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煤矿自然灾害状况与预防控制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矿区,部分煤矿岩体温度超 过40℃,最高达到52℃,
工作环境恶劣。
5.矿井一旦发生险情、撤人用时长、难度大
撤人距离
2000~5000米
矿井有118处,占54.4%
>5000米
矿井有24处,占11%
最长的达8500米
5.矿井一旦发生险情、撤人用时长、难度大
撤人用时
撤人时间 (小时)
<1 1~1.5 1.5~2
(五)强化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
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建立了2个国 家级、12个省级技术中心和4个博士后工作 站,重点抓了110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 备和16项重点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
(五)强化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
突出抓了重大课题技术攻关,完成国 家“863”科技攻关项目3个
海下采煤和高地温治理等技术填补了 国内空白
一些矿井尽管实施资 源整合技改工作,但 矿井装备、管理水平、 职工素质和煤层赋存 条件等没有发生明显 变化;一些小矿尽管 理顺了办矿体制,但 水平没有根本改变。
水
4.矿井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承压水、地表水、老空水,水害类型
1
齐全,受水害威胁的矿井越来越多, 占41%;肥城老区突水系数已由建局
初期的0.02MPa/m,增至现在的
三个到位 三个控制 三个重点 三个体系
三个机制
(一)确保三个到位,完善煤矿重大灾 害防治管理体系
1 完善组织机构和专业队伍,确保管理到位
2 健全灾害预控制度,确保规范到位
3 完善监控预防避险系统,确保装备到位
(一)确保三个到位,完善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管理体系
三个到位 三个控制 三个重点 三个体系
三个机制
顶板事故
亡
2.1%
15.9%
机电事故 0.8%
人
水害事故 25.9%
数
瓦斯(煤尘)事故 45.1%
顶板事故 水害事故 其它事故
机电事故 运输事故
瓦斯(煤尘)事故 火灾事故
(1)顶板事故
发生事故18起,占34%;死亡62人,占15.9%
25
25
20
19
15
18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10
6
6
6
5
0 大面积冒顶 局部冒顶 巷道冒顶
序号 1 2
时间
1935年5月 13日
1949年8月 11日
地点 淄博北大井
淄博矿务局 洪山煤矿
事故 原因
奥灰突水 事故
透老空水 事故
死亡 人数
538人
211人
1949年~2009年60年时间,全省煤矿发生事故 4095起,死亡7743人。其中发生3人以上事故251 起,死亡2200人。
特别是发生百人以上特大事故3起:
不低于5元 不低于6元
(三)加大安全科技投入
2004年以来全省煤矿安全生产 投入超过100亿元;2009年省属煤炭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34.46亿元,科技 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5%,保障了科 技创新和灾害治理的需要。
• (四)加强矿井“三化”建设。
大中型 煤矿
小型 煤矿
采掘机械化 采掘机械化
系统自动化
>2
矿井数
143 45 26 3
百分比
65% 20.7%
12% 1.4%
山东煤矿存有发生大事故的 潜在危险性,必须高度重视和切 实加强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面对山东煤矿自 然灾害严重威胁的实际,我们采取 强有力针对性措施,加强了灾害预 防与控制。
不断完善技 术管理体系
治理责任
措施
资金
六落实
监控措施
期限
应急预案
2009年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13509项,其中A级安全隐患121 项,投入治理资金1.3亿元,治理 监控率达到100%。
(三)加大安全科技投入
吨煤安全科技投入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自然 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
大中型 煤矿
不低于8元
小型 煤矿
不低于10元
低瓦斯矿井
动系统,采取电话联系、传真通知等方式, 及时预警,形成“逢大雨暴雨必停产撤人” 习惯。
专门制定了“煤矿调度员10项授权和3分 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规定。全方位的预 报预警预防措施,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加强灾害预防与控制,山东煤矿安全 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百万吨死亡率已连续 六年控制在0.3左右,2009年为0.043,创全国 最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国2009年百 万吨死亡率为0.04)。今年1~9月份为0.03。
