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海洋水与陆地水1课时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pptx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陆地水与洋流第1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pptx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b992b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e.png)
【学以致用】
[考向1: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2023年河北石家庄期末)河流补给决定了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及季节
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水文站观测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据此完成第
1~2题。
1.春季该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推测该水文站位于我国
较高的水体可以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当井水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时,河
水补给井水;反之,井水补给河水。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
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小归纳2:
有些河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
荆江段因是“地上河”而只存在河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不存在地下水
补给河水的情况。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西部地区外流河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
)
(
)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在水的三态中,大气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第2
(2)按存在空间分类: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小归纳1:
湖泊水与河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1)湖泊水与河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想一想: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
种说法是否科学?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f4253d8700abb68a982fb60.png)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本节分析本节是高中《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的氯气是我们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到,第四章教学内容包含知识点比较多:氯气的性质,燃烧的条件和本质,氯水的性质以及漂白原理,漂白液、漂白粉的制取,氯离子的检验以及卤素简介等。
氯气的氧化性以及Cl-的检验是两个重点内容,从氯气的氧化性来看,重点学习氢气等在氯气中的燃烧、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
针对以上内容,对教材进行以下处理:氯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等在氯气中燃烧、Cl-的检验为第一课时(把此内容提前是出于Cl-的检验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第一章时已有所介绍,再者为第二课时氯水成分探究作基础准备);氯水的成分、性质、用途为第二课时。
这样处理可以突出重点,两个重点内容放在两个课时,氯水的成分探究单独为一课时也有利于突破难点。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氢气等在氯气中燃烧及燃烧的本质、Cl-的检验,设计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情景氯气的发现以及其毒害的历史引入→了解氯气性质(出于防毒和给氯气忏悔的机会——造福人类),再介绍有关氯离子的检验,这些知识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
氯气与水、碱反应是《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中的重要内容,第二课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以教师对主要知识点重点讲解为引导进行教学。
先以生活常识——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用来养金鱼的探讨来引入(发现问题),在一种较为轻松的气氛中打开学生的思路。
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提出某些猜想(例如:氯元素在自来水中可能存在Cl2、Cl-两种形式),并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例如:证明了氯水含有Cl2、Cl-、H+),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在探索实验的过程中又引发新的探索(例如蓝色石蕊试纸为什么会变白?为什么曝晒后的自来水可用来养金鱼?由此引入氯水的另一成分HClO及其性质),并让学生自主探究氯气的另一性质——与碱反应。
以设计实验方案的形式从理论上探究并由学生上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彼此互相交流,互相质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4.2.1课时1海水的性质(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4.2.1课时1海水的性质(1)](https://img.taocdn.com/s3/m/d7edc2d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2.png)
①地处湄洲湾南岸,有优质的 海水; ②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 ③纬度低,夏秋季气温高,蒸 发旺盛; ④海盐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 ⑤距铁路、高速公路、泉州港 近,交通便利等。
【题型运用】泉州市泉港区泉港山腰盐场位于福建东南部、湄洲湾南岸,生产
面积达1.5万亩,制盐历史悠久,全过程都在露天条件进行,以海水为原料,依
能量迁移
纬度
Eg:低纬海区高于高纬海区
季节
Eg:夏季高于冬季
深度 海陆分布
大气运动
Eg:夏季表层海水高于深层海水温度
升降温快慢 离岸风
Eg:夏季红海海域温度高
Eg:秘鲁沿岸表层温暖海水被吹走, 深层海水上泛温度低。
其他 Eg:从寒冷地区来的气流降温、反之增温。
海水运动
寒流 暖流
Eg:大陆东西岸较普遍。
水深0-1000米: 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水深1000米以下: 水温低,差异小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季节差异
太阳辐射 纬度差异
图示
洋流性质
海水导热率低;
太阳辐射集中在 海水表层
温跃层
水深200-1000m 水温随深度增 加明显下降
一、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纬度
决定海水温度的基本因素,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靠自然蒸发,盐滩引入卤水后浓缩和结晶产盐。蒸发、降水、风速、日照等气
象因素影响其产量。其优质细白盐闻名全国,除满足上海、浙江、福建等国内
需求外,还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下面图A为山腰盐场位置示意图,
(2)说明山腰盐场纳潮时要备足半个月以上海水的理由。(8分)
①涨潮时海水上涌,海水进入贮水池或高 水库,储存含盐海水; ②每月农历的朔望(或初一、十五)海水 涨大潮,水位高,储存海水量大; ③每月农历的两弦(或上弦月、下弦月), 海水涨小潮,水位低,储存海水量小; ④为防止发生小潮缺水,保证盐场产量稳 定,在大潮时要备足半个月以上的海水。
4.1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高二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1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高二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39d907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2.png)
占全球水量
空
全球水量
1、陆地水
间 分
人类目前可利用的布
水资源
海洋水+陆地水+大 气水(淡水+咸水)
淡水
地下水
100% 2.53%
人类目前比较容易 利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十万分之七
2、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方式
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 大部分河流的补给,来自流域的
。
•因
8月),降水量少 • 因而流量小,夏汛短。
• 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 流域内雨季长,降
水量多 • 因而径流量大,夏
汛长。
