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高考语文考前精准模拟练卷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考语文必刷卷(卷三)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的开放机制和大众写作浪潮形成了“召唤结构”——读者即作者,各行从业者、爱好者贡献自身知识和经验,专业实力和工作背景使其具备了把握相关题材的天然优势,相对容易满足读者的知识“干货”诉求与“业内”情感共鸣,但在可读性和艺术性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批网络作家结合自己熟悉的工作与生活,亲历者以“第一视角”书写一线真实面貌,用纯熟精准的行业叙事能力提升了类型文学的“技术含量”。
网文品类逐渐细分化,辐射扇面扩至医疗、刑侦、社区工作等相对“小众”题材,传递出饱满的时代信息。
部分作家无法对一些特殊行业进行深入认识,写作使用的多半是公共材料,再经有限想象完成,或干脆闭门书斋、放弃了解“新生活”,将一大块写作领地拱手让人,因此“行业作者”适时填补了这个空白。
“行业写作”也把目光投向了以往文学作品较少关注的群体,比如《不负韶光》以青年网民“毛毛虫”的“八步蝶变”为主线,勾勒了主人公从“网络刺头”到积极投身基层公益服务的蜕变之旅,表现了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时代风貌。
业内曾经习惯拿阿瑟·黑利的《大饭店》《航空港》《汽车城》等“行业小说”抱憾中国当代小说缺乏行业叙事能力,近年来这一短板因网络文学的发展得以弥补。
跨行业写作大大充实了创作空间,给文学注入新鲜血液。
评论家谢有顺认为“行业写作”走俏,故事起了决定性作用,行业作者在经验、素材的运用上,比一般作家的纯粹想象更具新鲜感和刺激性。
但这是否就能弥补艺术性的不足?“一些行业文、职场文更多是‘挂羊头卖狗肉’,离不开‘言情卖萌霸道总裁’模式;有的作品囿于职业说明书式描写,难以冲破目标读者限定。
”有学者指出,过于“原生态”的书写,流于“行业知识罗列”,少了艺术化的二度加工与提炼。
网络小说的业余作者多过专业作者,经典的文学训练和修养是短板;但打动人的作品并不一定总是训练有素、语言精良的。
比起辞藻上的字斟句酌,如何避免依赖“穿越、重生、金手指、开挂、打怪升级”等套路,反而是更大挑战。
“提升行业网文的内在力量,需要作家在时代逻辑、文明认知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样的作品自然会多一份恢弘的底色、典型人物的魅力和类型文学的高级感。
”
(摘编自许旸《职场人写行业故事,网络文学会否涌现一批“专家型作者”?)
从网络文学发展历史看,早期的网络文学因新媒介与知识分子的率先遭遇,短暂出现过一批拥有名校背景的知名网文作者。
受到中西幻想小说传统的洗礼,武侠、玄幻、奇幻等类型是这些高学历作者的创作乐土。
之后,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化,读者受众分层,资本驱使下的类型化复制提速,使得网络文学写作过分依赖“爽感”套路。
相应的,大众阅读的数字化转型在为网文作者创造财富和IP奇迹的同时,也形成了低年龄、低学历、非专技化的创作队伍。
固然好作家未必与年龄、学历、专技背景画等号,但泥沙俱下是网络文学发展至今毋庸讳言的基本事实,网络文学的品质与内涵问题始终是一个待解命题,这与作者人群结构性密切相关。
也因此,近年来社会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核心关切,就是现实题材创作如何提质增量,如何总体提升网络文学的审美水平,完成精品化,迈向经典化。
网络文学所拥有的骄人之处不仅仅是“爽文”可读性,还有强大的知识传递能力——作者专业知识背景多元化后,在网文中呈现各行业专业信息与丰富经验。
在此意义上,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或转为专职的网文作者,将逐渐成为网文界最为硬核的特点。
我们有理由把网络文学精品化的一部分期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从既有专技人员撰写的网文作品来看,技术知识脉络细节精准、故事与科技融合密切,呈现出了真实感和历史感。
比如《大国重工》作者对于中国重工业各门类基本知识体系和发展历程的熟稔度,读之宛然帮助我们弥补了认知的短板,从故事和人物中温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发展的筚路蓝缕和精神风貌。
又比如《大江东去》,便蕴含了作者作为一个企业管理层,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型企业实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发展和经营的理解。
