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企孙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新闻中心讯学生记者吴婷婷徐博洋俞理晓苏鹏霁摄影郭海军】10月11日上午,叶企孙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
大会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物理学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主持会议。
叶企孙是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爱国者。
他1898年生于上海,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深造,192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25年到清华大学执教,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院和特种研究所,曾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
他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把新创办的清华物理系办成为全国第一流的物理系。
1952年院系调整,他到北京大学任教,创办了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
叶企孙还是中国物理学会创始人之一,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
委员(院士)。
叶企孙在办学和人才培养上成就卓著,在主持清华物理系和理学院期间,他千方百计延揽名师,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一代师表”。
清华物理系1925年-1935年十届69名毕业生中,产生了22位院士,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叶先生门下的学生共有57名后来成为院士。
这当中包括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王希季等10位“两弹一星”元勋,以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钱伟长、王竹溪等学术大师为代表的一代杰出科学家和科技人才。
纪念大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首先作了题为《学习叶企孙先生办学思想,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讲话。
顾秉林回忆了叶企孙先生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办学和人才培养上的卓著成就。
顾秉林说,叶企孙先生虽然没有专门论述教育思想的长篇巨著,但他以自己的实践创造了培育一流人才的许多成功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我们特别要学习叶企孙先生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为国家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顾秉林强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关键在于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必须实行正确的教学方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育他们的人格。
顾秉林说,纪念和缅怀叶企孙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以他为代表的老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为把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今年82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出席了纪念大会,他在题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演讲中,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西南联大学习时的经历以及叶先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当时我只是二年
级学生,按说是没有资格赴美读研究生的,但叶先生和吴大猷先生一起破格选拔我赴美留学,使我走上了研究物理的终生之路。
叶先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师风范,让我难以忘怀。
”
北京大学前校长陈佳洱院士在发言中说,叶企孙先生品德高善,爱护学生,注重延揽名师,奖掖后进,
这对我们今天加强师资队伍的素养尤为重要。
中国科学院王大珩院士因身体原因不能到会,在大会宣读的发言稿中,他生动追忆了叶企孙先生的几件往事,回忆了当年物理系和谐的环境、叶企孙先生和其他名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自己所受到的
教育,表达了对叶先生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杨国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李德平院士也先后在纪念大会上发言,回顾了叶企孙对物理学界的重要贡献,表达了对叶先生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叶企孙先生的侄子、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叶铭汉院士在大会上展示了叶先生不同时期的30多张照片,生动反映了叶企孙先生淡泊名利、平易近人、追求卓越、爱国奉献的光辉形象。
近30位两院院士、叶企孙先生当年的学生以及清华大学物理系师生1000多人参加了大会。
(编辑柳
夏)
()
[更新:2008-10-13]
[阅读:9808人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