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政治方面:在地方
目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①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 ②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③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④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你来监督我,他 来收财赋,我能
干点啥呢?
某知州
某通判
某转运使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
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首先下手的便是兵权!
宋太祖赵匡 胤为什么要 这样做?
答:原因: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他自己本身也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
心深怕自己身边的将领和地方官也会通过政变 夺走他的帝位。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是什么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
1.军事方面(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控制
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4)定期 换防。
北宋募兵制。当兵有饭吃。宋太祖认为,募兵的 一大作用就是把那些失业破产、游手好闲、危害 乡里的各色百姓编制到军队中,解决了他们的生 计问题,使流民减少,社会自然趋于稳定。每到 各地出现灾害,地方官员便大肆招募流民从军,。 宋太祖时养兵二十二万,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增至 一百二十五万。
课堂小结
课后活动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答:职权: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 与知州共同掌管户口、钱粮、赋役和诉讼等行 政事务,并且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作用: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与知州形成制衡。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
大加强。 我们都很 高兴!
电视剧中的宋太祖:赵匡胤们!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 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指的是:行政、财政和军队。
措施: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任期制, 并设置通判加以制衡;掌握地方部分税收,设 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将地方精兵收 编到中央。
了统军的指挥权;
我们是个 摆设?! 真悲剧!
3.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 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改革科制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 文化素养的提高,扩大了统治 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 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的建立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 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 宋,定都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2.局部统一: 陆续灭了南方 割据政权,结 束了中原和南 方的分裂割据 局面。
3、中央集权的加强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宋人科举考试图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 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 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 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 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 人不以从军为荣?
答:宋朝为了防止武将跋扈,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
。文官地位高,待遇丰厚,掌握军政大权;武将则 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地位和待遇都比较低。
重武轻文的影响:
积极影响:1、扭
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 轻文的风气;2、杜绝了 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 情况发生;3、有利于政 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冗兵 ,冗官,冗费;两积” 。军队战斗力减弱;办 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增 加。
材料研读
大量取士,当官待遇好。唐代每届取进士三四十 人,宋朝动辄四五百人。宋初内外官不过三、五 千员,到宋真宗景德年间就增到一万多;而在宋 仁宗皇佑年间,激增为两万多员;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形成:1.宋太祖 表现: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 1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
大权。2.宋太宗继续采 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
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 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 2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 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
课后活动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
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宋太祖设通判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来制衡知州。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武将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
后梁 907-923 吴国 892-937
后唐 923-936 南唐 937-975
后晋 936-946 前蜀 891-925
后汉 947-950 后蜀 925-965
后周 950-960 闽国 893-945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宋太祖同学那么聪明,不知想了多少夜晚, 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于是他把兵权、相权和地方 的行政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我们只统兵, 不能调兵, 真悲剧!
我不会领 兵打仗啊, 强人所难。

枢 密





2.政治方面:在中央 目的: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加强皇权。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之 下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 构,分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我们一起帮
副宰相们 你分担哦!
我真心 不愿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