读这些小说,不只是代入回忆,同时也是增补见闻。
另一方面,专技人员网文创作呈现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值得肯定。
他们所呈现的知识与价值,会影响更多有追求的网文作者,与网文传统里重考据、擅物质与历史建构的特质完全融合,于是出现了《大医凌然》这一类的作品。
虽然依旧用的是网络文学的“爽感”机制,但对医学、生物学的知识及实践体系几近专业级水准,令读者体验到科学的美感、一种写一行而专一行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
(摘编自夏烈《专业知识作者正在改变网络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业作者因专业实力和工作背景具备了把握相关题材的天然优势,创作的故事更具新鲜感和刺激性,从而解决了艺术性不足的问题。
B.专业作家写作使用的多是公共材料,再经想象加工,甚至躲进书斋放弃了解“新生活,使一大块写作领地被别人占领。
”
C.中国当代小说曾缺乏像阿瑟·黑利的“行业小说”那样的行业叙事能力,这一短板因网络文学的发展得以弥补。
D.出现了低年龄、低学历、非传技化的创作队伍,必然会导致网络文学水平的急剧下降,网络文学的品质与内涵问题成为待解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业写作结合了作者熟悉的工作与生活,还把目光投向以往文学作品较少关注的群体,这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多元繁荣。
B.“言情卖萌霸道总裁”模式、过于“原生态”的书写和“行业知识罗列”等状况影响了行业写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C.网络文学的作者经历了从拥有名校背景的网文作者到读者即作者的转变过程,作品经历了由爽到虐的过程。
D.当来自多个行业的写作者,将从业经验注入网文写作,网络文学所拥有的不仅是“爽文”可读性,还有强大的知识传递能力。
3.下列作品在材料中的引述,不是用以强调传技人员参与网络文学写作的一项是()(3分)
A.《武动乾坤》
B.《大国重工》
C.《大江东去》
D.《大医凌然》
4.请根据材料二,给“爽感”套路下一个定义。
(3分)
5.《大国重工》曾获首届“天马文学奖”,请结合材料,分析作品取得成功的原因。
(5分)
【答案】
1.C
2.C
3.A
4. “爽感”套路是网络文学中的一种以主角光环加身成功逆袭为特征的能给读者带来强烈愉悦感的写作套路。
5.①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专技人员,相对容易满足读者的知识“干货”诉求与“业内”情感共鸣。
②他们在经验、素材的运用上,比一般作家的纯粹想象更具新鲜感和刺激性。
③作品多了一份恢宏的底色、典型人物的魅力和类型文学的高级感。
④这些作品呈现出真实感和历史感,呈现出值得肯定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项“从而解决了艺术性不足的问题”错误。
从材料一第一段中“专业实力和工作背景使其具备了把握相关题材的天然优势……但在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性上仍有较大空间”看。
艺术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B项“专业作家”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部分作家无法对一些特殊行业进行深入认识,写作使用的多半是公共材料”,对象错误。
D项“必然会导致网络文学水平的急剧下降”表述绝对,材料二第一段中说的是“固然,好作家未必与年龄、学历、专技背景画等号,但泥沙俱下是网络文学发展至今毋庸讳言的基本事实”,原文说的是“好作家”与“年龄、学历、专技背景”之间不是必然的联系,所以低年龄、低学历、非专技化的创作队伍不一定会导致网络文学水平的急剧下降。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作品经历了由爽到虐的过程”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的“早期的网络文学……以虐文打天下……之后,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化……网络文学写作过分依赖‘爽感’套路”可知,网络文学作品经历了由虐到爽的过程。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材料中强调专技人员与网络文学写作的是材料二第三段和第四段,选项所给四部作品也都出现在材料二。
第三段讲专技人员参与网络文学写作,使作品呈现出真实感和历史感,所举例子是《大国重工》和《大江东去》;第四段讲讲专技人员参与网络文学写作,使作品呈现出现实主义写作精神,所举例子是《大医凌然》。