事故类别涵盖煤矿所有专 业,表明事故性质具有广泛 性,其中顶板、瓦斯、水害 事故最为突出。
枣庄 泰安 济南
枣庄
泰安
43%
25%
济宁 淄博 临沂
烟台
临沂 淄博 济宁 济南
4% 7% 6%
9%
莱芜
2%
潍坊
潍坊
烟台
1%
莱芜 3%
事故煤矿分布各主要产煤市,事故区域具有广泛性
除了上述人身伤亡事故,山东煤矿也发 生了众多的重大侥幸事故, 2002~2009年 共发生重大侥幸事故60起。 今年以来又发 生3起重大侥幸水害事故:
(2)瓦斯(煤尘)事故
发生事故15起,占28%;死亡176人,占45.1%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61
11
爆炸事故
11 3
窒息事故
14
中毒事故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3)水害事故
发生事故12起,占23%;死亡101人,占25.9%
50
50
45
40
35
30
25
20
1.衰老矿井多、开采条件日益恶化
向边界、断层煤柱转移
向浅部上限转移
68%
向深部水平转移
向村下转移
向极薄煤层转移
原省属煤矿中,衰老矿井占68%
2、新建矿井地质采矿条件复杂、生产压力大
新建矿井普遍煤层埋藏深,有400-700米巨厚 冲积层;井筒深,要求井壁结构特殊。同时 高矿压、高水压、高地温突出,也很难解决。
序 号
时间
事故单位
事故原因
死亡人数
1 1968年
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
煤尘爆炸
108
2 1969年
新汶矿务局潘西煤矿二 号井
煤尘爆炸
115
3 2007年
华源矿业有限公司
洪水溃井下
172
1984~2009年,全省煤矿共 发生3人以上较大事故53起,死 亡390人。
其它事故
死
火灾事故 6.9%
3.3%
运输事故
50.2亿吨
山东煤炭开采历史悠久,考古资料证 实开采历史不迟于秦汉,最早文字记 载为唐宋
建国以来的1949~2009年60年间,全 省共生产原煤30.44亿吨
现有生产煤矿223处,核定生产能力 1.5亿吨
山东煤矿自然 灾害威胁严重,开 采难度大,历史上 事故多发。
解放前的1639年~1949年300多年间,全省煤 矿发生有历史记载的3人以上事故84起,死亡4779人 ,其中200人以上特大恶性事故2起,分别是:
内容提要
一 山东煤矿开采的是不安全储量, 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二 近几年来山东煤矿灾害预防与控 制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三 进一步加强煤矿灾害预防与控制 的目标和重点
山东是全国重点产煤省份之一,煤 炭资源较为丰富,含煤面积约1.65万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5%。
12个市,40个 县(市、区)
截至2009年底,全省保有探明储量 258.4亿吨,其中剩余可采储量50.2亿吨。
多数矿井投产初期“三量”达不到规 定要求,接续非常紧张,生产压力更 大
3.小煤矿多、先天不足、安全保障能力低
全省既有国内领先的 大型现代化矿井,但 更多的是小煤矿,目 前仍占58%以上;这类 小矿先天不足,开采 方式落后,后天失调, 办矿标准低,装备水 平差,不安全因素多, 安全保障能力低。
小煤矿
综采放顶煤技术、巨厚冲积层下快速 建井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强化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
大力推广以矸石充填、膏体充填为主 的绿色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地表破坏, 降低常规开采带来的灾害隐患,目前已有 30多处煤矿实施了充填开采技术,其中有 14处煤矿实现了矸石不上井。
(五)强化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
2009年完成灾害防治重大科技 成果73项,其中3项获国家科技进 步二等奖,44项获中国煤炭工业 科技进步奖,26项获山东省科技 进步奖。
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和专业 队伍,确保管理到位
建立健全煤矿企业重大灾
害防治管理机构,除了配强采 掘、通防、防治水、机电等专 业副总工程师及部门技术负责 人外,有冲击地压倾向的矿井 应配备防冲击地压专业副总工 程师。
0.389MPa/m。
火
4.矿井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有49.7%的矿井开采煤
2
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 大部分可采煤层发火期
短,最短的为18天。
瓦斯
4.矿井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低瓦斯矿井瓦斯异常区多,有
3
些矿井瓦斯与火并存;老矿井
开采范围大,采空区的瓦斯管
理困难。个别矿井开采伴有硫
化氢气体涌出。
煤尘
4.矿井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采面支护钢 铁化
管理信息化 建设
掘进支护锚 喷化
全省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82.5% 和74.9% 省属重点煤矿分别达到96.8% 和 97.5%
