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书模板
1.计算概述
1.1.项目概况
1.2.分析目的
1.3.计算依据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

2.构造说明
2.1.屋面构造
屋面构造类型(由外至):
第1层:C20细石混凝土,厚度50 mm
第2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
第3层:LINS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厚度90 mm
第4层:卷材防水层,厚度1mm
第5层:加气泡沫混凝土1,厚度20 mm
第6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
第7层:钢筋混凝土,厚度120 mm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 =0.50
表1 屋面类型传热阻值
2.2.外墙构造
外墙主体部分构造类型(由外至):
第1层:LINS无机不燃保温系统,厚度30 mm
第2层:水泥砂浆,厚度20 mm
第3层:蒸压加气砼,厚度200 mm
第4层:石灰、砂、砂浆,厚度20 mm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
表2外墙主体部分类型传热阻值
LINS无机不
燃保温系统
水泥砂浆
蒸压加气砼
石灰,沙,砂浆
外墙各层之和
Ri=0.11(m2.K/W);Re=0.05(m2.K/W) 外墙热阻Ro=Ri+ΣR+Re=
(m2.K/W)
外墙传热系数Kp=1/Ro= (m2.K/W)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50
3.计算分析
3 1.高层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表面温度计算
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B/T50378-2006第4.5.8条一般项规定: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的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第3.3.4条规定: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第5.1.1条规定: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i.max<t e.max
式中Θi.max——围护结构表面最高温度(0C),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附录二中(八)的规定计算;
t e.max——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0C),应按《民用建筑热工
设计规》附录三附表3.2采用。

3.1.1.东外墙表面最高温度计算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非通风围护结构表面最高温度按附录式(附2.2.1计算):
θimax = i+(+) β
1)表面平均温度
其中表面平均温度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录式(附2.22计算):
—室计算温度平均值(0C);+1.5
(1)室计算温度平均值:
+1.5=32.5+1.5=340C
其中,——室外计算湿度平均值(0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录三附表3.2采用市数据,取值为32.50C;
(2)室外综合温度平均值按照附录式(附2.14计算)
=+=32.5+=36.580C
其中,——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录三附表3.3采用市(参考市)W(E)昼夜平均155.1 W/m2;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0 W/(m2.K);
表面域高温度计算村
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表2取0.50;
(3)东向外墙的传热阻:
Ro =1.39m2.K/W
表面换热系数:αi=8.7W/(m2 .K)
可计算出表面平均温度:
=34+=34.210C
2)相位差修正系数β
(1)A te与A ts比值
其中,A te——室外空气温度波幅(0C),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录
三附表3.2采用市数据,取值为4.40C;
A ts——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波幅(0C):
A ts= = =13.020C
其中,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按表2取0.50 ;
I max——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附录三附表3.3采用市(参考市)W(E)16时值650 W/m2;
——水平或垂直面上太阳辐射照度平均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
附录三附表3.3采用市(参考市)W(E)昼夜平均值155.1 W/m2;
——外表面换热系数,取19.0 W/(m2.K);
根据以上结果,取A ts与A te中较大值为分子,按照的比值计算结果为2.96。

(2) φte与φI差值
φte ——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15时;
φI——太阳辐射照度最大值出现时间,通常取8时(东向);
根据以上条件,φte-φI =7 h。

(3)查《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表2.7,相位差修正系数卢:0.72(东
向);
表3《民用建筑热工酷计规》附表2.7
相位差修正系数β值
附表2.7
与的比值或A te
与A ts的比值
Δφ=(φtsa+ξ0)一(φti+ξi)或Δφ=φte-φi (h)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3)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
室外综合温度波幅值A tsa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录式(附2.15
计算):
A tsa =(A te十A ts) β=(4.4+13.02)×0.72= 12.540C
4)室计算温度波幅值A ti
A ti = A te-1.5= 4.4 -1.5 =2.90C
5)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围护结构衰减倍数ν0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录式(附2.17计算):
ν0=0.9??…………?
(1)其中外墙热隋性指标D值,接表2取4.58:
(2)外墙构造各层材料的表面蓄热系数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录
二中(七)1.的规定计算,由到外逐层进行计算:
1)第—层:石灰、砂、砂浆D1=0.25<1,S1=10.07,R1=0.03,则:
Y1==
2)第二层:蒸压加气砼D2=3.03>1,S2=3.03则:
Y2=S2= 3.03
3)第三层:水泥砂浆D3=0.24<1,S3=11.37,R3=0.02则:
Y3==
4)第四层LINS无机不燃保温系统D4=1.06>1,S4=2.30,则
Y4= S4= 2.30
可以求出围护结构衰减倍数:
ν0=0.9
=
6)多层围护结构的总延迟时间
总延迟时间ξ0,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附录式(附2.18)计算:
ξ0=(40.5D-arctg+ arctg+ arctg) 其中,ξ0——围护结构延迟时间(h);
——围护结构外表面(亦即最后一层外表面)蓄热系数[W/(m2 .K)],
取最后—层材料的外表面蓄热系数,即 =Y4=2.30W/( m2.K)
——空气间层热阻( m2.K/W),本项目围护结构无空气间层,该项不考
虑;
Y ki——空气间层表面蓄热系数[w/( m2.K)];同上,不考虑。

Y i ——表面蓄热系数[W/(m2 .K)];
因为D2≥1,所以Y2=S2=3.03
Y i=Y1= =
计算得:
ξ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