故B、C、D三项中的作品在材料的引述均是用以强调专技人员与网络文学写作的。
《武动乾坤》出现在材料二第一段,根据“比如……《武动乾坤》”前后的内容可知,举《武动乾坤》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网络文学写作的“爽感”套路的特征。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与下定义的能力。
根据“爽感”可以在确定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材料二的第一段。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根据题干对《大国重工》等作者身份的介绍可知,作者是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可从材料中找到能体现专技人员的“行业写作”特点、优势等信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五月中旬的有一天午后,我又无端感着了一种悲愤,本想上城南的快乐地方,去寻些安慰的,但袋里连几个车钱也没有了,所以只好步行。
我走到胡同的西口,忽而从角上的一间破屋里漏出几声大声来。
这声音我觉得熟得很,稍微用了一点心力,回想了一想,我马上就记起那个身材瘦长,脸色黝黑,常拉我上城南去的车夫来。
我站住静听了一会,听得他好象在和人拌嘴。
我坐过他许多次数的车,他的脾气是很好的,所以听到他在和人拌嘴,心里倒很觉得奇怪。
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
他平常非常沉默寡言,不过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他却总来回答你一句两句。
有一天我在前门外喝醉了酒,往一家相识的人家去和衣睡了半夜,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弦月上升的时刻了。
我雇车的时候,又遇见了他。
半夜酒醒,一路上听了他许多不堪再听的话……他说这个年头儿真教人生存不得。
他说洋车价涨了一个两个铜子,而煤米油盐,都要各涨一倍。
他说洋车出租的东家,真会挑剔,一根骨子弯了一点,一个小钉不见了,就要赔很多钱。
他说他一天到晚拉车,拉来的几个钱还不够供洋车租主的绞榨。
他说他的女人不会治家,老要白花钱。
他说他的大小孩今年八岁,二小孩今年三岁了。
……我默默的坐在车上,看看天上惨澹的星月,经过了几条灰黑静寂的狭巷,细听着他的一条条的诉说,觉得这些苦楚,都不是他一个人的苦楚。
我真想跳下车来,同他抱头痛哭一场,但是我着在身上的一件竹布长衫,和盘在脑里的一堆教育的绳矩,把我的真率的情感缚住了。
自从那一晚以后,我心里就存了一种怕与他相见的思想,所以和他不见了半个多月。
我静听了一忽,才知道他吵闹的对手,是他的女人。
一时心情被他的悲惨的声音所挑动,我竟不待回思,一脚就踏进了他住的那所破屋。
我进去叫了他一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的动气,他就把手一指,指着炕沿上的那女人说:“这臭东西把我辛辛苦苦积下来的三块多钱,一下子就花完了,去买了这些捆尸体的布来。
……”
说着他用脚一踢,地上果然滚了一包白色的布出来。
他一边向我问了寒暄话,一边就蹙紧了眉头说:“我的心思,她们一点儿也不晓得,我要积这几块钱干什么?我不过想自家去买一辆旧车来拉,可以免掉那车行的租钱呀!天气热了,我们穷人,就是光着脊肋儿,也有什么要紧?她却要去买这些白洋布来做衣服。
你说可气不可气啊?”
我这听了这一段话,心里虽则也为他难爱,但口上只好安慰他说:“做衣服倒也是要紧的,积几个钱,是很容易的事情,你但须忍耐着,三四块钱是不难再积起来的。
”
夏至以后,北京接连下了半个多月的雨。
我因为一天晚上,没有盖被睡觉,惹了一场很重的病,直到了二星期前,才得起床。
起床后第三天的午后,我看看久雨新霁,天气很好,就出了门走往西边。
走过那胡同角上的破屋的时候,我只看见门口立了一群人,在那里看热闹。
屋内有人在低声啜泣。
我以为那拉车的又在和他的女人吵闹了,所以也就走了过去。
我踏近前去一看,破屋里并没有拉车的影子,只有他的女人坐在炕沿上哭。
我向一个立在我旁边的中年妇人问了一番,才知道她的男人,前几天在南下洼的大水里淹死了。
死了之后,她还不晓得,直到第二天的傍晚,拉车的同伴认出了他的相貌,才跑回来告诉她。
我看看周围的人数少了,就也踏也进去问她说:“你还认得我么?”
她举起肿红的眼睛来,对我看了一眼,点了一点头。
我趁此机会,就劝他说:“看养孩子要紧,你老是哭也不是道理,我若可以帮你的忙,我总没有不为你出力的。
”
她听了这话,一边啜泣,一边断断续续的说:“我……我……别的都不怪,我……只……只怪他何以死的那么快。
也……也不知他……他是自家沉河的呢,还是……”
她说了这一句又哭起来了,我没有方法,就从袋里拿出了皮包,取了一张五块钱的钞票递给她说:“这虽然不多,你拿着用罢!”
