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化建园_的哲学思考
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哲学思考
![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068c9c2bb4cf7ec4afed067.png)
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哲学思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经济方面。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注重强调建设强劲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科技国防等,似乎对“文化强国”有所忽视了。
许多时候,文化成为了经济的附庸,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类的奇怪现象,文化已然成为为经济助兴的一种工具罢了。
尤其是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和去年底发生在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更加激起民众对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
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灵魂的失落。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精神(意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不错,我们确应把国家建设成为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的强国,但是,我们更应注重建设强大的中华文化强国。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强大的中华文化。
在中华历史上,以汉民族为核心和代表的中央政权,曾多次被当时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所推翻,但奇怪的是每一次中国都没有亡,中华民族依旧能繁衍生息,中华文化也获得了传承:这就是文化的强大作用力。
无独有偶,世界上另一个古老的文明即犹太文明,也是靠着守住自己的希伯来文化“火种”才保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的。
公元73年,罗马人在攻陷了耶路撒冷后,犹太民族被迫迁移到世界各地,开始了长达1800多年的没有自己国家的大流散时期。
即便如此,犹太民族依然能凭借其自我封闭的文化传统而保持了自己的信仰、哲学、道德、法律、民俗、历史等文化,又通过经学院等形式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即使在二战时期犹太民族在生存堪忧的艰难时期,仍不忘保护自己的文化火种。
1941年,成建制的犹太文化“火种”密尔经学院从法西斯统治魔爪下的波兰辗转迁移逃难到上海,又开始了学习和研究活动。
二战后,正是由于有不灭的犹太文化火种,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聚集起来,重返两千多年前的立国地巴勒斯坦(即古迦南地)建立了现在的以色列国。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走出困境的哲学思考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走出困境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03da069783e0912a2162a24.png)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走出困境的哲学思考作者:许福源曹云升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年第03期[摘要]当前,我国的学校文化建设正处于初创阶段,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找准学校发展定位,彰显个性,突出特色,才能够走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困境,从而为建设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人民满意度高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困境;哲学思考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学校文化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可以说它是一种价值观,它反映的是人们对发生在学校里的文化现象的思考与认识。
理性地审视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学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难以掩饰其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当问到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学校文化时,能回答上来的人寥寥无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术界关于“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二是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被人为地夸大“决定”作用,许多人把学校文化建设看做是领导的事情,事不关己,置之度外。
由于师生员工的参与度低,知晓率不高,于是“文化墙上挂,行动地上爬”也就成了一些学校“文化”难以落地的写照。
二、究竟什么是“学校文化”在谈到我国文化发展的主旨时,《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中央所坚持的这条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人为本的道路,蕴涵着我国文化建设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
笔者以为,学校文化应该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生成、形成的一种被学校师生认可、理解并自觉遵循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它表现为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物质形态和活动形式。
学校文化按层次可分为:物质文化(表层)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行为文化(浅层)它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师生、员工的行为活动;制度文化(中层)包括学校人际关系及规范化了的学校制度;精神文化(核心层)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群体目标及各种思想意识。
学校文化建设标准的哲学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标准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6cf67de76eeaeaad1f3303a.png)
Abs t r ac t: Th e t e r m o f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s c h o o l c u l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f a r . r e a c hi n g i n s e n s e a n d i mp l i c a t i o n. Th e “s t a n da r d s ’ ’f o r c o n s t uc r t i o n i s n o t me r e l y t he “p e m i r s s i o n pr in c i p l e” wi t h t a r g e t v a l u e b u t a l s o t h e e v i —