P91活动2:若分布于下列气候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试判断其径流量的
,并说明原因。 大/小
下列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A.①—a ②—b ③—c ④—d B.①—d ②—b ③—a ④—c C.①—b ②—c ③—d ④—a D.①—d ②—c ③—b ④—a
(1)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位于____(填甲或乙)位置,分 析形成这种径流补给的原因。 (2)华北春旱严重的年份,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____(填甲或乙)位置的时间较 长。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____(填高或低)。
• 河流稳定、均匀的补
给 来 源 , 15%-30%
• 西部地区山地较高,存在山地 冰川,夏季温度急剧升高,冰 川大量融化,形成汛期。
• 从多年平均来看,冰川融水对河流 径流的丰枯具有调节作用,为什么?
• 在降水较少的年份,晴天较多,气 温较高,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 较多;
• 在多阴雨天的年份,热量相对较少, 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较少。
《水资源及其利用》自然界的水PPT课件(第1课时)
![《水资源及其利用》自然界的水PPT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370b93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7.png)
探究新知 我国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
探究新知
我国的水资源特征
•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3.0×1012 m3,但人均水资源量只 有2.1×103 m3,且低于差距很大。
• 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人均水资源量少,特别是华北 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 水丰沛,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 春季降水少,水资源相对不足。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
第1课时 水资源及其保护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了解中国水资源现状。 2.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探究新知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
海洋水 湖泊水
球
河流水
水
地下水 大气水
生物水
探究新知
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
海水 96.53%
淡水 陆地咸水 2.53% 0.94%
探究新知
二、保护水资源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防治水体污染。
应用新技术、改进工艺、 改变用水习惯。
探究新知
我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
南水北调
探究新知
水污染的危害
影响工农业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探究新知
防治水体污染
工业:重复使用, 污水分级处理。
探究新知 农业: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探究新知
生活: 节约用水, 一水多用。
课后作业
完成 练习与应用 4~6题。
海洋水与陆地水
![海洋水与陆地水](https://img.taocdn.com/s3/m/9303e623dd36a32d737581bb.png)
专题三 陆地水与海洋水[知识梳理]一、陆地水1、陆地水体类型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地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2、河水(1)河流的补给来源:最主要是雨水补给。
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为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
地中海汛期为冬季。
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的春汛。
冰川融水: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
湖泊水: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中下游对河流起蓄洪作用。
地下水: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
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2)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修水库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年际变化:修水库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3、地下水(1)类型(2)潜水的补给来源:①主要是大气降水。
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
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
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4、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类 型 定 义补 给 主要特征潜 水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埋藏较浅承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潜 水 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藏较深 按空间分布分类 按循环周期分类类陆地循环:型海洋循环: 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支态平衡意义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二、中国的河流与湖泊1、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 等降水量线接近。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https://img.taocdn.com/s3/m/df0361dabe23482fb5da4c5e.png)
②融水补给 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这类河 流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春季气温和太阳辐射不像降水 量大,所以春汛出现的时间较为稳定,变化也较为规律。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时间 略迟,常和雨水一起形成夏季洪峰。
⑤人工补给 从水量多的河流、湖泊中,把水引入水量缺乏的河流,向河流中排放废水等,都 属于人工补给范围。
9.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①河流就是所在流域内自然地理背景下的产物。河水是以不同形态和经过不同转化 途径的降水为补给来源的。显然,只有进入河床的水量足以保持经常流动即足以补 偿蒸发和渗透所造成的损耗时,才能够形成河流。湿润地区河网密集,径流充沛, 而干旱地区河网稀疏,径流贫乏,说明河流的地理分布受气候的严格控制。 ②除气候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对径流发生影响。如流域海拔高度、坡度和切割 密度直接影响着影响着径流汇聚条件,地表物质组成决定着径流决定着下渗状况, 植被则通过对降水的截留影响径流等。
5.厄尔尼诺现象 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有来自南赤道洋流并南流的东澳大利亚洋流和沿南美洲海岸北 上的秘鲁洋流。与秘鲁流边部连接一起的大量上涌海水为浮游植物提供了足够的营 养物质,使以此为食的秘鲁鱼产量占师姐领先地位。但有时因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 移,东南信风微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洋流,上涌海 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与寄食鸟类死亡、腐烂,并释放大量硫化氢进入 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洋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持续时间达6个 月以上,成为厄尔尼诺现象。
课件3: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件3: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45b00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2.png)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咸海和贝加尔湖特征对比
咸海(1993数据) 贝加尔湖
水域面积
6.6万
3万
(平方千米)
平均深度(米)
16.1
700
蓄水量 (万亿立方米)
1.064
23.6
年蒸发量(毫米) 1000(大)
小
咸海 (蒸发强)
贝加尔湖 (蒸发弱)
D.11~12月
B 4.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D 5.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能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Βιβλιοθήκη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课堂练习
