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1184).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卷人 得分
三、作图题
24.(6 分)请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的像 A′B′的大概位置。注:要能正确反映像的大小、 正倒和虚实,但不需要画光路图。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探究
25.(6 分)如图所示,小刚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作实验。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
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烛焰
的倒影,这主要地由于光的——成像而形成的。小明用照相机记录了,这些美景。但是当
他从冲洗部取出照片时,发现照片如图所示,经过仔细辨别.他才确认出 侧是真实景
物在水中的倒影。
20.(3 分)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 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 “虚”、“实”)像。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 2 中像的性质为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选填 “靠近”
28.(6 分)(10 分)小虎的妈妈购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其部分技术参数如下表:
用电器
额定电压
频率
额定功率
电动机
220V
50Hz
200W
加热器
220V
50Hz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
13.(2 分)将物体放在焦距为 20cm 的凸透镜前 30cm 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4.(2 分)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安溪凤城铁索桥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四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2 分)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 3 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 1.5 焦距的地方,则 ( ) A.像距变小,像变小 B.像距不变,像不变 C.像距变大,像变大 D.像距变大,像不变 2.(2 分)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 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 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3.(2 分)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 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 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30cm 处,则 ...................................................................... (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
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
数 /cm
/cm
小)
1 30
15
缩小
2 20
20
等大
3 14
35
放大
4 10
/
不成像
58
/
放大
①分析 1、2、3 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 5 次实验中,从_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16.(2 分)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
23.(3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
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 2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
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 25cm 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的实像.当
物距为 5cm 时,成 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______。
②某小组同学连接好电路,当闭合电路的开关时,出现下表所示的不正常现象。
顺序
电路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原因
小灯泡的亮暗 电流表示数 I/A 电压表示数 U/V

不亮
0.40
0


不亮
0
3.0


很暗
0.10
0.60

下列关于上述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是小灯泡短路,乙是小灯泡断路,丙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大
热器的电阻丝的阻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9.(6 分)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灯丝的
电阻约为 6Ω。除小灯泡外,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压为 3V 的电源,标有“30Ω 1A”
字样的滑动变阻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供选择的器材有:电流表 A1(量程为 3A), 电流表 A2(量程为 0.6A),电压表 V1(量程为 3V),电压表 V2(量程为 15V)。 ①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电流表应该选_____,电压表应该选
像的正 倒 倒 倒 倒 / 正
27.(6 分)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 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 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1210W
说明书介绍了制作豆浆的过程:按合适的比例把豆料、清水放人豆浆机中,经过预热、
打浆、加热等程序,即可制成熟豆浆,其中打浆和加热是交替进行的。请根据以上材料解
答下列问题:
①在额定电压下,打浆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大?
②在用电高峰时段,家用电压是 200V,加热 30s,豆浆机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假设加
10.(2 分)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把相机“调
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
的距离变大,为使他在胶片上仍然形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 ............. (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8.(2 分)如图所示,物体 AB 置于薄凸透镜前,则 AB 的像的位置在( )
A.E 点附近
B.G 点附近
C.C 点附近
9.(2 分)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下述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 B.照相机照像时景物在 2 倍焦距以外 C.幻灯片必须放在 2 倍焦距以外 D.用放大镜看书,书离透镜应小于焦距
12.(2 分)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
理与其相同............................................................................................................................. ( )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8.(3 分)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
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
“虚”)。
19.(3 分)(3 分)小明同学暑假去旅游,在避暑山庄他看到“烟雨楼”在水面上映出了美丽
A.要使铁索桥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铁索桥靠近些,再拍摄 B.铁索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铁索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15.(2 分)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 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 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 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
21.(3 分)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 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 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22.(3 分)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 15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清晰的像。
4.(2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 察烛焰成像的情形应该是图中的( )
5.(2 分)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
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由此判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A.小于 12 cm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17.(2 分)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若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与无水两种
情况,则有水时
()
A.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略小此
B.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略大些
C.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略大些 D.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略小些
B.大于 12 cm
C.等于 12 cm
D.小于 24 cm 且大于 12 cm .
6.(2 分)凸透镜某次成像的情况如图,由图可知这次成像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
A. 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 2 倍焦距
C.等于 2 倍焦距
D.大于 2 倍焦距.
7.(2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 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11.(2 分)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像一定是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B.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C.像和物体一定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D.实像是利用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
中心、 中心和光屏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上述问题解决后,小刚在光屏上看到烛
焰清晰、完整的像。并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15cm,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
大”或“缩小”)的实像。
26.(6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