》这一课安排学生通过小品把故事情节演绎出来。

这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同时,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语文,而且这种教法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发掘学生巨大
的潜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创新,提倡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改的理想。

而现实却距离理想很远,打击学生创新和求异思维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答案和老师不一致,便被视为错误;学生给老师提异议,便被视为大逆不道;学生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却被老师视为越轨。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半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学生因自己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对语文课的感悟当然也不会相同。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学生大胆地各抒己见,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辩论,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故乡》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城镇生活的杨二嫂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一出,各种答案纷纷浮出水面:有的认为她经营不善,有的认为她人性的弱点,有的认为社会制度的不公……其实这些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关键是要把学生从问题引导到“认识中国农村日益衰败、萧条的社会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上来。

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定势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的手脚,对学生的求异创新答案应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修订后的人教版新课标指出: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为此,我利用课本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后,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

实施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社会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背景,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应用文《产品服务广告二则》的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了解广告的特点,让他们留心观察和收集街市商店及影视中的商品、服务广告,摘录自己认为最好和最差的广告各一例,再根据广告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在同学中交流,并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广告。

结果证明,通过“学”、“选”、“评”、“做”一系列活动,学生直接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对语文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改革评价方式,体验成功快乐
在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时,教师常常采用排名次的方式,这对成绩好的学生的确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对中下等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无情的打击,使他们望名次而生畏,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为自己的成功喝彩。

我讲《孔乙己》时,孔乙己对柜里说:“喝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我请学生谈谈“排”字的作用,有的说“孔
乙己分文不少,守规矩”,有的说“写出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性”,我抓住这一契机表扬他们说:“这种想法我都没想到,同学们理解课文入情入境如角色,好样的。

”教学中,教师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要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

学生答案正确时,教师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教师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

对于那些厌倦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更需要鼓励。

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使之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总之,语文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待点燃的“火炬”、待开发的“矿藏”、人生旅途中需要“加油”的跋涉者,用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正视学生实际,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努力发掘有利因素,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之火!,
参考书目:
《中国教师》劳凯声中国教师杂志社
《我和语文教学》于漪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刘永康四川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