下图为某区域河流流域图。读图,完成6~8题。
▉分析咸海面积急剧萎缩的原因
天山山脉
咸海区域卫星影像图
补给咸海的水体 大气降水
河流
冰川积雪融水
▉分析咸海面积急剧萎缩的原因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
为促进农业生产,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地区修 建了大量的引水工程,例如费尔干纳运河、卡 拉库姆运河。前者引锡尔河灌溉费尔干纳盆地, 建成了产棉区。后者引阿姆河将卡拉库姆沙漠 改造成了农牧基地。但是粗放的发展模式造成 了水资源浪费严重,很多水资源在传送过程中 蒸发、渗漏,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此外,锡尔河上游的托克托古尔大坝,除了分 配水资源以外,更为吉尔吉斯斯坦全境提供了 一半以上的电力。
▊河流与地下水
河流和地下水相互补给。
02《水与陆地》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02《水与陆地》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14a4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8.png)
02《水与陆地》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小学
二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和陆地是地球上的两种重要环境。
2. 能够区分水和陆地的特征和作用。
3. 能够描述水和陆地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科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水与陆地》。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水和陆地的特征。
3. 水和陆地的模型或实物。
4. 学生绘制水和陆地的画纸。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水和陆地的特征,引发学生对水和陆地的认识和思考。
2. 研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了解水和陆地的
作用和相互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分组,给每组分配水和陆地的模型或实物,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和作用。
4. 深化:让学生用画纸绘制水和陆地的画面,并在画纸上写出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5. 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绘制的画纸,并总结水和陆地的特征和作用。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水和陆地相关的话题,如海洋、河流、山地等,让他们了解更多与水和陆地有关的知识。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水和陆地模型的准确性和描述的正确性。
2. 收集学生绘制的画纸,评估他们对水和陆地特征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参考资源
-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素材
- 水和陆地的模型或实物
- 画纸。
第1课时水的分布和水循环
![第1课时水的分布和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9c199db4680203d8cf2f243e.png)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新知学习
新知一 水的分布
1.水的形态分为____固__态_____、____液__态____、___气__态____。 2.___海_洋____水是地球上水的最主要部分。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水的分布
1.地球上水的分布 [情景展示]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问题探究]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课堂小结
地
球
水的
上
分布
的
水
水的 水循环的成因
循环
水循环的种类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归纳提升] 海洋水是咸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剩余的 0.94%的水量是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 水、土壤水、河水等。它虽然占总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体的种类 较多,并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汇集成为河流水、湖泊水,或转 化为冰川,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汇集到 河流、湖泊或渗透到地下的水,又会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 体的一部分。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 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 持续不断的循环。
3.水循环的重要性 (1)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 个动态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 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2)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以 更新;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4.1水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4.1水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a81b149ddaef5ef7ba0d3cf3.png)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2.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2.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2)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三、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某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2)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状况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组织教学: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
水资源与环境密切相关,也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水资源”。
2、讲授新课教师板书: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教师板书:一、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师提问:水是宝贵的资源,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呢?教师板书:1.水的作用学生回答:(略)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有关资料(略)教师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展示资料(略)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水。
水不仅为维持地球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又与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海洋水与陆地水讲解
![海洋水与陆地水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180c03152d380eb63946d08.png)
海水温度影响因素分布规律海水运动波浪潮汐洋流类型成因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地表水潜水承压水互冰川水河流水湖沼水互海水盐度第3讲海洋水与陆地水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
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邮编054001.邮箱:zhangbingtong@把书读薄·构建知识网络有的放矢·把握复习方向海水温度、盐度、洋流、河流补给形式以及水循环的意义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具体化的考查方式在试卷中十分明显。
常常以局部区域图为信息载体,把与上述内容有关的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因此复习中应将海洋水和陆地水的基本知识,放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中来掌握运用,特别是一些重点区域,如非洲大陆东西两岸、南美洲大陆东西两岸、地中海与大西洋表层、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北冰洋沿岸等应作为复习重点。