积极开展数字矿山示范矿井建设,推进了
矿井提升、供电、排水、运输、压风等生产系 统和水、火、瓦斯、顶板压力等生产环境的远 程监测监控。目前全省煤矿安全监控联网矿井 达到90%。
加强矿井“三 化”建设
突出重大灾害 隐患排查治理
灾害预防 与控制
强化科技攻关 和技术推广
加大安全 科技投入
创建应急 救援机制
(一)不断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突出抓了、专业技术队伍、技术责任体 系三项建设
技术 管理 制度
专业 技术 队伍
技术 责任 体系
“一通三 防”、防 治水、冲
击地压 (矿震) 等重点专
(二)突出重大灾害隐患排查治理。
制定了《山东省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办法》,坚持煤矿月排查、市县管理部门季 分析、省煤炭局半年调度审查制度。
►突出重点
地表与老空 水害
采深超过 800米矿井
高瓦斯矿井
组织专家教授每年进行一次技术会审
对全省煤矿安全隐患建档立案,实行ABC三级管 理,挂牌督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 应急预案和监控措施“六落实”,及时整改销号。
15
10 9
5
0
老空水
13
顶板水
13
1
承压水
35
1
地表水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4)运输事故 发生事故2起,占4%;死亡8人,占2%
(5)火灾事故 发生事故2起,占4%;死亡27人,占7%
(6)机电事故 发生事故1起,占2%;死亡3人,占0.8%
(7)其它事故 发生事故3起,占6%;死亡13人,占3.3%
(六)创建应急救援机制
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组织各级管理部 门和企业制定各类应急预案4167个,每个 预案都经专家组审查修订,确保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
编制了应急预案演练计划,要求煤矿 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组织 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其中一次必须在5 月底(汛期)前完成。
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联
82%的矿井开采煤层煤尘具
4
有爆炸性,有的具有强爆炸 性,有的爆炸指数高达55%。
冲击地压
4.矿井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全国千米深井集中在山东,平均
5
井深500m以上,24处超过 1000m。1966年~2009年17个 矿破坏性冲击3161次,摧毁巷道
上万米。
高地温
4.矿井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新汶、淄博、济北、巨野等
业
建立健全了《强化煤矿防治水管 理十项特别规定》、《山东省煤矿 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等23 项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
加强了重大安全技术问题的审批管理
要求煤矿配齐配强采掘、机电、通防、防治
水等专业技术分管副总工程师和部门负责人,各 类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占企业生产定员总数均不少 于5%。
健全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 负责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在矿井开拓方案、生产系统调整等主要技术问 题上,赋予总工程师特别决策权。
1.衰老矿井多、开采条件日益恶化 2.新建矿井地质采矿条件复杂、生产压力大 3.小煤矿多、先天不足、安全保障能力低 4.矿井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5.矿井一旦发生险情、撤人用时长、难度大
1.衰老矿井多、开采条件日益恶化
经过多年开采,这些煤矿资源枯竭,井 深巷远,系统复杂,接续紧张,灾害突出, 人员众多。
淄博光正公司“4.9”透水事故 济宁唐阳煤矿“4.29”突水事故 临矿集团田庄煤矿“8.17”突水事故
为什么自然灾害事故如此多发?根源在 于,山东煤矿开采的是不安全储量。近些年 来由于山东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使 社会对山东煤矿生产条件缺乏全面客观地了 解和认识,实际状况是全省煤矿开采条件非 常复杂困难,部分煤矿甚至相当恶劣。
三个到位
加强煤矿灾 害预防与控 制的目标和
重点
三个控制 三个重点
三个体系
三个机制
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决 定了预防与控制的艰巨 性、长期性,必须进一 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完善体系、整体推进, 力争实现自然灾害事故 数量、伤亡人数显著下 降,坚决遏制较大以上 灾害事故,确保安全生 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