“ 允许原则”。 也是衡量 事物发展优 劣和立意育人境界 高低 的依据 。更重要 的是 “ 四 育并举” 促进人 的全 面发展
的办学规则和“ 立德树人 ” 集忱社会 义理 的任 务 , 需要 一种载体统领 全局 , 需要 一个平 台互动交流 。如 果说载体 的作用是 为了实现 价值 转移和承重起能动 的态势 , 那 么平 台的价值 则要担 负起 新的 办学精神和 能量再造。今 天
J a n . 2 0 1 4
学 校 文 化 建 设 标 准 的 哲 学 思 考
王 继 华 , 徐
( 1 . 北 京大学 教育文化 战略研 究所, 北京
超2
7 1 0 0 3 8 )
1 0 0 0 0 0 ; 2 . 西安市灞桥 区教 育局 , 陕西 西安
摘
要: 学校 文化建设标 准一词 , 语境 意 蕴深远 , 语 义 绪远悠 长。“ 标 准” 的 建设 问题 , 不只是 一 种 目标价 值 的
关于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参与体系的哲学思考
![关于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参与体系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3f84a81680203d8ce2f2422.png)
、
当前新农 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 的内外 因分析
() 3市场 主体 的缺失 。当前 农村 文化 市场处 于混 乱之 中 , 农村 文化 市场上 充斥一 些低 质量 的文化产 品 或伪文 化产 品 , 如一些 通过 文化表 演 的形 式进行 卖 诸 假药的伪文化行为。还有一些低俗的文化表演, 由于 在城市 里监 管 比较 严 格 , 把 目标 锁 定 在农 村 , 样 就 这
中图分类号 : 6 6 1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0 1 2 1 )2 06— 4 1 0 —6 2 (0 1 0 —0 0 0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 三农” 问 题, 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实现农村的发展 , 农 村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 , 但相对于农村经济的发
现象 , 导致 农 村 文 化 市 场 在 建设 新 农 村 文化 中 的 缺
失, 没有发挥出它有效配置文化资源, 促进农村文化 繁荣 的积极作 用 。 ( ) 农村 文化 建设主体 缺 失的外 因 二 新 1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都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 .
“ 文化下乡” 等城市文化形式, 由于没有和农民的实际
乏, 而且 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农村
全面建设 小康社 会 的 主要 因素 。农 村文 化 建设 的滞
后状况 , 究其原因 , 主体参与体 系的不完善是导致农
村文化 建设滞 后 的主要原 因之一 。
一
强, 这直 接导 致 了他们 在新 农村 文化 建 设 中 主体
缺失 。
当前 , 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参 与体系不够健全 ,
文化 建设 的主体在新 农村 文化建设 中处 于缺失 状态 。
( )新农村 文化 建设 主体 缺 失的 内因 一 1 农村 文化建设 主体 的文化 建设 意识不强 .
大学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大学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078f1e219e8b8f67d1cb902.png)
中国高等教育2012.22报、中国水利报、科技日报等1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刊发专版或较大篇幅报道,人民网等近30家网站进行转载。
通过推进“百团行动”,使广大教师深入了解、关注基层水利,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世纪大工程的负责人,大都是河海大学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水利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中,河海大学的毕业生约占1/3。
近年来,60%以上毕业生在水利重点单位就业。
可以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大学的贡献。
学校充分发挥水利学科突出、相关学科较为齐全的优势,积极参加重大水利项目的研究、设计、建设与管理。
近年来,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在理论创新与知识产权积淀方面有明显成效。
在保障国家水安全、解决水利水电科学技术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科技部批准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和建设“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培育“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为标志,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引领着我国未来十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对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支持,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路径确立了基准。
在新的发展历史阶段,我们将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坚持特色发展方向,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办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作者为河海大学校长】(责任编辑:徐越)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文学批评家、伊格尔顿在《文化的观念》一书中详细地对文化进行分析阐释,并深刻地指出:“如这个词追溯了一种重要的历史变迁,那么多关键性的哲学问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1ee63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f.png)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哲学思考1. 引言1.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与生产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问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而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导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含了经济领域的矛盾,还涉及了社会、环境、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矛盾。
