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一轮温习构想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基础落实案2 配子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及相关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经典高考题)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 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 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 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2 倍 C.染色体 1 与 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 相互分离
D.染色体 1 与 3 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 胞中
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
有(N 对)
无
6.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 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高考题组——研考向 考向一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规律性变化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 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 DNA 分子数目不同。(2013·新课标全 国卷Ⅰ,T2A)(×) (2)染色体数为 2n=24 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中期 II 染 色体数和染色体 DNA 分子数分別为 12 和 24。(2016·浙江卷 T3C)(√) (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2 倍。 (2013·江苏卷 T8B)(×)
[考纲要求]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考点 配子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5 年 10 考) 双基梳理 1.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
2.把握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的主要特点(连线)
3.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
解析:图中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 色体的相同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 二次分裂,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A 正确;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过四分体,B 正确; 该细胞中有 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C 正确;该细胞的体细 胞含有 4 条染色体,在其进行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最多为 8 条,D 错误。
(3)联会和四分体 ①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 配对的现象。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 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 做四分体。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 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③一个四分体=1 对同源染色体=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 体=4 个 DNA 分子=8 条脱氧核苷酸链。
解析: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精子 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 错误;精子游向卵子所需能量由细胞呼吸 产生的 ATP 供给,而细胞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正确;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 错误; 受精卵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核基因父母 方各占一半,但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于母方,质基因也 几乎全部来自于母方,D 错误。
(4)观察 2n=6 的某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可见移 向每一极的染色体有 4 条,其合理解释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 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2012·江苏卷 T8A)(√)
(5)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C1、 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 胞(S1、S2)。其细胞核中 DNA 数目 C1 与 C2 相同,S1 与 S2 不同, 贮存的遗传信息 C1 与 C2 不相同,S1 与 S2 相同。(×)
比较
精子形成过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
细胞质分裂方式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是否变形
变形
不变形
一个精原细胞 一个卵原细胞
结果
↓
↓
4 个精子 1 个卵细胞、3 个极体
[思维激活] 识图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①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 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图中的 A 和 B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C 和 D 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和极体
着丝点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变 化
2N→N(减半)
N→2N→N
DNA 数目变化 2N→4N→2N
2N→N(减半)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
染色体主要行 为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 互换;同源染色体分 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 分开变成子染色体
组合
染色单体
无(0)→有(4N)→有 (2N)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低温可使二倍体草鱼的卵原细胞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即减数第一次分裂无法正常进 行,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仍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A 错误; 当细胞继续分裂时,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 点分裂,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并且细胞质不均等 分裂,B 正确;通过该过程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含有 2 对同源染 色体,C 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该三倍体的草鱼应含有三个染色 体组,6 条染色体,而 D 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6 条染色体, D 错误。
答案:B
2.(2017·重庆一中高三月考卷)下图 1 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 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图像;图 2 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数 目变化与分裂时期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基因型为 AaBb 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则该 变异发生于图 2 的 EF 段
B.②图像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于图 2 的 CD 段和 EF 段
A.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部分遗传物质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配 D.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 数目维持恒定
解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只是增大了卵细 胞体积及内部的营养物质,与遗传的多样性、稳定性无关。
答案:C
2c
2n
0
第 中Ⅱ n
2c
2n
0
二次 后Ⅱ 2n
2c
0
0
分裂 末Ⅱ 2n→n 2c→c
0
0
5.减Ⅰ和减Ⅱ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 2N)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间期是 否复制
复制
不复制
分裂过程中细 胞名称
性原细胞→初级性母 细胞→次级性母细胞
(或极体)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 体)→精细胞或卵细胞
答案:B
模拟题组——预趋势 题组一 减数分裂过程及精、卵形成过程的比较 1.(2017·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 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卵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 M、m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解析:图甲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 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 项错误;图丙为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应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可能 为极体,C 项错误;图丙中的 M、m 不是同源染色体,应是姐妹 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D 项错误;图乙是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是均等分裂的,所以应是初级卵母细 胞,B 项正确。
②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如图中的 A 和 C、A 和 D、B 和 C、B 和 D 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①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上图 中的 a 和 a′、b 和 b′、c 和 c′、d 和 d′。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 上图中的 a 和 b(b′)、a′和 b(b′)等。
答案:B
[高考 VS 教材] 高考溯源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 体行为的判断,相关知识来源于教材必修 2 P20 卵细胞形成过程 图解,解答本题还必须结合有丝分裂及多倍体形成机制等知识。
变式即练 (必修 2 P26 基础题 T2 改编)从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作用两个方面分析,下列叙述不是遗传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 的是( )
(6)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7)蛙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过程中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 离。(2012·四川卷 T1C)(√)
(8)果蝇的精细胞中一定存在 Y 染色体。(×) (9)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非同 源 染 色 体 之 间 发 生 自 由 组 合 , 导 致 基 因 重 组 。 (2011·江 苏 卷 T22B)(×) (10)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只发生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
4.完善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相关数目变化
分裂时期
染色体数 目变化
DNA 数 目变化
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 数目变化 4n
n
减数 前Ⅰ 2n
4c
4n
n
第一 中Ⅰ 2n
4c
4n
n
次分 后Ⅰ 2n
4c
4n
n
裂 末Ⅰ 2n→n 4c→2c 4n→2n n→0
减数 前Ⅱ n
答案:C
[师说技巧] 精子和卵细胞分裂图像的辨析及判断方法 (1)图像
(2)判断方法: 不均等—有无同同染源色染体色体—初—级次卵级母卵细母胞细胞
细胞 质分配——均等—有无同同源源染染色色体体——初次或级级者精精第母母一细细极胞胞体
考向三 受精作用的考查 4.(2015·四川卷)精子内的顶体由溶酶体特化而来。精卵识 别后,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溶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 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顶体内储存的溶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D
题组二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 变化
3.(2017·陕西西安高三检测卷)右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 胞图,关于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此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B.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 2 个四分体 C.该细胞中有 4 条染色单体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 4 个
C.若③表示基因型为 AABb 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则该 变异主要发生于图 2 的 CD 段
D.图 1 中①②③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只有①变化 的结果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解析: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发生的变异是 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基因 A、a 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 即该变异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此时细胞内的每条染色 体上含有 2 个 DNA 分子,对应图 2 中的 CD 段,A 项错误;细胞 ②中右侧的两条子染色体的颜色不同,说明该变异是由于减数第一 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交 叉互换所致,属于基因重组,发生于图 2 的 CD 段,故 B 项错误; 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该细胞表示基因型为 AABb 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所以 a 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该变异主要 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即主要发生于图 2 的 BC 段,C 项错误;图 1 中①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②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③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只有①变化的结 果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 项正确。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该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 会,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 目与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 1 和 2 是同源染色体, 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 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随机的,因此染色体 1 与 3 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子细胞 中。
考向二 减数分裂过程相关模式图的考查 2.(2015·天津卷,4)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 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 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 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 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其中可出现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