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说课稿 西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上册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
除法说课稿西师大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现在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也是后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跳上计算的笔算除法的基础。
其实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所以学生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
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试商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同学间讨论和老师讲解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情况下掌握试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四、说教学方法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发现法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感知”——“比较”——“理解”——“总结”这一认知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本节课试商的基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节课竖式计算的基础。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迁移到新的学习中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2÷4= 75÷5= 复习铺垫的题是让学生在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唤起笔算的方法,为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找到生长点。
2、()里最大能填几? 21 ×()<190
72 ×()<300
69 ×()<380
53 ×()<354
88 ×()<874
填空题目是为学生体会将两位数上估或下估后计算,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在本课中,我根据教材例题创设了老师买球、分球这样的一个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问题的全过程。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解决问题1:王老师带500元钱去买足球。
如果买62元一个的足球,最多可以买几个?先说算式,然后再动手试一试笔算。
此时可以在学生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应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试商的过程,以及根据余数的大小判断试商的结果是否正确。
商应写在哪个数位上。
2、巩固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完成一或两道练习题目(153÷51 504÷63)。
(全班齐练、展示学生作品后请学生说计算过程)学生完成后,互相检查,找出出错的地方,进行纠正(主要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
3、解决问题2:学校有211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39人,需要几辆客车?
先说算式,然后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重点放在阴道学生说出试商的过程,将除数“五入”为40后试商。
4、通过对两个问题计算方法的比较,体会出“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三)探究发现,操作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探讨笔算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
生对算理的理解。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段体验成功的机会。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高计算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
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练习内容,按不同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学生进行适量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例题后面的“试一试”,使学生把握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二层次,完成竖式计算并验算,使学生在掌握正确计算的方法后掌握检查的方法。
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通过密切联系实际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比较迁移,归纳小结。
通过学习,总结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和计算方法。
六、说板书板书是展示例题关键的体现,因此本节课我计划问题1的计算过程由我演示写出。
而问题2算式的板书由学生完成。
另个板书同时出现后,学生观察比较后总结出试商的方法。
附送: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上册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
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方法,会解答两步混合运算题目的基础上,学习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理解含有两级运算和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是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课时安排:7课时
信息窗一: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文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2、学生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单位
×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展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星期六,四(一)中队的队员们要去做小小志愿者(出示P85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1、梳理信息
生:我知道了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
还知道,文具盒每个29元,一个笔记本5元,一支钢笔8元。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
学数学不仅仅要能发现问题、整理信息,也要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上学问题呢?
2、提出问题
生1: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
生2:还可以问,卖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3:买40本笔记本多少钱?
生4:卖30支钢笔多少钱?
生5:根据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买这些礼物一共需要多少钱?”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师: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需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
(1)独立试做,初步感知
师:不要急于回答,请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谈想法。
生1:29×10=290(元)。
29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用乘法计算,所以就是29×10=290(元)。
师:听懂他的想法了吗?谁再起来说一说?
生2:因为一个文具盒师29元,29元就是它的单价,他们一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算式就是29×10=290(元)
(2)再次试做,对比发现
师:买40本笔记本又得花多少钱呢?再做做试试。
学生做题。
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3)合作交流,梳理建构
师:刚才我们是用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也就是文具盒的“单价”,乘要买的个数,得出了总价钱。
(提示)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买的个数=总价钱
在日常生活中,像每个文具盒的价钱、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一般叫作“单价”(板书:单价),而要买的个数就叫作......
生1:个数。
生2:数量。
因为文具盒是论个,但本子论本,所以不能叫个数,而应该是数量。
师:对于她说的理由,你认为怎么样?
师:是啊!正因为如此,我们再平常生活中,一般把个数、本数、支数,还有......都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就叫作数量。
(板书:数量)
用单价乘数量,所得的结果就是总价。
(板书:总价)
(4)活学活用,巩固理解
“单价×数量=总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自主练习1),先自己在心里说一说,哪位同学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
师:如果要买3瓶可乐,应该怎样列式?根据的数量关系是什么?生:2×3=6(元),根据的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师:橙汁、桃汁和梨汁呢?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生组内说,老师先后参与到两个小组里。
)
2、探究混合运算
师:通过刚才的试做,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那么,要求“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你打算怎么做?