这种变化,对我们认识社会、研究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多次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性。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也暴露了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一轮的变化。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更强调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民生保障等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也将对未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2. 正文2.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原因2000字对于一个文字助手来说太多了,我可以给你一个简短的摘要,你可以根据需要再进行详细展开。
哲学思想知识:科学与文化——哲学思考的多维度探索
![哲学思想知识:科学与文化——哲学思考的多维度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5df13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7.png)
哲学思想知识:科学与文化——哲学思考的多维度探索科学与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哲学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不同的哲学思想中,科学和文化被解读和理解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一主题,以期展现哲学思考的多元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科学和文化的概念。
科学是指一种基于实证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通常是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的系统性知识。
文化则是指人类社会的环境、价值、信仰和传统,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
两者看似毫不相关,实则息息相关。
科学贯穿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交通、通信、农业等,而文化则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独特性格和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哲学思想中,科学和文化是如何被理解和探讨的。
1.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哲学思考中的一种流派,强调科学作为研究方法的优越性。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实验和数据才能获取真实可靠的知识。
因此,在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想中,文化并不是一种可以应用科学方法研究的现象。
2.主体主义相比实证主义,主体主义哲学强调人类的体验、情感和主观性,并认为这些因素对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在主体主义哲学思想中,文化和科学都是由人类主体所创造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特质和情感。
3.哲学实在论哲学实在论则更加关注存在本身而非人类主体的创造物。
在哲学实在论的思想中,科学和文化同样被视为人类实在世界的一部分。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和研究方法,文化则是一种社会现象。
在哲学实在论的理解中,人类所在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一种统一的、相互连接的整体。
4.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强调对于科学和文化的批判性思考,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质疑。
在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中,科学和文化都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所塑造的,它们并没有特别的本质属性。
因此,我们应该批判性地对待它们,并思考它们能否真正代表现实和人类的本质。
以上几种哲学思考方法展现了科学和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圆明园建筑的哲学原理
![圆明园建筑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6e1a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8.png)
圆明园建筑的哲学原理圆明园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其建筑风格和布局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原理。
圆明园的建筑以自然、和谐、亲近自然的理念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追求生态、宜居和宽容的设计理念。
首先,圆明园倡导自然的理念。
自然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园林建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圆明园在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力量。
园内有湖泊、山川、草木,使整个园区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建筑以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布局、花木繁茂等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圆明园注重和谐的理念。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圆明园建筑的重要原则。
园林中的建筑布局、景观设置、植被种植等方面都追求和谐的效果。
建筑群、景点以及山水景观都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布局,体现了东方美学中的“以形制神”、“万物有灵”的思想。
建筑通过规矩而不拘泥于束缚,以求达到和谐的境界。
再者,圆明园追求亲近自然的理念。
亲近自然是中国传统园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方面。
圆明园的建筑融合了古建筑的经典之美和自然景观的自然之美,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园内的建筑以假山、湖泊、林木等自然元素为背景,使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产生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
人们在园林中行走、欣赏景观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最后,圆明园的建筑体现了生态、宜居、宽容的设计理念。
生态是现代社会追求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圆明园建筑的追求之一。
圆明园的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融合了自然元素,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园内的湖泊、草木等生态要素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此外,宜居和宽容也是圆明园建筑的重要特点。