她听了这话,啜泣着对我说:“他……他活着的时候,老……老想自己买一辆车。
你……你老爷心好,请你,请你老爷去买一辆好,好的纸车来烧给他罢!”
我听了这话,心里愈觉得难受,对她说:“他是我的朋友,那纸糊的洋车,我明天一定去买了来,和你一块去烧到他的坟前去。
”
连天之后,那纸洋车糊好了,恰巧天气也不下雨,我早早吃了午饭,就雇了四辆洋车,同她及两个小孩一道去上她男人的坟。
车过顺治门内大街的时候,因为我前面的一乘人力车上只载着一辆纸糊的很美丽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只是凝目的在看我和我后面车上的那个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中年妇人。
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只想放大了喉咙向着那着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的叫骂:“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
呀!你们还看什么?”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四日作于北京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看车夫的样子“好像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可见,车夫因饱经生活摧残而显得衰老憔悴。
B.“我”在听了车夫的诉说之后,认为这些苦楚不是他一个人的,说明车夫这一人物是那个年代底层劳动者的缩影,升华了小说的情感表达。
C.“我”想与车夫一起抱头痛哭,却被身上的长衫和“脑里的一堆教育的绳矩”所束缚,这是“我”的自我剖析,使主人公形象更为立体。
D.小说通过讲述“我”与车夫的交往经历,既交代了车夫悲惨结局的出现缘于当时恶劣的社会生存环境,更突出了“我”命运的凄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感、所为讲述故事,表现旧社会的苦难,更能激发读者情感共鸣,让读者感受更为深刻。
B.小说插叙“我”在一次酒后雇车时遇见车夫,并听了他许多不堪在听的话,其中有他对妻子的抱怨。
为后文写二人之间的吵闹做了铺垫。
C.“惨淡的星月”“灰黑静寂的狭巷”的环境描写,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都烘托出此时“我”因不愿再听车夫的抱怨而心烦意乱的不耐心的心理。
D.小说标题“薄奠”指的是“我”对车夫微薄的祭奠,“我”的奠品虽然简陋,却表现出“我”这个贫穷知识分子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8.你认为“洋车”这一物象,在表现车夫上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试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6.D
7. C
8.①洋车是车夫生存的工具,衬托出车夫生存的艰辛。
车夫靠艰辛的拉车来养活家人,洋车有一点损坏就要受到洋车租主的剥削,洋车的存在衬托着车夫生存的艰辛。
②洋车承载着车夫对生活的希望,代表着车夫美好的追求。
车夫希望攒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旧车,这样能免掉车行的租钱,洋车代表着车夫的希望与梦想。
③洋车是对车夫最后的祭奠,寄托着对车夫的哀思。
车夫死后,“我”受到车夫妻子的请托,用纸糊的洋车代替车夫生前无法得到的洋车,寄托着对车夫的哀思。
9.①照应题目。
最后一段写“我”买了纸糊的洋车和两包锭子与车夫的家人一起去祭奠车夫,照应了小说的标题。
②突出了车夫及家人的悲惨命运。
最后一段描写了街上的红男绿女凝视着“我”和车夫的家人去祭奠的情形,他们的淡漠与车夫妻子的悲伤形成强烈对比,更凸显了人物的悲惨命运。
③通过“我”直接的情感抒发深化主旨。
最后一段写“我”想对大街上的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地叫骂,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上层阶级的痛恨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解析】
6.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能力。
D “更突出了‘我’命运的凄婉”错误。
小说在对“我”与车夫的交往经历的叙述中,主要突出的是车夫命运的悲惨,文本内容并未表现“我”命运的凄婉。
故选D。
7.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
“但都烘托出此时‘我’因不愿再听车夫的抱怨而心烦意乱的不耐心的心理”分析错误。
“惨淡的星月”“灰黑静寂的狭巷”烘托出的是“我”听出了车夫的抱怨后,对这个剥削压迫底层人民的社会的失望、悲愤。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象重要作用的分析。
作答时应着重分析洋车这一物象与车夫之间的关系。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重要文段的作用。
分析小说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人物、情节、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然后回到原文,具体对原文最后一段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4 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雠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B.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C.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D. 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B.治国不失秉秉: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宥:宽恕。
D.君有加惠于其臣加:增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C.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