1、独立试做。
师:在练习本上自己做做试试。
学生试做,老师巡视,并让两名学生发哦黑板上板演。
2、合作交流。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1:请大家看黑板。
因为要求“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我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先求出40本笔记本的总价,再求出钢笔的总价,最后把两个总价相加就是一共要花的钱了。
师:这是一种做法。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做法,谁来说一说?
生2:我也是根据“单价×适量=总价”先求出一种的总价,再求出另一种的总价,再加起来就是一共要花的钱。
师:“5×40”和“8×30”各求的是什么?
生:笔记本的总价,钢笔的总价......(师板书)
四、课堂小结
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单价×数量=总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构建
师:对于上节课我们解决的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体,我们想到分析计算和列综合算式这两种方法。
而除了昨天我们学习的“单价×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外,混合运算也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板书:混合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对于它的运算顺序,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和我们前面所学的乘加、乘减,还有除减的算式一样,也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师:是的,像这种前后是乘法或除法,中间是加法或减法模样的算式,还有一个好玩的名字,叫作扁担乘或扁担除,计算时,我们可以在一步计算当中直接求出结果。
如计算“5×40+8×30”时,我们就可以先求出“5×40”和“8×30”的积,然后再相加。
生2:老师,我还有种做法。
师:好,你来说。
生2:我也是列的综合算式,算式是8×30+5×40,答案也是440元。
师:你说的慢一点,我把你的算式记下来。
(师板书)
师:恩,他这样做行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3:可以这样做。
他们的做法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先球了30支钢笔的总价,然后再求40本笔记本的总价,他们两个先算谁,结果都是一样。
师:听明白了吗?对于一道算式当中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法的,我们要先算...再算...
生答乘除,加减。
三、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完成基本练习。
师:做两道小题,试一试?
(出示教材当中的“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生做题,师巡视。
生展示: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所以先算11×7和15×4的积,答案是17,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不仅结果对了,而且书写也还是那么工整,看!这等于号上下对的多齐,你的呢?
1、变式练习。
师:自己错了要看得出来,别人做的题,能不能检查一下呢?(屏幕出示自主练习5)
师:呵,这么快就发现问题了!好,我们先看第1题。
生1:他是先算了240-40了,应该先算除,再算乘,最后才能算减法。
(课件当中以1、2、3标出运算顺序)
师:第2个。
生2:也是错了。
在这道题,应该先算560÷7,然后算乘法,但他先算了7×8,所以错了。
师:你看,我们不是一直在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吗?你看,他不就先算了乘,又算得除吗?
(课件当中以1、2、3标出运算顺序)
生3:哎呀!不是!“先算乘除”并不是说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而是说当一个式子里,有乘法、有除法,还有加法、有减法时,要从左往右算,要先想乘法或者是除法,然后算加法或者是减法。
师:原来是这样啊!你们听明白了?最后一道题呢?
生4:对了!
(课件当中以1、2、3标出运算顺序)
1、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2)自主练习第4题。
(3)解决问题。
四、回顾总结,体验愉悦
生谈收获。
混合运算
5×40+8×30
= 200+240
= 440(元)
答: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要花440元。
第三课时(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不带括号的散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准确地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题)填一填。
1、计算850+260×5÷13时,应先算()法,再算(
法。
2、26与4的积,再加上125与25的商,列式为(结果等于()。
3、90+56÷2×3的最后一步算()。
二、(重点题)计算下面各题。
500÷25+96÷24 25×30+48×52
420+78÷13×54 140-20×5+25
三、(辨析题)下面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640-400÷5×8 法,最后算()),)
=640-400÷40
=640-10
=630 ()
820-120×5+48
=700×5+48
=3500+48
=3548 ()
四、(创新题)把下面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90×3=270 300÷5=60 270+60=330
综合算式:()
2、48÷6=8 8×64=512 960-512=448
综合算式:()
五、(生活应用题)
为了保护地球,四年级部分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一班28人,共植树308棵,二班39人,共植树351棵,二班比一班平均每人少植树多少棵?
六、(难点题)
张阿姨要买3副羽毛球拍和1副乒乓球拍,已知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是乒乓球拍的3倍,买羽毛球拍比买乒乓球拍多花多少钱?
板书设计:(学生板演)
信息窗二、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食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使同学们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