园内的建筑不仅注重美观,更重要的是注重人们生活的品质。
建筑的布局和功能设置都充分考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使人们能够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舒适地生活。
总之,圆明园建筑的哲学原理体现了自然、和谐、亲近自然、生态、宜居和宽容的设计理念。
陆九渊园林建设的哲学思考
![陆九渊园林建设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b8e2375a26925c52cc5bf3f.png)
陆九渊园林建设的哲学思考【摘要】:在中国中部有一座被授予为“中国百家名园”称号的公园,她就是荆门市龙泉公园。
陆夫子祠就建在园内。
陆九渊以园林建设为载体在诠释哲学思想,并产生了实效。
后世将他的这种思想沿着陆夫子祠的兴建发展历史为主线,不断发扬光大,传承至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象山文化,带动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陆九渊;园林建设;龙泉公园;哲学思考;象山文化abstract: in central china, a park was awarded the title of “hundreds of famous gardens, it is jingmen city longquan park. lu master temple was built in the park. lu jiuyuan take construction as a carrier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philosophy and effective.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be the main line of his ideas along the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master temple has flourished, and passed down to form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xiangshan culture, stimulate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key words: lu jiuyuan; garden construction; longquan park;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xiangshan culture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中国南宋荆门知军陆九渊(1139~1193)是著名的哲学家,但他也很关注园林建设,精心打造名胜景点,其政绩曾被誉为“百废举而形胜立”[虞集:《新建陆文安公祠堂记》,《虞集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46页。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eb4d631ad51f01dc381f1be.png)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条根本观念,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研究的核心,同时它是中华民族文明永恒的主题。
这一哲学思想影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延展性,从古至今,无论是在哲学、伦理学、美学还是在艺术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在艺术成就中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本与自然,又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古代中国,由于受儒道两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这种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思想,其表现为集居住休息和游览欣赏双重目的为一体,因地制宜,掘池凿造山,布置建筑、花、草,并利用自然环境,组织借景,构成富于自然情趣的、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景式园林设计。
一、“天人合一”哲学思想1、“天人合一”的历史沿革“天人合一”哲学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产生、发展,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西周时代。
《周易》中“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提出了“天人一体”的思想。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和谐完美的有机整体,“道”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都连贯在一起,《道德经》中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天和人都由“道”自然无为地生成的,天和人都要效法“道”,主张“道法自然”的观点。
之后,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并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儒家把人的德行和天命联系起来。
孔子认为对天即自然界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爱。
在我们生活中或者是在电视剧中经常会说到“我对天发誓”,这里的“天”不仅是自然界,而且是伦理道德;不仅是万物的生命之源,而且是人道德的终极根源;不仅具有自然意义,而且具有生命和伦理意义,具有其内在的生命和永恒的价值。
孟子又对天道进行了继承和弘扬,发展了人道。
汉代哲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阐述。
矛盾分析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之哲学思考
![矛盾分析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之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54b52c1da38376baf1fae3c.png)
是校 园文化建设 。 校 园文化建设可以在大的领域里 为思
想 政治工作提供观念 、 价值 、 精神表现 的形式 与载体 ; 而 思 想政治工作借助文化建设方式 , 可 以不断丰富工作 内
容、 深化工作效果 。
校园文 化建设 可 以通过 科学 文化 和人文文 化手段 的综合运用 ,把思想政治工作转化 为学 生 的价值观 , 进 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 。
系, 从多角度 、 多层 次去认 识和把握问题 。第二 , 矛盾 分 析方法是 内外 因分析法 。对立 统一规律认为 , 事物发 展 的根本原 因是 由内因决定 的。因此 , 我们要把立 足点放 在 内因上 , 同时也要充分 利用外 因 的作 用 , 创 造 良好 的
外部条件 , 坚决抵制忽视外因作用 的错误思想 。 第三 , 矛
是 同一性 和斗争性 的辩证法 。矛盾就 是对立和统一 , 二
者相互联 系 , 不可分Βιβλιοθήκη 。我们在采用 矛盾分析方法进 行
个部分 , 是实现高校健康 、 持续发展 的重要 内容 , 也是搞
好其它一切工作 的有力保证 。 而思想政治工作 的核心就
研究 分析 中 ,必 须把握好 矛盾 的 同一 性和斗 争性 的关
发挥 。 其次 , 它起到 了导 向作用。 校 园文化价值体系能够
潜移默化地将学生 的价值 观转化成具体 的奋斗 目标 、 人 生信条和行为准则 , 为其 指明努力方 向。 第三 , 它起到 了
