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导学案
一、城市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与课标分解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和“解释”,认知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
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
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该条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城市化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
教材首先“搭桥”,选取了1985年和XX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
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
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
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设计了活动题,让学生对三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进行评价,同时选取了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作为案例说明其中一种绿地系统模式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意义,了解引起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运用资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和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观念。
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
五、城市化教学设计——课时安排
课时
六、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附:读图指导材料
材料1:读图2.1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填空:
85年,长三角的特大城市有个,XX年有个,升级为特大城市的城市有;总体上,在这15年间,该地区的城市数目不断,城市等级逐渐,并且最终形成。
伴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该地区的城市人口会不断,城市用地规模会逐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会随之。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长三角正经历城市化的过程。
材料2:读图2.18“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示意”图,填空: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推力主要表现为。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拉力主要表现为。
在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出现了现象,这是城市化的表现之一。
材料3:读图2.20“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
城市化进程的总体趋势如何?找出城市化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转折点。
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特点可以将城市化进程分为几个阶段?
填表对比分析城市化在不同时间阶段的特点。
材料5:读“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图,思考:
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明确图例。
列表对比分析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差异。
49年,我国的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只有%,1965年为%,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达到30%的年份为年,XX年达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段。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属于发展缓慢,甚至城市化水平有所下降的时间段为年之间,快速上升是在年以后。
按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阶段。
七、城市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八、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应该做哪些的改变来应对?尽管不同的课程实施者具体的情况会有所差异,但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做改变或者改进。
结合
必修1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笔者根据必修2人文地理知识的特点一直在尝试和实践一些比较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
.课标不只是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而且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目标
在讲每节的新课之前,笔者都会让学生明确课标的要求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让这些目标落实和记录在课本上。
这种做法,虽然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但是却能够每节课让学生心中有数,掌握好课标要求和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注重对地理技能的培养
人文地理材料和图表分析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视情况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训练。
《城市化》一节,图表资料很多。
笔者根据不同的资料设计了相关的读图问答题和读图方法的指导。
对于案例,笔者比较注重对其分析的方法和结论的得出,避免为案例而案例。
从而,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掌握知识,也学到了分析图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方法的传授者。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为根本,充分“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和多媒
体制作时处理好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够在实施中调控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