2011年这些区域仍将是重点考查地区。
在复习时应注意构建“心理地图”,掌握必要的空间定位方法。
串讲笔记·高考核心突破热点知识1 海洋水1.海水温度(1)热量收支: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
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收>支;中高纬,支>收。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①太阳辐射:水温低纬高于高纬;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晚。
②洋流: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③水温随深度而递减:热量集中表层;1000米以下变化不大,常处于低温状态。
(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因为海水热容>岩石>空气,所以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2.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①降水量与蒸发量:从低纬到高纬,盐度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
一般不同纬度海区盐度比较,要分析蒸发量与降水量因素。
如赤道海区盐度低于副热带。
②河流径流量:近海海域,陆地淡水的注入,淡化海水,盐度较低。
一般近海海域陆地淡水有径流总量大小的差异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差异,从而导致盐度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2864b1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f.png)
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4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4章水的运动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探究二: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析四、学习效果第4章 水的运动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学习目标1.识记水圈的组成,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
2.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不同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
3.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分析其补给特点及影响。
二、必备知识(一)陆地水体1.主要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2.特点(1)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
(2)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3.主要作用(1)影响自然环境⎩⎪⎨⎪⎧调节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2)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①提供淡水资源。
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4. 地球水圈中淡水占比很小,只有2.53%,且绝大多数淡水存在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因此可供人类所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应切实保护水资源。
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上有丰富的水,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之一。
(√)(2)陆地水体只有水量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3)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实质: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
2.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1)河流与湖泊(2)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3)河流与冰川、积雪补给水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 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河流会出 现春汛3. 注意(1)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和长江的荆江河段都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湖泊的位置。
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全年都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而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对河流水起调节作用,洪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人造湖泊(水库)的防洪作用就体现了这一原理。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必修1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542f59758f5f61fb73666fd.png)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1)定义:流域地表_冬__季的积雪,至次年_春__季随着天气转暖而融化,对河流进行 的补给。 (2)特点:_连__续__性和日变化。 (3)水量变化:与流域的_积__雪__厚度、地形状态有关。
3.冰川融水补给:
定义 作用
_永__久__性__冰__川__的消融对河流的补给 对河流径流的丰枯具有_调__节__作用
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来自关系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 1.陆地水体的组成: (1)地表水:包括河水、_湖__泊__水__、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地表水体。 (2)地下水: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 2.相互关系: (1)定义: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_水__源__补__给__关系。 (2)表现:各类陆地水体不断地运动更新和_相__互__转__化__,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典例示范】 (2019·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 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 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 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解此类题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1)知道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2)明确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选择河流补给类型。
【解析】恒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要靠雨水补给。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 是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位于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该流域地区常年最稳定的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因此共有三种类型,高 山冰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答案: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教案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6b1abcad02de80d5d8400b.png)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一课时【课时内容】海水的性质【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文字资料分析海水热量收支状况。
(地理实践力)2.通过图文资料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水平与垂直变化、时间变化规律。
(地理实践力)3.结合图表文字材料探究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4.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自然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图文资料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水平与垂直变化、时间变化规律2.结合图表文字材料探究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教学过程】一、激趣诱思夏季酷热难耐,下水游泳成为人们的一大乐事。