约束作用。 既有硬约束 , 又有软约束。 通过两者 的有机结
合, 就能强化学生 的 自我意识 , 提高其 自我要求 、 自我发
彦 甭
2 0 1 3 年 1 1 月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功能、意义和价值——关于体育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功能、意义和价值——关于体育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b833e0db52acfc789ebc957.png)
( 1 . Co l l e g e o f P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Hu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Ch a n g s h a 4 1 0 0 8 3 , Ch i n a ;
态, 并与政治 、 经济 、 军事 、 宗教 、 文学 艺术 等其 它 亚 文 化 形 态 彼此关联 、 互 动共 生 。 要 想 搞 好 体 育 文 化 建 设 , 找 准 它 的 切
入点 、 着力点 , 把准 它 的路径 与 方 向, 在 理 论 上 有 几 项 基 础
体 育 领 域 问题 频 发 的原 因很 多 , 其 中 一个 重 要 的 原 因 是 对体育文化建 设 严重 忽视 。实践 证 明 , 体 育 文 化 是 体 育 的 “ 神” , 体 育的“ 魂” , 体 育文化 健康 了 , 运 动员 个人 的思想 、 行
s t a n d t h e me a n i n g o f s p o r t s c o r r e c t l y a n d f i n a l l y t o p u t t h e c u l t u r a l j u d g me n t s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v a l —
Fu n c t i o n.M e a n i n g a nd Va l u e— — A Phi l o s o ph i c a l
Co ns i d e r a t i o n o n t he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po r t s Cu l t u r e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构建的哲学思考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构建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7957ef4fab069dc5122010c.png)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构建的哲学思考摘要:“什么是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怎样构建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是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构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文章从发展道路和方向、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外部影响因素等九个方面,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构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哲学思考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蓬勃发展,在规模上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内涵发展成为当今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过去,众多的高职院校把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作为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标,过于追求硬件建设,或者片面理解能力本位思想,带来了我国高职院校文化特色、个性、魅力的淡化和缺失,有高楼没有“文化”的现象成为制约和困扰各高职院校深层次发展、内涵建设的又一瓶颈。
为此,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战略高度研究和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道路,从而以特色文化立校、兴校,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特色文化的内涵从分类学的角度看,高职院校文化具有“类”的概念与“个体”的概念两层含义。
“类”的概念是指关于高职院校的文化,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学文化相区别的,它离不开高职院校这个主体,只能生存并适用于高职院校这个活动区间,也可简称为高职文化;“个体”的概念是指某一高职院个体的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个性化的一面,是此高职院区别于彼高职院的重要文化特征。
因此,高职院校文化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概念。
高职院校文化所涵盖的内涵分类,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认为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有认为包括制度(组织)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也有认为包括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等。
“特色”,《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浅谈深圳公园文化建设
![浅谈深圳公园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776fa11459eef8c75fbfb310.png)
划, 体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24 传 承 的 原 则 .
中国园林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有造园活动 , 唐宋时代达
到成熟 , 明清时期达到高峰。由于中国传统 的山水园林历史 悠久 , 具有非常高的造园技艺 , 许多造园手法 、 造园理念值得 我们去传承与发展。如果摒弃了传统 的园林文化 , 公园文化
直深 受艺 术 思潮 的影 响 , 在公 园规划 设 计 中交织 运 用各 种 艺
4 推 动公 园文化 建设 。 打造 文化公 园的几 点思 路
景长顺 先 生提 出 了“ 化建 园 ” 针 。 我们 应如 何进 行 文 方 那 公 园文 化建 设 呢 ?前 面 , 我们 了解 了公 园文 化建 设 的基 本 原 则 , 知 道 了公 园文 化 的主 要 表 现形 式 , 就 深圳 公 园的 文 也 现
界 园林 文 化之 林 。
26 差 异化 的原 则 .
2 公 园文 化建 设 的原则
21 以人 为 本 的原 则 .
“ 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 的核心 , 是为 民服务 的宗 旨。
公园文化建设的差异化发展 , 一方面是为 了避免公园的
早在春秋 时期 的管仲就在《 管子》 一书 “ 霸言” 篇中有这样 一 句记述 :夫霸王之所始也 , “ 以人为本” 这里的“ 。 以人为本” 就 是指以人 民为根本 。 古今统治之道如此 , , 同理 公园作为公众 进行游憩休闲活动 的场所 , 其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公众 , 其文
绕这个纲领性文件来做文章 ,才能把握住公园主题与特色 , 才能保证人文景观与公园总体规划的完整和统一 。 如果脱离
霉 醒小盒坌 类 …墓 堡 型专他 计坌旦社 其 堕 区 !
