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复习课时作业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第1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课时作业]
命题报告
难易度
考查点
简单中档稍难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 3
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5 4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9 12 11
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
6、7 8、10
商品市场
一、选择题
1.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黄金提供动机”可知追求黄金是新航
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答案:D
2.该图是美国芝加哥为庆祝哥伦布航行到美洲400周年而发行
的一枚邮票,请问该邮票发行的时间应在 ( )
A.1492年
B.1519年
C.1892年
D.1897年
解析:本题是一道简单的时间记忆题。
只要知道哥伦布到美洲的时间是1492年就清楚了。
答案:C
3.(2020·汕头模拟)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
”对“过渡性社会”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在欧洲,大约出现在15世纪至工业革命前后
B.封建主义急剧衰落但尚未消失
C.社会经济结构由重商转向重农
D.资本主义兴起但未居于支配地位
解析:传统的农业社会是重农,现代工业社会更重视工商业的发展,那在这两种社
会类型之间的社会经济结构应该是由重农转向重商。
答案:C
4.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居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解析:“大陆的尽头,大海的开头”即从地理位置考虑,指明葡萄牙率先进行的对
新航路的探索。
也正是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葡萄牙加大了对外的侵略和扩张,
成为第一个世界性的强国。
答案:C
5.15世纪末,某人想去印度淘金并达到了目的,他跟随的是谁的船队 (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③
解析:解题关键是掌握是谁开辟了抵达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
达美洲的新航路,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故首先排除①②。
再根据“15世纪末”排除④,因为麦哲伦船队航路是在1519~1522年。
答案:D
6.(2020·临沂测试)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在上古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没有全球性大国,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
其原因不.包括 ( )
A.开辟了新航路
B.进行了海外殖民掠夺
C.具有勇于探险和开拓的精神
D.资本主义发展快
解析:15世纪、16世纪时,葡萄牙、西班牙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
答案:D
7.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右图是这次世博会
的会徽。
根据会徽传递的信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
( )
A.船舶与海洋
B.启蒙与民主
C.科技与进步
D.民族与世界
解析:由图中的数字500字样可以推知,这个会徽具有纪念哥伦布的信息,因为哥伦布就是意大利热那亚的水手,他在1492年进行新航路的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1992年,正是500周年的纪念,所以,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船舶与海洋。
答案:A
8.1628年,荷兰人曾经自豪地说:“以前处于尼德兰统治之下,是世界的边缘,现在
在它的中央,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荷兰是尼德兰的殖民地
B.荷兰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C.荷兰成为殖民大帝国,拥有大量的掠夺来的财富
D.荷兰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
解析:通过时间分析,17世纪是荷兰人的世纪,而这时的荷兰主要通过扩张而掠夺了大量的财富。
答案:C
9.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
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解析: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认为他们发现了美洲;而美洲土著人则认为这是对美洲的侵犯;而全球史观则不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上,认为这是两种不同文明的交汇。
答案:D
10.“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
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 )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解析:从“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看出血腥掠夺。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2020·宁夏、辽宁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
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和“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价值的判断要注意其相对性。
答案:(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
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中国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送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
——[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2: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3: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尼德兰(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
—— [美]弗兰克:《白银资本》
请回答:
(1)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2)材料2中所述历史现象对中国经济、思想和文学方面各产生了哪些影响?试从政策角度分析中国没有维持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1、2,如何理解材料3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前后东西方经济状况的对比。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即可,但要注意西方正是以新航路开辟为契机开始了大发展,成为东西方经济对比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正像新航路开辟以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资本主义的开放发展中日趋衰落。
答案:(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中国手工业发展(丝织业、制瓷业发展)。
(2)商品经济或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小说兴盛。
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3)当时中国生产规模大,商品竞争力强,占市场份额大或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世界经济中心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