每年我国有数千人死于溺水事件,但在西亚约旦死海,人们游泳从没发生过溺水事故,人们都漂浮在水面上,打着伞,看着书,这种现象有何奥秘?二、探究活动(一)海水的温度海水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
(二)海水的温度1.定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2.热源: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3.海水温度的变化(1)随时间变化: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2)空间变化①水平方向上: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②垂直方向上:水温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深水区,水温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4.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1)海水能够调节大气温度。
夏季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沿海地区降温变缓。
(2)海水温度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影响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问题探究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一个珊瑚的世界。
这里的珊瑚千姿百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状的。
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绚丽多彩。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精品课件)高二地理(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精品课件)高二地理(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a2d10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d.png)
1、陆地水体
陆地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1)组成:由 、固态和 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2)特征:连续但 。
气态
液态
不规则
2. 水体空间分布
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8%
解析
课堂小结
陆地水体
相互转化单向转化
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对长江径流起削峰补枯作用。
课堂检测
(3)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在时间上的差异,并简述其成因。
从季节来看,长江作用主要发生在7~9月份,而鄱阳湖作用集中在4~6月份,这与雨带的推移有直接的关系。
课堂检测
差异:4~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9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成因:4~6月份,锋面雨带主要在长江以南,鄱阳湖流域流量迅速增加,此期间鄱阳湖向长江的补给作用增大,从而使鄱阳湖作用增强。7~9月份,长江干流处于汛期,径流量大,长江补给鄱阳湖。
合作探究
等潜水位线
等潜水位线
积雪融水
雨水
西藏仁龙巴冰川(帕隆藏布江源头)
合作探究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2300多千米.上游山区年均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多河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0%。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下图表示胡佛大坝修建前后坝下某段流面流量的年际变化。
(1)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右图示意1957~ 2008年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
课堂检测
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为相互补给关系。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补给鄱阳湖;当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时,鄱阳湖补给长江。
第一学期、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课时
![第一学期、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dd2c5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8.png)
展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鄱阳湖水系和长江水汇入湖区水量大,湖水水位上涨,淹没湖 岸;冬季降水少,鄱阳湖水系汇入湖区水量小,鄱阳湖水流入长江,湖水水位下降,湖岸湿地干涸出露; 位于湖岸地区,湖水较浅等。 2.大气降水,冰川、积雪,河流,湖泊
作业
1.陆地淡水中占比例最大的是( )
A冰川
B地下淡水
C土壤水
D河水
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
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1.水圈 2.水体的分类 3.陆地水体 4.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5.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陆地水体及其相 互关系
1.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 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重 点说明河流与其他水体之间的补
目录
01
陆地水体 02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情境导入
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 20世纪60 年代以来,咸海水域面 积不断缩小。1987年,咸海分成南 北两部分。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 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在世界湖 泊中仅排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 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
思
1.解释南矶湿地出现“一年一度水陆交替”现象的成因
2.绘制简易示意图,说明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积雪等 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议
展
1.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陆地淡水包含了冰川、地下淡水,以及其他淡水中的湖泊水、河流水 等。 2. 淡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3.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 水资源;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水温与 深度的关系
三、海水盐度 1.概念 概念 2.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见图 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见图 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见图) 3.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①气候:( )量和 量和( ①气候: 量和 –②河流径流 ② –③洋流 ③ –④结冰 ④ )量之差 量之差
注意横纵坐标? 注意横纵坐标?
A
B
D
C
E
比较 A和C 和
蒸发量
C B D A E
60o 30o 0o 30o 60o
思考: 思考:
1. A,B,C三点的盐度高 三点的盐度高 低顺序为? 低顺序为?其主要影响 因素是什么? 因素是什么? 2. D,B,C三点的盐度高 三点的盐度高 低顺序为? 低顺序为?其主要影响 因素是什么? 因素是什么?
•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 – – – ①不同纬度海区(见图) 不同纬度海区(见图) ②同纬度不同海水 ③同一海区不同季节 同一海区不同深度(见图) ④同一海区不同深度(见图)
• 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 ①原因 – ②调节
1.海洋热量的 海洋热量的 收入来源? 收入来源?支 出方式? 出方式? 2.海洋热量收支 海洋热量收支 的纬度分布? 的纬度分布?
4.2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地球上的海洋 二、海水温度 三、海水盐度
4.海岸带 海岸带 (1)概念 概念 (2)人类 人类——海岸 人类 海岸
二、海水温度
收:
• 1.海洋热量的收支 海洋热量的收支
支:
整体平衡(一 整体平衡 一 年中, 年中,整个 水体)(见图 见图) 水体 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