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2c413f4c8d376eeaeaa31fe.png)
对 有 关 计 算 机 的操 作 指 令 、 示 信 息 , 用 和 专 业 软 件 的使 提 通 用说 明, 互联 网 络 调用 命 令 等 都 可 纳 入 教 学 内 容 , 其 成 为 使 高职 英 语 教 学 十分 实 用 而 生 动 的 教 学 内 容 , 正 满 足 职 业 真 教 育 的要 求 。
高 职 英 语 考 核 的 内容 要 全 面 , 突 出 对 学 生 全 面 语 言 应
( ) 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 。 少管理者认为 , 四 企 不 只要 把 规 章 制 度 制 订 出来 , 编 成 册 , 了班 组 , 月 或 每 季 乃 至 汇 下 每
每 年 按 此 考 核 , 现 奖惩 , 业 文 化 建 设 就 大 功 告 成 了 。 兑 企
技 能 的 考核 。成 绩 的 考评 要 多 元 化 , 求 客 观 , 确 , 学 。 力 准 科
考 核形式应包括 考试与考 察 、 口试 与 笔 试 、 卷 与 闭卷 、 开 独
( ) 业 文 化 就 是 企 业 标 志 。 多 企 业 认 为 , 设 企 业 五 企 许 建
文 化 , 是 要 设 计 一 个 漂 亮 的 行 徽 , 上 一 套 整 齐 的行 服 , 就 穿
语 言 测 试 是 对 教 学 效 果 和 学 生 语 言 能 力 的检 验 , 应 它 与 教 学 内 容 密 切 相关 , 同时 , 应 和 社 会 需 求 紧 密 相 连 。因 也
从 办公 楼 到 工 作 现 场 , 处 都 悬 挂 或 张 贴 诸 如 “ 到 团结 ” “ 、 拼 搏 ” “ 取 ”“ 献 ” 、进 、奉 之类 的 标 语 口号 , 而 大 家 都 认 为 这 就 因
的误 区 。
沟通 与管 理 、 外 交 流 与 合 作 、 务谈 判 中 的影 响 和 常见 英 对 商
哲学与文化的关系的辩证思考
![哲学与文化的关系的辩证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53918c96c85ec3a87c2c5c8.png)
哲学与文化的关系的辩证思考摘要:文化是在人类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灵魂。
哲学是最高的文化,是文化中的制高点,它追问的是人的活动的内在本质、规律以及目的的意义和价值,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可以这样说,文化是一种呈现人的活动的存在;而哲学则是一种体现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
哲学塑造着文化的精神,文化中凝结着哲学思维的因子,二者互为发展,密不可分。
深入、系统地研究与探讨哲学与文化的关系,并反思其中的内在机理,对指导我们当下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哲学;文化;辩证思考文明的创造与演进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但文化是一种抽象存在,对它熟悉并不代表对它的熟知。
一方面,我们无法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
同时,我们也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就像抓在手里的空气,当我们去追寻文化的踪迹时,它除了在我们手里之外,无所不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文化是哲学赖以生长的土壤。
通过文化,我们可以认识哲学的问题、意义和价值,因为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有待于哲学层面的阐释。
而哲学是关于人的文化活动的本质、规律及其目的的学问,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活动的灵魂。
从哲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理由、根据和目的。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哲学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和灵魂。
借助哲学,我们可以加深对文化深层内涵的开掘。
哲学作为对人类活动的反思,并不存在于自己虚构的世界中,而存在于一切人类的现实实践领域之中。
可以说,哲学的研究视域包含了整个人类文化活动的领域,文化的进步既是人类精神能力的扩展,也意味着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哲学的发展同样蕴含着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和扩宽。
一、文化:一种呈现人的活动的存在“文化”产生于拉丁文“Clutera”,由动词“Colere”而来,具有“耕耘”的意思。
18世纪,法语中文化含有训练和修炼心智,指良好的风度、文学、艺术和科学。
课堂文化重建的生态哲学思考
![课堂文化重建的生态哲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cb0ccb5c77da26925c5b087.png)
性、 制、 控 功利 、 机械 等 为特 点 的传 统课 堂 文化 和 与
新 课 改所 倡 导 的 自主 、 性 、 成 、 主 等 为 特 征 的 个 生 民
相互 包含 的关 系 。离 开 了知 识 的掌 握 , 学生 对幸 福
的体 验便失 去 了精 神 依托 , 度 的培 养便 失 去 了方 态 向 , 感 的发 生 便 流 于肤 浅 , 反 , 若 将 情 感 、 情 相 倘 态
面对这 个 矛盾 的集 合体 , 们不 能一 味地 追求 我
改革 的彻 底性 , 不应 该 对 它们 进行 非 此 即彼 的机 也 械二元批 判 , 而是 要用 生 态 的思 维来 思 考 和处理 这 些 问题 , 化新 的课 堂文化 的生成 。 催
1 以“ . 学生 的生命可持 续发展 ” 为教学价值 取 向
课堂文 化同时并存 , 得 目前 的课堂 生 活方 式 出现 使
了一 种 矛 盾 现 象 。 运 用 生 态 思 维 来 观 照 课 堂 文 化 的 重 建
度 、 性等方 面的价值 取 向从 教学价值 中抽 出 , 个 知识
的学 习也就成 为空洞 的 、 枯燥 的 、 无聊 的符号认识 过 程 , 就迷失 了教学最 本真 的追 求—— 人的培养 。 也
课堂文 化是教 师 、 学生 、 本 、 文 环境 四要 素在 相 互 影响 、 相互 作用 的过 程 中形成 的一种 特 殊 文化 形 态, 是一 个开 放 的生态 系 统 , 有 时代性 。因此 , 具 每
・
