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形状改变(铁丝弯曲、纸张撕碎等)。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的组成不变。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蜡烛燃烧(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水的沸点是100°C(沸点)。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
- 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
-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例如取用二氧化锰粉末。
- 液体药品:
- 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倒入。
-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 物质的加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约1/3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然后用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他人。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用外焰集中加热。
-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 仪器连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
- 仪器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书写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Ca (钙)、Fe(铁)等。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₂O,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₂+O₂点燃2H₂O,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二、空气。
1.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₂)78%、氧气(O₂)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₂)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
他通过汞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得出结论。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通过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来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注意事项:红磷要过量(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装置气密性要好;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3.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 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两类: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₂)、二氧化氮(NO₂)等)和烟尘。
- 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 防治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
4. 氧气的性质。
-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在- 183°C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 - 218°C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 能支持燃烧: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S + O₂点燃SO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C+O₂点燃CO₂);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3Fe + 2O₂点燃Fe₃O₄)。
- 能供给呼吸:如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运动员、潜水员等都需要氧气。
三、水与溶液。
1. 水的组成。
- 电解水实验:
-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方程式为2H₂O通电2H₂↑+O₂↑。
2. 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C,熔点是0°C,4°C时密度最大,为1g/cm³,能溶解许多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 化学性质: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aO + H₂O = Ca(OH)₂),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O₂+H₂O = H₂CO₃)。
3. 溶液。
- 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 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 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来说,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剂、升高温度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四、碳和碳的化合物。
1. 碳的几种单质。
- 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极),有滑腻感(可作润滑剂)。
- C₆₀: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这种碳单质很稳定。
- 活性炭、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水、防毒面具等。
2. 碳的化学性质。
- 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如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 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 + O₂点燃CO₂);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C+O₂点燃2CO)。
- 还原性:碳能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如C + 2CuO高温2Cu+CO₂↑,在这个反应中,碳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是被还原的物质。
3. 二氧化碳的性质。
-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 化学性质:
-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₂CO₃):CO₂ + H₂O = H₂CO₃,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H₂CO₃ = CO₂↑+H₂O)。
-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₂+CO₂ = CaCO₃↓+H₂O,这个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 一氧化碳的性质。
-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可燃性:2CO + O₂点燃2CO₂,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 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如CO+CuO高温Cu + CO₂,在这个反应中,一氧化碳是还原剂。
- 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五、燃料及其利用。
1. 燃烧与灭火。
-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灭火时设置隔离带。
- 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 煤: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 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离,这个过程叫分馏,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
-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₄),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CH₄+2O₂点燃CO₂+2H₂O。
- 新能源的开发: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