以学生 的生命 可持 续 发展 作为 教学 价值 取 向 ,
就会注重 生命 的独特性 、 理解生命 的生成性 、 善待生
教学 价值 取 向对 教学 内容 的选 择 、 教学 过程 的
幼儿园小小思想家:哲学思维培养方案
![幼儿园小小思想家:哲学思维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9644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2.png)
幼儿园小小思想家:哲学思维培养方案幼儿园小小思想家:哲学思维培养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而哲学思维正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哲学思维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将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实践建议。
二、幼儿哲学思维的意义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幼儿期是孩子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接触和思考哲学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讨论抽象的哲学话题,孩子可以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促进价值观培养哲学思维通过探讨道德、价值观等问题,可以引导孩子了解什么是善良、真理、正义等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品德培养至关重要。
三、哲学思维培养方案的具体实践1. 提出哲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提出一些简单的哲学问题,比如:“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等等。
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2. 每周开展哲学课设立固定的时间,每周开展幼儿哲学课。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讨论、观看相关视频、阅读故事书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孩子的哲学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发言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 利用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哲学思维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团体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以上的探讨和实践方式,可以看出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哲学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哲学思维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引导他们不断思考、探究和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独立思考、有远见的小小思想家。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专注于幼儿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刻理解幼儿哲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培训心得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培训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e5239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7.png)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培训心得在科学发展方面,培训重点介绍了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
进展。
科学是一种基于证据的知识体系,通过严谨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来
揭示自然规律和解决问题。
科学的进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创新思维和勇于
探索的精神。
培训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使
他们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发展方面,我认识到了科学是一种客观而严谨的知识体系,它
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改变世界。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努力和创新思维,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科学知
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给予学生自由的探索空间,鼓励
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此外,在培训中,我还了解到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这些案例和经
验对于我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例如,一所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该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实践的
机会和平台。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的综合发展水
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